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考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
李大钊曾提出过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得思想; 1935遵义会议后党中央才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
六届六中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延安整风后全党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
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和中国的实践、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进一步来说有以下三点: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得实际问题;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4. 为什么说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虎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他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根本性的思想,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它将继续贯彻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始终。
5.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4题前8段。
6.两次历史飞跃及其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他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指引党和中国前进的思想武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8.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9.为何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的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10.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1.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主题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时间。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4.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社会是否有用?
第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世界观、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并不是说毛泽东思想没用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毛泽东思想;
第二,尽管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和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但是丝毫没有减弱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科学方法依旧有重要作用。毛泽东等的理想、精神仍对我们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15.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16.“文革”后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两种错误观念和其共同错误之处。
一、教条主义态度: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拥护,始终遵循; 二、自由化倾向: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指导作用。 这两种倾向都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17.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功过是非的正确评价。
能否正确评价领袖,关系的不只是如何认识历史,还关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一、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
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18.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
继承、坚持,并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思想。 19.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主题。
邓小平理论正确回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对内:抓住机会,埋头搞建设。
对外:①吸引外资,学习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 ②不搞意识形态之争;
③反霸,为争取更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但不出头。 2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4.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一、第一要义:发展;
二、核心: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三、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四、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6.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制度属性要求,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求,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
第二,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最核心的特征是:中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
解决突出问题,必须用发展的思维,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统筹兼顾。
第三,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重要借鉴。 27.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8.十二大党章关于思想路线的描述。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9.为何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
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0.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大法宝,实事求是是它的前提条件。 31.如何理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一、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 二、这是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 三、走自己的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a.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做到实事求是,还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的走自己的路。
第二讲考点
1.1948年,毛泽东表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①帝国主义②封建主义③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①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也是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社会最先进的阶级,也是最革命的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②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③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军,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④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②所处时代:十月革命以后 ③指导思想:马列主义 ④前途趋势:社会主义
6.中国革命“两步走”思想。
①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要使二者紧密衔接。既不能犯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也不能犯左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使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民主共和国,采取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其政权组织形式。
②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本的资产归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8.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
中国的民主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而是反对买办的、垄断的、封建的官僚资本主义。对官僚资本的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的双重性。 9.毛泽东1928-1930三篇文章。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理论意义和工农武装割据三者间的关系。 一、必要性:
①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
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②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发动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才能为革命奠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中国革命的局势是敌强我弱,敌人的重心在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我们必须把重心
放到农村,把农村建成巩固的根据地,为夺取最终胜利提供战略阵地。 二、可能性: ①根本原因: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大国;
②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 ③中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发展;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⑤党的领导及其正确政策,是保证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三、工农武装割据: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其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关联的红色政权建设思想。 四、伟大意义: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1.三大法宝。
1938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2.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包括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构成的工农联盟和由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构成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民族资产阶级联盟也非常重要,只有建立此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13.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一、必要性、可能性:
①建立统一战线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 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③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蕴藏在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矛盾之中。 二、搞好统一战线需要: ①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②要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在斗争时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
14.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建军核心思想是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建设首要问题是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1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面貌;
三、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
第三讲考点
1.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三个发展阶段及其性质。 4.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道路,初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5. 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6. 如何认识中国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伟大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