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铁路桥梁工程单桩承载力测试的自平衡法

铁路桥梁工程单桩承载力测试的自平衡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桥 梁・ 铁路桥梁工程单桩承载力测试的自平衡法 李正祥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土建一院,成都610031) 摘 要:自平衡法自进入我国以来,已在民用建筑和公路工程 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法更适合我国铁路桥梁工程的特点。简要 介绍桩基测试自平衡法的基本概念、主要目的,桩基试验的基 本原理、方法、特点、步骤及测试内容、实施要求、试验程序及荷 载判定方法。以期该法在铁路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灌注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桩基试验 中图分类号:U44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10)O6—0063一O2 1 桩基测试自平衡法的基本概念 1.1 传统的桩基荷载试验方法 传统的桩基荷载试验方法有两种,一是堆载法,二 是锚桩法。两种方法均采用油压千斤顶在桩顶施加荷 载。采用堆载法时,千斤顶反力通过反力架上的堆重 与之平衡;采用锚桩法时,千斤顶反力通过反力架传给 锚桩,与锚桩的抗拔力平衡。堆载法的主要问题是必 须解决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荷载来源、堆放及运输问 题。锚桩法的主要问题是必须设置多根锚桩及反力大 梁,不仅所需费用昂贵,时间较长,而且易受加载吨位 和场地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采用堆载法试桩的最大 极限承载力仅达30 000 kN;锚桩法的试桩最大极限承 载力也不超过40 000 t,以致山地、桥梁等特殊场地桩 和许多大吨位桩的承载力往往得不到准确数据,难以 合理发挥桩基的潜力,这是桩基础领域面临的一大 难题。 1.2 自平衡试桩法的提出 为解决以上难题,20世纪8O年代,美国学者Os— terberg提出并开展了桩基承载力自平衡试验方法的 研究,将一个荷载箱预埋在桩尖处,用以测试不同桩 基的受力情况。自平衡试验方法首先在桥梁钢桩中成 功应用,后来逐渐推广到各种桩型,取得了一些成果。 20世纪9O年代,中国的一些学者引进了这种方法,并 将其发展成自平衡试桩法。该法将荷载箱置放在桩身 某一称为“自平衡点”的高度处,用压力箱施压,向上 一直将上段桩顶出地面,达到承载力的极限状态。同 时,千斤顶的底座反力也将下段桩压到其承载力的极 限状态。 收稿日期:2009—04—30 作者简介:李正祥(1953一),男,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铁道 学院,工学学士。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0(6) 该法已成功应用在水上试桩、坡地试桩等多种特 殊场地试桩上。桩型有钢桩、混凝土预制桩、钻孔灌注 桩、沉管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在我国,1999年6月 制订了江苏省地方标准,2002年建设部和科技部作为 重点推广技术。该法在全国27个省市应用于房屋建 筑和桥梁桩基工程检测中,并在京沪高铁、郑西客运专 线、襄渝铁路二线、达成铁路扩能等铁路工程中广泛应 用。目前,国内试验单桩最大承载力已高达 130 000 kN,最大桩径2.8 In,最大桩长125 m。 2桩基试验的主要目的 (1)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种土类的侧阻值,依 据试桩成果提供桩周与各土层间的实测摩阻力; (2)了解不同施工条件下各种土类的桩端阻 力值; (3)校核设计桩长,根据实测侧阻值校核验证试 桩的承载力设计值; (4)通过检测结果评价成桩工艺。 3桩基试验的编制依据 (1)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2)《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 2008); (3)《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T 738~ 2009); (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3--2008); (5)该桥相关地质勘察资料。 4桩基试验的原理及方法 4.1试验原理 (1)自平衡试桩法是在桩身平衡点位置安设荷载 箱,沿垂直方向加载,即可同时测得荷载箱上、下部各 自承载力。 (2)其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 荷载箱。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 成。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 置有位移棒。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体 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荷载箱放置部位见图1。 63 桥 梁・ 李正祥~铁路桥梁工程单桩承载力测试的自平衡法 ・f2只) (2v.) 图1 荷载箱放置部位示意 (3)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 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 及桩端阻力的发挥(图2)。由于加载装置简单,多根 桩可同时进行测试,并可同时对多根桩测试数据进行 处理。 数据采 基准梁 位移传感器 图2桩承载力自平衡试验示意 4.2理论分析计算 (1)由设计单位提供桩基设计承载力要求。 (2)测试单位根据地勘资料进行桩基极限承载力 分析,预估最大加载值。 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2.5—2005),在静载荷试验加载前,对单桩极 限承载力进行推算,以保证静载荷试验中加载分级的 合理性。 根据该规范,钻孑L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P] 可按下式计算 1 [P]=÷u∑ z +m。A【tr] 式中 [P]——桩的容许承载力,kN; ——桩身截面周长,H1; ——各土层的极限摩阻力,kPa; Z ——各土层的厚度,m; A——桩底支承面积,m ; [or卜一桩底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kPa; m。——桩底支承力折减系数。 64 (3)测试单位按自平衡法试桩理论进行计算,确 定平衡点及试验荷载值。 4.3试验方法 (1)自平衡法测试基桩承载力 基桩自平衡法试验是将荷载箱置放在桩身自平衡 点的高度处,在向上顶桩身的同时,也向下压桩底,使 桩的端阻力和桩身摩阻力互为反力,分别得到桩身和 桩底的荷载一位移曲线,分别测得桩侧阻力和桩端阻 力,经过换算叠加后得到桩顶的单桩承载力和荷载、位 移关系的Q—S曲线。 (2)白平衡法轴向应力测试 基桩自平衡法试验开始后,荷载箱产生的荷载沿 着桩身轴线向上、向下传递。假设基桩受荷载后,桩身 结构完好而无破损,混凝土无离析、断裂现象,则在各 级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应变量等于钢筋产生的 应变量,通过量测预先埋置在桩体内的钢筋计,可以实 测到各钢筋计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所得的应力一应变关 系,从而求出相应桩截面微分单元内的应变量。由此 便可求得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各桩截面的桩身轴力值及 轴力、摩阻力随荷载和深度变化的传递规律。 5 自平衡试桩法的特点 自平衡试桩法相对于传统的堆载法和锚桩法具有 以下特点: (1)装置较简单,不占用场地,不需运人数百吨或 数千吨物料,不需构筑笨重的反力架,试桩准备工作省 时省力; (2)该法利用桩的侧阻力与端阻力互为反力,可 测得桩的侧阻力与端阻力和各自的荷载一位移曲线; (3)试验费用省。尽管压力箱为一次性投入器 件,但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节省试验总费用的30%~ 60%。当然,具体比例应视桩与地质条件而定,加载吨 位越大越明显; (4)试验后试桩仍可作为工程桩使用,必要时可 利用预埋管对荷载箱进行压力灌浆; (5)方便的重复试验。可在不同的桩端深度(双 压力箱或多压力箱技术)和同一桩端深度的不同时间 (后压浆试桩效果对比)在同一根桩上方便的进行 试验; (6)可得到土阻力的静蠕变和恢复效果。试验荷 载可保留所需的任意长时间段,因此可实测桩侧和桩 端阻力的蠕变行为的数据; (7)在下列情况下或当设置传统的堆载平台或锚 桩反力架特别困难或特别花钱时,该法更显示其优势。 例如:水上试桩、坡场试桩、基坑底试桩、狭窄场地试 桩、斜桩、嵌岩桩、抗拔桩等,这些都是传统试桩法难以 铁道标准设计RA儿WAY STANDARD DESIGN 2010(6) 李正祥一铁路桥梁工程单桩承载力测试的自平衡法 做到的。 6桩基试验的步骤及测试内容 (1)优先在施工条件较好的桥位场地开展试验桩 施工及试验; (2)可以在先行施工的工程桩上开展试验工作; (3)主要测试内容是桩基承载力及桩身内力测试 工作;同时在试验桩中应开展成孔孔径、沉渣、垂直度 和桩身混凝土超声等研究性测试项目; (4)桩基承载力测试优先采用方便实施、工期又 短的预埋箱法,桩身内力测试采用预埋钢筋计、应变计 形式; (5)桩基承载力测试用预埋箱安装位置接近下部 1/3桩长以下,具体应由现场计算确定; (6)在桩侧土层厚度较为均等的场地土层界面中 预埋内力测试元器件; (7)在桩侧岩土厚度较大、入岩较短的场地土层 中每4~5 m一个测试截面预埋内力测试元器件; (8)重点研究场地内多见的泥岩、砂岩、砾岩及泥 质砂岩的承载力学性能。 7 自平衡试桩法的仪器设备 7.1 加载装置 采用囊式荷载箱,由7个压力单元N2D400装配 而成,总推力16 450 kN。压力单元的率定曲线(公式) 由计量部门标定。 荷载箱埋设于自平衡点附近。 7.2加载动力源 荷载箱由位于地面的液压站,通过埋设的高压油 管向荷载箱分级加载。 7.3 数据采集 试验采用3组位移数据,分别为下位移(下部桩 体位移,测量点位于荷载箱下约1 m位置)、上位移 (上部桩体位移,测量点位于荷载箱上约1 m位置)和 顶位移(测量点位于桩顶)。 7.4位移传递 (1)上位移和下位移各采用2条位移杆(丝)对称 布置,传递位移。位移丝(杆)一端与测量点固定,另 一端上延至地面。顶位移测量与传统试验方法相同。 (2)每条位移丝(杆)皆采用保护管实施保护,用 于隔离位移杆与桩体}昆凝土,保证位移杆与测量点同 步顺畅移动。 7.5位移数据读取、记录 位移数据采用电子传感器采集,在位移丝(杆)地 面端读取,数据自动传输至电脑测量仪进行显示、记 录、处理。 铁道标准设计RA儿WAY STANDARD DESIGN 2010(6) ・桥 粱・ 8试验程序及荷载判定方法 8.1试验前的准备 (1)试验准备工作,如桩头处理,桩顶位移杆制作 安装,电源准备,试验帐篷搭建,基准梁安装,测试设备 安装、调试,测试环境等,与传统静载试验要求一致。 (2)所有试验设备安装完后,进行一次系统检测, 方法是对桩施加一较小的荷载进行预压,目的是消除 整个试验系统和被测桩本身由于安装等人为因素造成 的影响,排除荷载箱及管路中的空气,检测管路接头、 阀门等是否漏油等。如一切正常,卸载至零,待位移计 显示读数稳定后,并记录初始读数,即可开始正式加 载。加载方式可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或快速维持荷 载法。 8.2 加载方案 (1)加载分级:以预估极限值的50%为依据,作为 试验加载极限值,分为10级进行。 (2)加载方法:加载分级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其中 第一级取分级荷载的2倍。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 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3)相对稳定标准:桩顶位移量不超过0.1 mm/h, 并连续出现2次(从每级荷载施加后第30 min开始, 由3次或3次以上每30 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4)卸载:卸载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 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5)加载数据记录:每级加载后在第1 h内观察第 5、15、30、45、60 min的位移值,以后每隔30 min观察一 次,以判断稳定状态。同时电脑监控系统自动同步进 行位移记录。 (6)卸载数据记录:卸载时,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 载值的2倍。每级荷载维持1 h,卸载后隔15 min测读 1次残余沉降,读2次后,隔30 min再读1次,即可卸 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 h再读1次。电脑 监控系统同步记录参与位移值。 (7)终止加载条件:当上、下段桩任一段达到下述 情况即破坏。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 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当桩顶沉降能稳定且总沉 降量小于40 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 40 mm)。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 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 h尚未达到稳定标准。 ③已达加载装置的最大加载量。 ④当荷载一沉降曲线呈缓变形时,可加载至桩顶总 沉降量60 mm。 65 ・桥 梁・ 汉宜铁路蔡家湾汉江特大桥跨既有 汉丹铁路施工防护关键技术 李陆平,王吉连 (中铁大桥局集团汉宜铁路项目经理部,武汉430043) 摘要:跨铁路既有线施工在我国当前铁路建设中占有较大的 87号、88号墩。 比例。结合新建汉宜铁路蔡家湾汉江特大桥跨汉丹铁路连续 原方案每个墩设计为12根西1.5 m钻孔桩,桩长 粱工程实例,简要介绍铁路既有线侧连续梁基础、下部结构及 59.0 ITI,承台尺寸为14.6 m×10.6 m ̄3.5 m,承台底高 上部结构施工过程,重点阐述线路加固、门式防护钢架等关键 程为18.8 II1。但经现场实际测量放线,发现承台一角 技术,对类似跨铁路既有线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既有线;线路加固;连续梁;施工 已侵入既有线道砟,施工难度非常大。后经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U449.52 文献标识码:B 将每个桥墩桩基变更为6根西2.0 in钻孔桩,桩长为 文章编号:1004—2954(2010)06—0066—04 76.5 m,承台尺寸缩小为13.8 In×8.5 ITI×4.0 m,并将 87号、88号墩承台底高程分别提高3.3、3.0 m,墩身 高度分别变为12.85、13.85 m。 1 工程概况 设计优化后,承台尺寸变小,承台开挖高度变小, 新建(武)汉宜(昌)铁路HYZQ~1标蔡家湾汉江 施工难度有所降低,但仍紧临既有线,施工难度尤其是 特大桥采用(40+64+40)m连续梁跨越既有汉丹铁路, 安全风险较大,具体情况为:(1)87号、88号墩承台已 该铁路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线间距5.0 m,共2股车 侵入汉丹铁路护栏,紧靠路肩及道床坡脚处,其中 道,正线与既有线交角为27。。连续梁跨铁路桥墩为 87号墩承台边缘与铁路道床坡脚距离仅137 am,88号 墩承台边缘与铁路道床坡脚距离仅90 cm。(2)87号、 收稿日期:2010一Ol—l8 作者简介:李陆平(1978一),男,工程师,200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 88号墩靠汉丹铁路侧地面及路肩高程为26.31 nl,而 工学学士。 承台底设计高程分别为22.129、21.821 m,基坑垂直 -●r●・●◆◆一◆●●◆◆●●●◆●●◆◆●●◆◆●●●●●●●◆◆● 8.3 位移测量 (1)同时监控并记录3层位移数据:荷载箱下位 9 结论 移、上位移和顶位移。每层位移测量点为3个均布。 自平衡试桩法相对于传统的堆载法和锚桩法具有 (2)位移测量基准以不受桩侧土变形影响为准。 装置较简单,不占用场地,试桩准备工作省时省力,测 8.4应力测量 试速度快,试验费用省的优势。还可进行方便的重复 应力计采用钢筋计,根据地质资料,在桩侧土厚度 试验,又可得到土阻力的静蠕变和恢复效果,桩基承载 较为均等的场地土层界面中预埋,每层对称均布3个 力实测值与计算值误差在10%以内。该法已在襄渝 测量点。 铁路二线、达成铁路扩能、厦深线及郑西客运专线等铁 8.5数据监控记录 路项目上应用。目前,已在湘桂线、柳南客运专线和京 (1)按照规定时间频率,同时监控并记录时间、载 沪高速铁路上全面推广。 荷、位移、应力数据。 但是,由于在计算桩基极限承载能力的公式中, (2)数据监控和记录由电脑自动完成。 无法确定自平衡点。荷载箱的放置位置都是按经验确 8.6试验结论得出 定的,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还需通过进一步的研究 (1)根据试验数据,分别绘制试桩上、下部分的 解决。 Q—s曲线和s—logt曲线。 参考文献: (2)根据上述曲线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上、下部分 [1]TB10002.5~2OO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s]. 的桩基极限承载能力。 [2]TZ203--2008,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 (3)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各监测层应力的Q一 分 [3] 王伯惠.评桩基测试自平衡法[J].公路,2005(7). [4] 龚维明,戴国亮.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及工程应用[M].北 布变化曲线,并通过计算,进而绘制各监测土层摩阻力 京:中国建筑工、止出版社,2006. 的Q—Q 分布变化曲线。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