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回答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 月的景色。
[2]诗中描写了绿色的 和 的荷花,鲜艳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与理解。
惠崇春江晚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_________(填朝代)僧人,能___________善________。这首诗是_______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_____诗。 [3]我能猜出“芦芽”是一种植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
1 / 6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___),《除夜雪》描写(____)。 A.除夕 B.春节
[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____)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____)的景象。
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
[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________,《除夜雪》中的天气是________。
[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但《元日》还描写了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
4. 课外阅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 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
2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 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是(_____)朝诗人(______)所写。
[2]“挑”是个多音字,在本诗中读____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___。
[3]诗中作者用__________反衬出自己身处他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 , 一日还。 两岸猿声 , 万重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被后人誉为 。 (3)写出下列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朝 还 重
(4)《望天门山》也是这首诗的作者写的,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
[3]千百年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动了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
[4]我还知道关于思念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 / 6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 ”,“江山丽”对“ ”,“泥融”对“ ”,“ ”对“鸳鸯”。 (2)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 和 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②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 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 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A.静态 B.动态
(3)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
了 、 、 、 、 、 、 、 等景物。
①江山 ②太阳 ③花草 ④鸳鸯 ⑤春泥 ⑥春风 ⑦燕子 ⑧沙滩 (4)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写下来。
春天白天渐长,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花草香气。 , 。
9. 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将这首词的题目和内容补充完整。
[2]“银汉”本来就是无声的,词人却还要写“银汉无声”。对此,你认为下面的理解对吗?给对的打“√”,错的打“×”。 (1)写出了月明星稀、银河淡远的情景。(______) (2)这样写是多余的,内容显得重复。(______)
(3)词人是想用“银汉无声”来表达银河本来应该有声,但因为十分遥远,人们听不到声音,因此也就“无声”了。(______) [3]词的后两句表达了词人( ) A. 对仕途顺利的自豪之情。
B. 与弟弟不忍分离和对弟弟的真挚情感。 C. 对美好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 阅读天地。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4 / 6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说说你在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哪几种植物? ________________
11. 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代诗人( ) 。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2.“西子”指的是( )。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 。
4.古诗词中讲究对仗,请写出这首诗中相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 ) 潋滟对( ) 晴对( )
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人杰: 亦: 鬼雄: 。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怀?( ) A. 爱国主义。 B. 英雄主义。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答题。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诗文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诗人_________,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后两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
14. 读诗歌,完成下面的练习。
林中
5 / 6
松树刚( 洗 冼 )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 zuān zuàn )出泥( ní nín)土( 带 戴 )一顶斗
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这是《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中的片段,请你读一读,选出( )中正确的字或拼音,用“√”标出来。 [2]照样子,再写出两个词语。
清清爽爽 明明亮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一串串雨珠 一朵朵山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这段话写了林中的什么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你认为是谁呢?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联系上下文,写出这一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