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先写出下划线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 异: 逢: 句意:
(2)“遥”字让我体会到 ,“少一人”少的是 。 (3)读了这首古诗,我体会到了诗人的________思想感情。( ) A.喜爱秋天
B.思念家乡和亲人 C.喜欢登高望远
(4)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在重阳节这天,你想对远在他乡的王维说些什么呢?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川: 子规: 才了:
[3]理解“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理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词语解释 潋滟: 。
1 / 6
空蒙: 。 西子: 。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______季_____________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 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七言古诗是________诗人_______在异乡_______之作。( ) A.唐;叶绍翁;触景生情 B.南宋;叶绍翁;触景生情 C.南宋;叶绍翁;兴致偶发
(2)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_______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_______反衬出秋夜的_______。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 A.听觉形象;声音;喧闹 B.视觉形象;声音;寂静 C.听觉形象;声音;寂静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用“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写出了秋意的_______,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_______。( )
A.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凄凉 B.梧叶、江上秋风、客情;清冷;凄凉 C.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悠闲
(4)儿童夜捉_______,勾起诗人对_______的回忆。诗歌流露出_______之情。( )
A.促织;家乡;留恋家乡
B.促织;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 C.促织;童年生活;留恋童年生活
5. 诗歌鉴赏。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全诗描述深秋时候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景色。
[2]诗中点明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表现颜色的诗句是:________;表现形状的诗句是:________;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
2 / 6
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____,上有黄鹂____。 春潮带雨____,野渡无人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 a.喜欢 b.可怜
(2)野渡(______) a.郊外的渡口 b.郊野的渡口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A.孤独寂寞 B.恬淡的胸襟和忧伤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清 魂 牧 遥
(2)解释词语意思。 ①纷纷: ②借问:
(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 (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
8. 古诗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描写的是______时节的景物。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______到来了。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芽:芦苇的嫩芽 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 C.欲上:想逆江而上 D.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3]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3 / 6
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9.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元日
__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古诗第一句写出了___的节日氛围。
[3]“新桃”在诗中指____,“旧符”指____。
[4]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 A.光明美好 B.灰暗迷茫
[5]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 )的意思。 A.喜新厌旧 B.除旧布新
10.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泊舟的地点是___________
[3]“对”的意思是( )①正确 ②对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①孤寂忧愁 ②喜爱夜色
1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泊: 东吴: 万里船:_________ [3]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 春天。 B. 夏天。
忆 江 南 江南好,
4 / 6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忆江南: 谙: 蓝: 。 [3]“能不忆江南?”是( )。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C. 陈述句 [4]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5]本首词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的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看出来。 [6]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后回答。
绝 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系( ) 藜( ) 沾( )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 A. 春日赏花 B. 夏日淋雨 C. 春日远足 D. 夏日游园 [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
A. 草长莺飞 B. 生机勃勃 C. 色彩缤纷 D. 花红柳绿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1)惜:(_____)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2)尖尖角:(______)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5 / 6
泉水( ) 柳枝( ) 树荫( ) 荷叶( ) 荷花( ) 蝴蝶( ) 蜻蜓( )
[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古诗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__________________》,诗句描写的是关于___________节的内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请结合诗句内容思考,“少一人”指的是少了_______________。联系诗句内容发挥想象,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日里都有很多风俗习惯,这首诗中提到的节日风俗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安石在《元日》一诗中提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_______________”。我课外搜集到的节日诗词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唐________ 天门______江开, 碧水东_______。 两岸青山______, _____一片日边来。
[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____) A.断 开 B.流 回 C.出 来
[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 [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 [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 B.《早发白帝城》 C.《望庐山瀑布》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________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________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