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文稿集锦
1.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研究
2.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3.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4.低碳经济奏响发展新旋律
5.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6.应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7.国际化背景下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8.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9.世界经济转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10.专家盛赞广元发展具有前瞻性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研究
内容摘要:我国正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经济增长方式,代之以高能源效率和
1
清洁能源的低碳经济模式,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前列。为了完成这一转变,必须从提高绿色观念,培养减排意识着手,尽快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改变能源结构,积极发展能源新技术;开展植树造林,确立碳交易机制;推进制度创新,营造减排环境。
关键词:低碳经济;措施;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降低能耗和减排温室气体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热点,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波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趋势。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少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1]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源发展轨迹是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随着氢能、太阳能和核聚变能在未来的大规模应用,人类社会最后会走向无碳经济时代。人类能源发展史也是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低碳经济与目前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或许取
[2] 决于我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我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一、提高绿色觉悟,培养减排意识
2
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污染靠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低碳经济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觉悟对减排的认识和科学态度。如果人们对于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没有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我们的发展那么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只能是停留在口号上了。目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还很弱,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比相差较远,提高我国公民的绿色觉悟,培养减意识任重道远。所以,应该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
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碳汇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温室气体效应对全球济、社会、生态环境、人们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学校、媒体组织、政府和其他组织在提高觉悟、开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帮助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以节能减排为荣。碳汇经济研究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事,而是我国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维护中国人民生存权利的大事,是一件重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关注民生问题,关注碳汇经济就是关注民生问题。
二、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六个方面,其中高投入、高消耗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资源供给结构之间的非合理化;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生产技术结构之间的不适应;不协调主要指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的非优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经济结构问题是反
3
映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一个国家的结构是不同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在世界经济结构进化的等级系列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及其调整升级的步伐是其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经济发展要保证质量必须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合理布局,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工作的重点。
首先,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工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我国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正处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时期,尤其要大力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是一项紧迫任务。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其次,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依靠淘汰陈旧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3]具体做法是通过制度实施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等综合扩措施,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准入制度,提高了新建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起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全的机制。
三、改变能源结构,积极发展能源新技术
以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
4
[4]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的标志,也是长远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我国的能源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的消费和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供应刚性特征和对环境的污染特点,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能源供应和环境容量的制约瓶颈[5]。为此,必须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做到能源、经济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调整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炭终端消费比例,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避免和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推进技术进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
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需要一大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跟进研发。当前关键和迫切的问题是增强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术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技术发展能力,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中来,共享可再生能源创新成果。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与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一方面在学习、借鉴和引进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低碳技术。
其次,遏制奢侈消费,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6]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这反映了我国工艺与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的落后。[7]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仍比世界水平高2.4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为30%左右,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能源
5
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8]
节约能源已经被能源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能源开发投资。因此,大力提高科技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应用高新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已成为是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开展植树造林,确立碳交易机制
碳汇是指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碳汇是降碳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在《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的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聚作用越来越重视,逐步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9]
我国拥有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基本潜力,应当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发挥碳汇的作用。除植树造林以外,我国还应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林业作为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五、推进制度创新,营造减排环境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制定,这是解决我国高碳创新问题的重要举措。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等多项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也开征国家碳税。[2]p49对于我国来说,当前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支持低
6
碳经济的政策体系,营造减排环境,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我国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总结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这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0]但是我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们清醒地认识这还远远不够,应该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理念修订《节约能源法》,颁布适应各个领域的子法,增强节能减排的可操作性。如颁布针对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加快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从法律上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地热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强制性的最低能耗标准和节能认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
其次,利用税收政策刺激和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可以在促进低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税收政策,是引导和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税收通过作用于产品价格、对能源的需求及消费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通过税收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具体的做法包括: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税收减免,对不执行节能标准的耗能产品征收较高的所得税,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和专用设备投资以及生产节能产品服务的技术转让承包、技术咨询服务所取得技术性服务收入等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降低或取消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及其产品,逐步调高税率,使之与节能减排的需要相适应;实行支持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政策,以及支持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通过对再生能源使用给予免税方式,提高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和开发经济的合理性。
7
再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节能降耗减排投人力度,逐步提高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投人力度,加大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体系。加大投入时,着力做好四件事:第一,注重支持能源产业和能耗低、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推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节能管理的能力建设。第二,完善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逐步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三,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基金。第四,建立“谁节能减排、谁受益”的机制,对节能减排的项目提供低息贷款、资金担保或直接补贴。
最后,建立起绿色GDP的干部考核任用体系。从制度上改变过去官员升迁只看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偏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收入考核评价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而不是靠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实现。把节能减排纳入综合考核评价,强化环境成本的观念,杜绝不计环境代价发展经济的倾向。
参考文献:
[1]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13.
[2]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 2009(2):50.
[3]蒋金荷.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23.
[4] 金涌,王垚,胡山鹰,朱兵.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中国工程科学,2008(9):6.
[5]黄其励.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J].现代电力,2007(5):1.
8
[6] 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科技论坛,2007(10):91.
[7]沈胜强,李素芬,徐钢.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节能技术,节能,1998(12):6.
[8]戴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变频器世界, 2006(1): 6-7.
[9]丁丁,周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3):5.
[10]朱晓娟.依法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民主,2008(10):20.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何谓低碳经济?顾名思义,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尽量减少“碳”排放,是节能减排在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方面的具体化。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先是英国人提出来的。2003年,英国发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其本质在于要求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制度的创新,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社会。
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回顾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推动了中国当代环保的起步。1973年,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9
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发展低碳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1992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发表,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实施。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公布,这是全世界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1995年,中国确定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从1996年起,随着“九五”计划的实施,全国推行“总量控制”和“绿色工程”两大举措。通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对于长兴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长兴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传统建材、耐火、轻纺、化工等产业,在全县经济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产业的能耗大,资源消耗较为严重,环境成本和生态代价较高,较为严重地影响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竞争能力。因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长兴优化经济结构的当务之急,也是长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
县委和县政府从长远着眼,从现实着手,在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的同时,大力实施生态优县,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早在2003年,长兴县政府召开了一次被外界称为“不发展会议”。会议决定痛下决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全县近200家高耗低效高排放企业全部实行关、停或限期整治。使当年全县的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出现了全面“负增长”,县财政还拿出一笔可观的资金来处理解决关停事宜,因此而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全县上下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和严峻的考验。在这紧要关头,县委顶住压力,坚决实行调整改革不动摇,在全县连续几年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年”、“生态建设决战年”、“经济转型升级年”活动,列出了100多个项目的整治清单,脚踏实地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环保能源等新产业,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的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建材、轻纺、耐火等传统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和提升,电子电源、新型材料、家居服饰、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特色化工等六大优势产业的经济框架正在形成,并逐步成为县里的主导产业,2007年六大产业
10
的产值占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8%,其中机械电气已成为全县的第一大产业,彻底结束了长兴建材轻纺一统天下的历史,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发展低碳经济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初的不足300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超过3000美元,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及时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调整结构,就有可能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但消耗量却迅速增加,且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很不合理,这些都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1996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仅为10亿吨多一点,而2006年就已经超过了24亿吨。在不少地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突破了限界与容量。如此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控制碳排放强度方面是非常不利的。
为此,国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纲要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同时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的目标。为了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我国采取了四个方面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措施:一是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完善宏观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有序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三是加强合作,逐步建立健全低碳技术体系;四是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适应能力,达成低碳消费的共识。
长兴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是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强化危机意识。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真正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
11
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总体部署中,把发展低碳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加以落实。企业和社会公众要提高环境意识,倡导和实现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其次是继续实施生态优县战略,扎实开展“经济转型升级年”活动。要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把节能降耗减排落实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第三是政策激励,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政府要制定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政策,把政策激励与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结合起来,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快自主研发,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也使企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受益者。第四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要充分发挥长兴筹建的“中国长三·欧洲波罗的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平台,借助长兴与上海良好的合作优势,与瑞典等国加强技术研发协作,使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近年来,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从率先探索的上海和保定,到积极谋划的珠海、德州和贵阳,这条绿色发展之路日渐清晰,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迈出了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低碳步伐。现将部分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总结刊登如下,供学习借鉴。
英国:多举措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英国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和低碳排放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向低碳前进,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也是经济繁荣的机会。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
12
皮书》中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
在过去10年间,英国实现了200年来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经济增长了28%,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8%。英国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和低碳排放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向低碳前进,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也是经济繁荣的机会。在促进低碳发展方面,英国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
首先是通过立法应对气候变化。近年来,英国一直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技术与经济作为英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2007年6月,英国公布了《气候变化法案》草案,明确承诺了到2020年,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的排量降低60%的长远目标。法案提出要成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专门负责就英国在碳减排方面的投入、政策机制等具体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法案还制订了未来15年的计划,为促成碳减排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确保企业和个人向低碳科技领域投资,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框架。
在发布《气候变化法案》的同时,英国出台了《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提出了全球低碳经济的远景设想,指出低碳革命的影响之大可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媲美。
积极应用政策工具是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举措。
在家庭领域,英国政府提出到2016年所有新建住宅全面实现零碳排放。政府的环境、食品与乡村事务部设立了碳信托基金,提供节能服务和贷款等;家用电器采用欧盟标准;运用降低增值税等财政工具,制定燃料贫困补助措施;为居民提供信息和建议;设立节能信托基金,负责提供绿色住房服务、建立能源标识、建筑节能绩效证书制度等。
13
在企业领域,英国政府规定20兆瓦以上机组都要加入到碳排放交易系统;设立“碳信托”基金,负责提供碳管理、能源审计和贷款(对中小型企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等服务,安装智能计量表,建立建筑能效证书制度;引入财政激励,推出了“气候变化税”,政府与重工业能源用户签订自愿协议,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新的投资实现较低的排放,就不需要支付全税,最高可免税80%。
英国还积极倡导碳捕获与埋存(CCS)技术。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众多技术创新方面,英国政府尤其关注碳捕获与埋存技术(CCS)对于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温室气体控制目标所能够起到的关键作用。
对许多国家而言,尤其是美国、中国和印度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煤炭仍将是最为经济并可保障持续稳定供应的能源形式,而这些国家能否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因此CCS技术一定程度上就成为全球中长期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
2005年,英国率先建立了3500万英镑小型示范基金,制定了《减碳技术战略》,在2007年预算中宣布将支持建立第一个CCS技术的大规模示范项目。2007年5月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更是确定了计划的细节,宣布开展一项竞赛。英国政府为这场CCS竞赛计划设定的目标是2014年实现大约90%的捕获和埋存比例。根据该计划,英国政府对CCS示范项目的成本资助可以达到100%(不包括电厂建设成本)。
2008年5月31日至6月8日,英国伯明翰举办了第一届国家气候变化节,发布了《气候变化战略》,提出了“后碳时代城市”目标,明确提出到2026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人均排放从6.6吨下降到2.8吨等。
14
此外,位于伦敦南郊、始建于2002年的贝丁顿零能耗生态社区,是英国首个完整的“零能耗”生态村。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这个小生态社区中,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措施主要有:以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实现集中供暖;通过屋顶铺设光伏板为电动汽车充电;增加保温绝热材料厚度;使用节能电器等。与同类居住区相比,该生态社区住户的采暖能耗降低了88%,用电量减少25%,用水量只相当于英国平均用水量的50%,而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降低。
欧盟:向高能效低排放方向转型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计划,旨在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并以此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
欧盟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积极推动国际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之后,欧盟各国不同程度地给予积极评价并采取了相似的战略。
欧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原因同样来源于对保障整个欧盟体系能源和气候安全的考虑。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系和第二大能源消费体系,欧盟本身的能源匮乏问题始终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目前整个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者,其82%的石油和57%的天然气都来源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预计未来25年中油气进口率更将突破93%和84%。这其中,能源最为匮乏的西欧发达国家(如法国和德国)将尤为依赖进口能源。上个世纪多次发生的“石油危机”,促使了欧盟各国对石油替代能源以及更加清洁安全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2006年开始的新一轮世界能源价格飙升以及近两年俄罗斯分别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之间的石油天然气纠纷对
15
于欧盟国家所带来的影响,极大地凸显了欧盟潜在的能源危机和能源政策的脆弱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以及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欧盟各国领导人于2007年3月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计划,从而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并以此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
根据该计划,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10%。此外,欧盟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如果其他的主要国家采取相似行动则将目标提高至30%,到2050年希望减排60%至80%。而2007年年底,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欧盟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以法国和德国为首的欧盟主要国家的政府长期以来在节能和环保领域投入巨大,促进了环境、能源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与此同时,欧盟国家利用其在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合作,力图通过技术转让为欧盟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能源环保市场创造条件。
不仅如此,面对美国和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欧盟还通过一系列新举措,进一步将欧盟打造成一个整体开放、政策灵活、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科研天堂”。其中,德国政府在2004年出台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专门制定了“燃料战略——替代燃料和创新驱动方式”,推动优化传统发动机、合成生物燃料、开发混和动力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法国在能源效率和节能技术、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的能源基础设施、核能及其他低碳、零碳技术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优势。
16
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发展道路,将会随着欧盟各国相继颁布实施协调统一的政策法规而逐渐促进欧盟低碳经济体系的形成。随着技术进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更为清洁且多元化的能源体系的构建,能源安全将会更有保障,从而有力地推动全球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增强欧盟国家长期的战略性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日本:低碳行动计划草案使减排目标具体化
日本去年提出了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福田蓝图”,其减排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与此同时,日本一直重视能源多样化,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由于国内的能源资源匮乏,日本一直重视能源的多样化,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日本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
日本还通过各项法规和激励措施,鼓励和推动节能降耗。除了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鼓励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外,日本还制定了节能规划,对节能指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一些高耗能产品制定了特别严格的能耗标准。
日本将光伏发电作为重点领域来推动,并提出在2030年前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20倍。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在日本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企业的光伏发电设备也占到24%。如今,日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出口国,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2007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一项新计划,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2090亿日元发展清洁汽车技术,目的不仅是要大大降低燃料消耗,还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17
未来,日本将充分利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高新技术,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日本还将制定《能源环境技术革新方案》,在全球推广其能源和环境领域最为尖端的技术,加速研发节能技术,推广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以及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运用,并且长期探索温室气体零排放的划时代技术。
去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日本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福田蓝图”,表示日本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使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去年7月26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为实现低碳社会而制订的行动计划草案,其中包括大幅度降低太阳能发电设备价格等内容。
新出炉的行动计划草案从措施、行动日程、数值目标等方面对“福田蓝图”进行了具体化。草案写明,从2009年起将就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开始大规模验证实验,争取2020年前使这些技术实用化。草案还提出要开发相关技术,到本世纪20年代使处理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下降到1000多日元(1美元约合107日元)。目前处理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超过5000日元。草案认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要为普及住宅用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贴,并力争在3年到5年后使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价格降低一半左右。从2008年10月起,日本企业间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开始试运行。
美国: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应用
美国将推动在新一代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研发与创新,尤其是将会提供资金开发燃煤发电的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并鼓励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先进的电池技术的应用,通过减少对于石油的
18
依赖来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以及替代能源的开发应用方面,美国吸引了大量的风险资本和私人投资,联邦政府希望通过立法、税收减免等多项措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美国在当前和未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可能获取全球优势。
2007年,美国至少有7项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案在国会讨论,当年7月由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更是以低碳经济为名,明确了促进零碳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为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
虽然美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过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可以看出,发展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的思路以及相应的国家战略转型,已经得到了美国政府众多高层人士的重视。
2008年1月28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其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繁荣以及环境问题都要求其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并且再次强调了在清洁能源方面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美国将推动在新一代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研发与创新,尤其是将会提供资金开发燃煤发电的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并鼓励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先进的电池技术的应用,通过减少对于石油的依赖来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今年1月25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奥巴马总统论述“美国经济恢复和再投资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提出美国已将能源、教育、健康和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最重要的领域。在能源方面,奥巴马提出,为了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经济,美国在未来3年内将把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再提高1倍,将开始建造新的长达4800公里的传输电网,以方便传输这种
19
新的能源。
据悉,奥巴马已公布的能源政策还包括:未来10年,政府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风能、太阳能和其他替代能源公司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到2012年,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个指标到2025年将达到25%);汽车方面,将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力度,减少石油消费量;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政府将大量投资绿色能源——风能、新型沙漠太阳能阵列和绝缘材料等;在建筑方面,将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推动全国的学校设施升级,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巴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巴西是推动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也是当前生物燃料业发展最为成功的典范。巴西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巴西热带地区的光照使得那里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种植国,巴西每年甘蔗产量的一半用来生产白糖,另一半用来生产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机动车行驶的燃料。如今,与其他竞争燃料相比,巴西的乙醇燃料在价格上已具有竞争性。
近几年来,由于过高的汽油价格和混合燃料轿车的推广,巴西燃料乙醇工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混合燃料轿车能够以汽油和乙醇的混合物为燃料,自从2003年在巴西大众市场销售后,销量节节攀升,目前已经占据了巴西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在混合燃料轿车需求的拉动下,巴西燃料乙醇的日产量从2001年的3000万升增加到2005年的4500万升,已能满足国内约40%的汽车能源需求。
20
用蔗糖生产乙醇是目前世界上制造乙醇最便宜的方法。在未来3年中,巴西计划将新建40家至50家大型乙醇加工厂。为了保证原料供应,甘蔗的种植面积也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10年,巴西甘蔗加工能力将达到5亿吨。与此同时,巴西正在加快专用管道的建设,以便提高乙醇的运输能力。
除了燃料乙醇外,巴西将重点提高生物柴油技术的研发能力以及推广和使用。这些用大豆油、棕榈油、葵花油等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生物柴油,可以添加在普通柴油中,作为卡车和柴油发电机的动力燃料。
巴西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生物柴油生产与推广的政策与措施。巴西政府于2004年颁布了有关使用生物柴油的法令,规定在2007年前允许柴油批发商在柴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生物柴油;从2008年起,全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添加比例应提高到5%。
巴西还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与措施。巴西的政策性银行——国家经济社会开发银行设立专项信贷,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融资信贷。联邦政府也设立了相当规模的信贷资金,鼓励小农庄种植甘蔗、大豆、向日葵、油棕榈等,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寻求联合,共同致力于生物柴油技术的推广使用。目前,在巴西27个州中,已有23个州建立了开发生物柴油的技术网络。
(摘自2009年3月25日《经济日报》第11版)
低碳经济奏响发展新旋律
21
——写在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开幕之际
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中国•广元)国际论坛于8月27日在女皇故里——四川广元举办。本届论坛由广元市人民政府、中国社科院(CAS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联合主办。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使用化石能源,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全球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温家宝总理曾在第三届东亚峰会上指出:“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应该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统筹协调起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停滞发展,或者无视气候变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是不可取、不可行的。”2008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上再次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本着负责任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努力。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推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必须坚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必须坚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依靠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五项主张。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欠发达地区和汶川“5•12”特大地震重灾区,广元要完成灾后恢复重建
22
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统筹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战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种能有效缓解气候变化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它也是解决灾后发展需求和气候变化约束之间冲突的必要条件和有效路径,因而成为广元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
从资源禀赋和外部条件看,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嘉陵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资源依托坚实、产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独特。广元是国家 “老三线”建设基地,目前已形成了能源、金属、农副产品、建材、电子机械、医药化工等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浙江援建的川浙工业园、黑龙江援建的川黑创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部已明确广元为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特别是广元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天然气储量大、分布广,目前已探明储量达2300亿立方米,正在建设全国一流的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水能资源储量可观,全市具有可开发价值的河流理论蕴藏量27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86万千瓦;太阳能资源丰富,2008年太阳能年平均总辐射量4000—5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1250小时,个别地方日照数1800小时以上;地热能资源储量大、极具开发价值,利州、元坝、旺苍、剑阁等县区均有分布;森林覆盖率近50%,具有明显的森林碳汇优势。广元是四川省农村沼气发展先进市,2008年底全市农村沼气总数达20.7万口,入户率达31.36%,目前正以每年5万口的速度推广;2007年广元市的清洁能源比例为17%,节能减排从能源结构低碳化的角度可拓展更大空间。可以说,内生资源禀赋和外部因素都决定了广元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低碳重建的可行性和潜在优势。
23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20--50年间,中国需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进行平衡。而广元恰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灾后重建多重任务时期。随着国家拉动内需以及支持灾后重建政策的相继出台,全市经济将进入一个速度加快和总量扩大的波峰阶段。目前,广元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即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倍增需求,而同时,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的条件下,作为中国的生态源头之一,广元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重建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对此,在今年5月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共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就明确提出了“依托天然气资源,加快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快速发展,坚定不移走低碳经济之路,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就广元来讲,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低碳重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广元、和谐广元的重要途径。作为欠发达地区和汶川“5•12”特大地震重灾区,推进低碳重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把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发展上,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又根据自身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针对这一重大问题,广元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审视国际国内形势,深化市情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作出了“推广清洁能源和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时,广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调查调研,正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特点,遵循发展规律,以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对推进低碳重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政策框架设计。该政策框架主要涉及3个层面、6种途径:宏观层面,包括低碳经济的总体规划、相应的法规保障等;中观层面,包括产业的低碳化等;微观层面,包括重建项目的低碳管理,利用灾后重建的机遇期调整产业结构等。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推广低碳技术,建设森林城市、发挥碳汇潜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低碳化,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
24
2008年,广元市出台了《单位GDP耗能指标统计及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等体现低碳经济要求的政策和法规,为灾后重建中发展低碳经济做了相关的监控准备。今年7月以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又陆续出台了《推广清洁能源和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低碳发展的意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案》、《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促进低碳发展,实现低碳重建的系列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广元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低碳重建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等。今后几年,广元将着力突出“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碳市场交易”等“四大重点领域”,着力建立“宏观指导,技术创新,项目生成,政策激励,协调保障”等“五大机制”,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推广清洁能源和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基本建成广元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建成一批功能齐全、综合配套、产业集聚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清洁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将广元建设成天然气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
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中国•广元国际论坛的主题是“提升发展理念,引进人才智力,汇聚科技成果,加强交流合作”。 在此主题下,本届论坛将深入宣传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张和建议;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强化与国家相关部委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突出低碳重建和低碳产业,走低碳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结构低碳化,产业营运低碳化,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增强广元灾后恢复重建能力,促进广元经济社会在低碳重建的模式下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2009年7月8日,在意大利拉奎拉市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与其他七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声明表示,愿与其他国家一起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量至少减半,并
25
且发达国家排放总量届时应减少80%以上,这标志着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已经到来。大庆作为一座年轻的新型城市,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在分析了解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动向的基础上,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家为了推动低碳经济行动将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结合大庆实际,提出大庆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动向
随着各国对全球变暖与减排问题的高度关注,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国家发展目标。2003年,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60%。日本内阁通过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提出2050年进入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活已逐步成为新一轮世界性竞争焦点。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2008年7月提出了《我们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报告。近期,美国环保署可能将温室气体列为污染物清单。
2007年9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等4项建议,引起世人高度关注。2009年“两会”期间,“低碳经济”频繁出现在代表、委员提案中,如九三学社中央提交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建议加强战略研究,把握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产业转变的战略机遇期,明确适合国情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道路途径。与此同时,多种形式低碳经济学术研究日趋增温,如中科院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针对我国当前“保增长、惠民生”任务需求及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的长期战略部署,广
26
东省、上海市、北京市以及珠海市、保定市等地方政府率先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家低碳经济试验区的行动目标,以地方政府为先行者的发展低碳经济局面初步形成。特别是广东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先后做出多次批示,要求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着力点和抓手,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试先行”排头兵作用,已先期开展大量低碳经济战略调研及研究部署工作。
二、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战略部署呼之欲出
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科技部领导人就提出了科技创新要着力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制高点。另据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领导介绍,为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发展改革委拟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制定低碳经济“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建立低碳经济统计评价指标,推动低碳经济试点与基地建设,将发展低碳经济列入“十二五”规划,发展低碳经济将得到全面加速,对我国产业发展布局及区域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据与有关人士交流,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采取如下政策和措施来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国家低碳经济总体思路、目标与实施方案,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突出政府引导作用;
(2)统筹对内对外关系,对外争取国家发展空间与权益,对内强调科学发展,摸清二氧化碳排放家底,分阶段制定限排指标;
(3)完善法制政策机制,强化能源法、清洁生产法等实施,做好应对气候变化法、工业节能条例等制定工作;
27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核能、水电等低碳特征能源开发利用,协调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污染减排,持续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5)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三、大庆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和措施
(1)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和其他省市低碳经济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帮助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
(2)尽早编制大庆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确定我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3)制定我市引导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
(4)加大资金投入,突出低碳技术发展阶段性重点任务,统筹多渠道财政资源,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在科技经费中列出专项资金来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推广。
(5)大庆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与评价,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调查,摸清底数,根据国家有关统计指标及低碳经济派生出新的技术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确定我市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并授予“低碳”标志称号。
(6)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努力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
28
应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关于低碳经济是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梅”,是“望梅止渴”,不能构成一个增长点;还有人认为,即使是新的增长点,也是发达国家的,我们国家增长点太多,还不需要;也有人认为,这个增长点能否拉动经济、带动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仍不清晰,还要看一看再说。
笔者的看法是,当一个新技术、新产业出现时,存在争议是正常的,尤其是低碳经济。从2003年提出这个概念,也只不过五六年的时间。但是,我认为,低碳经济提出虽然时间短,但我们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及对未来的影响。当发达国家纷纷把巨额资金投在相关技术和应用上,并在政策上不断地给予倾斜支持时,就可能带动这个行业的设备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研发费用的增加,其结果是,相应的技术进步加快,拉动就业增长,国际贸易格局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低碳经济可能在一些技术层面上还看不太清楚,但作为人类一种新的经济行为、发展经济的模式,可能会给全球经济、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点还是比较清楚的。
第一,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认识到,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最终方案。一方面,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新技术的投入和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从根本上与碳排放量增长脱钩的重要途径。
第二,低碳经济的提出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但又超出了气候变化本身。低碳经济以能源的变革为核心,但涉及到人类居住行各个方面、各行各业,主要又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部
29
门有关。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1970~2004年间温室气体排放近70%来自于能源、工业、交通以及住宅和建筑四大部门,其中能源供应占25.9%,工业占19.4%,交通占13.1%,住宅和商业建筑占7.9%。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这些部门进行“减碳”的改造和转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是通过人类的经济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增强人类活动可持续性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第三,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抓手。目前,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从美欧日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公布的刺激经济计划看,都将新能源发展和能源效率提高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措施之一,通过政府投资或鼓励私营部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从短期来看,这些投资、计划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而且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从更长远的时期来看,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估计,未来30~40年,全球每年投资低碳经济至少在5000亿美元以上,2007年~2030年期间需要超过26万亿美元。
第四,这些钱投进去,需要融资,也需要投资,对推动技术变革和促进经济增长肯定会起作用。低碳经济引发的是一次系统的新技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这次以能源革命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的革命紧密相连,将可能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不应对低碳经济是否是一个新增长点产生怀疑。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历次大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要真正走出来,货币政策固然是重要的,但从长远来看,主要要靠新产业、新技术、新的增长点。现在来看,低碳经济就可能是这个新产业、新技术、新的增长点。
30
低碳经济对我国未来的三十年,既有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看到,在全球将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投资、规划和发展的时候,也正是我国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候。在我国面临能源短缺但效率较低的基本国情以及人口、环境容量等一系列约束条件下,我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因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鉴于气候变化国际外交谈判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认为,应本着“内外有别”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对外”,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有关低碳经济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规则的制订中;“对内”,则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第二,应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确立“城市化和低碳化”并行发展的战略。“城市化和低碳化”不仅是启动内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增强我国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应制订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第三,要培育发展低碳城市,建立区域性低碳经济的示范区。大力培育发展低碳城市,特别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建立区域性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议将低碳经济纳入粤港澳合作的内容,建立“粤港澳低碳经济示范区”,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纲要》中“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中有关“共建优质生活圈”的目标。
第四,要实施向低碳经济投资的激励政策。加快考虑制订碳税(碳中性),增强对低碳经济投资的国家能力;进一步出台鼓励新能源投资的政策;在城市发展中实行限制“高碳通行”模式的政策,进一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在城市规划、建筑标准、新城开发等方面,拟订
31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和政策。
[作者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研究员 本栏目为本报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联合推出]
国际化背景下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给河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河北省而言,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决定其具备了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的有利条件。
1、首都城市定位对河北经济提出低碳高要求
北京是国家的首都,“绿色奥运、绿色北京”已经为21世纪的北京明确了城市定位。后奥运时期,奥运标准成为首都环境建设的长期目标。河北省作为环绕京津的京畿地区,在保障奥运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今后在绿色首都的建设中仍将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区域。
2、河北打造北京周边低碳经济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保定市是距离首都最近的中型城市,近年来,作为在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成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2008年1月保定市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首批启动的两个低碳城市之一。
保定国家高新区用10年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经验优势。预计到2050年,保定新能源行业产值占全市经济比例将达到40%左右。保定蓬
32
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为河北省建设低碳经济区开辟了一条最快捷的“绿色通道”。
3、河北省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
据统计,河北省的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左右,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非常大;同时河北也是清洁能源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打造河北低碳经济区的基本设想
1、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为依托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
作为新的增长极,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为依托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能够与京津两地形成中国最
大的绿色发展区域,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
2、以低碳工业园区建设为核心,树立河北省特有的低碳文化品牌位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范围内的两大新建工业区曹妃甸工业区、香河工业区应该是建设的重点。
由于园区尚处于建设期,完全有条件以较高起点建设成低碳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一方面在园区建设时尽量采用清洁能源与系统节能技术,降低园区运行过程中碳的排放;一方面以招商引资政策吸引绿色产业进入园区,产出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形成河北省特有的低碳文化品牌。
3、充分发挥保定市低碳示范城市的作用,弘扬低碳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33
“发展绿色能源、绿色消费、绿色工业制品。发明绿色的技术,生产绿色的食品,使用绿色的能源,居住绿色的住宅,乘坐绿色的交通”。低碳经济不仅仅牵涉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产业选择问题,也牵涉到社会公众和企业平时的行为习惯问题。河北省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发挥低碳示范城市的作用,培育社会形成低碳文化。
4、实施推进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
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
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府应该起表率作用,将低碳经济和资源节约的指标纳入指令性的指标范畴,要求各级政府坚决执行。通过采购计划拉动低碳经济的需求,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以需求拉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优先采购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1认证企业的产品。另外,在使用中注意节约、重复使用及废弃后主动回收等。
推行低碳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政府可以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节能的角度出发,逐步建立起低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体系。通过融资优惠、税收优惠等激励机制,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选摘自:2009年5月5日河北新闻网)
34
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在《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战略任务部分中,提出了重庆要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
35
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还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36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37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也是重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贯彻执行国务院的决定,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减排工作机制,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遏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实施办法,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
世界经济转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38
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8月14日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均被两次会议列为重要内容。
另外,欧盟也宣布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欧盟所投入的这笔巨额款项全部用于环保项目以及与其相关的就业项目,其中5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落实和执行欧盟的环保法规,280亿欧元将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
回顾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从上世纪80年代的轻纺工业,到90年代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乃至21世纪后的汽车、石化、电子为代表的产业群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常滞后于发达国家。在本轮危机中,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之时,中国的脚步也并未放缓,目光焦距低碳经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会议提出,下一阶段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将带来重要商机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日前召开了气候变化会议,表明国家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信号,将成为引导我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低碳经济将带来重要商机,抓住这个商机,就将占领未来世界经济的桥头堡。”诸大建指出。
39
“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诸大建说,特别是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诸大建说,在当今世界,讨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不能单一地考虑某种新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为经济增长点,不仅要对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贡献,而且要对提高劳动就业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贡献。
哥本哈根气候理事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开发和使用低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能够创造商机,带来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不能脱离国情
发展低碳经济要和我国国情相结合。一方面,虽然一味模仿发达国家那种依赖于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但是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尤其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我国来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如何平衡能源需求和低碳经济发展是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重要课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也将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居民、企业的消费能力。新能源作为低碳经济的代表,其价格往往要高于传统能源,比如说近期备受关注的光伏发电,其成本就是传统电厂成本的数倍。如果不考虑
40
实际的消费能力,盲目地发展新能源,也不利于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因此,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更多地应该将目光放在节能减排上,而不是跟风西方主要经济体,脱离国情地去发展新能源。应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推进去碳化的过程,尤其是像钢铁、焦炭等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措施,促使这些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
有望受政策重点扶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未来5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需求可达4500亿元,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说,我国正在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信证券分析师皮家银认为,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未来政府还会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以提高能效为目的的重要绿色煤电技术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存在产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业内人士称,未来将会有更多政策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对节能环保的重点工程进行服务外包,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等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连接
41
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世界未来经济模式
低碳产业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最先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先者、主导者
42
乃至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因此在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将会因新的低碳模式而再次拉开差距。
低碳经济或将成为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规则。从目前全球低碳产业发展及一些学者专家的研究来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可能成为第三个规制全球发展的总则。如果说《联合国宪章》是以土地为主要资源的农业文明的游戏规则,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关贸总协定》是突破以土地为主要资源而利用市场规则的工业文明的游戏规则,那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可能会成为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生态文明游戏规则,引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
专家盛赞广元发展具有前瞻性
27日,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中国·广元)国际论坛在广元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与会部分专家。
记者:以前来过广元吗?你对广元有何印象?
英国国际发展部项目主任王国倩:这是我第一次到广元。感觉广元自然生态和环境条件相当不错,植被非常好。从机场到市区一路过来,沿途虽然还有一些地震灾害遗迹,但整个城市的灾后重建速度非常让人惊讶。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庄贵阳:我是第二次来广元,感觉广元变化比较大,重建速度非常快。特别是低碳经济这种理念在广元传播,以及这次论坛营造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
WWF(瑞士)北京代表处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陈冬梅:我也是第一次到广元来,广元
43
山清水秀、气候非常好。广元非常出乎我的想象,沿着嘉陵江,一路都是山路环绕,一切都还在恢复重建中,发展真的是很不容易。
记者:广元率先在灾后重建城市中提出了低碳重建口号,你觉得这对广元恢复重建有何意义?
王国倩:广元不仅有灾后重建的迫切需求,它又正好处在中国西部发展前沿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这样的情况下,重建和将来的发展建设都应该有相当的前瞻性。重建不应该重复历史上已经走过的发展老路,要跳跃式的前进,寻找到可以跟国际接轨的方式。广元能够率先在中国西部城市,尤其是灾后重建的城市中提出低碳重建这么一个不仅是口号,也是一个将来要落实到实施和行动上来的想法和理念,充分体现了广元在发展方面相当具有前瞻性。
庄贵阳:在恢复重建中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引入了低碳重建,低碳经济这个理念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项目,一座建筑都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生命周期,因此引进、建设时就要有预见性,运用新的理念和高的水平,避免以后受到碳约束。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元面临的经济发展任务也非常繁重,因此要把低碳重建和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走低碳经济道路。广元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积极措施,非常具有前瞻性。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秘书长潘家华:广元如果能先行一步,作出示范,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灾后重建是简单、重复重建呢,还是在低碳水平上重建呢?将低碳发展融入灾后重建是其一大特色,特色二是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城市,在低碳重建中,摸索出了一条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走向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路子,将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做出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44
陈冬梅:感觉到我们平时在北京、包括在国际上谈了那么多的低碳技术、政策、投资,把它真正落实到像广元这种非常有具体地形、条件支撑的城市,该怎么去发展?怎么去降低碳量排放?我觉得这是很难让那些做政策研究的,尤其是正在谈判桌上的人能给出答案的。在理论上大家可以给一个方向,但还得依赖像广元以及其他还在重建的地市的有益探索。
记者:广元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潘家华:我们要低能耗、低排放、但一定也要高产出。没有高产出社会就无法发展。广元山清水秀、城市发展很有规模,是一个非常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低碳经济是广元非常明智的战略性选择。
我们现在通常选择是一种粗放的、浪费能源较多的发展方式,这样必然会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我们中国环境的恶化。低碳发展首先适应了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全球环境的必然要求。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的话,路肯定走不通。我国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发展已经既成规模,广元发展常规高污染产品没有竞争优势。而且现在国家政策非常明确,那就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都是低碳,这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方向是一致的。
庄贵阳:低碳经济是一个非常新的名词,谁先行动,谁就抓住了发展的先机、机遇。广元市委市政府领导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广元积极采取行动,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这次论坛来了这么多国际组织、代表、国家部委代表、企业代表,通过这次论坛,对提升广元品牌、形象非常有意义,接下来可以进一步结合广元实际从投资项目上、贸易、产业发展来进行合作。
记者:你认为广元有无发展低碳经济优势?
45
潘家华:将来发展工业的竞争力就是碳的竞争力,全球都在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你只有在碳的生产力比较高的情况下,才有竞争力。广元在许多方面有优势: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资源条件比较好,森林覆盖率高,水能充裕……将这些自然资源利用起来,结合灾后重建,国家扶持,兄弟省份的资金援助,自己的积累,我们就可以迅速上新台阶,可以走在全国低碳经济的前面。
陈冬梅:广元现有的低碳发展大方向非常好,很正确。丰富的天然气是一个独到的资源,广元距离气源非常近,可以作许多高附加值的东西——在这方面广元已经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另外,让我印象深刻是旅游经济,广元唐家河、剑门关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包括绿色的生态经济肯定会成为未来经济热点。要多做保护、开发工作。这次有时间,我非常希望能亲身去这些地方实地体验体验。
记者:灾后重建工程巨大,发展要有大项目作支撑,低碳重建要注意些什么?
庄贵阳:在学校、医院、住宅等建筑改造和重建中要注重节能建材的使用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的运用。我们社科院也正在与广元市政府合作,探索低碳社区、零排放建筑、可再生能源等案例的研究。同时,准备对各种规划做一个再评估,将低碳经济的理念整合到规划中去,为广元的发展实实在在的作一些贡献。
陈冬梅:广元加大了对天然气、水、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还引进了一些新的工业发展项目,如电子基地建设、对传统农业的再加工。
我们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多引进一些高水平、高技术的项目。低碳并不是不发展,而是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灾后重建要求3年任务2年基本完成,现在很多项目上马,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仔细琢磨怎样向节能低碳的方向去做。广元率先提出低碳重建非常难能可贵。
46
记者:广元要在低碳重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跨越式发展,你认为前景如何呢?
王国倩:广元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非常好。恢复重建既要兼顾经济的发展又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考量。广元市领导的理念走在了前面。
英国国际发展部、中国社科院正在与广元市政府一起搞一个低碳重建与发展的试点项目,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找到更加适合广元本土条件的,因地制宜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法和措施。该项目得到了广元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目前,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我认为,作为地震重灾区,本身面临的灾后重建需求非常大,如果能在重建过程中,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和发展道路的前期能够走上一条比较好的道路,效果会比在一个完全建成的区域或城市来做这些工作效果还要好得多。
记者:英国是一个发展多年的工业化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应该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低碳在广元还是一个非常新的题目,你认为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同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王国倩:广元发展低碳条件比英国更好。广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上广元在去年的特大地震中受到很大破坏,很多设施需要重建,本身基础设施存量较少,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更容易,广元面临的机遇要比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更好。
当然,目前中国发展大量使用煤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但是在此阶段,并不妨碍我们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提倡清洁煤的使用,以减少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以提高整个能源的效率,不要让初次能源总体的消耗量与我们的经济发展增长一样快。我个人认为:要紧紧抓住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壮大和发展的机会,要顺应时事发展,多发展与低碳息息相关的一些新兴企业。
47
记者:发展低碳经济对我们老百姓能带来哪些好处呢?老百姓应该怎样配合低碳经济的发展呢?
王国倩:低碳经济就是一个全民的互动。英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广泛使用一种新型的电表,可以详细告诉你每个电器所消耗的能耗,提醒你养成节能习惯,减少电费支出,这是个不错的办法。
记者:广元正在实施低碳发展,对我们的发展思路你有何意见和建议?
潘家华:我们要低能耗、低排放、但一定也要高产出。没有高产出社会就无法发展。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关键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碳生产力。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技术含量,使得单位能源的消耗和单位能源碳的排放产生的收益最大化。二是广元有天然气、水能优势,要改善能源结构。三是要从消费者入手。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节能、低碳消费意识,培养低碳消费行为,那我们就会从低碳发展向低碳社会转型。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