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风尚米兰(二期)基坑
施工监测方案
编 制: 审 核: 项目经理: 批 准:
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1
1.1工程概况 ............................................................ 1 1.2地质概况 ............................................................ 1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
2.1 规范及规程.......................................................... 1 2.2 其它资料............................................................ 1 第三章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1
3.1监测目的 ............................................................ 1 3.2 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1 3.3监测工作流程 ........................................................ 2 3.4监测项目 ............................................................ 2 3.5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 3 3.6.监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4 3.7监测报告 ............................................................ 5 第四章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6
4.1 质量方针............................................................ 6 4.2 质量保证体系........................................................ 6 4.3仪器的保证措施 ...................................................... 6 4.4 测点保护与恢复...................................................... 6 4.5 控制标准............................................................ 7 4.6险情预报 ............................................................ 7 4.7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 7 第五章 监测工作计划........................................................ 8
5.1施工及埋设工作计划 .................................................. 8 5.2监测及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 9 5.3工作制度 ............................................................ 9 5.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 9 第六章 投入本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表..................................... 11
附:基坑监测点点位示意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一章 概 述
1.1工程概况
风尚米兰二期位于鼓楼中山北路庆云桥北300米(原6414东厂区)。本工程基坑挖深在5-7m。根据其挖深、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要求,确定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1.2地质概况
详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二章 编制依据
2.1 规范及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2 其它资料
风尚米兰(二期)基坑支护监测布点图
第三章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3.1监测目的
确保风尚米兰(二期)基坑支护工程的稳定安全性。确保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已有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稳定,为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判断数据。及时为基坑施工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掌握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随时根据监测资料调整施工程序,消除安全隐患,是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1、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结合设计规定和规范要求,确定监测仪器及观测点埋设位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考虑监测区域内观测点的布设位置,使各观测数据具有互相验证性和分析性;
4、明确观测点埋设要点和埋设标准, 明确所采用的监测仪器的类型、型号或量程,制定观测作业指导书;
5、根据规范要求,明确施工控制标准; 6、明确监测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责任。 3.3监测工作流程
施工 监测作业 监测结果计算 监测成果图、表编辑及输安全 基坑稳定安全性判别 监测设计 收集资料 经验类比 理论分析 规范要求等 结构、环境不安全报警 设计、施工、监报送设计、监理、理、业主研究方业主单位 案,报总监批准 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或辅助施工措施 图3-1 施工监测管理流程图
3.4监测项目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施工监测项目主要内容为: 1、支护结构的监测
(1)坡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周围环境的监测 (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2)周边地表的沉降监测; (3)水位观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4.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由于基坑的开挖,支护系统的位移将是引起周围地层、道路及建筑物位移的主要反映,掌握其位移变化量与基坑开挖深度的关系尤为重要。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点布设在坡顶上, CI段沿坡顶每15m设一观测点,其他每20-30m设一观测点。监测点埋设步骤为:
1、基坑分段开挖,在开挖处的冠梁浇筑混凝土后,根据布点图找出对应桩号,采用冲击钻在对应桩号处冠梁上成孔。
2、监测点采用统一规格的φ18mm×200mm钢质监测点,用钢锤打入孔中。 3、在监测点处标示监测点号,并明示“请勿碰动”。
监测点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分批布设,注意加强保护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如果监测点被破坏或者松动,及时进行处理,并在监测报告中说明。同时位移监测点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点使用。
3.4.2周边地表、建筑物沉降
在基坑周围地表、建筑物布设沉降监测点,基坑周边道路的观测点采用钢筋制作的沉降监测点直接打入地面,深度应大于180mm。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的大转角处。施工过程中在裂缝较多处加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监测点大样详见图3-3。
3.4.3监测基准点
监测基准点分为永久基点和工作基点,永久基点布设在距离基坑30米外通视良好的位置,共计布设永久基准点3个。工作基点布设在基坑四周,相对稳定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根据现场位置实地布设。
3.5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表3-1 监测频率表
项目 支护结构监测 周边环境监测 开挖期间 1次/d 1次/d 开挖完成一周内 1次/d 1次/d 开挖完成一周后及一个月内 1次/2d 1次/2d 底板浇注完成~基坑回填前 1次/周 1次/周 备注:当基坑开挖过程中数据超过报警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频率,加密监测,甚至跟踪监测。
表3-2 工作量总表
项目 冠梁(坡顶)水平位移 坡顶、周边地表垂直位移 水位观测 周边地表建筑物沉降 项目说明 / / / 点数 36 36 4 40 备注:对于施工区段水平位移监测点应采用钢筋螺栓标志埋设,在设计位置预埋钻检测孔,用植物筋胶将位移监测点植入。 3.6.监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3.6.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观测时不少于两个固定方向及检查,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如下表。距离采用全站仪测距,读数取至0.1mm,测距精度为≥1/20000.
位移观测按三级精度要求进行,其坐标中误差≤±6mm。
表3-3 位移监测等级及使用范围
垂直位移监测 等级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 水平位移监测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适用范围 二等 1.0 0.5 6.0 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直立岩体、高边坡、深基坑、一般地下工程、危害性一般的滑坡监测、大型桥梁等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对位移观测点的观测,宜采用2''级全站仪,按照1测回观测。
3.6.2沉降监测:
沉降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应为DS1或DS05级的精密水准仪,配合2米(或3米)铟钢水准尺进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沉降观测的等级应为二等,相邻观测点间的高差中误差为±0.5mm, 观测点的高程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为±1mm,为此,除应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中的有关二等水准的技术要求外,对外业观测另作下述要求:
表3-4 水准外业观测要求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差 累积 基辅分划 读数差 基辅分划所测 高差之差 符合水准线路闭合差 ≤0.4n mm(n为测站数); ≤30m ≤0.5m; ≤1.5m; ≤0.3mm; ≤0.4mm; 另外必须定期进行仪器i角 ( 视准轴与水准轴间夹角应不大于10″)检验,以确保仪器的性能。 3.7监测报告
在工程监测过程中,实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按业主工程师的要求以周报的形式送达有关各方(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
3.7.1周报的内容包括:
1.监测项目,测点(图表)位置; 2.监测进度;
3.监测值的时程变化曲线;
4.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监测项目的预报分析。
当监测点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及时报告业主工程师并分析其原因。 3.7.2监测报告内容包括: 1. 工程概况,监测目的; 2. 监测项目,测点(图表)位置; 3. 采用的仪器型号;
4. 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异常情况原因分析; 5. 监测值全时程变化曲线; 6. 超前预报效果评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7. 监测结果评述。
第四章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4.1 质量方针
我们工作的质量方针:科学、规范、诚信、卓越 4.2 质量保证体系
多年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断得到持续改进,使单位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顾客的要求,得到了顾客的充分信任,进而单位的市场不断得到拓展,拥有较好的市场份额。
4.2.1 人员的保证
1、严格按要求配置足够数量且符合资格要求的监测人员; 2、确保人员的到位率,并按月考勤; 3、确保监测人员的相对稳定;
4、不随意更换工作人员,若需要更换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5、接受业主提出的人员更换要求,并在接到通知后的半月内选派业主认可的人员到岗。
4.2.2 监测成果质量的校审
1、本项目的校审程序是监测人员自校、专业人员校核、项目负责人审核、主管总工程师审定;
2、对输入的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及输出的数据进行逐级校审;
3、采用的方法、输入的基本参数,应符合工作大纲和规范要求,并逐级校审; 5、校审留有书面记录,记录保证真实、完整,并存档备查。 4.3仪器的保证措施
由于工程监测中仪器埋设均为隐蔽工程,监测所用的仪器,在现场埋设前,根据仪器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二次标定并筛选,第一次为线性标定,第二次为防水性能标定,根据标定结果选取性能良好的仪器。 4.4 测点保护与恢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观测点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主要措施为:防护围拦、醒目警示标志。观测点一旦遭受碰损,将立即有专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复位或重新补埋,重新建立保护措施,并填写考证表,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测点恢复后监测人员进行复测和校核,并请现场监理进行确认。 4.5 控制标准
表3-4 控制标准
序号 1 2 3 监测项目 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 围护墙顶部竖向位移 建筑物沉降 允许值(mm) 50-60 50-60 20 变形速率 (mm/d) 10-15 5-8 1.2 报警值 35-42 35-42 16 4.6险情预报
各监测项目达到预警值时,首先应复测,以确保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其次应与附近其它项目监测及基坑的施工情况对比分析,当监测点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证实确为达到预警值时,方可预警。监测项目达到预警值时,应加密观测。
1、预警步骤为:
(1)监测数据经过复测超过预警值时,立刻口头通知监理方。 (2)针对预警部位,2小时内整理监测报告,提供监理方。 (3)6小时内出预警通知,提供监理方、甲方、施工方。
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监测点并落实监测的保护工作,按规定频率监测,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现场施工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指导施工。必须紧跟每步工况进行监测,并迅速有效的反馈。如施工中出现变形速率超过预警值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为改进施工和实施变形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实测数据。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按业主现场代表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对策及时调整施工工序、工艺,或实施变形控制措施,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完工。 4.7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需提供监测资料、简报、数据分析结论。监测资料处理应及时,以便在发现数据有误时,可以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在检查无误后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就可以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各观测项目观测值与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及开挖过程的关系曲线。提交资料包括各观测值成果表、观测值与施工进度、时间的关系曲线、对各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说明围护结构和建筑物等在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与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的参考。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监测报告中包括: 1、监测报告说明 2、位移监测报表 3、沉降监测报表
4、监测项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5、监测布点图
第五章 监测工作计划
5.1施工及埋设工作计划
我公司的监测工作,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以工程大局为出发点,以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的态度,展开全面的工作。因大部分监测与施工进度密切相关,详细的工作进度将以施工进度为准,为此给出各分项工作的大致时间段计划如下:
1、现场监测工作准备:2天;
2、现场监测实测工作:根据施工进度进行; 3、具体实施时间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2监测及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图5-1 监测及检测工作组织机构图
说明:专家小组,由总工程师负责组成的数据处理与问题分析小组,主要解决与现场监测相关的技术性问题与日常报表的相关工作,同时对现场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5.3工作制度
1、由现场负责人或现场代表负责监测工作,现场负责人或现场代表必须及时向项目经理通报现场情况。
2、项目进行期必须保证监测单位和监理单位及其它各方及时有效的联络。 3、项目各单位来往函件实行专人签收管理制度。
4、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执行。
5、每日观测结束后,观测人员必须及时将所有观测资料整理出初步结果,并经校核后进行审核分析,判定地基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复测核对,并通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
6、正常情况下每周书面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通报一次观测结果,异常情况及时通报。
7、任何工作变更,必须及时提请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一切工作行为必须有利于监测工作。
5.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
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在每次会议上,都将安全
观测点埋现场观测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重大问题处理专家小组 项目负责 主管总工程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产放到议事日程上,做到处处不忘安全生产,时刻注意安全生产: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
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现场监测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监测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监测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2005)规定操作,严禁私自拉电或带电作业。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可靠保护接地,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工具应搁置于顺手稳妥的地方,防止发生事故。
施工用的高凳、梯子等,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牢固性。梯外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围栏。施工中,不准站在梯子最上一层工作,且严禁在这上面放工具和材料。
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如暴风、雷雨),影响某些作业施工安全,停止监测作业,以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2、文明施工措施
为实现现场文明施工,贯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消灭违章\"的要求,要求进入现场的监测队伍均应按照标准化工地的要求来进行。
监测人员必须遵守建设方制定的有关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接受建设方的安全教育。
进入施工现场的有关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
所有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自觉遵守有关部门规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穿戴整齐,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工作中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六章 投入本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表
表6-1投入本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
序号 量测项目 测试仪器 Topcon AT-G2水准仪、 SDL电子水准仪 NTS 全站仪 1 沉降、竖向位移观测 2
水位观测 精品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