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施 方 案
——永川区松溉镇小学校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也被提上了日程。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同时还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随着“农远工程”和“班班通”建设的全面实施,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建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班班通”已经建成,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主干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也正在逐步建成,这些设施设备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当前,新课改深入推进,《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提出,要求“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在信息化技术支撑和卓越课堂的建设中,将会需要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学资源,如何更好的共建共享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显得非常重要。
我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保守自我经验,不善自我反思和学习提高,也局限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更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有很大的障碍。此外,部分教师在使用班班通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学工作中,
表现的较为积极踊跃,但是教师们还存在着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问题,教学资源电子化形态相对较弱,对于教学数字资源的开发制作、收集整理、整合运用等,缺乏集体交流研讨和共享共建,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因此,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基于这些现状,我们确定开展“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农村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一是促进教育理念提升。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已成为必然。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不仅能推进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实施,还能促进教师形成团队合作、科学开放的学习合作意识,也能增进校际及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促进制度创新。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健全,能激发教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共建共享机制,并加以运用和推广。
三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能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到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缩小教师之间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的差距,让优质资源能更便捷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还能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卓越课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能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包括印度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陆续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达到一定规模。
国内从2000年以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科研机构主导来进行的。例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中小学优质教
2
学资源的缺乏,促进了教育发达地区到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但是由于传输方式单一,资源使用的不便,交互性不强,特别是近年来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得大量远程教育资源浪费,且存在地区、学校差异,使用效率偏低的情况。
基于这些现状,在中国知网进行全文检索,第一次检索关键字“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检索结果有10596条,各种类型资源的共建共享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做出了探究和实践。第二次检索关键字“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检索结果6499条,其中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省市级教育资源库支持课程教材改革的创新实践》提出了“为促进市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服务体系”,把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作为一个服务体系。第三次检索关键字“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检索结果940条。但单纯针对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还是空白。
二、课题界定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录像、论文、案例、习题、试题库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
共建共享:共同建设开发,共同分享应用成果。
机制: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本课题中,着重将从机构和制度两方面来对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机构是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而制度是协调、制约各个组织或部分之间的规则,使系统更高效稳定的运行。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三、课题研究设计
3
(一)研究目标
1、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实施本课题,就是要促进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树立团队合作与开放科学的教育理念,使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个学科的学习应用当中,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步伐,缩小教育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开发网络功能,建成优质教学资源库。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程主要通过建立教学资源信息中心在网上实现共享。我们将围绕课题的研究,实现校园局域网络的建立,随时报道课题研究的动态。我们将把各级各类课堂实录、优秀课件、音像资料、教研论文、案例、习题等在网上个共享展示,使其成为优秀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教师教学参考的资料宝库、交流沟通的教学园地。
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主要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优质资源能更便捷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卓越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探索校际层面的资源库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以校园网为核心,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资源,积极与其他学校探讨合作,跟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借助信息交流,加快学校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实现办学水平的同步提高。
优质教学资源涵盖的内容很多: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及他们上的示范课、观摩课,各校教科研论文、课题、案例,各校自制的计算机软件,自编的校本课程,自己积累并整理的试卷、习作等资源库。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制的研究: 首先成立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管理机构,以“领导牵头,
鼓励创新,制度保障,合力共建”为原则,以教导处为中心,德育处、年
4
级组、学科教研组、骨干教师、计算机教师等互相配合支持,分工协作,全体教师共同积极参与,以组织领导机构的确立为课题研究的前提,以确 保课题研究的阵地、人力、物资等及时落实到位。
其次,学校将加大硬件建设的财力投入,建设校园局域网络,成立信息中心,开发学校网站,建立资源平台,建好班班通,远程接收室,为课题实施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第三,学校将制定和完善制度体系,细化《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卓越课堂”考核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奖励制度》、《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制度,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引领教师将资源库中的各种优质资源使用到教学、科研、学生活动中去,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机制的研究:
⑴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能的培训。
在课题的研究中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全员培养精通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极力争取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懂技术、敢创新的教育信息化人才。我们将对教师实施五个层面的培训:
①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培训。 ③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 ④教学设计方法培训。 ⑤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⑥教师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培训。
⑵以示范学科和骨干教师引领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首先建立应用示范科目,培养校级、区级、市级骨干教师,以示范学科和骨干教师带头,推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课例与公开研究课,案例、论文、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带动其他学科和教师共同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其次,在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科研探索。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从各种官方和其它免费网站里(国家免费人教版网站、重庆市技装中心网站等),筛选、下载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二是在
5
其它著名网站里积极购买优质课件资源。三是发动教师自制课件、创作论文、案例、课堂实录、习题库、课外阅读图书库等教学资源,丰富资源科的内容。
第三,以教导处、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为主要单位,从示范学科开始,逐步推行到各个学科,尤其是薄弱学科。
第四,学校将大力提倡原创,并在相关制度和考核中提出奖励办法。学校结合教学常规考核提出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资源的要求,骨干教师引领,全校教师参与,分类分层制作学科教学的课件,每人每期至少两个课件,上传教案至少两份,论文或案例一篇,习题库和试卷各一套。
⑶学校成立信息中心,主要有教导处负责,同时专设一名信息中心管理员,并且下设层层管理员,给予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管理员权限,对审核后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编排、筛选、归类、修改、更新,使之形成一种机制,将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信息中心的优质教学资源库中。
3、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
⑴搭建网络平台,保障教学资源的使用。
建立学校网站、局域网络、学科ftp,QQ群等网络工具,为资源共享提高网络硬、软件平台。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施设备。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电脑访问网站,学校办公电脑,“班班通”设备来使用资源,尽可能让资源方便快捷高效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班级QQ群等,实时的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教师需及时填写资源使用反馈意见,以便资源的修改更新。
⑵成立信息中心,设立网络维护管理员。
由信息中心对网络空间进行合理分配,设立专人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将资源使用情况反馈给教导处,根据教导处意见及时对资源进行更新、删除等工作。
⑶使用记载和考核,要求教师在教学常规工作中,做好班班通、多媒体使用记载,共享资源使用率达80%以上,将使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⑷加强校际交流合作。
在做好本校的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共享后,我们将定期与其他学校进行教学研讨,经验论文交流,参观互访,网络技术培训等。尽可能地利
6
用计算机网络,与其他学校交流,进一步实现与其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本校优质资源的数字化,推动我校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的研究:
在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开发中,学校积极组织课件制作比赛,论文案例评选、优质课赛课、优秀教研组、优秀教师等,促进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并将这些比赛结果运用到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分配、评优评先当中。此外,对于不同的教师,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个人研修计划,提出人人参与,人人提升的发展性评价目标,并将研修成长目标达成情况纳入业绩考核,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成果力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主要材料包括:报告系列;优质资源库;论文集;制度集。
1、报告类: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2、优质教学资源库(电子类):课件、教学设计、课例、课堂实录、习题库、试卷库、阅读库,优质网络资料、经典素材及其它有关资料。
3、论文集:教师在新模式下的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主学习能力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等,包含论文、案例、心得、体会、学生作品等资料。
4、制度集:学校经完善后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长效机制。 5、网络平台: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建成校园局域网络、网上虚拟教研平台、学科教学平台。 (四)研究原则
1、创新性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电脑的先进性、网络的丰富快捷,创作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
2、实用性原则。教师们创作和收集的优质教学资源讲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渐进性原则。课题的运转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科研创作能力,从而提升全校教师的教
7
学水平。
4、整体性原则。本研究讲渗透到课内学习时间,课外时间;渗透到学校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的各类活动,因此研究者要重视“点”和“面”的关系,使平时的教学活动,与整个研究系统的要求一致起来,以获取系统的整体效应。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⑴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推进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⑵比较研究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比较研究。纵向通过对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比较,横向主要通过它山之石和校际交流来实现,从而找到不足,推陈出新,更好的做好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
⑶行动研究法:在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过程中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实际问题,专家引领,团队合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⑷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总结反思,对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推广。
2、实验步骤
⑴ 2013年1月—2013年8月,筹备阶段。主要是学习、研究,结合学校实际,讨论制定《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农村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实验方案。
⑵ 2013年9月—2014年1月,实验的第一阶段。
建设课题研究交流的网络平台和相关资料档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理念有培训活动,更新教师观念,提高各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⑶ 2014年2月—2015年8月,实验的第二阶段。
课题组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反馈共享过程中的各种意见,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和研讨;校级之间相互交流、互访;迎接总课题组的中期评估工作。
⑷ 2015年9月—2015年12月,实验的验证和总结推广阶段。
8
完成课题验证、总结和实验报告,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迎接总课题组的课题验收工作,并向其他学校推广。
五、经费预算及来源
本课题预计需要经费五万元,主要由学校自筹,用于购买教学软件、硬件、书籍资料,人员培训学习、表彰奖励等。
六、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何 英 副组长:黄 浩
成 员:龚恩洪 李小平 2.课题研究小组主研人员
周芝莲 杨继芳 宋世琼 唐 焰 张维英 李廷海 (全体教师参与)
9
高城红 游时琼 李 培 永川区松溉镇小学校2013年6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