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ELM合同段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
*********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ELM合同段项目部
201*年8月10日
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
我项目沥青下面层设计为AC-20C型沥青混凝土,宽度为10.75m,厚度为6cm。于8月1日在****服务区K32+020~K32+220段右幅进行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施工。通过试拌、试铺,经检测其结果完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过程正常,达到试验段试铺目的,验证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了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也检验了我们的质保体系,机械设备、通迅和指挥方式,确定了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施工缝处理等各道工序的施工工艺,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今后大面积的施工。现将此段施工作为试验段进行总结如下: 一、 试验段概况
8月1日施工桩号****服务区K32+020~K32+220段右幅全长200m。沥青下面层设计厚度6cm,沥青砼类型6cm沥青混凝土AC-20C。施工时天气晴朗,温度27-30oC,风力2级;试验段试铺时间17:00到19:00结束。8月1日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对试验段进
行了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指导意见的要求。平均摊铺厚度6.2cm。试铺松铺系数为1.17。
施工单位:****工程有限公司奉溪高速公路ELM合同段项目部, 监理单位:****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二、原材料情况
集料与机制砂为东瀚采石场生产石灰岩;矿粉为东瀚采石场石灰岩矿粉;沥青为东海牌70号A级沥青。 1.
沥青
沥青采用A级-70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经检验符合业主和规范要求。试验段沥青检测指标如下:
沥青试验检测
工程部位 判定依据 样品名称 序号 1 2 3 4 5 2.
下面层 JTG F40-2004 普通沥青 检测项目 针入度(0.1mm) 延度(cm) 软化点(℃) 密度(g/cm3) 与粗集料黏附性 集料的质量要求:
生产厂家 样品来源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60~70 ≥100 ≥47 / ≥4级 中国石化“东海牌” 上磺服务区沥青拌和站 260T 检测结果 68 >100 50.5 1.028 5级 结果判定 合格 合格 合格 / 合格
沥青下面层AC-20C采用级配碎石,经检验其技术指标满足业主和规范要求,已报检完毕。
下面层集料采用东翰采石场生产石灰岩石料。下面层石料具有良好的形状、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石料,并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加工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粒径规格符合规范要求。对进场粗集料每天检验一次,细集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检验一次。对于粗集料、细集料符合下述质量技术要求。
细集料试验检测
机制砂 东瀚采石场 检测项目 表观相对密度 堆积密度(g/cm3) 空隙率(%) <0.075mm颗粒含量(%) 砂当量(%) 样品规格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2.50 / / ≤12 ≥65 检测结果 2.730 1.687 38.2 10.7 78 0~3mm 720m3 结果判定 合格 / / 合格 合格 粗集料试验检测
碎石 东瀚采石场 检测项目 压碎值(%) 表观相对密度 样品规格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26 ≥2.60 检测结果 20.2 2.745 10~15mm 140m3 结果判定 合格 合格
吸水率(%) <0.075mm颗粒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9.5mm)(%) ≤3.0 ≤1 ≤12 1.19 0.4 6.0 合格 合格 合格
碎石 东瀚采石场 检测项目 表观相对密度 吸水率(%) <0.075mm颗粒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9.5mm)(%) 样品规格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2.60 ≤3.0 ≤1 ≤12 检测结果 2.748 0.99 0.2 3.9 15~20mm 310m3 结果判定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碎石 东瀚采石场 检测项目 表观相对密度 吸水率(%) <0.075mm颗粒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9.5mm)(%) 样品规格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2.60 ≤3.0 ≤1 ≤18 检测结果 2.742 1.21 0.7 7.0 5~10mm 445m3 结果判定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碎石 东瀚采石场 样品规格 代表数量 3~5mm 285m3
检测项目 表观相对密度 吸水率(%) <0.075mm颗粒含量(%) 技术指标 ≥2.60 ≤3.0 ≤3 检测结果 2.754 1.40 2.6 结果判定 合格 合格 合格 3.
填料:
填料采用石灰岩经磨制的矿粉,由东翰采石场生产。矿粉干燥、洁净、无结块,矿粉日常进场按每天检验2次频率检测。沥青面层不使用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以确保沥青下面层的质量。矿粉质量检测见下表:
工程部位 判定依据 样品名称 产 地 序号 1 2 3 4 5 面层 JTG F40-2004 矿粉 上磺服务区 检测项目 筛分 表观密度(t/m3) 含水量(%)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试验依据 材料用途 样品规格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 ≥2.50 ≤1 <1 <4 JTG E42-2005 面层 / 300T 检测结果 见筛分记录 2.781 0.26 0.66 3.4 结果判定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二、 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验证
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马歇尔试验方法为标准。批复后的目标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15-20mm:10-15mm:5-10mm:3-5mm:机制砂:矿粉=18:24:20:0:33.5:4.5,最佳油石比为4.6 %;生产配合比为: 1#仓:2#仓:3#仓:4#仓:5#仓:矿粉 =32:20:19:3:34:2,最佳油石比为4.4%。
经过对批复后的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后我们取样进行了油石比试验,并对热料仓料进行了筛分和取样进行了马歇尔试验。其各项指标均合格,如下表所示: 项 目 密度 理论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沥青饱稳定度KN 流值0.1mm 隙率% 和度%
设计要求 试验 结果
筛孔尺寸- 2.420 - 2.533 3-6 4.5 >12 13.5 55-70 66.9 >8 12.30 15-40 29.3 31.5 26.5 (mm) 第一组筛余质量(g) 第二组筛余质量(g) 平均筛余0.0 质量(g) 筛余百分0.0 率 筛余累计百分率(%) 通过百分0.0 0.0 0.0 0.0 0 0 0 0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75 筛底 60.2 200.3 187.7 179.3 271.9 89.6 75.6 147.1 67.2 33.6 40.6 55.1 58.3 208.5 179.4 198.3 293.7 78.7 80.2 150.2 83.1 33.5 42.3 63.3 59.3 204.4 183.6 188.8 282.8 84.2 77.9 148.7 75.2 33.6 41.5 59.2 4.1 14.2 12.8 13.1 19.7 5.8 5.4 10.3 5.2 2.3 2.9 4.1 4.1 18.3 31.1 44.2 63.9 69.7 75.1 85.5 90.7 93.0 95.9 100.0 100.0 95.9 81.7 68.9 55.8 36.1 30.3 24.9 14.5 9.3 率(%) 7.0 4.1 0.0
从试铺结果看,生产配比可满足生产要求,可用于指导大面积施工。
三、 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
1、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和数量 序号 1 2 3 4 5 机械名称 摊铺机 沥青拌和站 振动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 胶轮压路机 规格及型号 福格勒2100 4000型 DynapacCC62DynapacCC52XP301 单位 台 套 台 台 台 数 量 2 1 2 1 1
6 7 8 9 10 11 12
胶轮压路机 双钢小压路机 装载机 装载机 自卸车 洒水车 切割机 XP301 宝马 ZL50 ZL30 30T 20T 本田20KW 台 台 台 台 辆 辆 台 1 1 4 1 10 1 1 2、下面层施工人员组成情况及分工职责
机械、人员的合理组合:通过本次试验段进行情况以及拌和楼产量、运距情况,在以后的正式施工中,我们将投入以下人员、机械,现组合如下:人员安排:拌和站10人,汽车司机12人,辅助工人30人,测量3人,检测2人,压路机司机3人,摊铺机司机2人。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人员职责分工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姓 名 职 务 项目常务副经理 项目总工 办公室主任 项目副经理 质检负责人 技术主管 工程部 试验室主任 测量队长 职 责 项目全部管理 技术、质量全面管理 后勤保障、施工安全 施工组织现场管理 施工组织现场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 技术质量管理 试验室全面工作 测量全面工作
10 11 12 13 14 15 16 试验员 试验员 碾压主管 材料部长 安保部部长 拌和站站长 运输队长 施工前场试验工作 拌和场试验检测 机械设备、管理 材料组织、管理 压路机管理 拌和站施工控制 摊铺机驾驶管理 四、 沥青混合料试拌 1、拌和机的拌和方式
沥青混合料拌合采用西筑-4000(国产)间歇式有自动控制性能的拌合设备,时产达225t,拌和数量最大4t,拌和温度控制在170-180之间,拌和时间(干拌时间10S,湿拌时间35S,拌料周期64S)。生产能力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拌和楼按照设计的生产配合比拌料。拌料时注意控制材料加热温度(沥青为155-165℃,矿料为170-180℃),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拌和时间不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和严重的粗细集料分离现象。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55-165℃,对温度过高烧焦或温度偏低的混合料必须废弃。出料后检查混合料外观、温度等,合格后送至施工现场。 2、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在8月1日根据生产配合比对沥青下面层AC-20C混合料进行了拌合验证,试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试验项目 抽提锅质量(g) 抽提锅+混合料质量(g) 沥青混合料重(g) 滤纸质量(g) 抽提后滤纸质量(g) 滤纸中矿粉质量(g) 铝锅质量(g) 铝锅+溶液质量(g) 溶液质量(g) 杯质量(g) 杯+溶液质量(g) 离心后杯+矿粉质量(g) 溶液中矿粉含量(%) 溶液中矿粉质量(g) 试验组1 1241.3 2715.1 1473.8 9.0 10.0 1.0 329.9 3338.7 3008.8 200.9 1423.3 204.7 0.3 9.3 试验组2 1241.7 2775.6 1533.9 8.9 10.1 1.2 332.3 3119.0 2786.7 201.5 1434.8 206.4 0.4 11.1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抽提后干矿粉+盘质量(g) 盘质量(g) 干矿粉质量(g) 干矿料+矿粉质量(g) 沥青质量(g) 油石比(%) 油石比平均值(%) 沥青含量(%) 1788.8 388.2 1400.6 1410.9 62.9 4.5 4.4 4.2 1863.1 404.9 1458.2 1470.5 63.4 4.3 根据观察拌和混合料,发现拌和机械性能稳定,能保证混合料质量的均匀性,充分验证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可行性。通过取样抽提、筛分和马歇尔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的要求。目标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15-20mm:10-15mm:5-10mm:3-5mm:机制砂:矿粉=18:24:20:0:33.5:4.5,最佳油石比为4.6 %;确定生产配合比为: 1#仓:2#仓:3#仓:4#仓:5#仓:矿粉 =32:20:19:3:34:2,最佳油石比为4.4%。
五、 验证试验段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1、
作业面检查
(1)全面检查封层质量,对路肩填土、滑模废料清理、滑模路缘石
污染处理以及水稳边部线形的调整在施工前处理完毕。
(2)认真清扫中面层的浮动矿料或杂质,必要时用水冲刷。对于局部被水泥等杂物污染冲刷不掉的,则用人工将其凿除。 2、
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
沥青混合料各工序温度严格按重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指南指导意见(如下表)控制:
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 155-170℃ 混合料出厂温度 正常范围155-165℃ 超过190℃者废弃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155℃ 摊铺温度 不低于145℃, 低于140作为废料 初压开始温度 复压最低温度 不低于135-155℃ 不低于110℃ 碾压终了表面温度 不低于110℃ 在试验段施工中,经检测混合料平均出场温度为162℃,平均到场温度为158.5℃,平均摊铺温度为149℃,平均终压温度为137℃,完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沥青出场温度检测
出场车数 1 2 3 4 检测人 *** 出场时间 17:30 17:40 17:50 18:00 出场温度℃ 163 163 164 165
5 6 7 平均温度 18:10 18:20 18:30 162 162 157 162 沥青到场温度检测
到场车数 1 2 3 4 5 6 7 平均温度
检测人 到场时间 17:40 17:5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到场温度℃ 159 158 161 161.5 158 158 154 158.7 沥青摊铺、碾压温度检测
摊铺温度℃ 149 149 148 碾压温度℃ 145 145 145 终压温度℃ 137 137 137
150 150 149 150 149 148 148 平均温度 149 3、
混合料的运输:
146 144 145 146 144 145 145 145 138 136 137 138 136 137 137 137 (1) 运料车现定为10辆,拌和站有6辆车接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有4辆料车处于等待卸料状态,运距约为1公里,运输车辆为10辆,能够保证拌和、摊铺连续性,以后根据运距数量可做相应的调整。自卸汽车的配备以拌和楼连续工作为原则,采用较大吨位自卸翻斗车运送混合料,每车运量30-40吨。
(2)采用玻璃棒温度计(200℃)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到现场温度。在每台汽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厢底面约30cm,插入深度要大于15cm。运输车到达现场要检测混合料温度并做记录。 (3)运输车辆装料前,彻底清扫车箱,运料汽车车厢内侧板不得沾有有机物质,车箱底板及周壁涂一薄层隔离剂,涂刷1:3的柴油水混合液防止粘车厢。易于卸料,但喷洒不得过量。
(4)装料时汽车前后移动,分几堆装料,以减少粗细集料的分离现象。
为了防雨、减少热量损失、灰尘污染或环境污染。各车辆备一个保温防雨帆蓬布,包住车辆四周并捆绑牢固,准备卸料前撤除蓬布。 (5)运输车辆到达现场时,应检查轮胎不得沾有泥土等污染路面的脏物。在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6)现场设两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4、
混合料的摊铺:
(1) 摊铺采用两台福格勒2100-2,摊铺机拼装宽度分别为 5.5米、5.25米,两台相隔7米左右成阶梯作业同步摊铺,根据拌和站实际拌和能力、运输能力及试验段路面摊铺宽度、厚度,摊铺机按平均每分钟1.5米进行摊铺。保持缓慢、均匀、不间断的摊铺状态。摊铺过程中不随意变换速度,避免中途停顿。摊铺前应在摊铺机的受料斗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接剂。
(2) 确定初始摊铺厚度并垫好木块,摊铺机熨平板就位在已放好的木块上。摊铺机铺筑前熨平板应提前30分钟至60分钟预热至不低于100℃,用感应式温度计测量,控制温度到100-110℃。预热时要掌握好预热时间,防止熨平板过热变形,预热后的熨平板在工作时,如果铺面出现少量沥青胶浆且有拉沟时,应冷却片刻再进行摊铺。 (3) 开始铺筑混合料时摊铺机前面应有不少于5辆的运料车在现场等候,摊铺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摊铺温度做到快卸料、快摊铺、快整平、快碾压。
(4) 沥青面层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先行的摊铺机路外
侧走钢丝,内侧走导梁,标高按测量给定的高程进行放样,后一台摊铺机按纵向接缝重叠部分为10cm行进,路一侧走钢丝,另一侧已铺筑完成的顶面为标准走滑靴来控制高程。靠中央分隔带一侧的摊铺机,行驶在前。后面的摊铺机跨缝5~10cm摊铺,两台摊铺机的距离不应太远,以不超过5m为宜,以保证纵缝质量。
(5) 摊铺机在试验段摊铺过程中合理调整工作参数,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刮板和螺旋器采用自动给料装置控制,保证料槽内的料量在螺旋器叶片2/3左右;摊铺前检查摊铺机各工作部件运转是否正常。通过试验段施工摊铺机各项参数定为:震捣4.5级,夯锤4.5级。大面积施工时如需提高摊铺速度,则相应提高夯实震级。
(6) 摊铺好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踩踏。如有局部离析,需在主管技术员指导下,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5、
混合料的压实:
配备的压路机有:振动压路机(CC522)1台、振动压路机(CC622)2台、轮胎压路机(XP-301)2台,小压路机1台。试验段采用了如下两种碾压方式进行碾压,压路机碾压原则由低向高进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2轮宽,压完全幅为一遍。本次实验段分两个压实方案,碾压方式和碾压速度如下:
方案一:K32+020~K32+120段右幅100米:
①初压:紧跟摊铺机,用一台双钢轮压路机前静后振1遍,碾压速度2-2.5km/h;
②复压:紧跟初压,用2台双钢轮压路机高频低幅2遍,碾压速度为3-4km/h;用2台XP301轮胎压路机首尾相接揉压各2遍,碾压速度为3-4.5km/h;
③终压:紧跟复压,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至无轮迹,碾压速度为3-4km/h。
方案二:K32+120~K32+220段右幅100米
①初压:紧跟摊铺机,用一台双钢轮压路机前静后振1遍,碾压速度2-2.5km/h;
②复压:紧跟初压,用2台双钢轮压路机高频低幅3遍,碾压速度为3-4km/h;用2台XP301轮胎压路机首尾相接揉压各2遍,碾压速度为3-4.5km/h;
③终压:紧跟复压,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至无轮迹,碾压速度为3-4km/h。
初压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复压和终压依次进行循环向前碾压,碾压段落不超过40米为宜。通过试铺段试铺现场观测初压速度为2.5Km/h、复压速度3Km/h、终压速度4Km/h能够达到“高温、紧跟、慢压、强震、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连续碾压。
8月2日对取芯结果进行检测(压实度采用最大理论密度计算,采用最大理论密度计算压实度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最大理论的93-97%):
第一段取芯4处,压实度分别为96.3、95.9、95.9、95.2;第二段取芯3处,压实度分别为95.2、96.2、96.1;两种碾压方案压实度
均满足要求,从检测结果看优先选用方案一。 6、
交通管制:
沥青路面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待24小时后方可开放交通。为避免车辆污染路面,在起点、终点和上坡道处均设置关卡,严禁车辆上路污染路面,并在中央路口处设置禁行和绕行标志牌,以引导施工车辆行驶。
六、 下面层松铺系数
通过测量沥青下面层顶面标高、摊铺后、碾压结束后、三次测量,可以得出松铺厚度及压实厚度,从而计算出松铺系数。开始正常铺筑后,按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3点,共检测了7个断面。铺筑前、铺筑后未压前、碾压合格后三项相对高程指标进行比较,测量后,除去部分不可信数据后,平均值为1.17。各测点相对高程及虚铺系数计算详见表。
开始正常铺筑后,按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8个点,共检测了5个断面。铺筑前、铺筑后未压前、碾压合格后三项相对高程指标进行比较,经计算所得虚铺系数为1.17,各测点相对高程及虚铺系数计算详见附表。 RK32+110-RK32+150面层松浦系数计算表 桩号 K32+110 铺筑前与铺筑后未压前比较(mm) 左2M 左3M 左4M 左5M 左6M 左7M 左8M 左9M 72 62 66 61 60 65 71 72
K32+120 K32+130 K32+140 K32+150 76 76 74 64 65 66 72 62 70 68 72 62 65 69 66 68 73 73 64 60 74 74 67 60 72 69 65 65 59 70 55 58 平均松浦厚度: 67 桩号 K32+110 K32+120 K32+130 K32+140 K32+150 铺筑前与碾压合格后比较(mm) 左2M 左3M 左4M 左5M 左6M 左7M 左8M 左9M 59 61 66 59 52 54 61 61 59 51 58 63 60 60 51 平均压实后厚度: 57 桩号 K32+110 K32+120 K32+130 K32+140 K32+150 虚浦系数 左2M 左3M 左4M 左5M 左6M 左7M 左8M 左9M 1.22 1.15 1.14 1.15 1.09 1.16 1.22 1.22 1.25 1.07 1.11 1.05 1.18 1.19 1.20 0.98 1.15 1.08 1.13 1.10 1.16 1.21 1.25 1.21 1.25 1.22 1.20 1.20 1.21 1.14 1.18 1.10 1.23 1.22 1.22 1.21 1.15 1.15 1.16 1.12 平均松浦系数: 1.17 53 62 63 55 56 55 62 63 53 52 56 62 61 59 52 58 60 55 55 56 59 60 58 50 52
日期:
2012年8月1
日
七、 施工接缝处理
(1)纵向施工缝。两台摊铺机摊铺的纵向接缝采用斜接缝。施工时将
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辗压,作为后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并有5-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2)横向施工缝采用平接缝。切缝时间宜在混合料尚未冷却结硬之前
进行,切缝位置应通过3m直尺测量确定。原路面必须用切割机切齐,形成垂直的接缝面,在摊铺新路面前用粘层沥青涂抹。碾压时压路机先采用横向辗压,辗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面层上,错过新铺层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然后在纵向30m长的范围内斜向辗压,以获得在较大面积的路面平顺,最后改为正常施工路段的纵向辗压。 八、 试铺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通过路面钻孔取芯,发现芯样密实、均匀,马歇尔密度压实度和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渗水试验也满足规范要求。试验段资料具体数据见汇总表。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检记录
容器 试样 类型 编号 干燥试负压容负压容器样在空器在与试样在试样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试样在25℃水最大理中理论最大密论密度气中质25℃水25℃水度测值(g/cm3) (g/cm3)
量(g) 中质量中质量(g) (g) 1 A 2 2510.6 121.0 1640.8 2491.2 120.6 1628.0
2.534 2.532 0.9971 0.9971 2.527 2.525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检记录
试件尺寸试样编号 (mm) 试件毛体积密度长 宽 高 (g/cm3) / 试最大理件论密度空(g/cm3隙) 率(%) 2.519 试件系数C2 时间 变形t1、量 动稳定度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C1 t2 d1、试件动稳定度(次(min) d2 测值(次/mm) /m(mm) 4406 m) 4331 300 300 61 / 1.0 1.0 45 0.884
60 1.027 2 300 300 60 / 2.519 / 1.0 1.0 45 1.813 60 1.963 60 1.835 63 1.978 4200 7 3 300 300 63
/ 2.519 / 1.0 1.0 4406 路面厚度试验记录(钻芯法)
桩号 RK32+025 RK32+055 RK32+80 RK32+110 RK32+140 RK32+170 RK32+200 平均值(cm)
压实度试验记录(表干法)
试件 桩号 芯样厚度(cm) 试样重试件水中试件表干(g) 重(g) 重(g) 试样密度 标准密度 压实度(%) 横距(m) 距中2 距中2 距中8 距中2 距中8 距中2 距中7 6.2 设计厚度(cm) 6.0 6.0 6.0 6.0 6.0 6.0 6.0 标准差 实测厚度(cm) 6.4 6.5 5.8 6.0 5.9 6.2 6.3 0.26 编号 (部位) (g/cm3) (g/cm3)
1 2 3 4 5 6 7 RK32+025 RK32+055 RK32+080 RK32+110 RK32+140 RK32+170 RK32+200
6.4 1153.8 6.5 1160.2 5.8 1050.2 6.0 1043.7 5.9 1045.0 6.2 1135.9 6.3 1149.8 682.3 685.8 619.8 612.7 616.1 670.8 679.8 1155.1 1163.2 1052.2 1045.3 1049.2 1137.1 1152.2 2.433 2.423 2.422 2.406 2.406 2.429 2.427 2.526 2.526 2.526 2.526 2.526 2.526 2.526 96.3 95.9 95.9 95.2 95.2 96.2 96.1 路面宽度记录
桩号 RK32+030 RK32+040 RK32+050 RK32+060 RK32+070 右幅宽度(mm) 设计值 实测值 10750 10765 10750 10762 10750 10761 10750 10759 10750 10752 偏差 15 12 11 9 2 桩号 右幅宽度(mm) 设计值 实测值 偏差 8 2 13 9 7 RK32+130 10750 10758 RK32+140 10750 10752 RK32+150 10750 10763 RK32+160 10750 10759 RK32+170 10750 10757
RK32+080 RK32+090 RK32+100 RK32+110 RK32+120 10750 10758 10750 10765 10750 10760 10750 10756 10750 10754 8 15 10 6 4 RK32+180 10750 10753 RK32+190 10750 10755 RK32+200 10750 10762 RK32+210 10750 10758 RK32+220 10750 10756
3 5 12 8 6 平面位置检测
设计值 桩号 实测值 偏差值 X Y X Y △X △Y 7 11 8 9 √△X2+△Y216 14 11 13 RK32+030 3468195.508 495452.469 3468195.522 495452.476 14 RK32+040 3468215.024 495456.841 3468215.032 495456.852 8 RK32+050 3468234.457 495461.567 3468234.465 495461.575 8 RK32+060 3468253.801 495466.645 3468253.810 495466.654 9
RK32+070 3468273.050 495472.075 3468273.062 495472.084 12 RK32+080 3468292.197 495477.853 3468292.204 495477.863 7 RK32+090 3468320.712 495487.171 3468320.719 495487.177 7 RK32+100 3468339.576 495493.814 3468339.586 495493.827 10 RK32+110 3468358.317 495500.798 3468358.328 495500.808 11 RK32+120 3468376.927 495508.122 3468376.936 495508.134 9 RK32+130 3468195.509 495452.470 3468398.675 495512.319 14 RK32+140 3468215.025 495456.842 3468419.168 495518.605 8 RK32+150 3468234.458 495461.568 3468439.661 495524.891 8 RK32+160 3468253.802 495466.646 3468460.153 495531.178 9 RK32+170 3468273.051 495472.076 3468480.646 495537.464 12 RK32+180 3468292.198 495477.854 3468501.138 495543.750 7 RK32+190 3468320.713 495487.172 3468521.631 495550.036 7 RK32+200 3468339.577 495493.815 3468542.123 495556.322 10 RK32+210 3468358.318 495500.799 3468562.616 495562.609 11 RK32+220 3468376.928 495508.123 3468583.108 495568.895 9
高程及横坡检测 高程差(mm) 桩号 右2m 右4m 右6m 右8m -7 7 9 -8 横向坡度 9 10 6 13 10 12 7 11 8 9 9 10 6 13 10 12 15 12 9 16 15 15 16 14 11 13 15 12 9 16 15 15 设计值 实测高差实测横坡 (%) 3 (cm) 18.1 (%) 3.02 RK32+030
RK32+040 RK32+050 RK32+060 RK32+070 RK32+080 RK32+090 RK32+100 RK32+110 RK32+120 RK32+130 RK32+140 RK32+150 RK32+160 RK32+170 RK32+180 RK32+190 RK32+200 RK32+210 RK32+220 3 2 5 -1 3 2 5 -1 -3 -7 3 2 5 -1 -3 -10 0 8 0 -5 0 1 4 -5 0 1 4 -1 7 -5 0 1 4 -1 0 9 -1 -3 3 -9 4 6 3 -9 4 6 -2 9 3 -9 4 6 -2 -1 -2 -1 -3 9 -3 3 -4 9 -3 3 -4 -9 -8 9 -3 3 -4 -9 8 4 -7 8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7.4 18.5 18.2 18.3 17.4 18.5 18.2 18.3 18.6 18.1 17.4 18.5 18.2 18.3 18.6 16.2 17.6 19.5 17.2 2.90 3.08 3.03 3.05 2.90 3.08 3.03 3.05 3.10 3.02 2.90 3.08 3.03 3.05 3.10 2.70 2.93 3.25 2.87 沥青下面层平整度检测记录
检测人 检测结果 检测时间
1mm 1mm 0.5mm 0.5mm *** 0.5mm 1mm 0mm 1mm 0mm 0mm 规范
九、 下面层试验段施工结论及意见
1.通过试铺,在以后施工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如下:
18:20 18:30 18:40 18:5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不大于1.2mm (1)开工前,检查料车的车厢清理及封闭情况,防止车门漏料污染。 (2)在正式施工中,运输车辆的数量将根据运距适当调整。 (3)在正式施工中,根据天气情况,混合料温度的控制适当调整。 (4)试验段试铺的摊铺速度控制在1.5m/min,在正式施工中,根据拌和产量摊铺速度控制在2.0-2.5m/mi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