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以为有才华的青年因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高考作文素材:精选议论文素材(1)(2)。
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你能找到我刚才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 \"不能。\"青年摇了摇头。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青年:\"你能找到我刚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吗?\" \"能。\"果然,青年没多久就找到了金戒指。
\"你现在明白了吗?\"青年犹豫了一阵,兴奋地回答:\"明白了。\"
其实,当一个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时,许多的情况恰恰是:他还不过是一块小石子,而远远不是一块金子。 (13)外衣
某菜市场里最近出了一件让商贩们很郁闷的事。每天大清早,就会有一个穿着财神袍子、戴着官帽的人来要钱。此人每到一家商铺门口,就会举着一张小黄纸片朗声吼:\"财神到!\"商贩们如果不拿钱出来\"接财神\",他就不走。市场里二三百家商铺,每一家要一到两元,大一些铺面的要五元,一天下来收入可观。
做生意的人就图个每天早晨吉利,明知这个乞丐与其他乞丐一样都是以乞讨为生,但就因为他把自己打扮成财神爷的样子,谁也不愿得罪他---哪个愿意把财神往外轰啊!
一件外衣的作用竟有如此之大,难怪有些人总喜欢找各式各样的外衣披在身上。 (14)一个没有小偷的城市
济州,是韩国西南海上的岛屿,1955年建市,是一座有30万人口的港口城市。人称济州\"无乞丐、无小偷、无大门\"。
一天晚上,我们来到了济州闹市,在一个拐弯的路边角上,发现了一个水果摊。我本想买点水果带回宾馆,可是,售货主人却怎么也找不着。问了韩国朋友,他告诉我们,这里每个水果都标了价,如果售货摊主人不在,你拿多少就把钱算好,放在一个固定的铁桶里。我问,拿了水果不付钱的有没有?他摇摇头。这个水果摊我们先后转了两遍,的确,没有发现水果被人偷的现象。
联想起白天,我们在公路边看到树上垂下的许多鲜红的桔子,举手可摘,济州的桔子味道极其鲜美,却没有发现有人去动它。
在济州民俗村,我发现此地的农户院有门框,而无大门,门框内有三根活动的横木栏杆。据介绍,三个栏杆都横置放着,表示主人已出远门,暂时不会回来,来客就不必等了;如果两根栏杆横着,放下
一根木棍,说明主人出去办事,稍晚才能回来;如果横着一根栏杆,放下了两根,说明主人就在附近串门,一刻就会回来;如果三根栏杆都斜着放下,说明主人在家,来客可以进去了。这种习俗延续至今。
济州人虽有贫富差异,但却以盗用为耻,以劳动守法为荣。这可能就是\"无小偷文化\"的历史渊源。 (15)50元的杀伤力是多大
一名老人中暑晕倒,三名大学生急忙拨打120。但急救中心的人员赶到后,清醒过来的老人执意不肯去医院,径自离去,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抓住这3名学生不放,硬向他们收了50元的出车费和出诊费。发生在上海的这件事让许多人疑惑:凭什么让善良学子掏这50元钱?
这50元很可能就扼杀了三名学子的善性。50元钱对三学子来说不是小数目,付出了代价,他们学到什么?三人很可能后悔不迭,为自己不谙世情后悔,为自己多管闲事后悔等。后悔之后是反思,50元钱让他们重新认识社会,重新为自己的行为定位。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也许会因为这区区50元钱被抑制或扼杀,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更可怕的是,50元钱事件通过媒体传播后,一些人同样会产生共鸣,一些家长也许会以此教育子女:看看吧,多管闲事有啥用?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教育,不及这50元现象来得实在和深刻。这家医院毫发无损地得到了50元,却让很多人失去了珍贵的美德,这是不是道德教育的悲剧?
假如急救机制完善,假如医院不\"冷血\",也许一切都不会出现。当假如都成了现实,善良人的善行也就有了保障。 (16)骑马思维
国王为挑选继承人,给两个儿子出了道难题:\"给你们两匹马,白马给老大,黄马给老二,你们骑马去清泉边饮水,后到者胜。\"
老大想运用\"拖\"的策略,而老二则抢过老大的马飞驰而去,结果,弟弟胜了,因为骑对方的马冲到前面,自己的马自然落后。
此种\"骑马思维\"用于商界,就成为一种另类的营销手段。
一外商想在中国寻求代理人,而前来应试的人都不能令他满意,他听说民间有位经商奇才,就亲去拜访,结果却让他失望。他找到那奇才时,那人正对着对面一家商店叫骂,原因是同样的商品,对方的价格更低,因而抢了自己的生意。外商摇摇头,遗憾地走了。可是不过三天,外商又回来了,并带来了聘书。道理很简单,两家商店都是那\"奇才\"开的。
相似的例子还有,美国海茵茨公司从不做广告,却在婴儿食品市场上有着极高的占有率,其奥秘在于与儿童医院合作是该公司一项重要的业务,而消费者每寄回一张海茵茨食品标签,公司就捐助儿童医院6美分。
可见跳出平庸,打破常规就是运用\"骑马思维\"的实质,它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如果能将\"骑马思维\"恰当地运用到营销策略中去,其意义无疑是重大。
(17)小河里的流水
佛陀旅行经过一个森林,那一天非常热,刚好在中午,他觉得口渴,就告诉他的弟子阿难:\"我们刚走过一条小溪,你去取一些水来。\"
阿难往回走,但是他发现那条小溪非常小,因为有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本来沉淀的泥土都浮了上来,现在这水已经不能喝了。他回到佛陀身边,告诉佛陀:\"小河里的水已经很脏,不能喝了,请你允许我继续走,我知道有一条河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我去那里取水。\" 佛陀说:\"不,你到刚才那条小溪去取水。\"
阿难知道那条小溪里的水取来也无法饮用。时间不必要地被浪费,而他又感到口渴,但是佛陀说了,他就必须去,然后他再次回来。
当他第二次回来的时候,阿难问佛陀:\"你坚持叫我去,但我是不是能做些什么使那些水变纯净?\" 佛陀说:\"请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否则你将会使它变得更不纯净。不要进入那条溪流,只要在外面、在岸边等待,如果你进入溪流,你将会把水弄得更浑浊…\" 佛陀说:\"你再去。\"
当阿难第三次回到那条溪流边时,水已经很清澈了,泥沙也流走了,枯叶也消失了。阿难笑了,他取了水快活地回来,对佛陀说:\"你教导的方法真是有效。\" 佛陀笑了,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需要耐心。\" (18)互相挑剔
有两位雕塑家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可是两人谁也不服对方。
两人时常对着记者互相批评:\"他最近的一部作品,手部的雕塑太匠气了!\"要不然就是:\"他的刀法过于粗糙,不知道是在表现什么!\"这两人不相往来,却又密切注意彼此的一举一动。
有一次,其中一位雕塑家为了赶上一个国际大展的展出时间,在工作室中夜以继日地连续雕塑了三天三夜,除了工作之外,什么都不闻不问,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工作室里。
就在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来看他,这时雕塑家正在用雕刻刀修饰雕像的肩膀。
朋友似乎有话要说,但是还未开口。雕塑家忽然大叫出声:\"我那个死对头,一定又会在这鸡蛋里挑骨头的!\"朋友不解地问:\"你既然知道他会批评这个地方,却又为什么不先修正好呢?\"
雕塑家微微一笑回答:\"我就是故意要让他挑剔才这么雕刻的,如果他不再批评,我的创意也就没有了。\"
朋友这才开口说:\"可是,他昨天忽然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雕塑家手里的工具\"锵\"的一声掉到地上。
从此,这个雕塑家再也没有独具创意的雕塑作品出现了。 (19)从一次活动看中外教育的差异
这是个让中国老师不知道是喜还是忧的场景。
一个中国学生说:\"集会场合就应该遵守集会的纪律,这是我们从小就培养的习惯。\"
一名来自新西兰的学生说:\"青年科学节本来就是一次交流的活动,不能不让人说话,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既然演讲很长,就应该给我们坐的地方。在我们国家,很少有这么长的演讲,除非是专题讲座。\"
观念和思维的碰撞,让一位老师显得有些尴尬,\"也许这是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不同的体现\"。 今天,以\"科学、青年、未来\"为主题的APEC青年科学节在北京举行,并将持续一周时间。将科技主题与青少年主体结合的大型APEC活动,还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由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本届青年科学节,有1200多名境内外代表参加,成员以14-18周岁的青少年学生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代表团选拔的学生代表,都是热爱科学、品学兼优、动手能力强、善于交流、熟悉计算机、能用英语进行日常沟通及简单写作的优秀学生。
让中国学生和老师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次相互交流的好机会,细节上的碰撞,却从开幕式就看出来了。
而有趣的差异,还远远不止这些。
为了加强交流,青年节组委会决定安排中外学生混住,而在各个论坛、科技参观、文化交流和游览等多项活动中,也是安排中外学生混合搭配。
8月2日,是各国代表团报到的日子。青年节的多项活动包括住宿,都安排在北京第八十中学。 从吉林来的高一学生张亦衡,在自己的宿舍里,碰上了从新西兰来的高一学生史蒂文。刚一见面,拿着彩屏手机的张亦衡就惊奇地发现,史蒂文的手机竟然是白屏的;同时,史蒂文的相机也是十几年前的老款,市场上都已经很难见到。\"这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穿鞋时,张亦衡发现了更为\"恐怖\"的问题。史蒂文的鞋垫开裂了,却不买新的,每天背的书包也都用了好几年,参赛作品是用废品制造出来的,吃剩下的东西,也都放在书包里下次再吃。闲逛时,看见外面有垃圾,史蒂文都放在书包里,拿到宿舍才扔进分类垃圾箱里。而在活动中的\"市长讲坛\"上,许多中国学生都听得直打瞌睡,可史蒂文却一直认真地听完。
到燕莎商城买东西时,张亦衡更觉得不能理解了,明明史蒂文的鞋坏了,可是他只给父母买了礼物,而自己却什么也没要。
下午2时左右,记者刚进八十中就看见史蒂文穿着大裤衩、背心,光着脚在烈日下散步。很多中国学生用奇怪的眼光盯着他。\"这在新西兰很正常。\"史蒂文说。
对外国学生生活上的\"意外\"发现,不仅仅是张亦衡一个人有,前来参加青年节的中国学生都有这种巨大的发现。
除了生活,学习上的不同似乎也有一堆。
今天下午,青年节学生论坛开题。因为离论坛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大部分中国学生到了教室,就趴在桌子上打瞌睡;而史蒂文似乎对教室充满了好奇,到处张望,尤其对课桌上的插座产生了兴趣,研究了半天,要弄明白这个插座的线路究竟是怎么走的。
讨论会上,中国学生一般都是拿着稿子从头念到尾,有的甚至还准备了中英文双份的材料,字里行间写满了注解,而很多外国学生连一张稿子都没有准备,他们说,稿子都在脑子里。
别人作报告时,外国学生都会盯着讲演者,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点头或提问,与讲演者形成很好的互动,可中国学生都在做自己演讲前最后的冲刺。
行为习惯上的细节,肯定与学校培养有关,可中国老师更愿意谈论的,却是中外学生在科研上的差距,也许他们认为,这才是差距最核心的地方。
一位姓陈的指导老师说,美国学生的科技创意,往往建立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创意随着时代变化,比如在营养学话题上,有的美国学生已经探究到了微观营养方面,在考虑食物废弃后的分解问题。而中国学生的创新,与几十年前没有太大变化,仍旧建立在科幻小说上,比如在月球上建房子等等,都是老调重弹,没有任何新意。
浙江省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欢庆说,中国孩子理论知识丰富,外国孩子则更注重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动手能力强,这得益于国外有完整的科技教育体系。
他指出,在中国,科技教育只是一味地强调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因为考试中不包括动手能力的测试\"。同时,中国科技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也很有限,老师们多是现学现教。 (20)名人失恋之后
失恋后,应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追究自己对失恋所应负的责任。而不应把失恋看成对方的罪过,从而报复对方,攻击对方。下面听听名人如何看待失恋。
贝多芬:大音乐家贝多芬,31岁时,境况艰难,无法娶心爱的琪丽哀太。两年后对方嫁给别人了,贝多芬痛苦得写了遗嘱想自杀。但他最终从音乐中寻到了安慰,不久即创作出\"第二交响乐\"。36岁之后,他与丹兰士的爱情又被毁了,又是一次无情的打击,但他决心为事业奋斗,接连创作出\"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成了伟大的\"音乐主帅\"。
恩格斯:20岁的恩格斯和一个姑娘的恋爱告吹了。回家乡后,为尽快解脱失恋痛苦,他开始了翻越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的旅行。沿途的湖光山色,使他心胸格外开阔,失恋的痛苦逐渐消除。事后,他写
道:\"向美丽的大自然倾诉爱情的痛苦,能使自己溶化在温暖的生活步调之中。\"他第二次失恋,则是以写书来解脱。
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年青时第一次爱上的是当家庭教师的那家主人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由于对方父母反对,漂亮英俊的卡西密尔向她宣布断交。失恋的痛苦像反作用力一样,推着她以发狂般的勇气去奋斗。生活和科学在召唤,她终于跳出了失恋的深渊,踏上了科学大道并觅到了知音。
罗曼•;罗兰:法国大文学家罗曼•;罗兰向心爱的索菲亚求爱被拒绝后,很痛苦,但他认为,不能因为失恋而失去对生活的勇气和热情,失去爱情也不等于失去友谊。他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依然与索菲亚保持友谊,互相通信探讨人生和艺术,时间长达33年。
歌德:歌德多次失恋过,与绿蒂分手是第5次失恋,这次是最痛苦,多次欲自尽。但他终于坚强地战胜了怯懦。后来当绿蒂结婚时,他还送了礼物,祝他们幸福。绿蒂后来就成为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之一了。歌德每次失恋,都是凭借文学来摆脱精神痛苦的。 (21)穷人的孩子练举重
商子雍在2004年8月24日《中国青年报》撰文说,\"穷人的孩子练举重\",因为举重确实太苦了。不过,穷人的日子要比举重更苦。唐功红也曾因怕苦怕累不想继续举重生涯,但回到家里,母亲让她去给玉米地上化肥,一天干下来,不但浑身像散了架一般,脸也被玉米叶子划得肿起老高。唐功红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回了体校。
穷人的孩子练举重的另一原因,是由于这个项目在对从业者的运动天赋和投资能力的要求上,相对标准较低。只要有力气,就能练举重;而力气,恰恰是穷人家孩子最不缺的东西。当然,现在练举重也得花钱。唐功红在14岁时,就是因为没有500元学费,差点儿和举重擦肩而过;而刘春红,也是靠哥哥辍学、家中举债、亲戚资助,才得以继续自己的举重生涯。但比起别的项目来,这点儿花销却是便宜老鼻子了。
不过,举重又是一项趣味甚少的运动。鼓励着占旭刚们在枯燥中坚持的,是自己可能被彻底改变的命运。但刘春红雅典夺金后一家媒体的新闻标题却让人心酸:\"刘春红不再为还债发愁…\"
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从事某一项体育运动,并且其中有人一不小心就摘来了一块奥运会金牌呢? 宽恕,在桥的另一边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写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经过一连串的事情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男孩选择离家而去,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
遍寻不着之际,父亲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海明威接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惊人的景象。隔天中午,报社门口来了八百多个等待宽恕的\"帕科\"们。
世上有无数的人在等待别人的宽恕。宽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宽恕者,还有和他们一样多的人可以得到好处--就是那些宽恕他们的人。宽恕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的桥。在桥的那一端,平静、喜悦、祥和正等着迎接我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