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读古诗,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而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解词:擎: 犹:

(2)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 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 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 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A.深、色、流向 B.色、深、起伏 C.色、深、走向

3. 课外阅读。

1 / 7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题目中哪个字是全诗的字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 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 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 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4. 课内阅读。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宋词,其中“清平乐”是___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 )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生活

[3]根据词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位老人是一对白发夫妻,他们正在家辛勤地劳动。(_____) (2)这首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_____)

[4]“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表现了小儿子的_____________

5. 课外阅读。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的意思是( )

2 / 7

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尖尖”的意思是( ) 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3]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泉水(______) 柳枝(______) 树荫(______) 荷叶(______) 荷花(______) 蝴蝶(______) 蜻蜓(______)

[4]写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阅读。

秋天在歌唱 听秋天在歌唱。

迷人的旋律划破夏日的惆怅(chóu chànɡ),

轻快的声调把绿色染成金黄。

勤劳的农民, 扶着锄头,

沉醉在这丰收的乐章。 听秋天在歌唱。 一年的收获, 无限的梦想。 在歌声中, 播下了浓浓的希望。

[1]联系诗歌,猜一猜“惆怅”的意思。( ) A. 欢乐。 B. 舒畅。 C. 伤感;失意。

[2]不符合“轻快的声调把绿色染成金黄”这句话的意思的是( ) A. 秋天来了,树叶变成了金黄色。

B. 秋天来了,所有绿色的东西全都变成了金黄色。 C. 秋天来了,庄稼成熟了,稻子金灿灿的。

[3]这首诗歌表现了秋天是一个( )的季节。 A. 多彩 B. 收获 C. 快乐

[4]秋天的声音有很多,请你展开想象,描写秋天的一种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3 / 7

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知道的唐代诗人有________和_______。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怜: 幽草: 春潮: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佳节”是指(______)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________)节。 [2]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的节日习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

9. 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__________晚来急, 野渡无人________________。

[1]背背,填写。

[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怜:____________ 深:____________

4 / 7

[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_______景,第二句是________景。(选择“动”或“静”填空)

[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两句历来常被作为画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王维是_____代著名诗人,他和孟浩然一样,是______派代表诗人。 [2]解释下列字。 独:___________。 倍:___________。

[3]中秋佳节之时,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这时你可以用此诗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4]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A.思念家乡

B.重阳登高的愉快 C.喜爱家乡

11.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景色。

[2]诗中写________把河中水吹起浪,河中的灯光的倒影散作_______。 [3]“舟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对“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夜晚看见渔灯,把它比作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昼夜书所见》中有一句诗故意夸大了事物,是哪一句?并解释这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意。

1、月黑见渔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7

2、孤光一点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微风簇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散作满河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然后对照课文自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桐庐江是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的部分。②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③建德:桐庐的邻县。这里泛言桐庐、建德一带江域。④海西头:指扬州。 [1]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孤寂之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飘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龄。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岸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在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写下来。

—— —— ——

(2)在山村孩子的画里, 、 和 是画面的主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这句诗的理解。 (4)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14. 阅读天地。

6 / 7

恵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是一首______诗。

[2]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_______。 [3]里面有几样植物?_______。

[4]短文中分别描写了_____和______两样动物。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