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规范方法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规范方法

2020-07-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规范方法

1挖孔方法

挖孔为安全起见,采用“挖一护一”方法进行施工,即每挖 1.0m深孔土 方作一节桩体护壁,当遇有较大地下水量时,采用减少单节长度。

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或岩层用锤、钎风 镐或钻机等工具破碎,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周边,按设计桩直径 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允许尺寸误差 3cm弃土装入吊桶内,由辘 轳提升到桩孔外,并用手推车运到事先确定的弃土地点。 3、护壁施工

护壁施工采取组合式钢模板(模板示意图见下图)拼装而成,拆上节支 下节,循环周转使用,模板用 U形卡连接,上下设两半圆组成的钢圈顶 紧,不另设支撑,混凝土用吊桶运输人工浇灌,上部留 口,拆模后用砼堵塞,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即可拆模。

100mn高作浇筑

一般每节护壁高度为1000mm特殊地层下挖节长视护壁的安全情况而 定,且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施工完毕。

连续施工时,须保证护壁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方可继续施工。

为保证桩的垂直度,每施工完三节护壁后须校核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 次,

并作相应的施工记录。

4、人工挖孔桩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1)准备工作 根据现场情况,钢筋将分批进场。进场钢筋每批都要有出厂合格证、材 质证明、钢筋捆上标牌、出厂检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必须相符,并且要 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开始加工用于施工。进场后,根据施工总平面布 置图,将钢筋按不同的规格型号分类堆码整齐, 并挂上检验合格标识牌。 钢筋加工前严格按设计施工图纸及现行施工规范要求认真翻样。

2)钢筋的加工及成品堆放 钢筋加工统一在车间内进行。纵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加劲箍接头部位 单面焊,搭接长度10d,加劲箍与主筋点焊连接。闪光对焊施工工艺如 下: 闪光对焊在车间统一加工,所有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且必须先做试焊。

对焊前先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n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以免在夹具和 钢筋间因接触不良而引起 “打火”。钢筋的端头若有弯曲, 予以调直或切 除。焊接完毕后,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红色时松开夹具,平稳地取 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当调换焊工或更换焊接钢筋的规格品种时, 必须先对制作的焊试件进行冷弯试验。

加工好的成品按平面布置图堆放到指定地点,并分类隔离开,挂好标识 牌,标识牌上写明钢筋级别、直径、形状、尺寸、使用部位、数量,以 免弄错。成品堆场地面避免积水,以免造成钢筋锈蚀;防止油污污染钢 筋成品。对已锈蚀和有油污的成品钢筋,在绑扎前应做除锈和除油污处 理,不得将不干净的钢筋用于施工。

3) 钢筋笼的制作 为保证钢筋笼的加工制作质量,在现场设置钢筋加工车间,根据每根桩 的实际成孔有效深度,将钢筋笼一次焊接成型,桩纵向主筋的接头面积 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 50%,位置不在同侧接头错开 700nn 以上。然后运至现场吊装。 4) 钢筋笼的吊装

钢筋笼吊装选用两台 15t 汽车吊,将单节钢筋笼垂直吊起放入桩孔内。 钢筋笼吊装就位后用钢丝绳和槽钢将钢筋笼悬吊在孔口壁上,校核钢筋 笼位置正确后,用牢靠的软梯或载人吊篮将施工人员载人孔内绑扎砂浆 垫块,以确保

桩芯砼浇灌后钢筋笼的位置正确和具有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的钢筋保护层。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及时会同甲方、市质检站、设计 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签好隐蔽验收记录后及时 浇灌桩芯砼。 5、砼工程 1)材料的选用

桩基砼采用C20混凝土,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各组份应符合如下要求: 水泥的选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骨料: a. 组成:粗骨料采用玄武岩、闪长岩、花岗岩、石灰岩等碎石或 河卵石。细骨料采用天然砂或粗骨料岩石经破碎筛分后的产品。骨料中 不得含有金属矿物、云母、硫酸化合物及针、片状颗粒。

b. 杂物含量:骨料的含盐量不得大于 0.1%,硫酸盐及硫化物的含量(折 算成SO),不得大于1%

c. 粒径:骨料粒径为5~40mm粗骨料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 1/3 ,同时其最大离京不宜大于 50mm。

d. 含泥量:砂的含泥量小于 3%,粗骨料的含泥量小于 1%。 配合比:配合比由试验室先进行试配, 经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正式生产; 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上料,认真检查砼组成材料的质量、用量、坍 落度,按要求做好试块。

2)桩芯砼的浇灌方法

桩芯混凝土浇注采用机动小翻斗运输,配合人工,机械振捣。砼浇注前 与气象台建立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制度,便于提前做好针 对性的措施,与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保证现场内道路畅通, 水电供应正常。在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指挥调度,做到不待料,有序施 工。施工要点如下:

a挖至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通知总承包商会同勘测设计人员和有关质 检人员共同鉴定,人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灌注,清理孔底残渣积水及 护壁上的淤泥后及时验收,随即浇筑封底砼及桩身砼。

b、 严格按砼配合比设计进行砼配料, 成孔清底干净后两小时内应灌注桩 身砼,否则重新清孔。

c、 场内运输道路平坦,减少车辆在运输时的振荡,避免造成混凝土分层 离析。运输道路布置成环形回路,设专人管理指挥,以免车辆互相拥挤 阻塞。 d、 混凝土浇筑期间,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防备临时停电,在现 场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

e、 在混凝土浇筑前,认真检查和控制钢筋、保护层等的尺寸、规格、数 量和位置,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f、 桩身砼浇筑采用漏斗加串筒,串筒末段离孔底不大于 2m的距离,且 每根桩身砼浇筑连续进行。

g、 在振捣砼时,振动棒应交错有序,快插慢拔,不能漏振,也不得过振, 振动时间控制在 20—30秒。 在有间歇时间差的砼界面处, 为使上、 下层 砼结合成整体,振动器应伸入下层砼 50mm。

h、 砼浇筑过程中按有关规范要求预留试块,每根桩试块数量 3组。 i 、桩芯砼浇注完毕,采取自然养护。

6、地下水及流砂的处理 桩挖孔时,如遇到少量渗水时,可在桩孔内挖小集水坑,随挖土随用吊 桶,将泥水一起吊出; 如遇到大量渗水时, 可在桩孔内先挖较深集水井, 设小型潜水泵将地下水排出桩孔外,随挖土随加深集水井。

当挖孔时遇流砂层时,在井孔内设高 1~2m厚4mm钢套护筒,直径略小 于砼护壁内径,利用砼支护作支点,用小型油压千斤顶将钢护筒逐渐压 入土中,阻挡流砂,钢套筒可一个接一个下沉,压入一段,开挖一段桩 孔,直至穿过流砂层 0.5~1.0m ,在转入正常挖土和设砼支护。 浇筑砼时, 至该段,随浇砼随将钢护筒(上设吊环)吊出,也可不吊。

混凝土浇注时, 若遇地下水较大, 可采取相邻较深桩孔作为临时降水孔, 不断用潜水泵抽水,保持浇注砼的桩孔内孔底无积水。 7、施工容许偏差

a、 桩径的容许偏差为土 50mn,垂直度的容许偏差为1/200 ,桩中心位移 允许偏差 20mm;

b、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主筋间距允许偏差土 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 ± 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土 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土 50mm

c、 其他各种尺寸偏差均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