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附答案)

2022-09-2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附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一个“绝”字,传出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种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B. 古代仁人贤士多有闲情雅致,高洁情怀。刘禹锡钟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陶渊明倾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表达了他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 C. 《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小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D. 劝谏是一门艺术。不仅讲究方法,而且还必须注意表达的技巧。宋濂循循善诱,诚恳真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诸葛亮采用委婉劝谏的方式,试图以深深的感情打动君主。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故事,再摆治国之道。 【答案】 D

【解析】【分析】D“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错误,邹忌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内容往往与课本有关,涉及经典篇目的出处、重要作家的资料、作品相关的内容,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课本内注释内容的积累,还对所学过的文章的内容加以掌握。

2.下列文学常识及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成长读书阶段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变色龙》

D.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南宋哲学家。该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答案】 A

【解析】【分析】B.“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不妥。文中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 D.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课本内的注释知识的掌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填空。

(1)“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几句俗谚口碑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_______之手。

【答案】(1)出自《红楼梦》。这四句谚语概括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豪富与权势,揭示了第四回中人命案的全部秘密和贾雨村徇私枉法的背景,它是全书的总纲。《红楼梦》就是顺着这个纲,写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罪恶史和衰亡史,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命运。 (2)林黛玉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名医名词匠考查。名著名篇是文学的精华,也是思想的精华。故而要精选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吸收精神财富,提高文学素养。本题是对《红梅梦》的考查。有名句理解,也有人物形象的归纳与概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4.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 )

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 B. 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 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 D. 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 【答案】 C

【解析】【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驾车出游属于现代。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5.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的回目往往对仗工整,并能概括本回故事内容。请补全下列回目。 ①周学道校士拔真才,________ ②________,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③假李逵剪径劫单人,________

A.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B.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C.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D.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E.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F.梁山泊戴宗传假音 【答案】 D;A;E

【解析】【分析】①“周学道校士拔真才”出自名著《儒林外史》第三回,“胡屠户”是《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中的人物,“识同科”与“拔真才”不对应。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②“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出自名著《西游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③“假李逵剪径劫单人”出自名著《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故答案为:D;A;E

【点评】本题看似考补写对联的能力,其实是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积累能力。只要认真阅读这几部小说,对这些故事记忆应该都非常深刻,答题也比较容易。

6.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学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悉,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选文出自名著《童年》,作者是________。

(2)阅读选段,简要概括文中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形象特点。

(3)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

【答案】 (1)高尔基

(2)围绕“外祖父贪婪吝啬;外祖母宽厚善良”回答即可。

(3)示例:①情节:两个舅舅为争存家产争吵斗殴,甚至我狂地层待自己的妻子 天;②感受:这部小说使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 人性的光芒,在悲剧氛围中感受到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解析】【分析】(1)根据对《童年》这部作品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 结合人物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分析,从“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等可以看出外祖父贪婪吝啬;外祖母宽厚善良。

(3)①根据对这部小说情节的积累列举一个情节即可。②根据对这部小说情节、人物或主旨的阅读和理解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即可。从一个侧面来谈即可。 故答案为:⑴ 高尔基;

⑵ 围绕“外祖父贪婪吝啬;外祖母宽厚善良”回答即可。

⑶ 示例:①情节:两个舅舅为争存家产争吵斗殴,甚至我狂地层待自己的妻子;②感受:这部小说使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

芒,在悲剧氛围中感受到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②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③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⑶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二】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答案】 (1)保尔·柯察金(保尔);朱赫来

(2)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

(3)①铁环 ;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 ,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②经历 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 ,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 ,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 ,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 ,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 ,

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

【解析】【分析】(1)根据选文中的“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冻坏的双脚”“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可以判断出选文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A”“B”两个人物分别是保尔和朱赫来。

(2)选段一中写到的工程是由雅尔卡站筑一条窄轨铁路通到伐木场。修建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不过最终还是把路修好了。在修路的过程中,保尔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他身染重病却坚持工作,直至倒在工作岗位上。根据选段二中的“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可以看出保尔具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

(3)根据“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和原著中面对疾病的摧残折磨,保尔想到自己将要失去工作能力,无法为党和人民效力,反而成为革命队伍的累赘,因此想到自杀等情节,可知“铁环”指的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此题还要求叙述保尔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写出保尔与疾病、伤痛、死亡等斗争的情节即可。 故答案为:⑴保尔·柯察金(保尔);朱赫来;

⑵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

⑶①铁环 ;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 ,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②经历 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 ,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 ,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 ,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 ,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 ,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3)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8.在“说水浒故事”活动中,小明出示了以下思维导图。请你根据这份思维导图,分析吴用“智取生辰纲”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 ①善用天时。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吴用等人却早知底细,埋伏在黄泥岗以逸待劳。②借用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常变行程,还用藤条鞭打军汉们,兄弟怨怅,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③巧用计谋。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解析】【分析】思维导图显示的“智取生辰纲”的取得成功的原因。作答时,要分析“吴用”和“杨志”两个人的目的,一个是要“护”,一个要“取”,由此可知,“黄泥岗”这一地点的偏僻和酷热对两人的影响,从天时地利的角度来分析两人的做法;再从“吴用”和“杨志”两个人与兄弟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可知吴用与众兄弟齐心,而杨志与众兄弟不合,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还可以从两人所采取的具体做法的角度来分析。结合名著的具体的内容分析吴用能“智取”的原因即可。

故答案为:①善用天时。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吴用等人却早知底细,埋伏在黄泥岗以逸待劳。②借用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常变行程,还用藤条鞭打军汉们,兄弟怨怅,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③巧用计谋。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语言表达。考生要注意平时对名著的阅读,掌握名著常考考点,对名著的内容、人物、重要情节、精彩片段、作家、体裁等都应有所了解。做此题时要对思维图的内容进行分析,抓住要点,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综合性的归纳。

9.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涉及中唐时期的两位大诗人,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人志同道合,写诗互赠。

(2)《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为“________”。 【答案】 (1)白居易;刘禹锡 (2)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解析】【分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涉及的人物一是作者刘禹锡,二是标题中的乐天:白居易。

(2)《水调歌头》是苏轼的名作,他父子三人:苏洵、苏轼和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

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五人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 故答案为:⑴白居易;刘禹锡 ⑵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考查题型为填空题,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及相关知识的延伸,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0.填空。

(1)《驱遣我们的想象》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作家、________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________“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________》,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________》。 (2)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________》) (3)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 (1)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叶绍钧;教育;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稻草人;倪焕之

(2)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3)纸上得来终觉浅

【解析】【分析】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

注意“绍钧 、倪焕、塞上、终觉浅 ”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① 文艺作品的鉴赏 ;② 叶圣陶 ;③ 叶绍钧 ;④ 教育 ;⑤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⑥ 稻草人 ;⑦ 倪焕之 。 (2) 大漠孤烟直 , 使至塞上 (3) 纸上得来终觉浅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名句默写。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