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辞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见识 D.君乃舍之。 乃: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原过其旁而泣。 子路拱而立。 B.一则羡其不孤。 秦贪,负其强。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当以书相分。 斧斤以时入山林。
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试题答案:11.B 12.A 13.C 14.C 15.D
16.(5分)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各人打算不同(“所规”的番译可以灵活掌握)。 邴原十一岁
而丧父,家贫,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