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校友资源是校友所拥有的人才、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重点大学一般历史比较悠久,校友资源普遍丰富,同时校友具备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越来越多的高校甚至二级学院成立专门的校友工作部门体现对校友的重视。校友作为高校发展中非常珍贵的资源,具有知识密集、信息丰富、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不能适应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服务诉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高校应把丰富的校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友的社会地位和行业优势,这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高校挖掘校友资源时,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行业内“功成名就”、具备较大话语权的知名校友,对已成为企事业单位骨干的所谓“普通校友”关注相对不足。非名人校友、尤其是用人单位青年骨干校友,虽然社会知名度有限,但对在校学生来说,他们身上具备可亲近性、可模仿性、可互动性等先天优势,高校应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深入挖掘校友资源,将行业骨干和青年引领者纳入就业指导体系,提高高校就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1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数量不足,有待补充
据统计,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学生比例大约为1∶1500,国外高校这一比例一般为1∶200,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校迫切需要一支既了解目前就业市场需求,同时又能与学生有良好沟通的“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1]。因此高校开发校友资源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是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力资源的有力补充。
1.2高校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主要有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辅导员老师登担任,人员构成单一,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获得专业资格如职业指导师认证的教师比例较低,目前学校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集中在政策引导、就业理论简介及学生就业案例分析等方面。学生难以获得个性化、全面的、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广大校友资源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将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上水平。 1.3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理论讲述有余、现身说法不足
就业指导课程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指导的主要途径。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时,大多能结合国家、行业就业形势,透析学校就业政策,详解就业流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面上指导。由于任课老师长期在校内工作,课堂就业理论往往说服力较弱,甚至有失偏颇,听课学生难以形成直观感受。大批行业骨干校友加入高校就业指导队伍,鲜活的职场案例将使学生对职业认知、职业选择、职业适应等方面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校友资源对于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青年校友服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高校青年杰出校友年富力强,更具有亲和力,可以对青年学生发挥更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2.1青年校友资源本身具有广泛代表性
高校扩招十余年后,当前很多本科高校每年少则数千、多则上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高校的毕业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工作的岗位、行业及地域都不尽相同。他们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产品”,带着学校的无形标签和烙印,在各行各业、全球各地建功立业。因此青年校友自身有专业、行业及地域的广泛性。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
认知经验,在寻求就业指导服务时,自己在专业前景、岗位需求及地域分布方面普遍存在困惑。
2.2青年校友提供就业指导具有专业性
对于毕业之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若干年的青年校友来说,他们不仅可以提供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还可以提供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经历、经验,这些就业指导信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本专业学生接受他们的就业指导,将了解到自身所处行业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向及社会职业技能素养要求。在校学生将在提高职业素养、更好的做出职业选择、尽快适应职业生活等方面得到更多现实帮助。 2.3青年校友进行就业指导服务的持续性
校友是高校与社会密切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桥梁和纽带具有持久性和永续性的特点。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十余年的青年校友,逐步崭露头角,成为企业和行业骨干,他们期待与母校取得联系;同时通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他们所在单位可以与母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高校每年都会有新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他们充实了行业领域的空缺,也增加了校友资源库的人力资源,实现了校友就业指导服务的持续性。 3青年校友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的实践探索 3.1建立和完善青年校友资源信息库机制
当前,高校校友会等校友联系机构对青年校友的关注程度不够,信息挖掘和积累较少。各个院系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青年校友信息相对缺乏。因此建立一套适合学院特色、与就业指导密切相关的青年校友资源信息库尤为重要。
高校应通过学校校友总会、往届毕业班辅导员及班级联络人等渠道广泛宣传,深入挖掘青年校友信息,重点关注行业领域世界500强、中国100强等国家重点企业校友,利用网络等先进手段建立网上校友联络信息库,广大青年校友可以在线填
报,并做到定期维护和及时更新。初步建立包含100名左右行业骨干校友的资源信息库,学院将通过邮箱、电话等与典型校友主动联系,介绍学校学院发展情况,并邀请他们参与到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来。
3.2“走进”与“走处”相结合,全力打造校友企业就业服务实践基地 每学期邀请4~5名行业骨干校友,走进在校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课堂,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新鲜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自己的择业及从业经历,以真实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他们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体验能够引领大学生尽早成长成才。
另外,与毕业生分布较多重点地域青年校友所在企业联系,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对口专业在校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及生产实习,集中安排大二、大三学生外出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大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弥补不足,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大学生能更清晰地找准定位,避免盲目择业。
3.3建立校友就业信息专属发布、交流机制
每年就业高峰,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校友所在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往往与其他企业招聘信息混为一谈,很难直接有效的传递到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学院网站应开辟专门的网络平台,专门发布校友企业毕业信息,为回到母校招才纳贤的校友企业敞开大门,提供便利。校友企业招聘信息直接传递到母校毕业生,青年校友在交流平台上还可以将校友企业优秀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有效传递给毕业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理性、充分就业。 3.4建立校友在线就业指导机制
在国外的校友会网站上,如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校友会网站上都把刚入学的学生吸纳为校友会的成员并开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建议板块。如麻省理工学院校友会网的“校友在线职业指导”,有超过2900的从事多种职业的MIT校友
与学生分享他们的职业经历。因此,学校要把包括刚刚毕业奔赴工作岗位的“新校友”等广大校友通过网络平台吸纳到学校就业指导队伍中,建立“校友直通车”平台,通过他们向在校的学弟学妹传授经验,大到行业认识、职业发展,小到简历制作、“笔经”、“面经分享”,都可以在网络平台在线自由交流。 3.5建立青年校友导师对接班级机制
从学校、学院毕业生中挖掘典型,聘请行业青年骨干校友作为在校学生“职业梦想导师”,根据所在行业和单位,对接学院一年级学生班级。“职业梦想导师”近距离定期与班级学生交流,以他们的成长经历激励在校学生奋发有为,树立成才榜样。“职业梦想导师”根据对接班级同学情况,将多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梦想进行个性化、专属化的指导和点评,为以后面临就业选择的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服务。学院将根据对接班级学生成长成才情况,评选“最佳职业梦想导师”,以表彰校友对学校教育教学做出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志强.校友资源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李芳,张彦军,党杰.整合校友资源积极探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