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2011)规范第8.6.1条规定:“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
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该条规定 对梁、板、柱等构件比较适用,对楼梯不太适用。以
明确楼梯施工缝留置的正确做法,找出楼梯施工质 板式楼梯为例,在静力计算时,一般将楼梯段简化
量控制的要点,对规范楼梯施工具有重要作用。为斜向的简支板,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梯段跨 中处剪力最小,端部剪力最大,如果要满足“尽可能
1. 楼梯施工缝留置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施工缝的留置主要有以
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的要求,则施工缝需要
下几种方法:尽可能向梯段跨中靠近;如果要满足“留置部位应 便于施工”的要求,则施工缝需要尽可能靠近梯段
(1) 留置在梯段端部1/3处,或者梯段上行三
个踏步的位置。此种方法应用最为普遍。端部,避免二次支模。由此可见,对楼梯施工缝而 言,该原则的两方面无法同时兼顾,且“较小”、“便 于施工”等描述非常笼统,难以直观把握。(2) 留置在梯梁与上行梯段板交接处。此种方
法得到很多施工人员的青睐,主要原因是施工方便
快捷。但此处剪力最大,不少人认为此种方法影响 规范对楼梯施工缝的留置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结构安全。定,第8.6.3条规定:“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 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为便于理解,该规范 的编者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3) 将梯梁先浇筑1/3-1/2,剩下部分与楼梯段
一起浇筑。此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没有竖向施工缝, 楼梯的整体观感较好,因此在部分项目也得到应用。2011编制简介——现浇结构工程” 一文中给出了
示意图,如图1所示,阴影部分均为可以留设施工 缝的部位,与规范描述相契合。该图广为流传的同 时也被严重误读,大量工程人员将该图理解为施工
2. 相关规范的要求2.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该规范第7.4.2条规定:“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
缝应留在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的分界处,即楼梯
设及处理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规范正文部 段端部1/3处,这完全背离了规范的本意。因此,将 楼梯施工缝留置在端部的1/3处、或者梯梁与上行 梯段板交接处以及这两处范围内的任意一处,都是
分没有明确提出楼梯施工缝留置的具体要求,但强
调了施工方案的重要性。[作者简介]陈明(1983-),男,湖北黄冈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6ConsTRUCTion SAFETY符合规范要求的。规范第8.6.2条规定:“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 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 水平施工缝”。故随意将普通楼梯平台梁分两次浇
筑,留置水平施工缝的方法不符合第8.6.2条要求, 显然,该方法也不符合上述第8.6.3条的要求。因此,第一种、第二种方法均符合规范要求,第
三种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楼掙備跨■度------}b楼梯图1楼梯施工缝的留置位置3.楼梯施工缝的留置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很多人不赞同将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梯梁与上 行梯段板交接处,认为楼梯梯段端部剪力最大,将 施工缝留在此处降低了结构承载能力,影响结构安
全。但在楼梯结构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足够的安全 系数,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的
性能也在不断增强,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单纯因楼
梯施工缝留置在梯梁与上行梯段板交接处而导致 的楼梯梯段开裂甚至垮塌几乎不可能发生。结构的安全性并不能仅从正常使用状态下考 虑,在偶然事件如发生地震后,楼梯的抗震性能也 是结构安全性的重点。以汶川大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相关的调查研 究表明,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的破坏特点主要为在
梯板中部出现裂缝,破坏严重的地方裂缝整体贯穿,
梯板下部受力钢筋弯曲、断裂,导致整个楼梯垮塌, 对于双跑楼梯,梯板裂缝主要出现在距端部1/4-1/3 跨梯板之间;梯梁端部和中部也产生了严重破坏。研究发现,在地震作用下,楼梯因层间剪切变 形而承受拉力和压力的交替作用,楼梯在框架中起
到了“K型支撑”的作用。当层间位移发生时,一个 梯段受拉,另一个梯段受压,梯梁中部受剪,当相反
方向的层间位移发生时,受力情况相反。如此反复 作用下,楼梯梯板及梯梁产生破坏。根据楼梯破坏的现象及机理来看,一方面,楼
梯的梯段上部负弯矩钢筋一般在梯段1/4处截断, 另一方面,楼梯施工缝普遍留置在梯段端部1/3
处,钢筋及混凝土形成的薄弱部位相对集中,当地 2019年第9期旌工技术震发生时,在梯段中部的大范围内,必然是距端部
1/4-1/3跨梯板先行断裂甚至断开,导致楼梯垮塌, 未起到应急疏散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可见,与留置在梯梁与上行梯段板 交接处相比,将楼梯施工缝留置在端部1/3处没有 体现出更多的安全性。4. 楼梯施工缝留置处理建议(1) 在现浇板式楼梯的施工过程中,将楼梯梯 段施工缝留置在梯梁与上行梯段板交接处既不违 反规范要求,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也不大。由于不
存在二次支模,施工时能加快进度,节省成本。因
此,该方法值得提倡。各项目若按此方法实施,施工
前应先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楼梯施工缝的留置方法 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同时也应做好相关管理部门 的沟通解释工作,施工方案应及时报审。(2) 将施工缝留置在梯段端部1/3处虽符合规
范要求,但存在诸多弊端,如需要二次支模,一次支
模时梯板的坡度难以控制,二次支模前,已浇筑的
梯段短期内形成了悬挑构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容
易开裂,在结构安全性方面也没有表现出较大优 势。因此,该方法并不完美。(3) 在整个楼梯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楼梯施工
缝留置位置问题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汶川
地震发生后,楼梯的设计思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图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充分
理解设计意图,熟悉相关规范、标准、图集,才能够 准确把握楼梯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5. 楼梯质量控制的要点5.1原材料进厂验收根据现行规范要求,按一级、二级、三级抗震等 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
用带“E”的抗震钢筋,其中斜撑构件包括楼梯。钢筋
原材料进场时,通过查看合格证、钢筋表面标识,并 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查验检测报告等措施,可有效
确保钢筋质量。进场后,应将抗震钢筋与非抗震钢 筋分类堆放,设置标牌,注明规格、型号、送检状态
等,避免使用过程中出错。5.2梯板钢筋构造及与上下梯梁的锚固应仔细核对图纸,根据楼梯的类型确定梯板钢
筋的构造。如AT型楼梯,梯板上部纵筋可以在”4 处断开,但设计者也可以根据建筑的抗震情况,将 上部纵筋设计成通长钢筋;而ATc型楼梯参与结构 整体抗震计算,其上部纵筋必须通长设置,且梯板
两侧还应设置边缘构件(暗梁)。7consTRUcnon safety2019年第9期施工技术提高地下室地坪一次验收合格率的技术研究应用高锐(四川域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36)【摘要】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地下室混凝土地坪工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地下室
地坪施工合格率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改进施工方案,进行实际施工验证,达到了显著提 升验收合格率的效果。并且节约了施工成本。【关键词】地下室地坪合格率施工缝柔性连接【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志码】B0.引言地下室混凝土地坪主要应用于商业及高层建 筑地下室中,对结构性能及平整度要求较高,而结 构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结构的质量观感的控制方
面。为控制裂缝和起砂的形成和确保混凝土面平整
光滑,除设计上对大面积混凝土地坪采取设置施工 分隔缝的方式外,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
施,如合理设计施工分隔缝位置、浇筑合理性、养护[作者简介]高锐,高级工程师,从事施工技术工作,E-mail: 1062471039@qq.com0不同类型的楼梯梯板与梯梁的锚固方式不同,钢
筋下料前应仔细核对,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加强验收。
7.结束语建筑楼梯的设计技术飞速发展,楼梯类型多种 多样,对楼梯施工的质量管理显然不能因循守旧, 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如AT型楼梯,一般上部纵筋需伸至支座对边再向下 弯折,也可以直接伸入平台板内;ATa型滑动支座楼
梯,梯板高端上部纵筋应伸入高端平台板内,下部纵 筋无法伸入平台板时,可以伸入高端梯梁内,而梯板
全面提升建筑楼梯的施工质量。参考文献:低端纵筋显然不应该与低端梯梁、梯板有任何连接。各类楼梯的纵筋锚固长度及下弯长度也不相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204-2015 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15.同,若设计图纸标识不清,则需要施工人员根据混 凝土强度、钢筋种类、建筑物抗震等级等进行计算。6.3梯梁、平台板、梯柱钢筋梯梁、梯柱箍筋全长加密,平台板双层双向配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666-2011 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11.筋等均为提高楼梯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施工过程 中也应加强检查。[3] 龚剑,王玉岭.《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6.4楼梯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搭设、拆除要求楼梯施工缝断面应清除建筑垃圾及软弱混凝
土层并冲洗干净,为了确保清理效果,支模时施工 缝处模板底部或侧面应设置清扫口。GB 50666—2011编制简介----现浇结构工程[J 1 •施工技术,2012(06):13-19.[4] 王威,薛建阳,罗大明.建筑楼梯在2008年 汶川大地震中的震害分析[JI地震工程与工程振 动,2011(05):159-167.(本文收稿:2019-06-10)
楼梯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及拆除也是影响楼 梯质量的重要因素。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