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校企共建多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模式探索

校企共建多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模式探索

2020-01-1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校企共建多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模式探索

作者:张农,徐剑坤,习丹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6期

张 农 1, 2, 3 , 徐剑坤 1, 2, 3 , 习丹阳 1, 2

(1.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2. 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 徐州 221116;3. 采矿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 徐州 221116 )

摘要: 矿业工程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中均要求了现场实践环节,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实践基地数量不足、 校企双方投入不够、 不同层次人才实践环节雷同等问题。为此, 本文探索并实践了一种基地建设模式: 以校企双方需求为导向, 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理念, 双方共同投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面向矿业工程专业多层次人才建设涵盖教学、 科研与生产各环节的实习实践基地。本文的研究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 实践基地; 建设模式; 矿业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2018 ) 06-0118-02

矿业工程是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工程, 是把矿产资源从地壳中经济合理而又安全地开采出来并进行有效加工利用的科学技术。 矿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 是面向本工程领域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 素质全面、 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既懂工程技术、 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应用型、 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矿业工程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本科生、 研究生阶段, 培养计划中都要求了现场驻点实践环节, 但在实施过程中多有不足 [ 1-3] 。为解决这些不足, 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与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践基地为例, 探索多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一、 矿业工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

围绕矿业工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以走访、会议等形式, 先后调研了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安徽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等24所国内矿业工程领域高等院校, 以及中国中煤能源集团、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安徽淮南矿业集团等11家煤炭生产企业, 发现以下共性问题:

1. 矿山企业多是高危险、 快节奏的生产单位, 企业从生产进度与安全保障方面考虑多不愿接收实习人员, 这使得实践基地不足。

2. 对于实习实践基地, 校企双方没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导致双方责权不清、 投入不足, 不利于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 现有的实践基地对不同阶段学生开出的实践内容雷同、 区分度低, 难以达到分层分级教育的目的, 培养大纲执行效果不好。

二、 校企合作共建模式

为解决以上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与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 “211工程” 、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建设学科, 教学及科研力量强, 每年培养矿业类本、硕、 博、 博士后各类人才300—400人。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 急需面向不同人才层次、 内容丰富多样的实习实践基地。

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建企于1956年, 经过多年发展, 涉及山东、 新疆、 内蒙、 宁夏、 陕西、 山西、 安徽、云南等8个省区的煤炭资源开采,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生产系统多样。近年来, 大力实施 “走出去” 发展战略,快速形成以老区为中心、 链接省内、 辐射省外的 “千里矿业大开发格局” ,面对多样的资源开发环境与生产技术条件, 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撑。

基于需求互补, 双方快速达成合作, 提出 “以校企双方需求为导向, 以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 建设涵盖教学、 科研与生产各环节的实践基地, 实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并举、 理论与实操并重, 构建产、 学、 研一体化平台, 满足本科、 硕士、 博士、 博士后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 实现双方资源互补, 谋求共赢发展。” 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具体包括基地建设、 优质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 校企 “双导师” 队伍建设、 实践课程建设、 培养质量跟踪考核、 定期联系机制、 后勤保障等方面。

三、 多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

双方高度重视实践基地建设,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 整合矿业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泰山学者特聘岗位、 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工作站、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 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 采矿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国煤炭行业深井开采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矿山地震监测工程实验室、 现代化生产矿井等优质资源, 建设了包括高层次人才平台、 科学研究实践平台、 生产实习实践平台在内的多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 (基地构成如图1所示) 。

四、 结语

基地建设以来各层次人才在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仅2016年就达331人次。以双方需求为导向, 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理念, 双方共同投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面向矿业工程专业建设多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这种建设模式是一次重要的探索与实践, 必将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 1] 林桂娟, 於朝梅, 王恬.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J ] . 中国农业教育, 2012, ( 1) : 50-52+96.

[ 2] 郑文轩, 杨瑛, 孟婷婷, 吕津.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 J ] .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 47) :176-177.

[ 3] 张吉雄.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 以矿业工程为例[ J ]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 11) : 119-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