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一)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二)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漫浪:_______ ②急:_______ ③谓:_______ ④下流:_______
[2]选段(一)是宋朝大理学家________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段(二)是清朝文学家__________的读书心得,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__ 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用原文短句回答)
[4]作者在选段(一)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轻松阅读快车。
徐孺( )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譬( )如人眼中有瞳( )子,无此必不明。”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语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1 / 6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_______。“夫子”指的是________。
[2]孔君平由“______”而联想到小儿姓“___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
[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实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
[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故意,有意;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_____种意思。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
5.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6
[4]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自相矛盾”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本文出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余尝谓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
(3)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____ (4)心到最急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 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
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7. 品词析句子。
(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句的含义。说一说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杨布打狗
杨朱①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
3 / 6
[1]解释加点的字。
(1)天雨,解素衣。_____ (2)岂能无怪哉?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 A.出去时穿什么衣服,回来时还要穿什么衣服。
B.杨布家的狗和主人不亲密,主人换件衣服它就不认识主人了。 C.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9. 阅读《学弈①》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③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注释] ①弈:下棋。
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③鸿鹄:天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 B.惟弈秋之为听:只 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 D.虽与之俱学:一起
[2]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选择带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伯牙鼓琴
①乐器( ) ②弹奏( ) ③发动( ) (2)洋洋乎若江河
①如果( ) ②好像( ) ③你( ) (3)志在流水
4 / 6
①志向( ) ②记住( ) ③记号( )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足够( ) ②值得( ) ③脚( ) 2.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选之间(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牙破琴绝弦(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钟子期死后,伯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动词写出了伯牙___________的心情。 5.现在,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诣:__________ 乃:_________ 示:___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__》。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 B.其人弗能应也(楚人)。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
5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理解。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 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
(1)群儿谋取之( 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 (2)球遂浮出(A.顺,如意 B.于是,就) [2]这件事的起因是_____(用原文回答)。 [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_____。
[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言文阅读。
广①居②右北平,匈奴③闻之,( ),号④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⑤不敢入右北平。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
①广: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 ②居:镇守。
③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 ④号:称。 ⑤岁:年。
(阅读链接)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身份做将军,率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后,李广也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身边一个匈奴少年所骑的马匹,抢走少年的弓,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
[1]如果要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一个词语,以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 A.大惊失色 B.兴高采烈 C.不慌不忙 D.气极败坏 [2]请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大意:_____________。
[3]根据阅读链接,匈奴之所以“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是因为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