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优质课教案

2022-06-0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生字。

2.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热爱乡村、享受童年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乡村图景以及冰心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谈话: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让我们随着宋朝三位诗人走进那时的乡村,体会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古诗三首) 4.过渡:童年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们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童年生活呢?

5.介绍背景资料及作者。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本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劳动场景。

范成大,字至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2.指名学生读古诗,教师相机正音。

“供”读一声gōng时,表示“供给”,读四声gòng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钲”应读zhēng,“磬”应读qìng。

3.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提示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昼”“桑”是上下结构,要把各部分写得紧凑一些,“昼”字的“尺”撇、捺要舒展。

“耘”注意写的时候左窄右宽、左长右短。 “桑”注意写的时候上紧下松。

“晓”左窄右宽,注意右上角不要多写一点。 4.过渡:学完了本课的生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诗歌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板块三 感知诗意,想象诗境

1.想想《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并回答问题。

“桑阴”,“桑”就是桑树,意思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2.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感知诗意。 (1)教师引导:这首诗语言简练,含义却深远,所以在学

习过程中,我们要先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习的呢?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②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白天去田间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织布搓麻绳,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句段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出示诗句,指名学生读。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耘田”和“绩麻”分别是“锄草”和“搓麻线”。

(3)引导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理解“各当家”是“各忙各的农活”的意思。

(4)引导学生想象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公鸡还没有打鸣,只听“吱呀”一声,农家的门开了,一个农民卷着袖筒和裤

腿,扛着锄头走出家门;当月亮慢慢爬上树梢的时候,农家的窗户上映出一个忙碌的身影,一个农妇正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把麻搓成线,她的手黝黑而粗糙……

(5)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辛劳、繁忙并快乐的劳动场景,明确诗中的人如此忙碌是为了美好的生活。

5.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过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板书: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

6.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句段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出示诗句,指名学生读。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

“阴”分别是“理解,懂得”“从事”“靠近”和“树荫”的意思。

(3)让学生想想自己平时在家会做些什么,诗中的小孩又做了些什么。(学着大人种瓜)

(4)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小孩的勤劳淳朴、天真可爱。 (5)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7.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板书: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板块四 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

板块五 课堂回顾,背诵古诗

1.出示结构图示,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 四时田昼耘田

农家繁忙赞美

 园杂兴夜绩麻

热爱

劳动其三十一儿童勤劳:学种瓜——喜爱

2.小结: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课文的根本之法,要引导学生读准确、读流畅、读出节奏,强调字正腔圆。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发挥个性想象,激起情感共鸣,在读中悟情,悟中抒情,带领学生从诗句表面走进意境,走进诗人内心深处,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