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关于他的民间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流传百年,以下是 为你整理的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篇一近年来在各地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争中,有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地之争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值得解剖分析的典型。近三十年来,朱元璋出生地之争主要经历了“嘉山说”“盱眙说”“明光说”到回归“凤阳说”4个阶段,在学术考证的自我修订和更新之外,更交织着历史变迁、人们心态变化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诉求等复杂因素……
关于“朱元璋出生地”的话题,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先是源于安徽滁州,后变成地方政府争夺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的热点话题。2009年10月底,在安徽省凤阳县召开的“朱元璋暨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上,约有10位专家撰写了论文,从学术角度对朱元璋出生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众口一词:朱元璋的出生地就在今天的凤阳县。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思祥开启了“嘉山说”,后在史学界广为流传。
上世纪90年代起,“盱眙说”开始兴起。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这首歌谣在全国流传甚久甚广,人们认为朱元璋出生在凤阳。其实,朱元璋出生在盱眙。
其一: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先世家沛,徙泗州,父迁盱眙县太平乡二郎
1
庙。”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是句容的淘金户,因为受不了元朝官府压榨,举家迁徙到淮河边盱眙太平乡二郎庙附近。朱初一死后就葬在了盱眙杨家墩,也就是现今的盱眙明祖陵。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死后,其母陈氏在盱眙太平乡生下了朱元璋。因此,朱元璋是盱眙人。
其二:《帝乡纪略》记载:“仁祖年五十始及,淳皇后迁居盱眙太平乡以元天历之年十月十八日未时笃生我。”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明太祖御制朱氏世德碑》中记载:“先考君娶妻陈氏,泗州人,生子四:长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生迁盱眙后,某其季也。”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是泗州人,生四子,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后迁盱眙生朱元璋。《泗虹合志》也有同样的记载。
其三:《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记载:“临淮,元曰钟离,为濠州治。洪武二年九月改曰中立。三年十一月改曰临淮。”历史上出现凤阳地名,是朱元璋当了皇帝的洪武七年,将钟离升格为凤阳府。说凤阳出了个朱元璋没错,说朱元璋出生在凤阳不符历史记载。
其四:2003年中央电视台编播《朱元璋示天下:自己是盱眙人》。其解说词:“朱元璋是凤阳人,今天在这个节目中,给大家更正一下,朱元璋其实并不是凤阳人。严格意义上讲,他在元朝出生时候,这个地方是泗州的盱眙县。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篇二一天,朱元璋乞讨时,走进盱眙山区小村,偶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见朱元璋虽然破衣烂衫,神情疲惫,但长相奇特,气宇轩昂,眉宇间透出帝王之气,便带到家中,一边做饭给朱元璋吃,一边说,少年英俊,面相之贵,富有四海,乃吉人天像。朱元璋听后面带笑容地说,我白天行走大地,夜晚卧眠山川,乃是: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2
老者听后,赞叹不已,感慨地说:小人畏惧艰难,君王心存天地;花开花落均有时,称霸一方谈何易。接着赋诗一首:
抬头看重山,低头见淮水,再过二十年,少年坐金殿。
朱元璋听后满怀喜悦,即赋诗一首: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上黄金甲。
作为大明开国皇帝少年时期的神奇故事,在盱眙地区家喻户晓,流传百年,因为朱元璋出生盱眙,在他身上笼罩着重重传奇的迷雾,经历着种种神奇的变迁。
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篇三朱元璋杀死刘财主家小牛犊后,被赶出家门,走投无路,只好要饭谋生。在那饥饿年代,饭难要呀。为了填饱肚子,朱元璋经常上山采摘野果充饥。一天,到山上采摘野果,看到一片酸枣树长满山枣,朱元璋急着摘枣充饥,不小心手被枣刺刺破,鲜血直流。朱元璋指着枣树骂道:
小枣树,真害人,手头被你刺生疼;
小枣刺,听我话,叫你永世头朝下。
山神听到后,立即命令那片朝上长的酸枣树刺尖,全都反过来向下长。
朱元璋投奔皇觉寺剃度为僧时,寺里缺少粮食,只好云游化缘。一天,他走到一块玉米地边,掰一个大蜀黍棒子充饥。这时,一只麻雀正在啄大蜀棒上的大蜀粒吃。麻雀一边吃一边唱:
3
大蜀棒,粗又长,大蜀粒子十七行;
一天吃掉一行粒,饿死十七无处藏。
朱元璋听后,很生气。他想,我今年十七岁,麻雀在咒骂我。于是,朱元璋指着麻雀愤恨地说:
小麻雀,不要神,叫你能蹦不能行;
嗓子塞个大蜀粒,叫你永远“急急急”。
大蜀棒,听我讲,十七单行不准长;
棒长粒大雀难吃,双棒双行多打粮。
从此后,玉米棒再也没有长出十七行玉米;麻雀只能蹦不会走,再也不能唱出动听优扬的歌曲了,只能发出“唧,唧唧……”的叫声。
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