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哲考试题1

马哲考试题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世界观是( )

A、对自然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对人类社会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对人生和思维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C、各门具体科学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D、唯一能科学地解释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论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绝对唯心主义和相对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辨证唯心主义 C、一元论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 A、前者强调主观能动性,后者强调客观规律性

B、前者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世界,后者认为世界是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 C、前者认为人是第一性的,后者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 D、前者是完全错误的,后者有一定的合理性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是统一的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8、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理解为

A原子 B客观实在 C原初物质 D物质微粒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A、客观实在 B、真实的存在

第 1 页 共 8 页

C、唯一的存在 D、具体的物质形态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 ) A、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存在的哲学范畴

B、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C、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飞跃和质变的哲学范畴 D、标志宇宙间一切机械运动和位置移动的哲学范畴 1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运动与静止是辨证统一的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12、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了( )

A、时空具有相对性,它随人的意志为转移 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C、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D、时空是可变的,是不可认识的 13、马克思哲学认为哲学的本原是( ) A、实践 B、真理 C、物质 D、矛盾 14、反映的特性是( )

A 、一切物质都共有的 B 、一切生物都具有的 C 、高等动物所特有的 D 、人特有的 15、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16、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 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

第 2 页 共 8 页

17、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是( ) A 、抹煞了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 、抹煞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 、抹煞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 D 、抹煞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18、将个人的精神和意志夸大为“神化的绝对”,这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辨证唯物主义 19、所谓实践,指的是() 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

20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生产实践; B 、科学实验;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5题,计30分,多选、少选均无分) 2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之间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C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集中和综合 B、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

D、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取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E、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将失去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第 3 页 共 8 页

23、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 ) A、思维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24、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 )

A、知识是头脑自生的 B、世界的本质是宇宙精神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理在事先 E、人的意识是客观精神发展的产物

25、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

A、人生观是世界观、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B、世界观、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 C、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 D、人生观决定着世界观、历史观 E、人生观是世界观、历史观的现实表现 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自然界的各种物体 D、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E、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实体 27、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 )

A、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B、物质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2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绝对运动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相对静止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物质运动的观点 E、不可知论的观点

29、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

A、它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 、它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C、它是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D、它是把事物区分开来的前提

第 4 页 共 8 页

E、它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30、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被恩格斯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其原因在于它揭示了( )

A、整个世界的不变性 B 、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绝对性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 时空的无限性 E、事物的矛盾性

31、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A 、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C 、作为思维外客的语言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D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 E、劳动是人类最高的活动

32、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 A 、不可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B 、审时度势 C 、运筹帷幄 D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33、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A 、人的主观意识 B 、人的主观感觉 C 、人的心理 D 、宇宙精神 E 、绝对观念

34、“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有房子”这是( ) A 、意识决定物质 B 、物质的多样性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E 、意识对自身心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35、实践的基本特征为 A、客观现实性

第 5 页 共 8 页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物之转化性 E、历史必然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7题,计21分) 36、马克思主义哲学

37、主观唯心主义

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9、物质

41、生产方式

42、自在世界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题,计12分)

4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什么?

44、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 6 页 共 8 页

五、论述题(45题8分,46题9分,共2题,计17分)

45、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6、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A 3、D 4、B 5、C 6、D 7、D 8、C 9、D 10、B 11、C 12、B 13、C 14、A15、C 16、C 17、D 18、B 19、C 20、A 二、多项选择

21、ACDE 22、CD 23、BDE 24、BDE 25、ACE 26、AB 27、CDE

28、CE 29、ACDE 30、BCD 31、AE 32、BCE 33、ABC 34、CD 35、ABC

第 7 页 共 8 页

三、名词解释

3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由它的后继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37、主观唯心主义是指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是否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哟奥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9、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0、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

41、生产方式是指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即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2、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包括两重含义:首先,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其次,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四、简答题

4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决定于它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得超越性。

44、实践能够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从而推动认识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和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发展。实践能够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发展。每点2分。 五、论述题

45、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一个严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具有不可遏制的吸引力。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 (每个考点2分)

46、马克思说过“一个中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1分)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是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认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从人的本质上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通过实践是自己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每个考点2分)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