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天柱山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旅游风景区作为人文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在近几年发展迅速,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如过于强调经济功能、挖掘景点深度不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等。本文立足于天柱山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视角, 从天柱山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出发, 探究天柱山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 提出相应的综合开发对策, 以构建天柱山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蓝图。 关键词:天柱山; 旅游资源; 开发; 文化产业; 转型升级; 引言
天柱山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 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 (据《史记》记载,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登临天柱山, 赐封称号“南岳”) 。目前, 安徽省拥有3家5A级风景名胜区 (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 皆为5A级的旅游胜地。为了宣扬天柱山的旅游文化资源, 促进潜山县和安庆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们就天柱山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开发建议和改进对策, 将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利用其产业优势促进安徽省的经济发展。
一、天柱山风景区发展现状 (一) 天柱山风景区简介。
天柱山, 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 又名皖山、万岁山,
是大别山脉的最高地, 有“江淮第一名山”之称, 坐落于大别山南面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汇处。东周时期安庆为古皖国所在地, “皖”为“美好”之意, “皖山皖水”意为“锦绣山河”, 安徽省的“皖”即来源于此。
天柱山风景区面积平方公里, 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 主要有天柱峰、飞来峰、天池峰, 千米以上高峰有45座。景区内“峰雄、山奇、洞幽、水秀”。1982年天柱山被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又被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0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1年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由于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现象形成了天柱山独特的地貌奇观, 其中以海拔1, 488米的天柱主峰最为壮观, 顶天立地, 如一柱擎天。唐代诗人白居易诗赞“天柱一峰擎日月, 洞门千仞锁云雷”。
(二) 天柱山风景区文化资源底蕴 1、石刻文化。
石牛古洞中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很多学者还专程去天柱山研究考察石牛洞石刻。2015年以来, 潜山县对天柱山抗战石刻进行认真核查盘点, 发现现存抗战石刻近60幅。天柱山石刻的作者极为广泛, 从古至今, 凡到潜山县游玩的文人墨客均会在此刻石赋诗。因为他们的刻石之举, 大大提高了石刻的审美价值。石刻内容有的记述战事战况, 有的触景感怀, 有的昭表忠烈, 与石牛古洞300多幅唐宋摩崖石刻,
共同构成奇特的文化景观。 2、宗教文化。
天柱山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以三祖寺为代表的道教人文景观, 景区内宗教文化积淀深厚, 是佛教发源地之一。天柱山虽没能与齐云山齐名, 但它却以其特有的宗教文化招引四方游客前来游玩。唐宋时代天柱山佛道两教达到了鼎盛时期, 寺观林立, 宗教盛行, 天柱山因以扬名。汉武帝登临天柱山赐封“南岳”, 佛道之人的驻足, 造就了一代名山———天柱山。 3、山水文化。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内分布有名崖、奇石、异洞、涧瀑, 一溪一石皆有文化底蕴, 所以天柱山素来有“无峰不雄, 无石不奇”的美誉。天柱山怪石从审美的角度来看, 具有三大文化特征:一是怪相丛生, 虎头崖上怪石颇多, 南关的象鼻石, 东关的天狮峰, 都是怪石林立, 险象丛生;二是天柱山峰石传闻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 传说山石故事虽是出于人们心理的想法, 却也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同时也说明了天柱山世世代代造福于民的不朽功绩;三是天柱山的奇峰异石极富观赏价值, 道人借以炼丹修道, 佛家借以宣扬佛法, 丰富了天柱山的历史价值。 二、天柱山文化资源SWOT分析 (一) Strength 1、资源优势。
天柱山风景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更有历史悠久的名
胜景点, 主景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6%, 古生物遗迹分布较多被誉为“天然绿色博物馆”。天柱山中心位置约为北纬N30°44′″, 东经E116°27′″, 属于亚热带边缘, 降雨量丰沛,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天柱山植物种类繁多, 有植物119科, 千种以上, 其中不乏珍稀植物和奇花异草。鱼鳞木、天女花、娃娃鱼, 被称为“天柱三宝”。天柱山还盛产各种名贵中药材, 是绝佳的药材采摘地。 2、区位优势。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 地处安徽省西南部中心。潜山县濒临长江黄金水道, 因此进入长江经济带, 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合肥-九江铁路经过天柱山县城, 设有天柱山火车站。105国道、318国道、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北京-香港高速公路在潜山县城附近交汇而过。还有安庆天柱山机场, 距离安庆港不到50公里。天柱山度假区在150公里半径内人口辐射范围达2, 000万人, 5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约28, 000万人。风景区以庐山、九华山等着名景区和周边城市群为依托, 着力打造省内一流的旅游度假区。
3、品牌优势。
天柱山自古便被尊为“中华名山”, 早在1982年, 天柱山凭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被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局于2011年正式批准天柱山为5A级风景旅游区, 同年9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天柱山
“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作为安徽之源的潜山, 春秋时期属皖国, 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在发展旅游资源方面, 天柱山有着独特的品牌优势。 4、政策优势。
现代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更多的人选择通过度假来放松身心, 因此国家在旅游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政策。潜山县县政府也在大力加速城市规划和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之外, 潜山县也出台了很多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2012年, 潜山县委针对全县旅游发展提出“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 加快步伐将天柱山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二) Weakness
1、资源类型单一, 互补性差。
天柱山地处皖西南, 是主要以山水为主的景区, 但优势不是很明显, 加上周边的相似景点过多, 特色难以凸显出来。景区内各景点的联系不是很强, 尤其是和周边县的风景区的联系欠佳, 区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资源开发基础差, 旅游方式单一。
天柱山旅游资源丰富, 但是资源开发基础较差, 很多文化资源没有被挖掘出来, 因而导致很多旅游资源被埋藏。天柱山风景区旅游主要以天柱山地区为主, 缺乏与周边景点的联合发展, 旅游模式过于单一。导游在接待游客时, 只是匆忙完成一个过程,
并没有让游客玩得尽兴, 游客也没有对天柱山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3、管理水平不高, 服务质量欠佳。
各旅行社对天柱山的旅游产品组合能力不够, 旅游市场的开拓能力较差, 因此由旅行社带动的天柱山旅游明显不足。景区周边饭店旅馆虽然数量多, 但是大多存在档次低、要价高、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 而且酒店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三) Opportunity
1、国内旅游宏观市场机会巨大。
中国正处于经济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城市中人偏向于身体的锻炼和休养。这对像天柱山这样的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的旅游业来说, 是一次乘势大力发展的好时机。 2、皖江城市带建设带来新契机。
皖江城市带是泛长江三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安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旅游业是一种新兴产业, 也是皖江城市带的一项重要产业。皖江城市带的旅游资源丰富, 人口密集, 消费需求较大, 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都非常明显。而且皖江六市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城市发展与旅游业相融合, 形成城市旅游的创新点, 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 Threat
1、与周边省市旅游竞争日趋激烈。
安徽省内的着名旅游景点如黄山、九华山, 它们的发展对天柱山风景区来说, 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天柱山相较于省内其他名山, 区位优势还不明显, 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比较小。国内的旅游市场不断竞争, 各个城市及旅游景区都不断地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及旅游路线给天柱山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 2、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
天柱山一直以来是以风景区观光旅游为主, 旅游产品单一, 旅游行为层次低, 特别是缺乏与天柱山文化资源相关的旅游项目, 导致游客对天柱山的文化了解不够, 长此以往, 游客对天柱山的旅游兴致降低, 重游率一直在下降, 对天柱山的旅游发展构成极大威胁。
三、天柱山旅游文化资源发展建议
(一) 深度挖掘天柱山文化资源, 塑造景点旅游新方式。 天柱山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由于在开发方式上存在问题, 导致其大量文化资源深埋地下, 不被消费者熟知。针对这一情况, 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只改变旅游方式, 还需挖掘自身文化资源, 打造立体旅游模式。天柱山应以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为基础, 深入发掘石刻文化、史迹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 共同铸就意蕴丰富的天柱文化。要加强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 以“互联网+传统景点旅游+休闲养生+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为理念, 多层次、立体式为游客提供吃、住、行、购、娱一整套的旅游服务。
(二) 大力宣传天柱山旅游品牌, 推广景区旅游新路线。 一个旅游风景区要想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 就要做好符合实际消费需求的市场定位。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流于形式, 要着重于突显本地旅游特色。可以通过传单、报刊、路牌、印刷品等一些广告费用较低的形式进行宣传, 还能够利用强大的广告对天柱山的旅游品牌进行推广, 要做好旅游促销, 提高天柱山知名度。在宣传时, 要重点推广景区旅游的新路线, 如班级、情侣、家庭旅游路线, 在途中举办一些活动, 如“缘分天柱定”, 节日时可以推行适当的优惠政策。
(三) 增添旅游特色项目, 提供更丰富的观赏内容。 天柱山风景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 景色秀丽但是旅游路线过于单一, 还有很多景点未被开发。上山和下山的途中缺少娱乐项目, 游客上山只会单纯的欣赏风景, 却不会过多停留。如果在上山过程中增添娱乐项目, 就能更多的留住客户, 而且一旦有较多的项目供游客玩乐, 旅游效益也会上升。在开发新旅游景点时, 也要注意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公路建设、公共设备、通讯设施。 参考文献
Culture.Culture Studies, 1992.
谢春山.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吉良新.旅游文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0.
贾祥春.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地位和作用.复旦
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琚胜利, 张建春, 徐峰.天柱山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
刘和远.天柱山风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对策研究.山东大学, 2013.
章沧授.天柱山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安徽大学科学版) , 2001.
哲学社会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