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总分:130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与积累(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 灿烂的智慧,传达着人类的chōng憬和理想。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件大有俾益的事情。读《繁星》,在半明半mèi的星儿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了解到了巴金对光明的执着和追求;读《成功的花》,在明艳的的花儿间,我们感受了成功的不易,了解到了冰心对青年的淳淳教诲;读《安恩与奶牛》,在腼tiǎn善良的安恩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了解到了约翰尼斯▪延森提醒人们爱护动物的良苦用心……让我们一起cháng徉于文学的殿堂吧!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 (chōng)_____憬②半明半_____(mèi)③腼(tiǎn)____④(cháng)徉_____ (2)短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来并改正。(2分)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诗文默写。(10分)
① 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冰心《________》) ③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______________。
④ 这是你致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__。(冰心《纸船》) ⑤ 舟已行矣,__________,求剑若此,_______________。(____《刻舟求剑》) ⑥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曰:“____________”。
3.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①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务院为此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把加强食品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②当前,各地质检部门正在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①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小王子》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选择。(6分)
① 《小王子》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国籍)________(作者名称),著有代表
作《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
② 根据作者的说法,谁发现了(小王子所在的)星球?( )
A.土耳其天文学家 B.匈牙利天文学家 C.埃及天文学家 ③小王子的星球上有多少座火山?( ) A.两座活火山,一座死火山 B. 一座活火山,两座死火山 C.座活火山,两座死火山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4分)、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5-6题。(5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2分)
6.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3分)
阅读下面甲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置之其坐 ( ) ②宁信度 ( ) ..③恐人闻之 ( ) ④ 遽掩其耳 ( ) ..
8.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以椎毁之 A.反归取之 B.项为之强 C.试之以足 D.物外之趣 9.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⑴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⑵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10.出自(乙)则寓言的成语是什么?从这则寓言中你读出了什么道理?(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3题(8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 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
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 11.(3分)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12.(3分)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3.(3分)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8题。(18分)
县城小书店 韩浩月
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 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 ③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
④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
⑤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
⑥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
⑦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⑾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选自《作文通讯·锦瑟》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候,___________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_______________→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______________→2012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2.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⑴第②段划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⑵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二十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⑦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3分) 4. 二十年,书报亭变成了书店。“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3分)
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4分)
三、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三四个春秋。在这十几年里,一定有一些事情,使你一想起来,心就怦怦地跳,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或者高兴得手舞足蹈;或者愤恨得怒目圆睁;或者惊讶得目瞪口呆;或者羞愧得无地自容……
请自选角度,以“那一件令我__________的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
参考答案:
1.(1) 憧 昧 腆 徜 (2)俾 裨 淳 谆 2.①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② 嫩绿的芽儿 《繁星·春水》 ③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④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⑤ 而剑不行,不亦惑乎?
⑥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①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②当前,各地质检部门正在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或“的不法行为”或“的行为”“的做法”等等,意思对即可。) 4.①法国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②A ③A
5. 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指后辈贤人; 6.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7. ①:通假字,通“座“,座位。②宁可 ③听到④急,仓猝,匆忙的意思,是形容词 8.D
9.(1)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它呢?
⑵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10.掩耳盗铃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11.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1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13.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14.我”读书买书的经历 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 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每空2分)
15.(4分)①觉得书报太贵。 ②觉得报亭的姑娘很有文化,而“我”是个杀猪的帮工,与她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或“觉得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足以把‘我’与报亭姑娘远远隔开”)。(每点2分) ⑵(4分)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 《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每句2分)
16.通过“洗”“换”“递”“接”“翻”等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我”对阅读的虔诚和痴迷。(答“热爱”“如饥如渴”“急切”也可)(紧扣文句内容1分,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虔诚和痴迷”1分)
19.在的书店,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我”的情感是平静的(1分);而书报亭成为了“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我”对其充满惆怅和眷念(答“热爱”也可)。(2分)(意思对即可)
18.示例:①“我”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因为“我”在“没东西可读的日子”会觉得难过。② “我”是个情感细腻的人,因为“我”在书店“消磨”时,内心
情感会静静流淌情感。(或“喜欢怀旧”“眷念家乡”“内心丰富”“勤劳懂事”也可)(每点2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特点概括1分) 19.作文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前面有提示。根据提示语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找到“事”的性质,即可以是好事,我赞同的,给我教益的事等;也可以是坏事,我反对的,我厌恶的,我鄙弃的等。这样审提示语后我们可以想一想,横线上可以填写什么,如前一类事,则可填写:难忘、感动、兴奋、激动、怦然心动等等。如是后一类事,则要填写:愤怒、后悔、遗憾、震惊、羞愧等。确定补的题目之前,首先要想一想,写什么事,为什么给我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引起我的情绪变化。通过这件事,想反映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否积极向上,这个材料是否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思考周全之后再将题目补全,最后考虑怎样成文。
点评: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