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科学理论探索 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黄星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福建厦门:361 000 摘 要 由于钢结构工程规模的庞大性以及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在进行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有很多不 确定因素,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同时,钢结构施工现场的人员密集程度较高,这就致使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安全 生产管理难度较大。本文主要通过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 的安全性。 关键词施工;钢结构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TI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8—0028—02 中图分类号在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旋工安全的生产管 装时,需对其予以固定,并安装好屋面的支撑系统,确 理是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关键性要素,因此,施 工单位必须秉持着科学合理的施工发展理念,提高自身 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促进施 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升。 1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1.1 高空坠落情况的预防管控 对于钢结构施工过程当中一些常用的工具,比如 撬棍、扭矩扳手以及角磨机等器具需用安全绳连接保护 以防坠落状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 作业时,需将螺栓垫片等一些常用物随手放入到工具袋 保屋面结构的长期稳定。在进行长细较高构件的吊装时, 在其未就位形成一个稳定的临时单元体系之前,需设疑 溜绳对其加地锚进行固定。在进行符合设计要求的整体 空间体系吊装完毕后,需对全部链接的螺栓进行仔细检 查,并使其达到紧固的要求,确保其成为整体的稳定刚 度单元空间。 1.4起重设备的安全作业管控 在进行吊机吊装作业时,必须确保专人指挥,负 责指挥的人员需位于操作吊机的司机的视线范围内,且 能够清晰看清吊装的完整过程,在进行起重指挥时确保 指挥手势的准确性,哨音必须响亮,而吊车司机必须集 中注意力,听从指挥手势,不得擅自离岗。此外,在进 行吊装作业时若发生紧急故障而出现吊装中断时,吊车 司机需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不得令构件长期处于悬空的 状态。在风力高于6级时,吊装作业必须立即停止。起 重设备不得于坡道工作,且起重机两旁的高低差不得差 距过大,当施工现场的土质较为松软时,起重机进行作 业时需有其他机械予以配合,将土层压实、平整后方能 继续作业。非吊机司机禁止擅自闯入驾驶室。 中。此外,对于那些在施工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坠落情 况的物件,必须加以固定或者及时撤除。在进行电焊切 割或者高空用气割作业时,必须防范因施工切割产生的 熔珠、火花、金属等坠落伤人。例如,在开展钢结构工 程的项目施工前,可预先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环境,建 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将工程概况、安全技术与施 工方法等与安全坠物息息相关的内容都予以规范化地限 定,同时,采用小组责任制的方法,要求班组长将规章 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牢抓安全管理。 1.2 坠物伤人情况的预防管控 针对坠物伤人状况的防范管控时,首先,高空施 工人员需要将使用的各类工具装在专用的工具袋中,并 且在进行高空物品传递的过程中,必须系好安全绳,禁 止施工人员随意抛掷;其次,在进行器具和构件的起吊 过程中,必须将构件扎紧,且起吊点需穿过构件重心处, 在进行起吊时,需保持起吊平稳,避免出现摆动或震荡, 在构件就位前,严禁解开起吊锁具;最后,在阴雨天施 工时,需使用防滑措施来进行构件的起吊,比如对构件 进行溜绳绑系作业。在夜间必须确保足够的灯光照明。 此外,严禁施工人员于高空向下方投掷物料。 1.5触电隐患的预防管控 在进行现场的电力施工用电时,需严格遵守用电 1.3构件吊装时失衡状况的预防管控 在吊装的构件就位以后,必须经过初校与临时固 定或是连接稳固后方可卸钩,在最终稳定后方能进行固 定工具或是其他稳定装置的产写。在进行屋盖构件的吊 作者简介:黄星,国网厦门供电公司 保护措施,依照电力使用规定进行电力的操作使用。在 电箱上设置门锁,并标注编号负责人,还需配备专业人 员进行电箱的维护管理工作,禁止非电工技术人员对电 箱进行随意的拆改。对于用电机械设备,在进行施工作 业时必须加以工作接地与重复接地的双重保护手段。对 于电箱内所包含的电闸、熔丝荷载以及漏电保护等装置 需同设备的额定电流相符,不采用额定电流偏小或是偏 大的电熔丝,禁止采用金属来进行电熔丝的替代。在进 行施工电源的现场安装时,需依照设计总平面度进行主 电箱位置的设立,并且依照施工的区域进行分别连接, 对供电线路进行穿钢管的防护作业。在进行夜间照明设 备的设置时,需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来加以布置。例如, 项目工程在进行现场用电设施的管理时,需设有专门电 工对设备加以管理,其余非电工人员严禁擅自乱动电力 201 7年第8期 设备,且其他类似设备也需由专人负责。同时,杜绝工 作人员酒后上岗的情况发生,并在一些重点区域以警示 标志予以警示。同时,在日常施工结束后,需派专人对 施工的用电设备及电源加以检查,然后确保完全关闭。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停电,必须立即拉下电闸。 10m/s时,必须立即停止吊装作业,在风速高至15m/s时, 全部工作必须立即停止。第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督 管力度,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把控。例如,在进行 起重机吊装作业前,必须对路面的杂物进行清理,确保 土层的平整紧实,方能进行施工作业。 2做好钢结构的施工安全措施 第一,在钢结构工程的安全生产旌工管理中,必 须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明确施工每一个分项目的负责人, 将每一个项目进行责任细化,实施责任一对一落实制, 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第二,加强安全宣 传。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标语和警示牌的悬挂设置,时 刻提醒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前,必 须佩带安全帽,且在进行构件搬运以及板材安装时必须 戴好手套方能进行作业。第三,对施工器具和机械设备 进行细致的维护和检查。在每一次作业前,施工人员都 必须对自己的施工器具进行检查,而对于大型机械的使 用,更是要做到细致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 处理。第四,注意天气因素的变化和影响。在风速达到 (上接第1l页)鹜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对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 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从而对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 安全隐患状况加以预防管控,了解和分析施工的安全防 护方法,以此对安全要点问题加以有效地管控,提高工 程质量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淑荣.试论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J].经营管 理者,2016(7):314—31 5. [2]杨福有.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防护要点分析[J】.工 程技术:全文版,2016(6):35. 【3】李来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探微【J].工程技 术:引文版,2016(12):92. 调查区主要为基岩型自然坡面,自然边坡走向大 致为N10。~30。w,整体坡度30。~65。,局部为 陡崖。基岩坡面其表层岩体稳定程度主要受结构面及 其强度指标、以及岩体卸荷松弛程度控制,根据调查 区主要结构面发育情况绘制的结构面赤平投影图见图 1。图中①为近sN向组结构面,产状为N0。~1O。E, Nw 85。~90。②为近Ew向组结构面,产状为 N70。~80。W,NE 70。~85。③为中缓倾角结构 面,产状为N0。~10。W,NE 30。~40。。可能的 变形破坏型式主要有:1)平面型滑动破坏:在卸荷带 岩体中存在延伸较长的顺坡中缓倾角剪切裂隙时,有可 能沿顺坡中缓倾角剪切裂隙③产生向临空面方向产生平 面型滑动破坏;2)滑移型崩塌破坏:以近Ew向陡倾角 结构面②为侧向切割面,近sN向陡倾角节理①为拉裂 面,沿中缓倾角节理产生局部平面型滑动破坏;3)倾 倒型崩塌破坏:近SN向陡倾角结构面①与以近Ew向陡 倾角结构面②相对发育,且延伸长度较长时,切割形成 的条状块体在边坡面临空方向极易产生局部倾倒型崩塌 破坏。 3.3综合防护治理原则及建议 综合考虑本工程危险源的发育特征、工程场地施 工条件和已施工的防护措施,建议对调查区危险源采取 主动加固治理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按不同的危险源分类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护措施。 对于孤石群类危险源可采取串联、支撑、SNS主动 防护网、封填与嵌补、人工清理等并结合SNS被动防护 系统措施处理;对于高位覆盖层类危险源可采用生物治 理植被覆盖,并结合SNS主动防护网处理;对于危石、 危岩体类危险源可采取锚固、SNS主动防护系统、支撑 等并结合SNS被动防护系统措施处理。 结合本工程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条件,考虑滚石、 落石归沟的运动规律,建议在豹子洞干沟沟心设置SNS 被动防护网措施,同时建议在1 245m高程上坝公路上 方设置SNS被动防护网或构筑明洞,起到系统防护的保 障作用。调查区内植被对固定山坡上的松散土石,防治 水土流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加强调查区植被的 保护。 4结论 随着水电工程建设的开展,人们对于工程开口线 以外的自然边坡上分布的危险源,相对来关注度不高。 3.2危险源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小湾水电站枢纽区右岸3 山梁~5 山梁1 245m高 程以上高位边坡共分布危险源146处。 危险源按地质成因可分为高位覆盖层、孤石群、 危石群、危岩体等4类,其中高位覆盖层4处,孤石群 97处,危石群、危岩体类45处。 从危险源的规模上看,危险源体积大于 5000m 的有1处区、l 000m3~5 000m。的有2处、 100m ~1 000m。的有26处、10IIl3~100m3的有57处、 小于10m 的有6O处。 这些危险源一般所处位置较高,发生失稳后破坏力大, 对其下方构筑物和电站运行人员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因 此对相关工程区域的危险源开展详细调查,分析其成因, 并掌握其分布规律,对于指导后期的工程治理和保障电 站的安全运营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不同,危险源的分布存在明 显的垂直分带性,总体上以1 430m高程为界,调查区 1 430m以上地形相对较缓,发育的危险源以孤石群为主, 1 245m~1 430m高程边坡陡峻,发育的危险源则以危 石群、危岩体为主。 [1】董家兴,徐光黎,李志鹏,等.卜寺沟水电站环境边坡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度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 01 2,2 0 (5):760-767. 【2]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澜沧江小湾 水电站可行陛研究报告[R】.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