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5日:普材。普材有两条生产线R6、R7线,主要生产透明片,有普明片、新明折盒片等。尺寸规格多样,生产规模小,一般几百公斤,几吨。虽然产线设备较陈旧,但车间环境卫生不错。工艺流程:配方—捏合—挤出—压延—引取—冷却—卷取—包装。普明片用树脂为SG-5、SG-7型,新明片用HG-8型树脂。稳定剂用501、977等,增塑剂DOTP,润滑剂G-16,KG-70S等,增强剂872,625等,ACR以及钙粉钛白粉,色料等。质量要求:丝度准、晶点少、无折白、透明度好等。
7月28日—8月1日:软布线。软布线有1线和2线,实习期间1线正常开启。1线主要是为上海吉龙供货。产线设备分布为:5楼为储料罐,存放原料及助剂等;4楼计量(配方);3楼捏合(高混);2楼冷混;1楼挤出—过滤—输送(摇臂)—压延—引取—冷却—卷取—包装。配方使用电脑控制,自动加料。树脂用SG-5型,稳定剂,增塑剂(DOTP用量44份),填料用碳酸钙、滑石粉等。质量控制:厚度、圆周、门幅、加热收缩率、软硬度、外观等。
8月4日—8日:药包材车间。该车间有两条线,一条为PVC/PVDC涂布线,一条为压延线。涂布线主要流程为:基材放卷—电晕—涂底胶—热风干燥—冷却—涂面胶—红外干燥—热风干燥—冷却—收卷,
最后产品需熟化。各个工序中对质量主要的影响为表面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如,涂底胶工序中需要注意的有:网纹辊的清洁度、温度,片材运行速度,胶水牌号,涂布效果,异物,杂质等。质量控制:涂布用乳胶的质量,包括表观、固含量、pH值、有无沉淀物等;涂布结束时对产品的表观质量、涂布量、涂层粘接强度等进行检测;此外还要对样品表观(色泽、不允许有凹凸发皱、油污、异物、杂质、穿孔等),加热收缩率等检测。压延线主要生产要用透明片,用HG-800型树脂,稳定剂T-890、977等,加工改性剂PA-20,KW-408等,增强剂M-872,润滑剂G-16,KG-70S等,还有群青,分散紫,硬脂酸钙等。工艺流程为:计量—捏合—挤出—双棍—压延—引取—冷却—卷取—包装。质量控制:外观(色泽是否均匀、不允许有凹凸发皱、油污、异物、杂质、穿孔等);长度;宽度;厚度;拉伸强度;耐冲击性以及加热伸缩率等。
8月11日—15日:压延线。有R1(鲁道夫)线、R2线。R1线主要生产卡才。产线设备分布:5楼储料罐,各种原料及助剂;4楼计量;3楼控制室,捏合(热混、冷混);2楼为中间桶(用于物料缓冲),1楼押出机,输送,双棍,轧轮机,引取,冷却,卷取等。树脂用SG-7型等,稳定剂SW-501,LF-30等,加工改性剂PA-20,K-175等,增强剂B564等,润滑剂KG-70S,PVDC(透明)等,此外还有颜料、钛白粉、滑石粉等。质量控制:严格控制色水,控制水波纹,不允许有粗粒杂质,加热收缩率,展平性(平整度)等。R2线产品主要是PVC薄膜,厚度可达0.07mm。产线设备分布与R1线
类似,工艺流程:计量—捏合—挤出—压延—引取—冷却—卷取。树脂用TL-800型,稳定剂SM-501,JH-1500等,改性剂PA-20,MB872等,增强剂K-9588,润滑剂KG-16,G-70S等,还有硬脂酸钙等。
8月18日—29日:板材。实习的车间有E3、E4、E6、E7、木塑生产线,板材线以挤出为主,产线工艺流程大致相同。其中E6线主要生产磨砂类片材,包括哑黑片、绿色细砂、透明红细砂、哑兰片、透明绿砂等。树脂用SG-7,稳定剂1900,LF-30等,润滑剂KG-16,G-70S等,加工改性剂PA-20,PA-21等,增强剂TM-564等,还有二氧化钛、碳酸钙、颜料等。E4线主要生产光灰单贴、茶色双贴等。树脂用TL-800,HG-1300,HG-800等,其它助剂与E6线类似。E7线为PET生产线,工艺主要有结晶、干燥、再生、挤出等。质量控制主要是外观(透明度、色泽一致性、有无划痕、气泡、水纹、杂质等),长、宽、厚等。E3线主要是透明板,彩色板,软板等。树脂用HG-800,HG-1300等。其中硬板用HG-800,增强剂T890,增塑剂DOTP,润滑剂KG-16,G-70S,稳定剂LF-30等。木塑车间开机的是PVC结皮发泡产线,其优势在于表面硬度高,很难产生划痕,因此广泛用于橱柜、装饰、建材等。产线流程为:配方—高混—低混—输送—挤出—定型—牵引—切割。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树脂SG-5,SG-7等,还包括稳定剂CZ-86等、改性剂PA1700等、润滑剂、增强剂、抗冲改性剂ACM、PE蜡、碳酸钙等。而常见问题主要有:板面发黄(稳定剂量不足、外滑不足等);板材厚度不均匀(模唇缝隙不合理、外滑过量、内滑不足、模具温度设定不合理等);板
材内有大泡(熔体强度不足、、挤出机某区温度过高、模具温度高、有杂质、回料问题等);板面弯曲(厂房内温差大、空气对流快等)。
实习期间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1、生产中的细节问题
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整个车间实习的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些老师傅在细节问题上的处理。比如说在压延R2线的分切车间,卷材在最后的包装过程中,要用三层裹起来,最后是牛皮纸封起来。有个班组的师傅事先就把所用的包装用材料整理好,在最后包装时不近可以省时,而且包装质量也好。这样看似一个小的举动,日积月累之后会省下很多时间,而且质量也好。所以我觉得在工艺流程上的创新应该从每个岗位操作的细节上去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进,哪怕是节省了一点点时间,这种好的风气一旦形成,长期的量的积累最终会引起质的改变。
2、团队合作
一个班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好的团队是每个师傅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发挥出优势,每个岗位在生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实习期间会看到一些由于各岗位沟通产生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师傅们对自己岗位熟悉,对其他岗位了解的比较少。因此,个人觉得应该在空闲时间让师傅们相互交流下,一个班组的成员要相互了解其它岗位,这样才会共同提升,最后是效率提升。同时,同一车间的各班组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