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新浪微博的社交功能
2022-02-0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THE PRONT▲前沿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新浪微博的社交功能胡锦博(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摘 要:Web 2.0时代下被放大的人类社交行为打破了时空界限,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会发现新浪微博的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功能既能增加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又顺势打破了原本固定的社会社交关系,使人际互动效果的优势体现得极为透彻。因此,微博除了具有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外,还具备自媒体及公共领域的社交网络拓展功能。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社会互动现象,分析了新浪微博的互动概念,从而探讨了微博社交功能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不同角色。关键词:社会学;新浪微博;社交功能微博的诞生,使虚拟空间成为日常拟空间构建出了“公共领域”。由于我社交只能局限于一个较窄的空间。曼纽生活及社会交往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国国情及现实的影响,在微博本土化之尔·卡斯特认为互联网有助于发展弱纽自媒体的环境和交互性的信息技术,实前,我国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导,公众带,以低成本的代价,在用户和陌生人现了社会组织、个人的社交关系在网络急需一种既开放又自由即时的信息交流之间形成一条平等的互动纽带,并扫除虚拟空间的延续,进而导致了网络社交平台。直至新浪微博大火后,公众舆论不同社会领域的人群之间的沟通障碍。与现实社交之间的重合交叉。准确地说,及话语权逐渐向下倾斜过度,这也表现微博个性化互动的主要表现是用户和名“去中心化”的微博热点,不仅冲击了出微博特有的政治社会学价值。人微博之间的互动,通过门槛较低的账传统的媒体社交,更形成一个具有强大2 新浪微博的社交功能特点号注册,便能和自己想要关注的明星实生命力的社交群体。所以,通过研究新2.1 具备社交开发的平台性质现虚拟交流,这是现实社交中无法实现浪微博自身的社交功能,对未来的线上、与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不同的的事情。线下社交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浪微博凭借低成本和简单的操作,笔者的调查显示(见表1),从新1 微博特有的社交互动功能打造了一个不受时空控制的新型社交平浪微博官方发布的用户统计数据中,不凭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新浪台。在微博的社交主体方面,用户可以难发现“80后”和“90后”用户作为微博的用户简单动动手指,便能实现虚用微博来维系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活跃主体,分别占据了总用户的32%和拟的、跨时空的远程多维度传播。与传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展开群体47%,往往在明星话题和社会热点事件统的现实单向社交有所不同,微博的虚式的沟通交流。比如:从社交动机来看,中成为舆论焦点的主要推动者。而其余拟现实性增加了用户交流的开放性,也随着人口流动和迁移速度的加快,生活的用户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活跃度,但普就是说,用户自身就是媒介,并且向外中的社交关系不断在变化,微博应用能遍不具备与明星进行微博互动的社交动界多方向地传递信息,客观上突破了现够通过交流和热点讨论,弥补微信等社机。以明星姚晨的新浪微博账号为例,实生活中社交自带的成本及阻碍,因而交软件的局限性,从而增进用户对象之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通过不间断地发布得到了广大互联网用户的追捧。此外,间的联系。微博及网友互动,使其迅速积累了超过丰富性和自由性也是微博社交互动的重此外,新浪微博还提供了一个交友八千万的庞大粉丝群体,并被社会媒体要特质。如果说,在传统的社会交往中,平台,与人人网、朋友网等依托线下社冠以“微博女王”的称号。可以说,新人是最重要的必备要素,那么微博的社交关系的平台有所不同,通过微博个人浪微博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方式上,都打交互动机制就能借助140字的虚拟空间简介的资料和所关注的热点信息,便能破了传统社交互动的局限,给广大的年打破现实空间的约束,让使用者随时就够准确地寻找到兴趣相近的社交圈,在轻用户提供了内容生产及社交热点交换能发布自己的想法。换言之,微博实现常规的微博讨论环节中,可以结识到一的机会。了麦克卢汉所说的“人必定是社会交往些新朋友,展现了社会交往“人本”概念。不仅如此,微博凭借即时性、碎片的媒介”。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微博2.2 个性化的互动方式化的社会传播功能,使其社会价值被传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哈贝马斯认为公微博社交与现实社交最大的不同,统媒体、政府部门及营销公司所看重。共领域便是公众用于交流的平台,进而便是交友对象和关注事件的高度差异。比如:在两会期间,在全民关注时事的讨论平等、公众、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在现实当中,由于自身社会地位、时空背景下,政府部门利用新浪微博的互动问题,微博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在虚因素等层面的直接影响,导致了以往的性,让人民群众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意14表1 新浪微博用户应用情况统计(新浪官方数据)如果得不到认证用户转发,很难得到大用户年龄微博内容生产35岁以下72.1%35 ̄50岁16.4%50岁以上11.5%见。而媒体单位和名人微博也纷纷发表紧随形势的信息,让微博用户关注时事的方式更加便捷。还需要注意的是,新浪微博较为强调“社交圈”的作用,把互相关注的用户设为好友关系,进一步打破了社交的藩篱。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不同的是,新浪微博较为注重对用户隐私权的保护,用户通过对隐私设置的调整,可以自由选择好友的添加模式,以防止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2.3 社交功能存在的弊端随着微博的推广,我国平均日微博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两亿人次,但在社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便是互动群体的“失焦”现象。从新浪微博的官方设置来看,其认证用户和粉丝量的多少,便是证明该微博用户知名度和受关注的主要标准。通过相关数据研究,发现一些在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名人,成为新浪微博中的“意见领袖”“话题达人”,间接地主导了微博话题的舆论走向。长此以往,草根用户在微博上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少,其年龄阶段也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一旦让所谓的“意见领袖”主导了新浪微博社交话语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草根用户提供了被选择的权利。但在其内容的真实性也存在质疑。很大一部分用户为逃避现实中的社交困境,在新浪微博中寻找全新的社交模式。于是在经过恶意营销的欺骗后,很有可能会形成较为恶劣的持续影响,从而使用户的社交体验感下降。3 新浪微博的网络与现实社交联系3.1 网络互动社交化内容的构建可以判定的是,基于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交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社交。准确地说,新浪微博的社交功能是现实社交的拓展。究其原因,微博自身的媒体性微博日常活跃度微博互动话题68.3%57.1%19.1%34.5%12.6%8.4%质和社会化性质,注定了要打破原本较为闭塞的内容生产程序。在微博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用户不甘于成为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在生产完成的信息中添加属于自己的意见或平台,进而实现社交信息的二次加工,给好友群体来看生动有趣的体验。但是,将微博数量和粉丝数量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必要联系。按照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理论:“当某人的行为越是能得到刺激,他可能越会受到关注。”这也就能阐述为什么有些草根用户和名人用户的影响力能够超过政府和媒体单位。3.2 个体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从微博个体用户角度的社交行为来看,微博的社交功能还给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多的社交便利,诸如远程传达以保证现实距离、保证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借助网络倾诉心声等。比如,当微博用户将自己言论及态度通过匿名的方式上传至微博平台后,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生产、传递、接收的整个信息社交过程。也正是如此,众多的微博用户为谋求“更大的话语权空间”,以及寻找到一个能和名人同舞台的机会,便会主动在微博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以社交为黏合剂的聚合过程中,微博能将数以亿计的用户聚集起来,在某些社会热点事件方面发挥群体思维。因此,在用户方面,通过某些热点兴趣话题,可以清晰地看到微博的社交,实质上就是网络互动与现实社交的重合。3.3 从网络逐渐回归现实虽然微博的社交带来很多便利条件,但由于信息的单向流动和社交的双向沟通存在矛盾,随着发展,新浪微博也逐渐陷入普通用户声音逐渐衰落的困境。站在个体用户的角度,原创的微博内容范围的推广,进而失去社交的兴趣,从“创造者”的身份转换为“沉默者”的角色。另外,长期的微博社交,也很容易让用户被认证用户所带动,进而压制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姚晨的新浪微博为例,从微博主的角度看,通过分享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能够收获数千万的粉丝,这种赞赏行为便为将人气价值转换为现实利益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微博的社交互动过程中,肯定会存在由网络互动转换为现实互动的现象。由此说来,微博的社交互动是现实社会互动的交叠与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重构当前的社会结构。4 结语依靠碎片化的语言模式和广泛的人际交往圈,微博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一匹黑马。网民通过微博这个窗口,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际交往规范的同时,也在调整着自己的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构建良好的人际网络。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互动不能取代现实互动,我们在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社交便利的同时,也要反思虚拟社交带给我们的诸如碎片化信息、信息不确定性等问题。参考文献:[1]张杲.微博的社交化运作机制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2]邓睿.微博传播与互动的社会学研究[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3]王林,赵杨.影响微博社交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4(12):133-140.[4]杨品荷.赛博空间中的社会互动研究现状——以新浪微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8).基金项目:集宁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类别: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浪微博的功能架构及发展策略分析——以新浪微博的名人路线为例,项目编号:jsky20160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