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两本普通语言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两本普通语言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2024-06-0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两本普通语言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和徐思益先生的《简明语言学教程》是两本典范的普通语言学教材。本文从历史背景、理论内容、编写体例等方面对这两本教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标签:《语言学概论》 《简明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 教材

一、前言

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和徐思益先生的《语言学简明教程》都是面向高等院校的普通语言学教材,也都是同类教材中的精品。同样的性质决定了两本书在编排体例和主要内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成书年代不同,分属普通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致使二者在理论背景上,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质和量上存在诸多差异。

二、历史背景的比较

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一书编写于1961年5月,1963年正式出版。这一时期的中国理论语言学,按照石安石《中国理论语言学》一文所划分的阶段,正处于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一批海外归来的学者使中国语言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为中国带来了西方普通语言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引进了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虽然这种引入还不成系统,却为中国学者开拓了研究的新视野。正如王力所说:“直到普通语言学传到中国,学者们的眼光才有了转变,能对现代语言学进行静态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用的是崭新的一套”。进入起步阶段,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普通语言学发展表现出了以下特点。首先,近乎一边倒地受到了苏联语言学的影响。解放之初,我

国翻译介绍了苏联马尔学派的一些错误理论,继而在斯大林发表《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一文,批判了马尔的错误观点以后,又在语言学界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语言理论受到空前重视。“语言学引论”课被列为高校中外语言文学各系的必修课,各种语言学教材纷纷开始出版。其次,这时我国语言学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一般理论问题的讨论。如:语言和言语的问题,语言学阶级性问题,语言发展的内因外因问题等。最后,这一时期译介国外语言学的工作加强了。虽然主要是介绍苏联语言学者的著作,但其他西方语言学的代表作也开始陆续翻译出版,如萨丕尔的《语言论》、梅耶的《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方法》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当时语言理论学习的热潮中,高名凯的《语言学概论》应运而生。可以说它是当时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优秀著作,反映了当时的研究成果和时代特征。

进入文革后,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事业几乎陷入停顿状态,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语言学才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其发展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关于某些语言问题的讨论走向深入。如周建人《思维科学初探》一文引发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讨论中,否定了语言与思维同时产生,不可分离的定论,肯定了思维先于语言的观点。这就打破了语言学中的禁区,促进了我国语言学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第二,翻译介绍了大量国外语言学著作。一大批经典性的或有代表性的西方语言学著作相继出版。如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其理论已引入中国近半个世纪以后,终于有了中译本问世。此外还有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等。这些译作的出版对于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语言学界的广泛传播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使得结构主义逐渐成为中国语言研究的主流。除了结构主义,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世界语言学界独领风骚的乔姆斯基的代表作也先后翻译出版,这又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和思路。今天,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理论已成为中国语言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第三,在译介工作的推动下,我国语言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本体研究中除了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等原有分支,又建立了语义学、语用学、语言模糊性研究、歧义问题研究等领域,使语言研究走向了精确

化和科学化。各种边缘交叉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纷纷建立和兴起,增加了语言研究的视角。第四,语言学者对语言教材建设投入了较大精力。各种概论性质的教材相继出版。总之,这一时期我国语言学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种尝试和探索在语言理论的推动下不断产生。徐思益先生的《简明语言学教程》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一部普通语言学教材。这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与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相比,它打破了苏联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束缚,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一本内容充实、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优秀教材。

三、理论内容的比较

两本教材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在理论背景和知识点上存在一些差异。

(一)高明凯的《语言学概论》接受了索绪尔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思想。通过前文历史背景的介绍,我们知道该书在编写前,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在中国传播已有一段时间,并且已经开始用于汉语分析。因此,著作中吸收了索绪尔结构主义的部分思想,在语言本体研究部分是以索氏理论及其开创的结构主义理论为根据的。如语音部分采用了特鲁别茨科依的音位学理论,使用了音位、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音位系统、区别性特征、语流音变等概念。在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中,首先明确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并以此作为从结构和职能角度认识语言本质的基础。这完全符合索绪尔划分语言和言语的初衷。此外,全书中共时规律和历时规律泾渭分明,而以共时为主也是索绪尔思想的极好体现。语音、词汇、语法各层次的历时发展规律都贯穿了索绪尔的观点,即个别要素的变化会导致系统全局的变化。语法分析中语素分析所用的对比法、分析句法结构所用的层次法都来源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但由于历史局限,教材对结构主义的借鉴是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没有符号系统、层极体系的概念、没有组合聚合的原则、没有系统价值、单位同一性等。

虽然接受了很多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想,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制约,《语言学概论》不可避免地受到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和俄语语法、传统语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全盘接受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理论,将其视为唯一正确的真理性观点。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理论到现在为止依然不是落后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其观点也显示出局限性。

2.认为斯大林的原始语言为有声语言,不存在手势语阶段。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受到挑战。其论据“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类社会,能够没有自己的有声语言”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即便是最落后的人类社会,其语言也是经历了千百年演化的,不能说明语言产生之初的状况。

3.在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语言工具性的问题上受到了斯大林《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一文的影响,多处引用原文语句。坚持了其中的正确观点,但整体上表现出摆脱了马克思语言学思想的束缚,把语言看成工具,否认语言是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等。

4.在词法和句法的问题上重词法而轻句法。表现为:词法分上下两节而句法只占一节。词法中包括了构词法、构形法、语法范畴、词类。而且将语法范畴归入词法,语法手段置于句法表现出了一种矛盾,带有明显的印欧语法的印记。句法部分写得过于简单,不够充分。没有把词组作为一个系统而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给句子划分类型,缺乏层级系统观念,没有将句法单位置于系统中来阐述,句法结构中没有将述补结构作为一种独立结构。

从总体来看,这本教材既受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也受到了传统语法和苏联语

言学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二)由于历史的发展,徐思益《简明语言学教程》在借鉴国外理论上,在运用理论分析汉语的实际问题和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上有所突破

1.全书以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为理论背景,用语言符号系统为框架,靠组合聚合来运转,在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三章完全是索绪尔《语言学教程》的核心内容。如:语言和言语,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第五章阐述了索绪尔共时语言学的基本内容。该章应用索绪尔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汉语各个层极的单位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强调系统的概念,将单位置于系统中研究。把组合聚合原则贯彻到语言系统各个层级。此外,书中还借鉴了美国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自由和黏着、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分布、比较替换、扩展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解决了一些汉语的实际问题。如:确立了划分句法单位的原则和方法,解决了词类划分问题,提高了短语的地位,总结了汉语的句式。第四章语音部分也运用了组合聚合理论来说明音位系统。

2.受到乔姆斯基形式主义语言理论的深刻影响。第一,在对语言学任务的认识上有所突破。认为语言学家的任务不仅是分析语言现象、概括语言规律,而且要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找出普遍规律,此外,还要指明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的。这就将语言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语言主体和言语行为上,弥补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不足之处,反应了语言发展的新趋势。当前,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确已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二,本书的第六章借鉴了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法一至四期的部分内容,包括词的组合规则、短语结构规则、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转换规则、语迹理论,并联系汉语实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应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转换规则、语迹理论解释了汉语当中的特殊句式、歧义句的生成过程。这都是现代汉语研究的有益尝试。

3.介绍了语义研究的目的、方法等,但由于写此书时,语义学诞生不久,因此,这一章的内容不够成熟。书中出现了五个内涵不同的语义,究竟是指词义、语法义还是语用义,不够明确。

4.大胆使用了“变体”这个概念,把它从音位层扩展到语义层。还用语言变体的名称来表示一切语言使用中的差异,拓展了变体理论的使用层面。

5.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吸收了国内研究的最新成果,打破了在这一问题上的僵化思想。

四、编写体例的比较

(一)作为普通语言学教材,高名凯《语言学概论》在体例上堪称典范。第一,在内容的安排上,符合人的普遍认知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从形式到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层次,有系统,非常适合用作普通语言学教材。此外,从整体布局到各个章节都是共时规律和历时规律穿插安排,以共时规律为主,体现了科学的语言研究方法。第二,在文字表述上准确、精练、富于逻辑性。第三,各章节设有小标题,且以黑体字显示,层次分明。概念定义和关键内容都加以着重号,内容准确,观点鲜明,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第四,每节后设立的习题,能准确地概括了所有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第五,每章还附有参考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

(二)徐思益先生的《简明语言学教程》在体式上也深受高名凯《语言学概述》的影响,在整体编排上与其大体一致,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但相比较而言,在细节上却显得粗造一些。第一,有些内容较艰深,没有语言学的相关背景知识,很难读懂,不

适合于初学者或本科生学习。第二,各章节没有分设小标题,因而层次不够清晰。第三,很多概念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表现出一种探讨的状态,这容易使初学者感到疑惑。第四,虽然设有课后题,但不够精辟。《简明语言学教程》也有突出的优点,即紧密结合汉语阐明理论,有助于学生对一些复杂理论的理解。举例中突出了方法和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结语

总体而言,徐思益《简明语言学教程》在理论结构上跨度较大,从索绪尔写到乔姆斯基,从本体理论写到交叉学科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是一部在理论内容上很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的普通语言学教材。但由于所涉及的理论背景较多,不适合初学者和一般本科生入门之用。用客观的、历史的眼光来看,高名凯《语言学概论》由于时代局限,理论层次明显落后,但体式、表述、适用性上仍然堪称是普通语言学教材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徐思益.语言学简明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89.

[3][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于丽 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830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