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

绝句

杜 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诗中的动物有 和 。

(2)这首诗描写了 (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 / 17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________,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________。

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②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将下面的叠词填入语段的横线上。

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 ,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 。

(2)句①把小蘑菇比作 ,旬②把 比作蘑菇。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①、句②中“斗笠”的含义。

2 / 17

句①中的“斗笠”指 ,句②中的“斗笠”指 。

A.遮阳光和雨的帽子

B.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们

C.指小蘑菇的伞面像一顶斗笠

3. 课外阅读。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 的特点。

(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课内阅读。

3 / 17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与 、 并称“三苏”。

[2]这是一首________ (题画诗 写景诗 咏物诗),诗中“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

[3]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请把相关诗句摘抄下来。

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写了竹子 、 、 、 、 等景物,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外阅读。

4 / 1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A.佳节;思念孩子

B.佳节;思念朋友

C.佳节;思念亲人

[2]下面对古诗中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倍:倍数

B.独:独自

C.遥:在远方

[3]诗中的“佳节”指的是_______,是在_______这天。( )

5 / 17

A.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B.重阳节;九月初九

C.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4]以下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多选)

A.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B.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C.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6. 古诗理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词语解释

潋滟: 。

6 / 17

空蒙: 。

西子: 。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______季_____________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7. 先把下面错乱的诗句重新排列,再选择填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天寒白屋贫

( )日暮苍山远

( )风雪夜归人

( )柴门闻犬

[1]诗的作者是[唐](李白 刘长卿 杨万里)。(用“﹨”画去错误答案)

[2]把错乱的诗句重新排列,将序号填在“( )”里。

7 / 17

[3] “白屋”的意思是( )。

A. 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B. 白色的屋

[4]第( )、( )写诗人所见,第( )句是诗人所闻,第( )句是诗人所想。

8. 课内阅读。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上”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

A.山;距离;意思相近;高而缓

B.山路;绵长;呼应;高而缓

C.山路;绵长;重复;高而缓

8 / 17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

A.云;人家;石径;很高;想象的空间

B.白云;深处;寒山;很大;想象的空间

C.云;人家;石径;很大;想象的空间

(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______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_______。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______。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_______”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

A.惊喜之情;红;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

B.叹之情;晚;夜晚之景;喜爱之极;停车坐爱枫林晚

C.惊喜之情;晚;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

9 / 17

(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_______。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_______。( )

A.枫林;原因

B.枫叶;心情

C.枫林;秘密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

________________,闻歌始觉有人来。

(1)默写古诗。

,芙蓉向脸两边开。 ,闻歌始觉有人来。

(2)解释下列词语。

10 / 17

芙蓉: 闻:

(3)这首诗写的是 ,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而是用 与

罗裙一样绿, 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

写,巧妙地将 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10. 快乐阅读。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在词语后的括号里填上正确解释的序号。

①回家 ②黄莺在天上飞 ③陶醉 ④趁着……的时间⑤轻拂堤岸 ⑥老鹰

莺飞( ) 拂堤( ) 醉( ) 趁( ) 归来( ) 11 / 17

鸢( )

2.诗中用来反映春光明媚的景物有地上的 ,天上的 ,堤岸上的 ,远处朦胧的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作者不是只泛泛地描写春天风光,而是抓住了 这个生活场景,使整首诗变得活泼起来,充满了生活情趣。

11.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古诗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 17

(古诗三)

望 洞 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在古诗一中,诗人之所以用西子比西湖,主要是因为( )。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

B.“西子”与“西湖”都在同一个地方

C.“西子”与“西湖“都很美,“淡妆浓抹”都合适

[2]古诗二描写的是西湖_____季的美丽景色。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三的前两句写了______和______互相映衬。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根据以上三首诗,结合你平时的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3 / 17

对于西湖和洞庭湖,我更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2. 古诗填空。

出 塞

__________汉时关,万里长征__________。

__________飞将在,不教胡马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B. 陆游 C. 王昌龄

[2]“但”的意思是( )。

A. 但是 B. 只要

[3]“飞将”是指( )。

A. 秦朝的李广 B. 汉朝的李广 C. 唐朝的李广

[4]第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14 / 17

B.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争一直在无休止地发生。

[5]第二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表达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感到非常悲愤的思想感情。

B.表达作者久别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13.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有礼貌的百足虫

雪野

百足虫

爬到小草身边

伸出小脚

一只

两只

三只……

15 / 17

小草累坏了

自己的一只手

要握遍

伸过来的每一只

热情礼貌的脚哎

[1]结合上图,想一想诗中为什么要用省略号。(______)(填序号)

①因为小草累得直喘气。

②因为百足虫有很多只脚,为了不一直数下去,就用省略号省略了。

[2]小草累坏了,它会跟百足虫说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百足虫这样有着奇特外表的生物,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你发现过哪些外表奇特的生物呢?选择其中一种,用几句话写一写它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17

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佳节”是指 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 节。

(2)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 ,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描写了 和 的节日习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思念之情。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