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
2023-06-1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6年第17期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 崔冠云 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因为 网络病毒的存在,也让我们的生活面临威胁。目前,网络病毒在全世界蔓延,影响着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正常 使用,一些网络病毒的出现严重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对国家的安全也造成了威胁。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 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 :史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5-6 363(2016)1 7-0063—02 现在很多企业和家庭中都配备了计算机,让我们 这些错误就成为了黑客眼中的漏洞。黑客们设计的计算 机网络病毒会利用软件系统中对于一些文件不进行处 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但是在计算机中一些重要的 数据也面临着泄露的危险,提高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已经 成为了当前流行的话题之一,也是全世界计算机用户所 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开始分析, 研究了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方式,最后提出了防范的一些 措施,对计算机用户来说具有极大的帮助。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存在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计 算机网络的传输以及计算机共享文件的安全带来显著的 影响,主要特征表现为破坏性较强、潜伏性较强、传播 途径广泛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病毒在扩散的过 程中更快,同时也更加难以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寄存方 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寄存在文件、软件、邮件中,也 因此增加了查杀计算机病毒的难度。现在计算机网络新 技术的应用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渠 道,在网络上利用计算机的漏洞实现入侵。我们常见的 计算机病毒就是木马病毒,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能够 实现远程控制,还有一些计算机病毒例如蠕虫病毒则是 能够在网络间进行自我复制,将计算机病毒的范围迅速 扩大,其破坏影响力是惊人的。 般来说,计算机病毒都可以直接调用执行,这 样就让计算机病毒的传染和传播更为快速和便捷,具体 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以及信息共享等。 一理,从而导致整个文件无法正常运行,引起软件的崩溃, 进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2)利用木马程序实现入侵。木马病毒是我们所熟 悉的一种病毒,这种类型的病毒可以进行远程控制,隐 蔽性较强,一旦被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系统就 成为了木马病毒的傀儡,黑客则是这个计算机系统的超 级用户,木马病毒侵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以后会对系统中 的一些重要信息以及一些账户、密码信息进行搜索。黑 客们还可以利用被远程控制的计算机来向其他的计算机 发送数据包文件等,主动发动攻击,从而对其他电脑也 实现远程控制。 3)通过伪装实现入侵。黑客们设计的计算机网络 病毒也可以利用软件来对自己进行伪装,让自己成为信 任主机的地址,从而与将要被入侵的主机进行对话,一 旦成功,计算机病毒就能够迅速在主机毫不知情的状态 下实现入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DNS解析地址、 IP地址的伪装来让被攻击服务器无法对自己的请求进 行辨别,造成我们常见的死机或者卡机的现象,这些伪 装都能够让计算机成功的入侵电脑。 4)利用嗅探器和扫描攻击实现入侵。嗅探器主要 是在计算机网络接口以截获为目的来为其他计算机数据 报文的一种技术,能够被动的监听网络和分析数据,以 此来获得用户的口令以及密码等,这种病毒的入侵方式 主要是利用其被动性和非干扰性,这就让一些计算机中 的信息泄露的过程中不容易被发现。而扫描攻击则是对 系统的漏洞进行扫描,因为漏洞是普遍存在的,计算机 黑客通过扫描的手段来对目标计算机中有用的信息进行 获取,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入侵。 2计算机病毒常见的入侵方式 计算机网络分布广泛、跨度较大、没有边界,在 这样的开放性下,计算机黑客就能够利用各种渠道实现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入侵,同时对所侵入的计算机和网络 进行破坏,计算机黑客们也 正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特征 来设计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下面是对常见的计算机 病毒入侵方式的研究。 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科学的防范病 毒,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的防范系统, 让计算机网络病毒没有可乘之机,下面是对提高计算机 网络系统安全的一些策略。 1)采用新型防病毒技术。我们在数据或文件传输 的过程中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和被人截获,应该对文件信 1)利用计算机开放端口的漏洞实现入侵。在计算 机操作系统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端口,这些端 口就成为了黑客们的通道,这些端口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些软件和涵盖指针等方式在设计过程 中的不当而引起的,让地址空间出现了一定的错误,而 作者简介:崔冠云,山东省实验中学。 科学发展创新 息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让这些文件和数据成为密文,在 不具备密匙的情况下,如果这些文件和数据被截获是无 法正常开启的,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防止信息数据被篡 改,让数据信息变得更加的安全。我们平时对计算机网 和应用网关技术。通过对防火墙的优化来实现在网络层 中对一些数据实现有选择的通过,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 来对数据包等信息进行过滤,根据数据包的原地址、目 标地址等进行检测,来选择让数据包通过。对防火墙的 优化能够让计算机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能 络病毒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信息技 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可以应用一些智能引擎技术来对 些新型的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扩大病毒库的病毒类 型,对计算机中的病毒原型进行全面的暴露,从而达到 查杀计算机病毒的目的。 2)加强系统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是用来检测 任何企图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完整性进行 破坏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其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监测 来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提供保障,能够对外界的一 些非法入侵和越权限使用计算机的行为进行制止,是对 计算机防火墙的一种补充。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对系统中 的一些网络攻击进行防御,扩展了系统安全管理的能力, 提高了系统信息安全的完整性。 3)优化防火墙,实现病毒的安全防护。为了提高 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性能,防止一些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我们可以对计算机的防火墙进行优化,对一些安全应用 的策略进行预先定义,实现对内外网络进行强制控制的 功能,常见的防火墙技术有状态监测技术、包过滤技术 一够隐蔽被保护网络的具体细节,从而达到保护主机中的 信息和数据的目的。 4)实现对病毒的多层防御。病毒是计算机网络黑 客入侵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手段,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中设 置对病毒的多层防御功能,网关到服务器再到桌面,实 现对病毒的多层筛选和防御,将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安 装在多个层次中,为计算机提供病毒的集中处理和保护 计算机系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计算机的漏洞进行定 期修复,让病毒没有可乘之机,全面保护计算机的网络 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扣.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价值工 程,2O1 2(31):21 7—218. 【2】彭沙沙,张红梅,卞东亮.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现 代电子技术,2O12(4). [3]李传金.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其技术措施….黑 龙江科技信息,2011(26):95. 盼(上接第39页)紫 期自然形态下的稳定,并且绝大多数伤害是不可修复的。 从这个角度说,新时期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地 下水管理展开的,即通过一切可行的方案,维持地下水 的利用和再生平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研究目标和思路发生转变。早期,欧洲国家展 开水文地质学范畴的相关研究目的是解决社会局部生产 的水资源需要,以找到丰富的水资源与低成本的利用方 式为研究目标。但随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加剧,其 思路已经从局部转变为全局,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目标也 由解决当前需要转向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种转变也是全球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必 然趋势,基于可持续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 成地下水系统和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稳定,合理利用 浅层地下水,杜绝开采深层地下水,不断掌握地下水演 变生化规律,进而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循环体系;从学术 目标角度出发,一方面是探索良性的循环规律,另一方 面是修复被破坏的天然系统。 3)研究内容进一步延伸扩大。早期水文地质学研 究主要针对的是地下水储量,新时期的研究进一步扩展, 将水质、存在形式、影响范围等考虑在内。其中,水质 和水量是一个并重的要素,自然界中水元素是最多的存 在形式,但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能够利用的只有淡水资源, 鉴于地表水的污染加剧,可利用的水资源有限,地下水 开采就成了一个关键途径。然而,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 是存在密切关系的,在矿物质、游离态元素等影响下, 水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可以保持水质,否则水质也 会改变,这也体现出地下水资源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此外,研究表明地壳前部的水循环与中深度中的 水循环也存在密切的关系,地下水储量远比地表水更多, 研究地下水的内在地质流动特性,也是水文地质研究的 重要发展趋势。 3新时期水文地质学发展对策 第一,坚持创新实践。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 断创新、实践并突破的过程,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如此。 随着地质学面临的研究方法的改革,水文地质学研究也 需要不断地创新,从研究人员、实验理念、装置设备等 角度全面展开。 第二,强化学科交流。前文中笔者分析了水文地 质学属于一种“综合的边缘科学”,它本身就具有多种 学科渗透、融合的特征,应该继续维护这一发展系统, 坚持“地下水”的研究核心,不断扩展与之相关的学科 边际,实现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的平衡。 第三,构建科学体系。水文地质学原有的概念、 方法和理论等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研究需求,亟待对 传统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体系进行重构,通过扬弃并重的 方式,将当代水文地质勘察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考 虑进去,以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为方向,建立人与自然协 调统一的科学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人权,梁杏,等.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J】.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1):5卜56. [2】徐书勇,卢晓华,等.福建省水文地质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J].海峡科学,201 3(1):3-1 0. [3]陈梦熊.水文地质学的最新发展与今后展望[J】.河北地质学 院学报,1 99 3(5):4 39—449,561. [4]梁林涛,段一飞.现代科技革命与水文地质学发展【J】.科技 资讯,201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