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限空间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

2021-05-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晶美科技 1 总则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编 号 生效日期 JM/QI—GL—XZ—018(R0) 2018.10.12 1.1 本制度规定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条件、责任制、审批、培训、职责、应急管理、防护措施、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因工作需要进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人员. 2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范围 2.1 进入生产装置的各类槽、收集罐等设备容器; 2.2 其他部位及场所。 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 3.1 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3.2 监护人员、救援人员、作业人员对各自的职责承担安全责任. 4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管理 4.1 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必须持检修或抢修施工任务单,向公司相关部门或行政部申请办理。 4。2 车间施工项目负责人应充分了解施工作业具体要求、工作时间等情况,制定落实有关安全措施,经专职安管员现场核实,方可办理审批许可。 4.3 进入有限空间涉及用火、临时用电等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向设备组办理相应的用电许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不能代替上述作业许可证。 5 有限空间相关的人员的安全培训制度 5.1 公司每年应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进行培训,专项培训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培训应有记录。 5.2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前,作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应对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针好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救护方法等。 6 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职责 6.1 作业人员职责 6.1。1 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穿戴防护用品。 6。1。2 持有经审批同意、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方可施工作业。 6.1。3 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6。1.4 作业人员遇有对违反本制度的强令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监护人不在场等情况有权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6.1.5 应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禁止携带作业器具以外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如发现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6。1。6 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员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中摘下防护面罩。 6.2 救援人员职责 6。2。1 救援人员应掌握有限空间各项管理制度及应急救援预案。 6.2。2 救援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应急救援知识及技能。 6.2。3 救援人员应定期参加有限空间应急演练。 6。3 现场负责人职责 6.3.1 现场负责人应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6。3。2 现场负责人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停止作业。 6。3.3 现场负责人应掌握有限空间各项管理制度,重视对相关人员的日常培训。 6。3.4 负责检查和确认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有关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6.4 作业监护人职责 6。4.1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性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6.4。2 作业监护人员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时,有权拒绝作业。 6。4.4 作业监护人在应清点出入受限空间作业人数,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6。4.5 作业监护人应随身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并负责保管。 6.4.6 作业监护人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 7 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管理 7.1 公司应制定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7。2 公司每年应进行不少于1次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当急救援演练,演练应有记录。 7。3 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救援人员、作业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定期参加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 有限空间作业的防护措施 8。1 公司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物资,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防护手套、安全服、通讯设备、安全绳索、安全头盔等应急装备和器材,应急物资应作为专项物资,无特殊情况不得挪用,应急物资应有清单。 8.2 公司应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在有限作业过程中,对作业现场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和连续监测. 9 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管理 9。1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在未准确测定氧气含量、有害气体等浓度前,或经检测上述物质浓度不达标或超标而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时,严禁进人该场所.检测记录经检测人签字后应该存档.

9。2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9。3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场所中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9.4 公司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的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告知相关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9。5 公司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9。6 作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保持空间出入口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9.7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9.8 公司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时,应当发包给有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公司安管员应对外包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与检查。 9。9 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 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设备、救援器材. 10 罚则 有限空间作业单位未经审批,或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学习、安全交底的,对作业单位负责人或责任人按公司《扣罚制度》进行处理. 11 附则 11.1 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11.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制定:

批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