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03-06T15:51:40.3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 作者: 朱琼官[导读] 心理干预是心理治疗,也是精神治疗。
朱琼官(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四科 云南曲靖 655000)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098-02
【摘要】 构建和谐积极的人格、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能调动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康复训练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根据不同的精神发病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进行康复训练,使首发患者精神症状消除,减少残疾精神,恢复生活功能,适应社会,回归家庭。笔者通过5-6年的临床观察,对首发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家庭干预、亲情化教育等护理措施,使他们的返住率减少26%-38%。 【关键词】首发精神障碍 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 1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心理治疗,也是精神治疗。是用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用良好的沟通方法建立自信,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患者心理疾病,根据不同精神障碍患者,采取相应心理干预措施。
1.1主动热情接待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多数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入院都有紧张、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有的还挂念子女生活、家庭、经济负担等。要主动热情地为其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特点、住院要求、治疗时间、饮食情况、主治医师,使他们感到关心体贴和尊重,感到安全,稳定情绪。
1.2密切观察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症状、心理反映。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倾听患者诉说。倾听是支持性心理治疗护理的核心技术,运用倾听技巧[2],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理解,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健康教育,矫正不正确的认识,鼓励病人进行情绪表达,减轻苦恼或心理压抑,学会自助和自我处理。
1.3建立心理档案,关注和维护个体身心健康,分析病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评定个体应激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维持他们的良性心理。经常观察患者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让病人谈论想法和感受,通过提问、记录来澄清问题,帮助病人面对困难。每周与病人会谈1-2次,逐步建立起移情,让病人的想法或感受通过行为和交谈记录表达出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训练指导。
1.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接触,建立良好的医-护-患三者关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不对患者行为和人格进行侮辱、讽刺或讥笑,不有变相虐待行为,不以患者过失或病态行为做取笑资料,对患者态度要和蔼,不欺骗患者,以人为本,使患者有话、有事愿意与护士沟通,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首发精神障碍患者随着精神症状的逐渐消失,自知力的不断恢复,既担心未来前途及婚姻家庭,又要承受他人乃至社会的歧视。这种“病耻感”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要及时做好心理干预,消除干扰康复的不良心理因素。 1.5定期实施健康教育,讲解精神科知识,如病因、症状、预防等,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巩固疗效,与他们谈理想、前途,谈工作、学习、美满的生活、现实的社会,进行启发鼓励,让他们有乐观的精神,保持积极态度,建立良好情感,对生活充满希望,开阔眼界,不断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 2 康复训练
对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有效娱乐活动、技能化训练,增强意志,进行亲情化教育。
2.1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年龄特征、文化程度、个人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游戏、看电影电视,打乒乓球、扑克、象棋、看报看书,使患者减少约束感、孤独感、苦闷感,调动积极性,减轻消沉情绪,减少意志行为的衰退。 2.2加强技能,生活化训练,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开始,督促患者洗漱、洗澡,整理床单被子、床旁卫生、个人用具及物品,强化他们的生活处理能力。对表现好的给予鼓励,使患者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加速康复。
2.3体力意志康复训练。针对住院长、生活懒散、行为退缩、厌恶活动等状况,组织进行体育锻炼,做广播操、保健操、健美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使患者在活动中得到快乐,锻炼身体和意志,防止精神衰退,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2.4进行亲情社会化教育。每逢重大节假日组织联欢会、座谈会,邀请家属参与,让患者表演他们准备好的节目,使患者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家庭的温暖,提高患者自信心。 3 家庭干预
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多数是应激型,一般15天至3个月可出院。多数家庭认为患者与普通病人一样,出院后不需要治疗和服药,因而不管患者,家庭亲情化教育减弱,导致病人的返住率上升。因此,家庭干预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出院后家属要加强对患者的监督,让患者自觉坚持服药,减少心理刺激,不断加强技能生活化训练,使他们适应家庭,适应社会。 4 小结
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存在心理障碍,行为异常,自知力缺失,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等症状,给家人、社会造成危害,因此,护士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要有良好的医风医德、治疗护理技术、娴熟护理操作规程,耐心细致地关心帮助患者,取得他们信任。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技能训练,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洪炜,徐红红. 应激、积极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253-256. [2]曹新妹.实用精神科护理[M]. 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
[3]付凤珍,刘琳. 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3,(5):385-3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