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药学专业《生药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药学专业《生药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05-1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50 J Jining Med Univ,April 2011,Vo1.34,No.2 药学专业 生药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王建安付英杰 (济宁医学院药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摘 要 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层面对《生药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 法与手段,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理解,培养学生对生药学的学习兴趣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 果。 关键词 生药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9760(2011)04—15O—O3 《生药学》是我国药学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是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 相承。在《生药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应的人 文内容,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专业知识的趣 传统医药学专业课,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 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能力,以提高生药的质量,为 实现中药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L1]。 味性,还能使学生从专业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人文素养,突破单一学科教学的知识结构局 限性,开启心智,开阔境界。 《生药学》要求学生掌握多种重点生药的来源、 产地、采收加工、性状及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 1.1 利用诗词、谜语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是中药的故乡,中药材众多,药名五花八 门,生动有趣,是写作的好词汇。历代文人墨客巧 用这一特点,拾药名入联入词人诗人谜,写出了不 少流传千古的佳作。如在课堂上恰当地设置该教 作用、功效使用及其代用品、伪品等内容,且每味药 材条目中的内容大致相似,千篇一律,容易混淆。 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感到枯燥无味,况且内容还 必须费时费力地记忆,课程内容繁多琐碎,学生普 遍反映其易学难}己。因此需要任教教师尽量采用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枯燥内容生动化,分 散内容系统化,抽象内容具体化,以达课堂教学最 学环节,不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提升 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达到迅速掌握该生药特点的 效果。 如茯苓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 佳效果,培养社会需求的知识面广、通用型药学人 才,以适应21世纪药学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就有采集茯苓的记载,如《诗经》中就有“采苓采苓, 首阳之巅”这句。其功用也为历代文人学士所赏 现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来探讨《生药学》的教学方 法,以供同行商榷。 1 结合运用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效果 《生药学》属西方医药学范畴,其理论基础是 多学科理论结合的产物,包括本草学、植物学、动物 学、植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 学、分子生物学和中医学等多个学科,因而《生药 学》并不是以中医理论作指导,而更加偏重于西方 识,如唐朝的吴融、李商隐,宋朝的黄庭坚、苏东坡、 苏辙,清朝的曹雪芹等都有赞咏茯苓的佳句。其中 黄庭坚在词《鹧鸪天》中说道:“汤泛冰瓷一坐春,长 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 人。灯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醒酲魂。与君更把 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 此外,在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中,亦有大量关于 中药的描述,如小说《封神演义》在第五十八回里, 即有对柴胡的描述:“此草生来盖世无,紫芝崖下用 现代医学理论。 但由于目前国内《生药学》所研究的对象大多 是中国传统医药学所涉及的中药,它与中医中药有 着极深的渊源。因而在学科的研究与学习中需借 功夫。常桑曾说其中妙,寒门发汗是柴胡。” 另有用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作为谜面的谜 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 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谜底为四味中药名:当 归、白头翁、人参(为人生的谐音,儿童不识,觉得此 人陌生)与生地。 助中 药典籍或其他相关资料,而中医药文化本身 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人文特色一脉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4月第34卷第2期 另外民间亦有一些顺口溜等,如:铁脚威灵仙, 砂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形容威灵 仙的治疗骨梗在喉的功效)。通过这些诗词歌赋以 及谜语等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 情,为进一步讲解和学习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1.2 讲述生药名称由来,加深学生记忆 一些生药的名称传达着形态、性状或功效等信 息,以生药的名称来历展开讲解,既能使枯燥的内 容生动,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生药的特征。黄芪原名 黄耆,《本草纲目》释日:“‘耆’者老也。黄耆色黄为 补药之长,故名。今俗称黄芪,也许是写耆不妥”。 有些药名和人名或者药效有关,如刘寄奴,据《南史 ・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 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何首 乌,是唐代一个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的药物 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 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徐长卿、使君子、 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的故事传说。威灵 仙,是说它的药性威猛,效果灵验如仙。益母草善 治产后胎前诸病,所以有益母之名。胆味苦如胆, 而以龙名者,假其德以神其效耳。细辛以根入药, 其根细而味极辛。银杏因其色如银,形似小杏而 得名。桔梗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大黄别名将 军,意指泻下作用峻烈,有斩关夺门之力。古人娶 妻为嗣续,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 故有“当归”之名。凡此种种,可以在上课时穿插讲 述,可以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同时还能加 深学生对其名称及有效、由来的记忆。 1.3 利用本草学知识,讲述药物历史 在我国,“本草”一词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 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药物,如《蜀本草》中所言:“药 有玉、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 最多也。”;二是指传统药物及药物学专著。“本草 学”内容广泛而丰富,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地 质学、医学、环境学等一系列内容,可谓集我国古代 科学之大成。如现存的最早的《神农本草经》,集大 成之《本草纲目》等不朽著作,均对我国乃至世界医 药学产生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本草学”有些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学 习中应该让学生博古通今,明白药物知识古今之差 别,从而去辩证地看待问题,去伪存真,便于今后更 好的学习和发扬。在讲课时可以穿插古代“本草 学”知识,并比较其中的某些变化,便于学生更好理 解学习。如灵芝在《神农本草经》记载有赤、紫、青、 151 黄、白、黑六种,均列为上品,其颜色与人体五脏相 对应,解为青芝补肝、黑芝益肾、赤芝益心、白芝益 肺、黄芝益脾,五色体现了中医五色五味入五脏的 认识观;而当今药典只有紫芝与赤芝两种,由此反 映了药物随时代变化。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生药的鉴定, 其中最基本的是生药的性状鉴定,即对生药的形 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以 及其他理化性质的综合。《生药学》中描述药材性 状特征的术语较多,如果单凭教师用语言来形容和 描绘,无论这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语言 多么精确,学生极有可能听得一头雾水,但最终对 药材的形状还是一无所知。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 媒体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来呈现有关知识,使学 生在视觉上得到真实的信号刺激,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l3。例如,讲到天麻的 “鹦哥嘴、肚脐眼”、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何 首乌的“云锦纹”、人参的“芦头、芦碗”、贝母的“怀 中抱月”等这些术语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上述 药材的典型图片一一投影出来,给学生呈现出形 象、直观、多彩的图像,给学生很感性的认识,极 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 更好得掌握生药的性状特征,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尽量发挥实物直观性,培养学生技能 由于受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在授课 时让学生看大量图片,况且只看图片而无实物,很 难达到准确鉴别的目的。因此在讲授各论时,如条 件允许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如学生人数较 多,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取部分药材,带到教室, 然后在上课时几个同学一组进行。这样在教师的 指点下,学生边听边看,从外到内层层剖析。经过 “眼看、耳听、手摸、口尝”的鉴别方法,亲身力行,既 )111强了直观性,使学生易懂、易记,又培养了学生 正确进行生药性状鉴定的操作技能。 另外对于有些贵重药材,如虫草,可以在课下 先用橡皮泥捏出,或者用僵蚕代替虫体,上面的子 座部分可以用橡皮泥等事先做好,根据药材特点涂 上颜色,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没见其正品,故而尽可 以达到鱼目混珠之效果,同时也提示学生当今伪品 的做法和鉴别方法,加深学生对此药的认识。 152 J Jining Med Univ,April 201I,Vo1.34,No.2 4改革试验方法与内容,加强知识贯通 同时,通过联系实际和跨学科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本课程的动机和兴趣,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当前大部分《生药学》教材均按照生药的自然 总之,《生药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课,但 科属进行讲述,这种编排方式易于比较同科同属生 其内容繁琐,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比较枯燥、不容 药在形态、成分及药理作用上的差别,但相同人药 易掌握、并易混淆。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部位的药材之间缺少联系,不利于实物对比学习。 并牢固掌握,为今后中药事业贡献力量。在教学过 因而在实验教学中,根据相同入药部位的药材在性 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一定立足于学生对生药学 状和微观上具有共性的特点,在进行药材鉴别实验 知识的全面掌握,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时既讲述同科属药材的鉴别要点,同时让学生结合 来传授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 理论课内容,总结相同人药部位药材的鉴别要 接受为主动吸收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 点 ]。如进行毛茛科黄连的鉴别时,可以复习该科 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生药(白芍、川乌)的鉴别要点,同时也对根茎类药 材的鉴别要点进行类比,以弥补理论课课时不足, 参考文献: 同时也加强知识问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得到全面、 [1] 李萍.生药学[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O: 总体的记忆,这样更利于知识掌握的全面和牢固。 1. 另外,在实验考核上,除了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外,我 [23 肖冰梅,刘塔斯.运用多媒体进行生药学教学[J].药学教 育,2000,l6(2):50—51. 们还增设了未知混合粉末鉴定等内容,以弥补该课 [3] 白云娥,漆小梅,赵正保.生药学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J]. 程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不足之处,提高自主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597—599. 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实 F4]梁新松.生药学直观教学浅析E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 践技能和创新思维。 (7):445.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适当穿插部分药物新应 Es] 王翔飞,王琪,刘雯霞,等.生药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学生能力 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05—106. 用、新动态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一点 (收稿日期201l—O2—25) 一滴地积累药学知识,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药学殿 堂,为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4 ̄-+“+.-- ̄-一+一+一十--4--+一+”+ +---I-一+”+一+一 (上接第149页)乙醛酸循环体参与乙醛酸循环;动 粒体不是细胞内固有的细胞器,与内膜系统的细胞 物细胞内的糖酵解酶体主要具有糖酵解和嘌呤再 器一内质网有关,是人工制造产物。由于二者名称 利用的功能。 相近,非常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分。 微粒体(microsomes)是细胞被匀浆破碎时,内 以上简要阐述并区分了这几对细胞学名词的 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 概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细胞生物学讲解过 泡(主要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这些小囊泡的直径 程中,应对这些名词加以强调。细胞生物学是生命 大约100 nm左右,是异质性的集合体,将它们称为 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学好细胞生物学对其他基础 微粒体。多数情况下,微粒体是指在细胞匀浆和差 医学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概念的正确 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 把握则是学好细胞学的重要基础 成的近似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2]。根据膜囊表面是 否附着有核糖体,可将其分为粗面微粒体和滑面微 参考文献: 粒体。在体外实验中,微粒体具有蛋白质合成、蛋白 Ill安威,李凌松.医学细胞生物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 质糖基化和脂类合成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微粒体 版社,2008:127一l28. 还含有细胞色素P450(CYP)酵素,与氧化代谢有 [2] 汪垄仁,薛绍白,柳慧图.细胞生物学[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版,2003:113-115. 关。内质网在离心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 E33凌诒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173—74. 其基本特征仍未消失,因此是研究内质网(尤其是 [4]左及.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粗面微粒体)化学结构和功能的极好材料 ]。 2005:26. 由上所知,微体是属于内膜系统的细胞器,微 (收稿日期 2Ol1一O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