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7.《猫》导学案

17.《猫》导学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6年秋期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备课: 审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组别:第________组

17.《猫》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 )怅然( )怂恿( )( )蜷伏( )一缕( )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 ),作者(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4、快速阅读,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 部分,找出每部分的起止段落,并在文中写出段落大意。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 3、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设 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1

2016年秋期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备课: 审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组别:第________组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按句式说话:“读 ,我体味到 。 ”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3.重点朗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拓展延伸】

 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3、自拟格言:

【达标检测】

一、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2

2016年秋期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备课: 审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组别:第________组

第五单元教学案答案: 17【自主预习】 1.zǔ chàng sǒngyǒng quǎn lǚ 2. B 3.略 4. 三部分:第一次养猫(1-2段):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第二次养猫(3—14段):提心吊胆。 第三次养猫(15—34段):若有若无。 【整体感知】1.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花白的毛,如带看,瘦,毛被烧脱外形 着泥土的白雪浑身黄色,很可爱 了几块,更觉难球 看。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天生忧郁,不活性情 活泼 趣,会捉鼠 泼,懒惰 若有若无,不大喜地位 宠物 宠物 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2.举例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3.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 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合作探究】 ﹙答案略﹚ 【拓展延伸】 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3.格言举例 A努力完善自我! B弱小就要挨打! C努力拼搏,奋发向上。D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达标检测】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2、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4、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