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1
书香浓浓,令人着迷,又是一本名著好书,又是一本良师益友,此书就是《迟子建散文》。虽然它不及《毕淑敏散文集》那么生动细腻感人,也没有象《张晓风散文》那样的令人神往,但是它那独特的韵味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其中有一篇叫《时间怎么样地行走》,深深的抓住了我内心的好奇心。把我带进了文章之中,作者一开始就提到了“挂钟”,对于作者童年的情形,钟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作者他们就得做什么。看到这儿,我的疑惑来了,不是谈行走的时间吗?怎么谈上钟去了,这个疑惑在我品读完文章之后就后迎刃而解吧。
读到了后面一些,作者笔锋一转,又谈为时间的痕迹和形态,讲述了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作者写到这儿,笔锋再转,开始大量描写时间的痕迹,写了几十年前的一天,发现自己乌黑亮丽的秀发之中出现了一根白头发,这很明显是时间行走过的痕迹,作者还看见在她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是杀猪刀,它把你身体改造得淋漓尽致。
我终于明白挂钟里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们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月不同的脸庞中,在声音由清脆到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不理解时间,但我们要珍惜时间,在你一个人发呆时,在你消磨时间时,当你在外奔波劳累,回家歇时,时间悄悄地来了,它带走了什么?或是留下了什么?我们都不了了知…
此书一开始我一直读不懂,我就把它放在角落中,渐渐遗忘它,是这两天才发现此书是这么深沉,这么让人难以忘怀。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2
最喜爱迟子建散文中借事抒情的文字了,因为可以从中感受到迟子建最真实质朴的情感世界,借着生动的往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避免做作不自然,使情感的表达质朴动人、温婉自然。
迟子建童年时是家里最勤快的撕日历的人,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撕日历。早晨一睁开眼爬出被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穿衣服,而是“赤着脚踩着枕头去撕钉在炕头被架子一侧的月份牌,凡是黑体字的日子就随手丢在地上,因为这样的日子要去上学,而到了红色字体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星期天,我便捏着它回到被窝,亲切第看着它,觉得上面的每一个字母都漂亮可爱,()甚至觉得纸页泛出一股不同寻常的香气。于是就可以赖着被窝不起来”,这时她的父亲就会“恶作剧般地把院中的狗放进睡房,狗冲着我的被窝就摇头摆尾地扑来,两只前爪搭着炕沿,温情十足地呜呜叫着,你只好起来了”。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场景是那么的温馨,充满父、女、家狗之间构成的浓浓的天伦之乐。多年后,父亲故去,面对这台历和逝去的日子作者深情地感慨:“如果能把幼时已撕去的日历一一拾回,也许已故的父亲就会复活,他又会放一条狗进我的睡房催我起床,也许我家在大固其固的那个已经荒芜了的院落又会变得绿意盈门。但日子永远都是:过去了的就成为回忆。”“可它毕竟深深地留在了心底”,这些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和逝去的童年欢乐时光的留恋。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3
纵观全书,若论哪篇散文最令我印象深刻,无疑便是这篇《时间是怎样地行走》了。时间,这种抽象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永远地行走着,不曾停息。它不会因为在世外桃源而停下脚步,也不会因为战火的纷飞而止步不前,它永远都藏在钟表里,“滴答,滴答”————不紧不慢,气定神闲,好似一首只有一个节奏的歌。只不过,世人皆认为这是一首充满悲凉的歌罢了。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创造了光。那这匆匆不停的时间又从何而来呢?几万年来,恐龙消失了,残暴的纣王消失了,四方来贺的大唐消失了,就连当时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元帝国也消失了,唯有时间,
还是那般无二。风霜雪雨,潮涨潮落,河流涨了又枯,花开了又落,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在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地老天荒,我们的手却挽不住它的去留。
明明是它伴着我们在生命中行走,然而有一天,朋友不见了,父母不见了,甚至我们也不见了,它却仍然在其他人的身边行走。也许我们就是它之中的一滴小水珠,而它却是汹涌的大潮,我们从后浪变成前浪,又从前浪变成了一行水渍,在无限的奔涌中化为尘土,成为后人眼中的历史。
不正是这样么?百年黄图霸业,过眼烟云耳。从这个天地诞生起,它就那么不朽而又亘古的存在了。对这无限大的天地来说,它是那么短暂,短暂的匆匆一瞬;它又是那么漫长,漫长的天长地久,何况是我们人类呢?无二,我们只能任由它与我们匆匆而过,在我们青春的脸上划上沧桑;在我们乌黑的发丝中添上白雪。辉煌的宫殿会变为废墟,明亮的刀剑会变为废铁,在它的行走中,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它也许还会永恒地走下去,直至空间的尽头。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4
喜欢迟子建,是多年前高考试题还有散文阅读时,喜欢她的《我的世界下雪了》,喜欢她的《时间是怎样的行走》,喜欢她的《寒冷的高纬度》,也喜欢她的《泥泞》。这几篇文章我也在课堂上和我的学生们分享。分享她的诗意而又温情的文字,分享她的完美而又不事雕琢的文章结构。临放假前,又专门买来了她的散文集准备再次阅读,书到的那天,学校恰巧停了电。平日里总是坐在空调屋里的学生和老师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叫挥汗如雨。上完了课,在如大蒸笼一般的办公室里打开了这本<迟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样,心慢慢随着那熟悉的文字风格而沉静下来。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丽的是那篇<伤怀之美>,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我走出室内温泉,走向那扇朝向东方的门。站在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另外两位女子惊奇地望着我。试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
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我身上却一丝不挂。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我朝前走去,将门关上。
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朝温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将手撑开,舒展开四肢。坐在温泉中,犹如坐在海底的苔藓上,又滑又温存,只有头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蓝,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
我想我的笔在这时刻是苍白的。直到如今,我也无法准确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记得不远处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松树和柏树,三股泉水朝下倾泻,琤琤有声。中央的泉水较直,而两侧的面积较大,极像个打渔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这是我所经历的三个季节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也只有人,才会为一种景色,一种特别的生活经历而动情。
特别喜欢她写的这种独自享受一种特别生活经历的动情!一种别人分享不了也无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几个月到多年前就梦想去的.丽江一样,我无需让同伴们知道我内心无法用语言描绘出的感慨。当然,同伴也报无法理解为何我会在离开丽江后一次次的梦见它的原因。这是一种只有独享的伤怀之美!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5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
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碰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繁6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6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而亲情,也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割舍的牵挂。这些,在迟子建的散文中也有大量的描述。
一个会拉小提琴的父亲,为了把懒睡的孩子叫出被窝,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站在炕边拉琴。琴声和着朝霞,和着窗外青葱的菜园、纯净的空气,将孩子唤醒、照亮。这和我们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斥责、唠叨真是天壤之别。作者不愿意在田间劳作时被牛一样驱使拉犁,于是,无声地反抗,而父亲则“夸我”有本事,“能把绳子拉弯了。”看到这里,我笑了,一个幽默风趣又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母亲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在作者埋头长篇写作期间,每天中午,母亲都为她准备丰盛的午餐,并且搭配以合理的营养。这就是母亲无言的爱。不仅如此,母亲还表现出对作者的理解。在《两个人的电影》中,母亲对电影的萧条和刘老根大舞台的热闹做了一番慨叹,说女儿写的书就跟刚才两个人看的电影似的,虽然好,却没有多少人欣赏,而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有这样一位母亲,人生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电影。
因为一部小说,我认识了迟子建,因为迟子建的散文,我更深刻地体会了“唯美”一词。朴素的生活,朴素的感情,宛如我们从前经历过的岁月,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的美好时光。雪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精灵,在雪地上行走的童年,不由自主地就沾上了灵气,长出清新的诗行。这些诗将伴着作者,伴着我们,一直走下去,直到人生的尽头。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7
这篇散文可谓“小中见大”的典范。中心事件无非是写“一只虫子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从题目可想而知,一只卑微的虫子而至于“惊天动地”,那它一定是深深地震撼了“我”、感染了“我”甚至羞煞了“我”。我们不禁要问,这只虫子究竟长得何等模样,又因为什么做出了何等壮举,进而表现出了何种精神气概?题目《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急切读下去一看究竟。
然而,作者好像在有意吊我们的胃口似的,她丝毫无意一上来就为我们介绍和描写这只虫子,而是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写小时候的“我”对虫子的“不陌生”、虫子带给我的乐趣和我常拿虫子恶作剧;
写自己成年之后移情别恋太多的事物而唯独把虫子给淡忘了;然后才笔锋一转,写到“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写到自己对虫子态度的变化和我当时灰暗、孤独、迷离、茫然的心境。这一层层的铺垫,为的是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可谓别有匠心。
接下来,作者的目光和笔触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只虫子。乍看并不起眼、行动也似漫无目的这只虫子,原来竟是一位好奇心强、沉着冷静、目标明确、坚定执着、不畏挫折、英勇顽强的“将军”、“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为了渲染这只虫子的“惊天动地”,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综合运用了诸如想象、夸张 、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将这只虫子写得既生动形象而又富有灵性,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8
虽然大量的小说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越过云层的晴朗》、《北极村童话》等作品,给迟子建带来了诸多美誉,但是,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那种温馨、恬静,还有里尔克式的“还乡”,都放射一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迟子建的散文毫不逊色于她的小说,它同样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
无论小说还是散文,迟子建的创作都执著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一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她的散文很大一部分是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对人间亲情的眷恋。《灯祭》、《我的世界下雪了》、《伐木小调》、《两个人的电影》、《龙眼与伞》、《年画和蟋蟀》等作品,推开了我们那扇早已被世俗尘封的记忆之门,让我们在山间林谷的茅屋中聆听夜晚的溪水潺一潺,在月光如水的倒影中品味清幽的夜色,在暮色的余晖中感受亲情的温暖。这些曾经离我们近在咫尺的温馨,如今却如童话般遥不可及。迟子建正是在这些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生命灵性中构建着人生的意义,追寻灵魂的安顿、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托。
迟子建的文字并不总是徘徊在记忆的长廊中,对于现实她也始终
未曾忘怀。那些叙述游览各地见闻的游记,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自然风光、民情风俗,而且往往在不经意的瞬间道出了生命的箴言。她对形而上的构建,并不是故弄玄虚地刻意去增添厚重,也不是自我才情的浅薄卖弄。这使她的散文明显有别于小资做派,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一硬的质感。她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之中,超越了冰冷的道德判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在一只向着高处的佛龛不断攀登又不断失败的虫子的身上,作家感受到了“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史”。在故乡失眠的长夜中,大自然抚一慰了她失去爱人的痛苦,“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在与母亲旅游的途中,她体会到“其实风雨也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甘霖,它可以升华苦难、化解悲伤,教人以慈悲心对待尘世的荣辱。人生哪有一路的晴朗?波折起伏,最能修习心性;动荡颠簸,才会大彻大悟。”的确,生活总是以残缺的形式表现出与理想状态的距离。正是从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乖违中,作家以温情的笔触,让我们在晦暗之中读出了对人性的悲悯和对神性的渴望,以及那种永远以不屈的勇气构筑起的希望和信念。
我想,迟子建笔下的温情和诗意,并不意味着温情主义的浅薄和局限,它恰恰表现了作家的责任感和写作伦理。在我们这个时代,温情和关爱这些闪烁着诗意光芒的东西,比批判和针砭更能够给予人们挣脱阴郁的希望。苏童说,迟子建关注人性温暖的主题如此强大,直至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我认为,正是在人性温暖的理想支撑下,迟子建让我们看到了比陽光还要灿烂的精神的光辉。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9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童年始于原始森林,也许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但原始森林确实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品:野生可食用的动植物,
干枯可燃烧的朽木,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我国的大兴安岭就是这样的原始森林,它不但养育了原始的部落游牧民族,也养育了我们现代的人们。
东北,雪原,林区,在我眼里一直是美丽而神奇的。想像一下,在白雪皑皑的树林里行走,脚下是咯吱咯吱的声音,眼前茫茫一片纯净,偶尔,一两只不怕冷的小动物在枝头跳跃,看一看春天还有多远。这时候,几片残雪从树梢落下来,落在小动物身上,它们以为天敌来了,赶忙逃到洞里去;落在行人的头上、肩上,抖一抖,正好看到仓皇逃窜的动物,心里不禁一暖。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所有活着的生灵对于人来说都是一种慰藉。而在河边,在被冰封住的河面上,白天,人们凿冰捞鱼,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喝着鲜美的鱼汤,唠着天南海北的闲嗑。日子就这样在劳作和休闲中一天天过去了。直到春天来了,开始种庄稼了;夏天来了,遍地野花开放了;秋天来了,各种野果子成熟了。种庄稼是大人们的事,而山坡上的野花野果却是孩子们的乐园。采一把野花边走边嗅,摘一把野果边吃边玩,直吃得嘴角都是果子的颜色。
所有这些都是迟子建散文所描绘的景象,但它和我幼年的生活何其相似——除了冬天的林区和冰下捕鱼。记得小时候的山坡上,秋天长一种我们称为“狗屎溜溜”的野果子——后来知道学名叫“野葡萄”。紫红色的浆果能把人的手和嘴都染上色,我们边吃边互相嘲笑。不过,小孩子确实经不住甜的诱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这可以说是我们的美味了。我们喜欢它不仅因为它的味道,更因为它的颜色。在当时衣着色彩单调的社会,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美丽色泽。而迟子建也在她的散文中有类似果实的描述——都柿,一种长在林间矮树丛的常见浆果,春天开粉色或白色小花,花谢做果。果实先青后紫。这种野果含酒精,吃多了会醉。而作者,就曾经因为贪吃而醉过一次。看到这时,我笑了,第一次知道“吃醉”这个词,也第一次比较细致地了解了醉后的感觉,“我步态飘摇,挎着的维得罗(一种小铁桶)就像只魔术盒子一样,在我眼前一会儿发出蓝色的幽光,一会儿又发出玫瑰色的柔光,再一会儿呢。发出的是银白色的冷光……好不
容易上了公路,太阳已经西沉了,我觉得自己是踩着一条金光大道回家,很得意……”如果醉的幻觉如此美丽,我倒真愿意尝试一下。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10
迟子建散文透着大自然与人物和谐之美的气息,气息中那些个忧郁的灵魂,宛如唱着一首凄伤优美的歌。迟子建良好的艺术感觉,可以让我们透过文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她敏锐的才思和灵动的气息,让人感到回忆的醇香、温暖,足够让人感动一辈子。
迟子建的散文有迟子建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现实生活的写照,有出访外国的随想,而更多的是对故乡生活的回忆与追念。她诗思中的宁静,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一副中国雪天的风情画,在冷色调中,有融融的暖意。
迟子建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散文创作上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女作家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使她的散文有一种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她的散文,是有质地的散文,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依然鲜活地存在着的。
《撕日历的日子》全文以日历为线索从撕日历到翻台历,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作者从小到大,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轨迹,从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迟子建内心深处最真实质朴的情感世界。她借撕日历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既自然不做作又使表达质朴动人温婉柔情。有0000别人家的日历是不撕的,我们家的日子是一个也留不下来,统统飞走了,因为我那双不安分的手,两者的对比,更提现除了我们家对时间流逝更深刻的感受。
早晨一睁开眼,我爬出被窝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穿衣服,而是赤着脚去撕月份牌,凡是黑体字日子要随手丢在地上,而到了红色的日历便亲切地看看,生动体现了小孩子的天真可爱,而当我赖床,父亲便把狗放到屋里,狗狗叫我起床,生动体现了一家人温馨和谐的画面,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神往。
作者对旧台历的珍惜,既是对温馨岁月和成长经历的回味,又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的感慨与惆怅,旧台历上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让作者既可以回望过去,让岁月永恒,也可以思考未来,让见
解更加深刻。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11
那一天,我看了迟子建散文,从此就对它爱不释手,迟子建的散文,虽然写的是她从小到大的种种小故事,却处处有美有爱。
在故乡,有爱她的亲人,有温暖的亲情。《龙眼与伞》、《两个人的电影》、《灯祭》、《红绿灯下》、《蚊烟中的往事》、《年画与蟋蟀》、《我的世界下雪了》,等等篇章,迟子建以深情的笔触向读者娓娓讲述了与亲人们相处的一幕幕——风雪中为我送伞而不得,“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的母亲;和母亲看的两个人的电影;在世时过年为我做灯的父亲;和爱人一起买花、过马路回家;童年里一家人在清香的蚊烟中,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霞吃晚饭;腊月家里贴年画的热闹,桩桩件件,充满了浓郁的人间亲情。
作者通过叙述和回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人坎坷却又华美的一生。迟子建流畅的文字似涌流的清泉,浓郁的感情似林间洒下的明丽阳光,光与水交融,使得这篇文字,晶莹饱满。
我喜欢迟子建的散文,因为,温暖的亲情,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12
没事的时候,看看书其实是可以休闲一下的,当我得到《迟子建散文》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翻开来看看,年到“我对黑暗的柔情”时,不禁有了些生活的感慨,这世道……
文章开头写了作者养了几盆花,引来几只蜜蜂的叮咬,直到晚上疼的睡不着觉看见了夜的纯黑。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了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一件小小的事,却在作者心中引起了一番波澜。
是呀!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在乡下,在一些农村,我们才能看到那黑芒的天空,有无数颗洁白无瑕的宝石点缀,这万点繁星和皎皎明月,不都是点缀天空的吗?即使天空像泼墨般无芒,那么这也是夜的本质,黑暗本是纯洁的,是任何的始祖,我们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不是黑暗的吗?一颗种子在土里的时候,不是黑暗的吗?就算是宇宙,它最早也是黑暗的。黑暗是一切的始祖,任何东西诞生前都是黑暗的。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黑暗何尝不是光明磊落的母亲呢?
现在,黑暗只是邪恶的替罪羔羊,直到黑暗这两个字彻底的论为了贬义词,为什么呢?人为的光明吞噬了黑暗的纯洁,夜本是无忧的,人类即要把夜晚搞得灯红酒绿,半夜开着刺眼的路灯,去驱散所谓的黑暗,有的人说,这是一种繁华,能显出我们地市华贵。是真的吗?不是的,同理,这也不是光明的本质,如现在,我们受到的教育,年过的动画片,都是什么光明战胜黑暗之类的,这和正邪是不同的吧,为什么要纠缠不清呢?
二十一世纪的人们,不要用糜烂的光明去埋没了圣洁的黑暗,毕竟黑暗是光明的母亲。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13
周末的早晨,我又拿起了《迟子建散文》。虽然早已看完,却还是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再一次读起了那篇令我为之一颤的故事。
其实,这本散文集本身就是经典,里面写了许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故事,这大都隐藏在生活中,只是人们还未发现罢了,可迟子建却一一发觉,也许就是这细腻的心,造就了迟子建唯美、感人的笔风吧!
在这众多故事里,《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这篇短文令我动容。 此文主要讲了:”我“去给菩萨上香,一只米粒儿大的黑虫被香气吸引,想爬上香台。这个任务对它来说简直难如登天,可它并无惧怕。第一次,它失败了。”我“以为它会放弃,但接踵而至的却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论”我“百般阻挠,不论条件多么严峻,黑虫始终都坚定一个信念:爬上去。第二天,它死了,可令”我“有了许多感悟。
这是一只多么惊天动地的虫子呀!每次读完它,我都不得由衷的想。这只虫子或许渺小,但却是无比强大的,足以惊天动地。因为它的毅力。
它所拥有的毅力是我们常人所能企及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止是常人,就连那些毅力超常的运动员们都未必做得到。我被这只虫子深深地触动了,在我看来,它还是一个战士,一个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战士。它也许偶尔会偷人们的食物,偶
尔会啃人的家具,但这都不影响,因
为对于一个战士来说,它是称职的。”我将用生命战斗至最后一息,永不言败。“它嘶声力竭的喊声仿佛在我耳边响起。它或许不是一个好虫子,却是一名好战士。
在此,向它致敬!
虫子都有如此坚强,身为高等生命――人类的我们呢? 一次小小的失败便足以压倒我们。
这也许就是我心头为之一颤的原因了。身为初中生,我们不也与这虫子一样,正在与命运激烈地搏斗,而它,却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一个宝贵的道理:努力是达成目标的必然条件,当然,努力过后不一定是成功,可如果你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希望。不只是成功的人才算成功,渺小的虫子能够惊天动地,普通的人们也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我缓缓合上书,回味着刚才的短文,在这短短几分钟时,我感觉我长大了许多。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14
迟子建痕迹,一个出生于中国最寒冷的北极村的纯真女子, 她的文笔可谓“惊天动地”像雾岚一般。
我最爱的一篇文章《时间怎样地行走》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喜欢爱墙上的挂钟,她的作息都受着它的支配。她喜欢在各种时间做各种不同的事, 曾一度天真地以为一双神秘的大手在操控时钟,在北京迟子建发现了时间的痕迹,在每一处地方, 都可以发现一个时间的秘密。
这多像以前的我呀!总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盯着一台挂钟。“滴答,滴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过, 也不留下一点儿痕迹,直到它的铃声”铃铃“的响起时,才意识到马上要去写字, 才立起身赶向书桌,认认真真的写字,不一会儿, 时钟又开始响了起来,看看这住在框中的两个小人啊!赛跑地如此飞快, 让我措手不及,双赶往去做下一件事情。 就这样,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勿匆了,使我渐渐了解它,发现了它的踪迹。
我调皮的时间啊, 转眼间渐渐消逝了,令人有些无法习惯,可是它总是激情澎拜地行走着,不等人。还有一篇文章,是我较为喜欢的
《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对炊烟十分了解,知道什么时候的炊烟 朗,什么时候的炊烟气者游烟之后,她识得了一位俄罗斯老太太”老毛子“”老毛子“为人很好,总是招呼她去家玩,她的走路姿态,跳舞动作,我都记在心里,只可惜在冬天,老毛子静悄悄地走了。
文中的”老毛子“虽是一位俄罗斯老太,却已加入中国籍,算半个中国人吧,虽然村中不太有人与她交际,但人人都惦念着她。使我觉得这世界上的人情,即吏大家不是很离开,可依然会互相惦记, 询问关心,人情的不,温暖使这个位处北极寒冷的小镇添加一阵暖意。
这就是一位纯真女作家所作,莹莹白雪,总像雾缠绕字里行间。 迟子建散文欣赏 篇15
迟子建的散文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它总是能牢牢抓住我的心,不断地驱使着我,让我对它产生了一种贪婪的渴求。
迟子建的文章总是勾人心魄的,就像是绝世美人一般,对我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但我更喜欢她那淡雅的,像诗一样的文字,就像是绝代美女卸妆后清秀的眉目,我喜欢这清丽的散文。
在我伤怀之时,她细腻的文风像阳光照进我心,像缓和的溪水缓缓流过我的心田,我总能感到人生充满了希望与快乐。
《时间怎样地行走》是我读的一篇颇有感悟的文章。 时间怎样地行走?这一直是作者和我的疑问。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它到底在哪儿?它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
我曾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不会因为贪婪窗外的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轨迹行走。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时间可以让一棵青春的小树变得枝繁叶茂,让车轮的幅条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毫不留情,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时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的嬉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成长着的脸庞上,在桌椅不断增添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伴侣,相互依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