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开放。(2)从国际环境看,要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也必须实行改革开放。(3)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见教材第127 页第2、3自然段和128页第1、2、4及129页第1自然段)
2、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改革(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2)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见教材第130页第3自然段和131页第1、2自然段)
3、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总目标、总思路和基本原则(见教材第131页第4自然段、132页第2、3自然段和133页第1、2自然段)
4、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第一,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见教材第133页第5自然段和134页第2自然段)
5、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发展是目的,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所
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前提,社会改革和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作保证,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见教材第136页第1自然段)
6、确定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的主要依据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取决于四点: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基于的深刻总结。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见教材第137页第3、4、5自然段和138页第2、3自然段)
7、形成了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第一,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第二,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第四,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见教材第139页第1、3、4自然段和140页第2、3自然段)
8、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见教材第140页第5自然段和141页第3、4自然段)
1.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选择) (P127)
关键抉择: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 (P129)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 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看法(社会主义发展动力) (概率小?)(P130)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他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 “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原因 (简答、选择) (P130)
(改革性质是重点)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及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只可能出选择) (P132)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改革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经验 (只可能出选择) (P133)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新内容))
7.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只可能出选择) (P133)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核心: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选择) (P135)
改革、发展、稳定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 八 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2)计划与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 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见教材第145页第1自然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 为出发点和归宿。(见教材第145页第2自然段)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 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见教材第145页第4自然段和146页第1自然段)
4、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关键和实质 存在的问题(见教材第145页第3自然段) 解决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 性作用的问题。(见教材第145页第3自然段和146页第2自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基本根据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见教材第146页第3、4自然段和147页第2、3自然段)
2、公有制的种类、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和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种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即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见教材第148页第3自然段、149页第2自然段)
3、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非公有制的种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见教材第149页第3自然段和第150页第1自然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其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A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B是由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决定的;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主体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见教材第151页3自然段)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分配原则 A 生产要素: 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B 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和创业热情。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提出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 见教材第153页第2、3 自然段)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 的综合型、系统性、战略性转变。(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3)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见教材第153 页第4、5自然段和154页第2、3自然段)。
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必须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见教材第155页第4自然段和第156页第2、3自然段)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见教材第157页第3、4、5自然段和第158页第2、3自然段)
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见教材第159页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见教材第159页第5自然段和第160页第1自然段)
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 违法必究(保障)(见教材第160页第2自然段)
4、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做到
以下几点:一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四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见教材第160页第3自然段)
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见教材第161页第2、3自然段)
2、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见教材第161页第4自然段和162页第1自然段)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见教材第162页2自然段)
八、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见教材第163页第2自然段)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的方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见教材第163页第3自然段)
九、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见教材第164页第2、3、4自然段第165页第1自然段)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要求。(见教材第165页第2自然段)
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见教材第170页第2自然段)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见教材第170页第3、4自然段)
十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见教材第173页第4自然段和174页第2自然段)
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见教材第174页第3、4、5自然段和175页第1、2自然段)
3、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要求(见教材第175页第3、4、、5、
6自然段和176页第2自然段)
1.计划和市场关系 (简答、选择) (P144)
计划经济使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已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市场起基础性作用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简答、选择) (P145)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 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反映了什么? (简答、选择) (P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简答、选择) (P14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理由是什么?(简答、选择) (P146)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6. 辨析“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的发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发展混合经济) (简答、辨析)(P147) 私有化的观点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真正搞市场经济,只有走私优化的道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这些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既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也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样,如果回到过去那种单一公有
制的发展道路上,也会葬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践证明,我们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不但没有削弱和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而巩固和发展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7.什么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简答) (P148)
1】共有资产在社会中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简答、选择) (P148)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3】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9.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原则?(简答、选择) (P148)
1】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实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2】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基本原则:
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只可能出选择) (P15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1.生产要素的分类 (☆只可能出选择) (P152)
一类是各种物质的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
另一类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1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只可能出选择) (P152)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13.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只可能出选择) (P153)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简答、选择) (P155)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5.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简答) (P159)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
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6.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简答、选择) (P15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他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简答、选择) (P160)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8.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 (简答、选择) (P160)
1】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品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4】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5】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简答、选择) (P16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个字) (多选) (P10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价值准则
(记忆方法:富民(温)和,自平公法,爱敬(成)友)
21.什么是文化强国 (简答、选择) (P167)
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2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答、选择) (P168)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2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简答、选择) (P169)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简答、选择) (P170) 六个方面: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记忆方法:民工诚充安自然)
2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选择) (P170)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6.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只可能出选择) (P171)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7.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 (选择) (P173)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核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8.建设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简答、选择) (P173)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29.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新内容) (简答、选择) (P174)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主题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4】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0.什么是生态文明理念 (只可能出选择) (P174)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第 九 章
1.我们党在解放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见教材第182页第3自然段)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见教材第187页第4自然段)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见教材第188页第2、3、4自然段和189页第1自然段)
4、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四点意见(见教材第
192页第4、5自然段和第193页第2、3自然段)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只可能出选择、填空) (P187)
五个方面:
①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②两制并存; ③高度自治;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只可能出选择、填空) (P188)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意识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时间 (只可能出考选择) (P189)
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4.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四点建议 (只可能出选择)(P192)
习近平: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在认
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 十 章
1、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这一判断的基本内容(见教材第198页第2自然段)
2、简述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见教材第199页第2自然段)
3、经济全球化给当今世界带来的影响 (见教材第200页第2自然段)
4、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及依据(见教材第203页第3自然段和第204页第2、3、4自然段)
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见教材第206页第1自然段)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见教材第206页第3自然段)
7、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内涵及其基本原则(见教材第208页第4自然段和第209页第2、3、4、5自然段)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只可能出选择) (P209)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旅行过级衣服相统一的原则
(☆选择: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为了建设和谐世界,应努力做到什么 (☆只可能出选择) (P211)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相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只可能出选择) (P206) 第12/16页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特点 (☆只可能出选择) (P203)
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第 十 一 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见教材第218页第3自然段和219第1自然段)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及把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依据(见教材第221页第3、4自然段)
4、要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调动他们的一切积极性,就必须贯彻执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见教材第222页第1自然段)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见教材第224页第2、3自然段)
6、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见教材第226页第3自然段)
7、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的内涵(见教材第231页第2自然段)
1. 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只可能出选择) (P214)
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 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只可能出选择) (P215)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只可能出选择) (P217)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1】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2】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定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去了目标和动力。
第 十 二 章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什么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见教材第239页第页第2、3自然段)
2、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见教材第241页第3、4、5自然段和242第2自然段)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含义和根本原则(见教材第242页第4自然段)
4、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见教材第243页第1、2、3自然段)
5、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考验和存在的危险 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存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见教材第245页第2——5自然段和第246页第1——4自然段)
6、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见教材第248页第2自然段)
7、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途径(见教材第250页第3自然段)
8、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见教材第250页第4、5自然段和251页第2、3、4自然段)
1. 为什么说政党是有阶级性的 (只可能出选择) (P238)
阶级性: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第三,中国共产党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选择: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为什么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可能出选择) (P240)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只可能出选择) (P243)
1】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最后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选择: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之后本章内容极可能考大题)
4. 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 (☆简答、论述) (P245) (细节内容回归课本详细阅读) 1】执政考验
因为权力的诱惑,容易形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甚至出现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执政考验的核心就是能有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做到长期执政而不变质,这是党所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考验。
2】改革开放考验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能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排除各种干扰,全面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考验党的勇气和智慧。同时,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是对党的考验。
3】市场经济考验
如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时常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效避免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弊端,仍然是党需要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这是党需要经受住的严峻考验。
4】外部环境考验
面对来自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如何抓住和用好 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既积极学习借鉴他国经验,有顶住压力,防止颠覆渗透,切实做到趋利避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是党面临的长期考验。
5.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更多危险 (☆简答、论述) (P245)
(结合上题,具体细节看书)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即经验) (简答、选择) (P248)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学友联系;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能举例、战斗力。
7.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简答、选择) (P249)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
在时代前列。 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8.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系 (简答、辨析) (P249)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总之、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作之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党的先进性同党的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然,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深刻表明,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只当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
9. 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简答、选择) (P250)
1】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
2】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在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人民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提高领导骨感的素质,夯实组织基础,推动领导干部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完善党内制度及工作机制,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制度保证。
10.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政党的含义 (简答、选择) (P250)
1】学习型政党:能够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机制、方法,使学习成为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政党。
2】服务型政党:就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执政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 3】创新型政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政党。
11. 学习、服务、创新三者的关系 (简答、选择) (P251)
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三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开拓进取精神。
(选择: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