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精彩回放。
1.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你能根据诗句的意思给这首诗配上一幅画吗?看谁的想象最丰富,最有创意!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2.你还记得李白或苏轼写的哪首诗,请选一首写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 。
, 。
我喜欢的原因是: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1 / 20
惠崇《春江晚景》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
④正是河豚欲上时。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蒌蒿: 芦芽: .
河豚: . 上:_________ .
[3]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 )、( )、( )、( )和( 态的景物有( )和( ),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 )来了,表达了诗人(想感情。
2 / 20
),动 )的思
3. 古诗文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________,文中“九月九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语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诗中的“异乡”意思是他乡。
B.重阳节有登高、插戴茱萸和吃月饼的习俗。
[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外阅读我能行。
孩子,别打小鸟
3 / 20
孩子,你们的弹弓,
再不要轻易地去打小鸟;
孩子,你们的小手,
别上树去掏鸟巢。
它们也有亲爱的妈妈呀,
还有给它们讲故事的姥姥;
要是你们的妈妈没有了你们,
她们将过怎样的生活!
一只小鸟是一( )浪花呀,
在这绿色的海洋上欢跳;
一只小鸟是一( )歌曲呀,
一( )鸟叫可以卸下一身疲劳;
一只小鸟是一( )猎枪呀,
4 / 20
捕捉害虫,劳苦功高;
你们不是爱吃苹果、蜜桃吗?
多亏它们日夜捍卫着花苞!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3]小鸟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后该怎么对待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5 / 2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A.佳节;思念孩子
B.佳节;思念朋友
C.佳节;思念亲人
(2)下面对古诗中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倍:倍数
B.独:独自
C.遥:在远方
(3)诗中的“佳节”指的是_______,是在_______这天。(A.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B.重阳节;九月初九
6 / 20
)
C.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4)以下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B.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C.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6.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夏天来了,
夏天是位小姐姐。
她热情地问我:
想变点儿什么?
我想变透明的雨滴,
睡在一片绿叶上;
7 / 20
我想变一条小鱼,
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我想变一只蝴蝶,
在花丛中穿梭;
我想变一只蝈蝈,
歌唱我们的生活。
我想变眨眼的星星,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
最后,
我看见小小的荷塘,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荷叶像一柄大伞,
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8 / 20
小鱼来了,
在荷叶下嬉戏,
雨点来了,
在荷叶上唱歌……
[1]这首诗共有(________)个小节。
[2]文中“我”想变的事物有7种,请用“○”在文中有序圈出。
[3]从诗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的雨滴 清凌凌的(____________)
眨眼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荷塘
[4]最后,“我”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20
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____,上有黄鹂____。
春潮带雨____,野渡无人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 a.喜欢 b.可怜
(2)野渡(______) a.郊外的渡口 b.郊野的渡口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A.孤独寂寞 B.恬淡的胸襟和忧伤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写生
清晨,我去写生
10 / 20
在盛开的花朵上,
写下太阳神讲的童话。
在摇动的绿叶上,
写下风姑娘跳的舞蹈。
在幽静的山谷里,
写下唱歌的泉水。
在茫茫的林海中,
写下奔腾的松涛。
写呀,写呀,
写下小草的信念,
写下野花的情愫,
写下大山的坚定,
写下瀑布的力量……
11 / 20
写呀,写呀,
画夹上,写着我彩色的梦。
(1)你知道什么是写生?你有过写生的经历吗?
(2)在作者的画夹上都写下了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3)张开你的想象的翅膀,给小伙伴们讲一讲太阳神对花朵讲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写下来吧!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芦芽:芦苇的嫩芽
B. 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
C. 欲上:想逆江而上
12 / 20
D. 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物。
[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D.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10. 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13 / 20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描写的是________(时间)把船停泊在枫桥边上的所见所闻。对: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
11. 古诗理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词语解释
潋滟: 。
空蒙: 。
西子: 。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______季_____________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4 / 20
12. 阅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完成练习。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树下
黄柏树撑一柄翠绿的大伞,
一群白鸽在树荫下跳舞歌唱。
阳光从叶缝里悄悄地看,
千万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15 / 20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选自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
(1)读《街头》中画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①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
A.引用书中人物的名字。
B.反语,表示否定的意思。
C.着重指出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句诗的意思是
A.阳光也悄悄溜到孩子身边,想和他一起看《水浒传》中“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故事。
B.孩子看《水浒传》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流逝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
(2)读《树下》,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16 / 20
结合生活实际,我知道了诗中“一柄翠绿的大伞”指 ,“千万只眼睛”指 ,“绿色的手掌”指 。
A.绿色的树叶
B.绿色的树冠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
(3)《街头》这首诗描绘了街头 的情景。
(4)《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 。
13. 课外阅读。
鸟鸣涧
[唐]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虚。这里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17 / 20
[1]本诗运用以______衬______的写法,突出了山涧“______”的特点。
[2]按照诗意写出诗句。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的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你认为好在哪里?( A.写出了山林的闲静和诗人的悠闲。
B.写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14. 阅读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赠刘景文
苏轼
荷________擎雨盖,
菊残犹________傲霜枝。
________君须________,
18 / 20
)
________橙________橘________。
(1)把诗补充完整。
荷 擎雨盖,菊残犹 傲霜枝。
君须 , 橙 橘 。
(2)诗中写了 、 两种花。
(3)诗中写了 、 两种水果。(4)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A.荷叶
B.荷花
(5)诗中的“傲霜枝”指的是(A.花枯后留在枝头上
B.花凋(diāo)谢后落下枝头
(6)后两句诗写的是( )
19 / 20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0 /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