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一切景语皆情语”课例
乐山市新建小学 钟和平 黄洁
一、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选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这首歌听过吗?对,这是《离别的车站》。现代人送别,直接表达情意,分别时就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可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别样情怀。请看大屏幕,齐读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诗题中有“送”、“别”等字,这是一组“送别诗”(板书)。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读诗题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到那一千多年前的黄鹤楼一睹当年诗仙李白与友人的离别场景。再读题目,你还知道什么?(指名回答)
谁了解孟浩然?(指名说)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李白的师长、好友。他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指名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明诗意
师:现在,我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请你说,嗯。
你呢?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诗意。
3.悟诗情
师:那望着远去的孤帆、滚滚的江水,你觉得李白的心情如何?
师: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哦,最后一句,能具体说说吗?是啊!诗人望着江水久久不肯离去,在他眼里,流水是有情的,诗人对好友的情谊如同那滔滔江水,追随好友而去,真是一场富有诗意的离别啊!这也让老师想到了李白的另一句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水,送行舟”和此诗“孤帆、碧空、长江”一样都是景,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依依不舍之情。情原来藏在景中,怪不得我国近代语言大师王国维这样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景”是为“情”而设,景是通向诗人内心的路,景是了解作者情感的桥,诗人写景,意在言心,诗人写景,意在言情。
4.诵古诗
相聚时难别亦难。诗人站在岸边,久久不忍离去,谁能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友人分别就是这样难舍难分,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 (三)运用学法学习另三首古诗,填写表格后交流
1.师:接下来,我们运用刚才的学法,走进另三首古诗,继续感受古代送别诗中“景语”的魅力。
请看学习要求(大屏幕出示):①每首古诗读三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句。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诗句。③自己完成表格:谁送谁,在哪里送,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什么情感。然后再小组交流,完善补充
2.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心到、眼到、口到。哪个小组来汇报。(预设 汇报)《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王维送元二、送别地点在渭城客舍,抓住朝雨、客舍、柳色表达对友人的依恋和牵挂。
师:谁来补充?恩,你的知识面真广,是啊,诗人王维的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王维一路西送,走到渭河以北,住在渭城客舍通宵喝酒聊天,一直不忍别。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
质疑: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疑惑?(引导质疑)作者写雨能让人有分离的惆怅,但“柳色”和“离别”有什么关系呢?是啊,“柳色”和“离别”有什么关系呢?谁来帮他解答。
(预设回答)《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读到“依依”,便想到“依依不舍”。说得真好!谁再补充?古人也有折柳相送的习俗。“柳”和“留”是谐音,也有不忍离别的象征。(你引经据典,让我们也增长了见识。)著名诗人王之涣写过这样一首《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这首诗也是借杨柳表达送别真情。这就是景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其实啊,诗中还有一个地名——阳关。因此此诗又叫《阳关曲》,分别在即,千言万语化成一杯酒、一句诗:(齐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离别方知故人情。再读古诗。
3.分享《别董大》
师:我们来欣赏《别董大》,请你们组分享学习成果,你们的汇报既完整又准确,那这些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抽生答)
师激情引读:是啊,黄沙飞扬,黄云残日是何等的空旷,男生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呼呼,大雪纷飞是何等的寒冷,女生齐;黄云残日、孤雁独飞又是何等的凄凉,全班齐。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友人分别是多么不舍啊,“黄云”、“白日”、“北风”、“大雁”、“雪”将分别时的凄凉、孤寂、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景语,景中的情语。
师:其实,董大是唐代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家董庭兰,有很多诗人都与他交好,他擅长古琴,而当时盛行胡乐,他倍受冷落,非常失意。愤而离开京城。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
情境体验读:此刻,如你在场,你会怎么做?(你说)挥泪告别,(你)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诗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对,也是(激励),让友人对前程(充满信心),让我们再一齐诵读这首诗,感受它的魅力。
4.交流《芙蓉楼送辛渐》
师:哪个组来交流《芙蓉楼送辛渐》。你们来,这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寒雨”、“楚山”、“江”是景,渲染出依依惜别的气氛,掌声送给你。
师:什么样的雨称为 “寒雨”呢? “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师:谁“孤”呢,孤独的仅仅是楚山吗?刚才,你们的回答让我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窗外秋雨绵绵,楼内二人相对,饮酒话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想象画面读:这就是景语,带着这种感觉,想象画面,读前两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才华横溢,但遭人诋毁,他一生壮志未酬,分别之际,表明如玉般高洁的心志.(生齐诵):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找异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徜徉在送别诗中,诵之、吟之,悟之,那这些送别诗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呢?(可以看大屏幕的表格来回顾)
学生汇报:送别的对象、地点、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你要补充,还有送别时人物的心情也不同,有的牵挂、依恋,有的劝慰、激励。你真会品读!
师:相同点呢?学生汇报:都抓住景象来表达送别真情。
师:是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高明的诗人笔下的景物会说话,它会替人伤心,代人落泪,让我们伴着音乐一齐来诵读清代大师李叔同的《送别》,让这份人间真情永驻心田!
表格设计:
题目 谁送谁 在哪里送 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 黄云、白日、北风、大雁、雪 表达什么情感 依依惜别 别董大 高适送董大 京城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送元二 王昌龄送辛渐 渭城客舍 朝雨、客舍、柳色 难舍难分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 寒雨、楚山江 依依惜别 板书设计:
送
别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送别诗”的教学反思
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关于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其实古人已经有很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明末清初的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李渔这个“情为主”的说法,就很有价值。清代的王夫之也说过:“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在教学一组古代送别诗时,一直在寻找一个切入口,怎样能找到这组送别诗的共同点,在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触动下,找到了共同点,于是用“景语”这个线索把这一组送别诗不露痕迹地串了起来。 一、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唐诗,好读易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的意思;然后请学生试说了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入情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情境体验读,想象画面读,走进诗人心中,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悟出古诗中景物的描写都是为诗人表达的情感服务。
二、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
在学生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三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三首诗。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填写所设计的群读表格,让学生自渎自悟诗人分别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又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这次教学,尝试了一次主题整合式的群文教学模式。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主题,把四首古诗放到一起,异中求同,解索出两首古诗一致的送别本质,并介绍送别类古诗的一般特点;同中求异,又分别辨析了四首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
如教学设计上再富有创意,在整合送别诗上再下点功夫,教学效果可能更佳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