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的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历代以来,无数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期,就让小编带你去看一看古代名人与酒的那些事吧!
故事一:杜康造酒 关于杜康造酒有这样一则传说:有一年,粮食丰收,农民没地方储存,粮食在屋外经受日晒雨淋,杜康看后十分心疼。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杜康,明天酉时,你去村口,会碰到三个人,你向他们每人要一滴血,回来后放到粮食流出的白色粘稠液体里,这样就不会浪费粮食了。”第二天酉时,杜康果真去了,他先后得到了考中秀才的书生、凯旋归来的将军、村口晒太阳的傻子的一滴血。回去后,杜康把三滴血倒入装着白色稠液的木桶里,密封起来。九天刚过,就闻一阵浓香扑鼻,沁人心脾。杜康想,这液体是酉时从三个人取的血酿的,就叫它“酒”吧,读九天的“九”这个音。现在,人们刚开始喝酒温文尔雅,像个书生;三杯过后,放开痛饮,像个武士;喝到最后,烂醉如泥,满口胡话,就如傻子一般,听说就是从这儿来的。 故事二:刘伶大醉 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杜康成仙后想下来瞧瞧,就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一天,刘伶从此经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后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酒鬼,哪里的酒没吃过?且让我去灭灭你的威风。于是,刘伶踏进酒店,杜康举杯相敬。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果然醉倒,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看到杜康又气又恨,哭闹着要去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故事三:羲之醉书 王羲之的大名想必没人感到陌生,他被世人称为“书圣”,他的手迹《兰亭集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关于兰亭序的创作过程有这样一个故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王羲之与当时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饮酒畅欢,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王羲之酒意半酣,略微构思片刻,提笔挥毫落云烟,兰亭的文字如流水般缓缓镌刻在纸上,从此诞生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天下第一行书,字里行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酒香。听说,后来《兰亭集序》名声大噪,人们纷纷前来求字,可是王羲之再也写不出当时的那种感觉了。 故事四:李白捉月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大概没有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能和李白相提并论。有人说,除去含酒的篇章,李白的诗歌得减少三分之一。关于李白的死,有这样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传说:上元三年的一天夜晚,李白来到了安徽采石矶的江畔,身着玄宗御赐的那件宫锦袍,驾一叶扁舟,游于采石江上,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就这月光,喝下一杯美酒,举杯邀月,对影三人,一杯一杯复一杯,不觉忘却了往日的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醉眼朦胧中,他看见一轮明月在江心翩翩波动,喜欢了一辈子的月,今夜,捉来共饮岂不更好,想到这里,人已到了江中。后来有人说,看到李白骑鲸升天,当地人因建捉月台吊之。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看完这些故事后,你是不是对我国的酒文化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呢?赶快动动手指,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精心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