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心态状况的
调查报告
吴鹏丽* 邓凯欣*
【摘要】良好的心态是工作成功的关键。目前,中国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相比,差距日益拉大。与此相应的是,农村教育生存状况堪忧,由此导致教师的职业心态也有所不同,现在农村教师的职业心态面临着各种问题,以访谈调查为基础,了解关于现在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心态的状况,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师 职业心态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素质教育日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对小学农村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面对着农村的工作环境,面对教育事业的艰苦、竞争的激烈,工作中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他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着工作效率的高低。在当今社会,因此,有必要对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把脉,了解和塑造教师的良好心态。农村小学教师如何调整好自己的职业心态,是胜任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关注和调查农村小学教师做好教师职业心理适应的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设计
我们此次调查试图通过走访各个农村教师家里对其进行访谈,电话访
谈,网上问卷等形式,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适应状况进行考察与分析并提出教育对策。我们通过认识的小学老师分别取得了他们学校的所有教师联系方式,针对不方便走访的农村教师,我们对其网上发出自编调查问卷50,回收有效答卷40份。另外,我们还个别访谈了小学教师20多人。本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涉及并围绕着农村小学教师常见的的问题展开调查,即:面对艰苦的农村工作环境能否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教师角色,真正的把自己所有心血都投入到农村即教育事业上。
三、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积极的职业心态
从古至今,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这些老师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 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这种积极的职业心态
华东交通大学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的人占很少的比例,绝大多数的老师对这份工作是热爱的,但是受到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使得他们出现消极的心态。
(二)消极的职业心态
1、当今物欲急剧膨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守着那微博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在调查中当问及如果有机会可以改行,你是否愿意。结果是愿意的占62%,不愿意的占20%,随缘的占18%。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有的老师甚至迷上了打牌的嗜好,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2、老师的职业荣誉感日渐消失,教师压力大
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在农村很多时候,老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比如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差,有些家长就走到学校责怪老师没有教育好,有些调皮的学生不服老师的管制,处处与老师对着干等等。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家长和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最为教师的荣誉感日渐消失,迫于职业的要求,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农村小学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3、抱怨现实与理想落差大
确实,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如下:
教师工资待遇低。据调查了解,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上有老人要供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抚养。人际交往也得要钱,所以有些农村教师一人还要身兼多职,从事多份工作才能让家庭变得更好一点。有的教师说:“,农村一个泥水匠一个月还五六千块钱呢?人家还不劳心。我们这样辛
华东交通大学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付出与回报的不成正比,让许多教师消极无奈,成为农村教师的一种普遍现象。
城乡教育教师待遇不等。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足够体育设备供孩子玩,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都是由班主任上的。配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留守儿童成为老师教学的难点。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与方法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这让老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教育这些孩子,然而想要教育好这个特殊的群体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做农村孩子思想工作的艰巨性。学习上,城里的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 “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4、观望的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府,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
华东交通大学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
四、 思考与建议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针对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如何消除教师的不良心态,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下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平的空间,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在农村为家长做好相关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陈旧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老师方面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面对现在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不要灰心,条件虽然艰苦,但为了农村孩子的教育的发展,只能作出暂时的牺牲。面对着社会物欲的膨胀,这正是考验你们的时候,相信只要踏实肯干,一样的考验在农村教育事业打下一片天地的。
最后我要呼吁整个社会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们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消除了他们的消极心态,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工作,农村小学教育才会更上一层楼!这需要大家为之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红娟,蒋玉芹. 苏北乡镇教师生存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11).
[2] 孙慧.农村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及其自我调试[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3] 朱萍.对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郭彬,李海燕. 农村教师生存状况思考[J].观察思考,20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