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他认为音乐的本质是表现“民之常性”,故他的音乐美学观点表现为“法天贵真”。法天贵真的音乐就是合乎人的自然情性、自由抒发人的情性的音乐。这一思想曾极大地影响了嵇康、李贽。材料中的“他”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2.西汉高祖时“诸侯皆赋”,“(王国)置丞相,黄金印”。景帝时,“(王国)去丞相曰相,银印,诸侯独得食租税”。这一转变旨在( ) A.削弱丞相权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完善官僚政治
D.实施“推恩令”
3.据《蜀堰记》记载,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重修都江堰,效果很好,修堰之前,“常岁获水之用仅数月,堰辄坏。今虽缘渠所置碓磴纺绩(借助水力推动的捣米器具和纺车)之处以千万数,四时流转而无穷”。这表明,都江堰的重修( ) A.有利于古代水力机械的推广 C.促成手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
B.巩固了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优势 D.推动了中国南北经济均衡发展
4.清代规定:“满洲、蒙古尚书以下,司官、小京官以上,亲伯叔兄弟同衙门者,令官小者回避。……祖孙父子,均令子孙回避。……汉官在京部院祖孙父子亲叔伯兄弟回避之例,与满洲蒙古同。”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 A.维护等级制度
B.学习汉族文化
C.加强官员管理
D.消除民族隔阂
5.19世纪60年代,为解决生源问题,清政府规定同文馆的学生可以拿薪水。开始年薪为36两银子,后又提高到120两,最高时达到140两。当时七品官年薪才45两,五品官也不过80两上下。这从侧面深刻反映了( ) A.科举制度渐趋衰落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B.官办学校待遇较髙 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6.清末,东北地区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未建铁路时出口妣不多,1890年输出总值为白银37万两,自有了铁路后,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逐年增加,1900年达白银547万两,1910年达白银3669万两。这说明,铁路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导致了传统农业的衰落
B.改变了农业的产业布局 D.丰富了出口货物的种类
7.民国时期,上海某百货公司曽在报纸上刊文称:“鄙公司虽系统办全球货品,然宗旨首重国货,欧美货次之,13货则仅供市上之所需求耳。”不过,由于抵制日货的声浪如
试卷第1页,共6页
排山倒海而来,该公司只好再度声明:概将日本货品“完全收束不卖,宇愿牺牲血本,以示与众共弃之决心。”该公司态度变化源于(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南京临时政府的压力
B.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D.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8.如图为20世纪上半期上海近代文化娱乐设施数虽曲线图。影响这一时期上海娱乐设施数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的增减 C.政治局势的变化
B.民族工业的发展 D.租界面积的大小
9.1955年,毛泽东说:“我们……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1963年,他又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这表明毛泽东( ) A.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 B.看到了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性 C.主张科技成果由军用逐步转为民用 D.认为“一五”计划要为科技现代化服务
10.如图为公元前13世纪的埃及壁画。这反映了当时埃及( )
A.农耕生活的基本场景 C.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
B.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D.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11.这一时期,他们对宗教秉持着一种以理性改之的态度,开始摆脱宫廷、教会进行创作,对于某些基督教神学的荒谬、教会因迷恋权力而导致的堕落以及因人民的盲从与轻信而仍然影响人民生活的有害权力予以讽刺和拝击。材料中的“他们”可能包括( ) A.但丁
B.马丁·路德
C.哥白尼
D.休谟
试卷第2页,共6页
12.1849—1870年,英国第三级铁路客运(为下层人民提供运输服务)人数增长了6倍,而其他两级客运人数只增长了4倍。1846—1870年,第三级客运人数的比重由不足一半提高到65%,而客运收入的比重则由不足20%提高到44%。这表明铁路客运( ) A.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C.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平等化
B.实现了交通运输的商业化 D.加速了交通服务的大众化
13.20世纪20年代,苏共领导人哈布林指出:为了使社会再生产和社会主义不断增长尽可能有利地进行,从而达到对无产阶级尽可能有利的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必然力求把国民经济各种基本成分尽可能正确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 ) A.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旨在弥补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B.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D.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1977年,有西方学者曾指出:图书馆将逐渐消亡,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这一观点( )
A.看到了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指出工业化造成了精神世界的空虚
B.体现了对西方传统文化衰落的担忧 D.反映了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的矛盾
15.如图为2018年加拿大讽刺特朗普的漫画,以反对美国对加拿大等盟友的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及10%的高关税。据此可知( )
A.霸权主义导致资本主义阵营的动荡 C.单边主义易加重“逆全球化”现象
B.经济危机使多极化趋势放缓 D.经济全球化使单极世界解体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试卷第3页,共6页
——摘编自李梦羽《中国孔子庙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推动和阻碍汉至南北朝时期孔子庙修建的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孔子庙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时期,画报画刊作为“图文并茂”的新式媒介开始出现,以下为其发展历程简表。 阶时期 段 发1872—轫1883 期 兴1884—起1899 期 方式深受人们欢迎 “刊栽国内外时事、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知1900—展1904 期 方杂志》经常选登官办或民办报刊上的新闻讯息,留下了回看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
行量,颇为重视编辑业务的改革,如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发识”成为画报画刊宣传的主流。部分画报画刊为吸引读者、扩大发各阶层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浪潮,画报画刊更以独特的图像叙事创办主体逐渐向国人自办转变,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事件使国内主,兼及科学知识介绍 教会画报画刊独步天下,如《画图新报》就以宣传基督教义为概况 场景的珍贵影像资料 共创刊93种,占晚清画报画刊出版总数的73.8%;除政治中心北京外,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等南方沿海沿江城市,其中上海最为抢眼有72种,占晚清画报画刊出版总数的57.1%。各政治派别不鼎断创办画报画刊作为宣传其主张、形象的代言平台,如1905年留日盛1911 期 此外,还有些跳出“政治圈”的画报画刊,如劝募赈灾的《图画灾民录》、专注知识介绍的《科学画报》、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名画》等 ——摘编自任谢元《晚清时期画报画刊出版的历程、特点及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晚清时期画报画刊出版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8年12月,我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重庆市国营晋林机械厂工作,开始了长达29年的三线生涯。重庆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建设以車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共有26个项目并扩展到周围的14个区县共46个企业和8个科研、学校等单位,累计投资15.23亿元。我所在的工厂即是第一阶段率先启动的“三炮一光”计划中的一个火炮厂,由山西太原老厂包建。……三线建设修通了川黔、襄渝两条铁路干线,使重庆成为成渝、川黔、襄渝三条铁路的枢纽;重点建设了西南铝加工厂、四川汽车制造厂等34个大中型项目。
1983年12月3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成立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的通知。1984年1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国务院三线办公室第一次成员会议。会议指出,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合理配置生产力,促进专业化协作。
——摘编自陈宏逵《我所知道的三线建设和三线调整》
结合材料及所学,对作者的“三线生涯”进行历史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学生创办的《醒狮》、汉口黄陂街昌明公司发行的《不缠足画报》等。1905—
四、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加纳是通过“分而治之”和“间接统治”的方法进行殖民统治的。这使一些酋长和知识分子认为通过合法的途径就能够使他们争取到民族的自决权,二战
试卷第5页,共6页
后加纳的独立就是在恩克鲁玛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实现的。曾指出“印度和加纳的独立斗争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的恩克鲁玛在独立运动之初指出“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自治,一个是用武装革命的方法,另一个是采用合乎宪法和法律的非暴力方法。……我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 ——摘编自张象《论加纳独立的道路》 材料二 1957—1966年,美国艾森豪成尔、肯尼迪、约翰逊三届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加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政府 政策 1957年加纳举行独立庆典时,副总统尼克松亲自参加,说艾森豪威尔政府(1952—1960) “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中东地区,他把其政策称为“民主生活方式”的扩展。在经济上,向加纳提供援助,促进美国资本流入加纳 由于苏联同加纳积极发展关系,美国加大了金元外交的力肯尼迪政府(1960—1963) 度。在政治上,肯尼迪政府也提高了对加纳领导人恩克鲁玛的重视程度,如亲临机场迎接等。针对苏联同加纳签订的文化协定,美国通过医疗“援助”等方式加强了对加纳的吸引力和控制力 美加关系恶化。看到加纳并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中央情报约翰逊政府(1963—1969) 局于1966年2月24日策划并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恩克鲁玛政府。经过这场斗争,美国在同苏联争夺加纳的较量中,再次占据了上风 ——摘编自王江《冷战时期美国对加纳的政策(1957—196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克鲁玛“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57—1966年美国的对加政策”为主题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成文)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法天贵真”“合乎人的自然情性”“影响了嵇康、李贽”可知,材料反映了庄子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C项正确;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排除A项;墨子认为音乐是统治阶级奢靡的生活表现且劳民伤财,排除B项;材料思想主旨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内涵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旨在”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时期“诸侯皆赋”,其权利很大,丞相是王国重要官职,地位高;而到了景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通过实施削藩政策,“诸侯独得食租税”,“丞相”变成“相”,B项正确;地方诸侯权力明显变小,地位衰落,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材料降低的是地方诸侯王国丞相的地位,其实质是反映了诸侯国由强到弱的变化,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与完善官僚政治无关,排除C项;“推恩令”实施于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中国)。据“今虽缘渠所置碓磴纺绩(借助水力推动的捣米器具和纺车)之处以千万数,四时流转而无穷”及所学可知,都江堰的重修为水力机械的使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水利机械的推广,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优势,排除B项;材料强调修堰后水力机械被广泛使用,体现不出技术革新,排除C项;宋元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方发展并不均衡,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为了”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据“亲伯叔兄弟同衙门者,令官小者回避”“均令子孙回避”“汉官在京部院祖孙父子亲叔伯兄弟回避”等信息及所学可知,清政府此举是通过回避制度以防止官员因亲属等关系徇私舞弊,从而加强官员管理,C项正确;材料强调亲属不能在同部院衙门共同任职,体现不出等级制度问题,排除A项;对汉族文化的学习,不是材料中行为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避免亲属在同衙门任职并不能起到消除民族隔阂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5.D
答案第1页,共8页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反映”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60年代。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同文馆为了招生不仅规定学生可以拿薪水,而且薪水不断提高,这从侧面深刻反映了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同文馆招生困难,以薪水吸引生员,D项正确;同文馆给学生薪水体现不出科举制的衰落,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了同文馆的学生能拿薪水,不代表所有官办学校的待遇都高,排除B项;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阻力大而不是成效显著,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材料可知,铁路的修建推动了东北地区大豆及大豆制品的出口,这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仅大豆及大豆制品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农业产业布局的改变,排除B项;大豆的种植属于传统农业,材料中大豆的出口金额增长体现不出传统农业的衰落,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的增加,无法体现出口货物种类丰富,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源于”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民国时期的中国。据“宗旨首重国货,欧美货次之,日货则仅供市上之所需求耳”“概将日本货品,完全收束不卖”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在晚清时期已经出现,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于1912年且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军事革命运动,不能直接推动企业抵制日货的经济行为,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上半期的上海。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上海在近代首先成为通商口岸,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且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娱乐设施项目数量缓慢增长,至20年代后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娱乐设施数量明显上升,30年代中期以后,受到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影响,娱乐设施数量大幅度减少,这表明政治局势的变化直接影响上海娱乐事业的发展,C项正确;人口增减和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与图中娱乐设施数目变化曲线不相符,排除A、B两项;近代上海娱乐设施不仅仅存在于租界之内,结合所学可知,租界在设立与收回过程中面积的变化与图中娱乐设施数目的变化并不存在对应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9.A
答案第2页,共8页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1963年(中国)。根据“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及所学可知,1955年毛泽东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说明他意识到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竞争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毛泽东对科技的主张从“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原子能”到发展生产力,体现了其认识的提升,材料并没有明确“军用”到“民用”的转变,排除C项;1963年“一五”计划已经完成,D项说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前13世纪的埃及。材料中的壁画主要描绘了古埃及人犁地及作物种植等情景,这是当时农耕生活场景的写照,A项正确;材料没有与之前生产情景的对比,体现不出社会分工是否进一步细化,排除B项;根据时间信息判断,当时为奴隶社会且材料与\"女织\"无关,因此不能反映小农经济,排除C项;壁画中虽有牛,呈现的却是犁地耕作的场景,体现不出畜牧业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据材料\"对于某些基督教神学的荒谬、教会因迷恋权力而导致的堕落以及因人民的盲从与轻信而仍然影响人民生活的有害权力予以讽刺和抨击”可判断材料中的“他们”要求摆脱宫廷王权和教会神权的思想束缚,并用理性进行抨击,属于启蒙思想家,D项正确;根据“开始摆脱宫廷、教会进行创作”可排除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人物,排除A、B两项;材料与科学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表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46—1870年的英国。根据“英国第三级铁路客运(为下层人民提供运输服务)人数增长了6倍”“1846—1870年,第三级客运人数的比重由不足一半提高到65%”等信息及所学可知,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选择火车出行的人数比重及火车客运收入比重不断增加,这加速了交通服务的大众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排除A项;交通运输的商业化在此之前就已经实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第三级铁路客运人数与收入比重增长,体现不出推动社会观念平等化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第3页,共8页
13.C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旨在”“完善”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据所学可知,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工业化由于缺乏资金而发展缓慢,工业内部比例不协调,出现了商品荒;由于农产品价格过低,农民不愿意把它们卖给国家,而宁愿到自由市场上出售;一些干部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出售谷物,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这些矛盾,布哈林认真分析了当时经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认为这是国民经济的某些部门发展失衡的表现。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在宏观上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起来,平衡发展,同时这也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故选C项。此时苏联并没有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而材料强调的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出现的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材料主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关,排除D项。 14.A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表述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77年的世界。材料中作者观点的背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引发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无纸化的发展,据此学者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做出这样的预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A项正确;材料强调储存与获取信息形式的变化,不能说明西方传统文化衰落,也无法论证工业化会造成精神世界的空虚,排除B、C两项;现代科技发展使文化储存与获取方式发生变革,不代表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存在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加拿大、美国)。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在七国峰会上,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采用的高关税政策极易加重“逆全球化”现象,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阵营的动荡,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此时存在经济危机,也看不出多极化趋势放缓,排除B项;材料中美国的做法是单方面加征关税,属于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现象,这与全球化的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1)推动因素: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统治者需求;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任意答出1点即可)
阻碍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玄学盛行,佛教发展,儒学地位下降。(任意答出1
答案第4页,共8页
点即可)
(2)变化:数量明显增多;范围扩大;在江南地区出现新的集中区。
原因:唐朝中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南方的不断开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等。(任意答出3点即可)
【详解】(1)本题为原因类材料题。推动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统治者需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阻碍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政局动荡;根据所学知识,魏晋时期的思想领域,玄学盛行,佛教发展,儒学地位下降。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变化:根据《唐朝中国孔子庙空间分布格局》可以看出,唐朝孔子庙数量明显增多;从空间范围看,范围扩大;从集中区域看,在江南地区出现新的集中区。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南方的不断开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等。 17.示例:
晚清时期画报画刊的出版既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又受到了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工业不断发展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任意写出2点即可)
晚清时期画报画刊的出版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历史阶段性特征明显,时空分布不均衡,且呈现聚集特性,出版内容种类多元化,创办主体多元化(或国人自办逐渐成为主流)且注重运营策略。(任意答出4点即可)晚清时期画报画刊的出版首先助推了出版市场的繁荣;造就了一批职业化的画报画刊出版人才,促进了出版行业的社会化分工;画报画刊以新的视觉文化形态传播了科学知识,促进了思想解放,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并且留存了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影像,成为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史料。(任意写出3点即可)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仅供参考,其他角度的合理认识可酌情给分)
【详解】本题为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解题主要从晚清时期画报画刊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背景方面:结合晚清时代特征,内部从政治、经济及有识之士等因素,外部从欧风美雨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即可。特点方面:根据材料中四个时期的划分可得出,历史阶段性特征明显;根据材料“共创刊93种,占晚清画报画刊出版总数的73.8%;除政治中心北京外,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等南方沿海沿江城市,其中上海最为抢眼有72种,占晚清画报画刊出版总数的57.1%”可得出,时空分布不均衡,且呈现聚集
答案第5页,共8页
特性;根据材料“如1905年留日学生创办的《醒狮》、汉口黄陂街昌明公司发行的《不缠足画报》等。此外,还有些跳出‘政治圈’的画报画刊,如劝募赈灾的《图画灾民录》、专注知识介绍的《科学画报》、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名画》等”可得出,出版内容种类多元;根据材料“教会画报画刊独步天下”“创办主体逐渐向国人自办转变”可得出,创办主体多元化(或国人自办逐渐成为主流);根据材料“颇为重视编辑业务的改革,如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经常选登官办或民办报刊上的新闻讯息”可得出,注重运营策略。影响方面:结合所学,从晚清画报画刊发展对其所在的出版市场及行业分工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兼及科学知识介绍”“刊载国内外时事、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可得出,画报画刊以新的视觉文化形态传播了科学知识,促进了思想解放,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根据材料“《东方杂志》经常选登官办或民办报刊上的新闻讯息,留下了回看历史场景的珍贵影像资料”可得出,画报画刊留存了丰富多彩的文字影像等,成为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史料。 18.示例:
观点:作者的“三线生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壮大。
论述:20世纪60年代,面对美苏日益严重的战争威胁(或国际形势的严峻)与国民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国家号召进行大后方战略建设,作者毅然投身于三线建设之中。这一时期的三线建设体现了政府主导、规模巨大、动员广泛、行动快速、职工积极性高、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并举等特点。作者所参与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格局分布不合理的现象。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国际形势也有了好转,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为适应时代发展并解决三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又投身到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之中,这一调整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深层次发展贡献了力量。
综上所述,作者的“三线生涯”虽成历史,但他们为巩固祖国安全和实现人民幸福所表现出的三线精神不仅是时代的记忆,也将永远传承于世。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详解】本题为阐释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西部。思路方面,可以根据材料及所学总结出观点,即时代发展与作者“三线生涯”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依次分析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三线建设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等,如60年代的背景方面,可以结合“1968年12月,我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及所学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特点方面,根据“被分配到重庆市国营晋林机械厂工作\"及所学可得出政府主导;根据“共有26个项
答案第6页,共8页
目并扩展到周围的14个区县共46个企业和8个科研、学校等单位,累计投资15.23亿元”及所学可得出规模巨大、动员广泛、行动快速、职工积极性高等;根据“所在的工厂即是第一阶段率先启动的‘三炮一光’计划中的一个火炮厂,由山西太原老厂包建。……三线建设修通了川黔、襄渝两条铁路干线”及所学可得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并举的特点,以及增强国防能力、改变不合理的经济格局等影响。80年代,根据“1983年12月3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成立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的通知”“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合理配置生产力”及所学从国内改革开放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际形势好转的背景及历史影响的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对包括作者在内的三线工作者所展现出的三线精神进行升华。
19.(1)原因:英国“分而治之”与“间接统治”殖民方式的影响;二战削弱了英国殖民者的实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影响等。 (2)示例:
1957—1966美国的对加政策带有鲜明的冷战色彩。
二战后,随着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日益高涨,加纳于1957年赢得独立。而此时两极格局的国际态势下,美苏的冷战对抗愈演愈烈。由于加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取得独立的国家。因此,美苏对其争夺日趋激烈。
1957—1966年美国的对加政策虽然形式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多个领域,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都企图阻止苏联的影响进一步扩展至非洲,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但三届政府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不同:艾森豪威尔政府侧重\"渗透\",肯尼迪政府侧重于\"拉拢\",约翰逊政府则侧重于直接的\"打压\",这些政策降低了苏联对加纳以及非洲的影响力,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是美苏冷战激烈对抗在非洲的一个缩影。(答出美对加纳政策的背景、本质、影响可酌情给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可知,“后一种方法”是“采用合乎宪法和法律的非暴力方法”。这一思想的形成,与近代加纳的历史发展及二战后加纳的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根据“英国在加纳是通过‘分而治之’和‘间接统治'的方法进行殖民统治的”可得出英国特殊殖民统治方式的影响;根据“战后加纳的独立就是在恩克鲁玛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实现的”及所学可得出二战削弱了英国殖民者的实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根据“印度和加纳的独立斗争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及所学可得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影响等。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57—1966年美国。小短文的撰写应从1957—1966年美国对加政策的历史背景、本质特点与异同点及主要方式、历史影响等角度
答案第7页,共8页
分析。
历史背景方面,根据“1957—1966”联系冷战时期美苏对抗及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等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如:二战后,随着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日益高涨,加纳于1957年赢得独立。而此时两极格局的国际态势下,美苏的冷战对抗愈演愈烈。由于加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取得独立的国家。因此,美苏对其争夺日趋激烈。
方式或异同点方面,根据材料可知,艾森豪威尔政府侧重“渗透”,且涉及到政治、经济方面;肯尼迪政府侧重于“拉拢”,涉及到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而约翰逊政府则侧重于直接的“打压”,涉及到经济及军事方面,它们政策的本质都是冷战遏制政策的体现或延续。如:1957—1966年美国的对加政策虽然形式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多个领域,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都企图阻止苏联的影响进一步扩展至非洲,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但三届政府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不同:艾森豪威尔政府侧重\"渗透\",肯尼迪政府侧重于\"拉拢\",约翰逊政府则侧重于直接的\"打压\"。
影响方面,可从最终结果及维护美国利益的角度进行论述。如:这些政策降低了苏联对加纳以及非洲的影响力,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是美苏冷战激烈对抗在非洲的一个缩影。论述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及表述成文。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