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
1.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多年后,当他竞选加拿大某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假设你是朗宁,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 示例: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谬:如果说“核电站若为有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请仿照上面的示例运用归谬法写一段话,反驳下面的观点。 观点: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 归谬:________。
3.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处字数4字以内。
4.归纳法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换个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符合归纳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知识是羽翼,知识是翅膀,原来知识就是我们翱翔天空的工具。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可见,相同的价值观是友情延续的重要基础。一旦价值观念产生分歧,必然会造成友情破裂。此外,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是友情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没有共同爱好,两个人之间就没有共同语言。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缺少了共同语言,人与人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
①价值观念产生分歧不一定会造成友情破裂。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6.有三个人,分别姓王、姓刘、和姓陈,他们每人身兼两职,三个人的六种职业是作家(a)、音乐家(b)、美术家(c)、话剧演员(d)、诗人(e)和工人(f),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
①音乐家曾经对工人谈过古典音乐的欣赏。 ②音乐家出国访问时,美术家和姓王的曾去送行。 ③工人的爱人是作家的妹妹。
④作家和诗人曾讨论过“百花齐放”的问题。 ⑤美术家曾与姓刘的看过电影。
⑥姓陈的善下棋,姓刘的和那作家跟他对弈时,屡战屡败。 请推断他们三人各自的职业。(只填写字母代码) 姓王的:________;姓刘的:________;姓陈的:________
7.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 8.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 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庭幕村酒熟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中秋: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重阳: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 9.从下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三个关键词。
英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
通常情况下,地幔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壳似乎大面积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地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一般来说,当板块撕裂后,地幔将涌出,形成岩浆。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海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搭乘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进行考察。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形成海底声纳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幔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 1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随着微信的诞生,越来越多的商家重视微信营销的运营方式。因为微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抓住微信营销的机遇,才能让消费者了解企业产品。而消费者了解了企业产品,
产品销售额必将直线飙升。微信的到来带来经济发展的一次机遇,商家抓住这种机遇,必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①不是只有抓住微信营销的机遇,才能让消费者了解企业产品。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1.请参照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
材料三: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
12.下面文段有三处在逻辑关系或推断上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大凡成功人士,都把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当做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可见,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是唯一推动一个人学习进取的强大持久动力。这两个动力伴随一个人始终,他就会有大的成就。但现在我国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不到自然,在中学阶段接触不到社会,他们整天呆在教室里刷题,在人生动力上一定会出问题。这是我们中国的教育需要反思的。
①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不一定是推动一个人学习进取的强大持久动力。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般来说,电热毯的使用寿命为6年,如果超期使用,容易出现漏电、失火事故,小孙7年前购买了电热毯,一天家里失火,这是电热毯超期使用造成的;小李前年购买了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不会出现漏电事故。高压锅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如果超出安全使用期,高压锅的抗压能力会明显下降,继续使用就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小王用高压锅煮饭时,高压锅突然爆炸,这是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 ①小孙家里失火,未必是电热毯超期使用造成的。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有人认为,动车密封性特别好,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卖高价盒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为民意识,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①方便面味道很大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6.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菌群是一种平衡状态,无须增加益生菌。如果滥用益生菌类产品,必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酸奶中的益生菌只在通过胃肠道时发挥作用,却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专家建议多吃蔬菜和粗粮,蔬菜和粗粮在肠道能转化为乳果糖,还可以促进正常菌群的稳定生长。如果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使人体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这样会引起严重的肠道问题。 ①滥用益生菌类产品未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7.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广场舞抢地盘”,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形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城市针对老年人的公共供给严重不足。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文化也不能小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一旦发现有噪音扰民现象,就必然发生抢地盘事件。只要城市管理者积极管理,就能保障社区群众之间的和谐共处。 ①“广场舞抢地盘”并不一定会严重地破坏城市的形象。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场大病痊愈之后,我反省了自己,对生活方式与健康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如果平时多多锻炼,一个人就不会生病,只要多吃蔬菜,就能保证身体营养的均衡,体重降下来了,身体也就健康了。
①并不是多多锻炼就不会生病。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9.仿照下面画线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材料:
绝代的风姿 灵魂的倔强 生命的赞歌 梅 枫 莲
粉身碎骨 雪花欺凌 沾染铅华
春桃妖娆,它不惧斗艳争芳,绽放出灼灼华光;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说明其问题。
春花秋月伴书声,夏雨冬雪润心田。青春年少的我们只要努力学习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生活就会过得幸福快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
1. 喝牛奶长大的,难道就有牛的血统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作答时,首先要根据材料确立中心,然后使用鲜明生动的语言组织答案。题目要求写一句“反驳”的话,就应该找到对方语言的中心为立足点,阐发与对方相反的观点。面对别人的挑衅,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对方观点的破绽进行反击,让对方观点不攻自破。可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抓住“中国人的奶”与“中国血统”血统这种牵强附会的关系,进行相似推论,即“归谬法”进行驳斥。以此来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喝牛奶长大的,难道就有牛的血统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难度适中。做题时注意,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确立中心,“反驳”的话,就应该找到对方语言的中心为立足点,阐发与对方相反的观点。其次准确理解“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的含义,发现表达推断存在问题,有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得出所推断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对方观点的破绽进行反击,可以同理类比让对方观点不攻自破。
2. 如果说“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是对的,那么许多人生病就医后没能治好病,所以生病就医是没用的。可是,生病怎么能不就医呢?所以不能仅因为许多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说上大学是没用的。
【解析】【分析】分析后不难发现,例句中前后分句间逻辑关系判断失当,强加因果。修改时用假设关系“如果说……是对的,那么……可是……所以……”来表达。依据例句,可把材料提供的观点句“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修改为“如果说‘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是对的,那么许多人生病就医后没能治好病,所以生病就医是没用的。可是,生病怎么能不就医呢?所以不能仅因为许多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说上大学是没用的。”
故答案为:如果说“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是对的,那么许多人生病就医后没能治好病,所以生病就医是没用的。可是,生病怎么能不就医呢?所以不能仅因为许多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说上大学是没用的。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及仿写能力。仿写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仿写时一定要首先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看是否选用修辞手法,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仿写时,要注意格式上的一致、内容上和上下文的衔接。
3. ①农历五月初五;②起源;③别称;④习俗;⑤影响
【解析】【分析】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另外本题结合高考推断题型,利用图标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度并不太大。①空白对应的是“时间”,考生只需知道端午节的农历时间即可。②空白根据图中“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等不同说法”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起源。③空白根据图中“龙舟节、 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别称。④空白根据图中“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习俗。⑤空白根据图中“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具体活动。
故答案为: ①农历五月初五;②起源;③别称;④习俗;⑤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推断能力,注意结合图表的前后内容。读图表,分析图表的整体内容和局部内容的联系,联系图表前后内容填写答案。
4. 青春是诗歌,青春是小说,原来青春就是我们挥洒才情的芳草地。时间是磨刀石,时间是催化剂,原来时间就是我们锤炼人生的工厂。
【解析】【分析】例句说“知识是羽翼,知识是翅膀,原来知识就是我们翱翔天空的工具”,例句由三句组成,前两句都是说“知识”的某种性质,第三句推出“知识是翱翔天空的工具”,“羽翼”和“翅膀”都是“翱翔天空的工具”;再看句式,由例句可知,仿写的句式为“……是……,……是……,原来……就是我们……的……”,明确了这些之后再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话题来写就简单多了。
故答案为:青春是诗歌,青春是小说,原来青春就是我们挥洒才情的芳草地。时间是磨刀石,时间是催化剂,原来时间就是我们锤炼人生的工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按照句式仿写,自选话题,符合归纳逻辑,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没有共同的爱好并不意味着两人之间就没有共同语言;缺少了共同语言并不能说明人与人就成不了朋友
【解析】【分析】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没有共同爱好,两个人之间就没有共同语言”“缺少了共同语言,人与人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故答案为:没有共同的爱好并不意味着两人之间就没有共同语言;缺少了共同语言并不能说明人与人就成不了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推断的能力。此题首先要研读语段,找出推断存在问题、表述不准确的地方。②③句对应原文中相关句子。仿照①句,写出后两个句子。要注意例句的结构、句式、修辞、字数等,尽量保持一致。
6. a,d(作家、话剧演员);b,e(音乐家、诗人);c,f(美术家、工人) 【解析】【分析】此题由①给出的条件可知道音乐家不是工人,由②得音乐家和美术家不姓王,由⑥得出作家姓王,以这样类推,一一排除,不难得出他们各自的职业。由①得:音乐家不是工人,由②得:音乐家和美术家不姓王,由③得:工人不是作家由④得:作家不是诗人,由⑤得:美术家不姓刘,由⑥得:作家姓王,因此,美术家姓陈,音乐家姓刘,工人姓陈,诗人姓刘,话剧演员姓王,由上述分析得出:姓王的是作家,话
剧演员;姓刘的是诗人,音乐家;姓陈的是美术家,工人。
故答案为:a,d(作家、话剧演员);b,e(音乐家、诗人);c,f(美术家、工人) 【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分析推理题又被称作匹配题,是指在题干中给出考生一些主体,一些信息,以及相应的一些相关条件,让考生根据给出的条件,将主体和信息之间进行一个一一匹配。
7. 【示例1】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 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示例2】 如果 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 那么作家这一行当 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逻辑推理的题目,考核的内容是三段论,假设大前提正确,找到一个特例进行分析推出荒谬的结论,进而否定大前提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 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示例2】 如果 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 那么作家这一行当 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和逻辑推断的能力。首先要弄清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第一句可以确定仿写句子的句式,然后考虑针对什么推断来反驳,最后确定自己所写内容。解答时一定要立足题目,认真审题,审出答题的角度和答题的模式,切不可脱离原题作答。
8.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帘幕桂花香;黄菊倚风村酒熟;紫门临水稻花香
【解析】【分析】答题时,可先根据节日特点将词语进行分类。如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故“月静”应是描述中秋节的;“风摇”对“月静”,“帘幕”对“池塘”,由此便可得出答案。2.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喝菊花酒的习俗,故“黄菊”“村酒”是描述重阳节的从平仄、词性对应角度分析,”“稻花香”对“村酒熟”“紫门”对“黄菊”,“临水”对“倚风”。
故答案为: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帘幕桂花香;黄菊倚风村酒熟;紫门临水稻花香 【点评】填写对联要注意:字数词性要相同,结构对应字不重。内容相关很关键,仄起平收是特点。注意审题,关注填写的对联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所给的对联内容结构进行判定。此题已经给出了相应的词语,难度降低。 9. ①地壳;②失踪;③考察。
【解析】【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类型,注意三个段落的中心,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壳似乎大面积失踪”,第三段的中心句是“克里斯……前往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进行考察”,由此可以提取关键词“地壳”“失踪”“考察”。 故答案为:①地壳;②失踪;③考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理解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学生要注意理解材料,学会归纳概括能力。
10. 不是消费者了解了企业产品,产品销售额就必将直线飙升;不是商家抓住这种机遇,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分析】文段中“而消费者了解了企业产品,产品销售额必将直线飙升。微信的到来带来经济发展的一次机遇,商家抓住这种机遇,必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断存在
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不是只有抓住微信营销的机遇,才能让消费者了解企业产品。”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那么第二处应是不是消费者了解了企业产品,产品销售额就必将直线飙升。第三处是不是商家抓住这种机遇,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故答案为:不是消费者了解了企业产品,产品销售额就必将直线飙升;不是商家抓住这种机遇,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推断的能力。此题首先要研读语段,找出推断存在问题、表述不准确的地方。②③句对应原文中相关句子。仿照①句,写出后两个句子。要注意例句的结构、句式、修辞、字数等,尽量保持一致。
11. 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是一道逻辑推断的题目,要求对所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这就要求考生在反驳之前要先明确对方的观点,即注意针对给出的观点,然后以一个反例进行反驳,如材料二中“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这里就得出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如材料三中说“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该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却想要写成伟大的科学著作。明确了这些错误所在之后,就要分析①的推断方式,“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这是采取假设的方式进行反问,考生可以模仿这种方式拟写答案。
故答案为: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
【点评】推断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①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段的内容和句内逻辑关系,对文段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通过通读文段,由语感初步感知出有逻辑推断错误的地方,这是做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再读语段,对由语感找到的有推断错误的地方运用语法逻辑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在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那些特别绝对,武断的推断。看其用词是否程度太深,看其推断条件是否充足,看其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等。一般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现推断错误的地方。分析过后进行确认。 ③仿照给出的例子,拟写答案,分析推断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拟写句子时一定要模仿所给的例句形式,不要想当然。拟写后要注意所写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是否有逻辑错误,是否简明连贯得体。最后写到答题纸上。
12. 这两个动力伴随一个人始终,他不一定就会有大的成就;他们整天呆在教室里刷题,在人生动力上不一定会出问题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是唯一推动一个人学习进取的强大持久动力”,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不一定是推动一个人学习进取的强大持久动力;如“这两个动力伴随一个人始终,他就会有大的成就”,“……就……”过于绝对,这两个动力伴随一个人始终,他不一定就会有大的成就。“他们整天呆在教室里刷题,在人生动力上一定会出问题”,“……一定会……”表述过于绝对,他们整天呆在教室里
刷题,在人生动力上不一定会出问题。
故答案为:这两个动力伴随一个人始终,他不一定就会有大的成就;他们整天呆在教室里刷题,在人生动力上不一定会出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推断的能力。此题首先要研读语段,找出推断存在问题、表述不准确的地方。②③句对应原文中相关句子。仿照①句,写出后两个句子。要注意例句的结构、句式、修辞、字数等,尽量保持一致。
13. 小李前年购买的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不能保证不出现漏电事故;小王的高压锅突然爆炸,未必是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
【解析】【分析】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小李前年购买了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不会出现漏电事故”、“小王用高压锅煮饭时,高压锅突然爆炸,这是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所以可改为:小李前年购买的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不能保证不出现漏电事故;小王的高压锅突然爆炸,未必是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
故答案为:②小李前年购买的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不能保证不出现漏电事故;③小王的高压锅突然爆炸,未必是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断能力,要注意抓文段中有错误的句子。做题时先要阅读材料,弄清材料的内容,再根据原文和实际生活找出错误句子。
14. 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简单逻辑推理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因果推理、假设推理、条件推断等错误的运用。在阅读所给语段的时候要注意认真思考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例如本题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属于条件假设不够充分。考生要注意平时做题的时候多积累常见的逻辑脱离的现象。
故答案为: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推断和仿写句子的能力。此题首先要研读语段,找出推断存在问题、表述不准确的地方。仿照①句,写出后两个句子。
15. 不卖方便面不一定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转变服务观念不一定能使乘客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解析】【分析】注意语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故答案为:不卖方便面不一定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转变服务观念不一定能使乘客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断能力。做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题中已给出例子,找出其他两处逻辑推断不合理,表述绝对的句子,参照例句加以修改即可。
16. 酸奶中的益生菌在通过胃肠道时未必会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未必会引起严重的肠道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据文段的“益生菌只在通过胃肠道时发挥作用”可知,“却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的推断是不合理的。据上文的“使人体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可以推知,它将会对肠道调节功能作用减弱或保护功能下降,而“引起严重的肠道问题”显然
推断不合理。
故答案为:酸奶中的益生菌在通过胃肠道时未必会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未必会引起严重的肠道问题
【点评】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解答此题时,注意认真揣摩上下句的关系。
17. 发生了噪声扰民现象并不一定会发生抢地盘事件;城市管理者积极管理也并不一定能保障社区群众之间的和谐共处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把握语段中上下句的逻辑关系。根据“一旦发现有噪音扰民现象”可以推知,也可能出现其他的事件,而不一定“必然发生抢地盘事件”,语段推断错误。“只要城市管理者积极管理”只是保障社区群众之间的和谐共处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一定能够“保障住社区群众之间的和谐共处”。
故答案为:发生了噪声扰民现象并不一定会发生抢地盘事件;城市管理者积极管理也并不一定能保障社区群众之间的和谐共处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和逻辑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首先要弄清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第一句可以确定仿写句子的句式,然后考虑针对什么推断来反驳,最后确定自己所写内容。题目中所给①句是针对“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形象”而言,另外两处有问题的语句分别是“一旦发现有噪音扰民现象,就必然发生抢地盘事件”“只有城市管理者积极管理,才能保障住社区群众之间的和谐共处”,然后照第①句的句式仿写,即可得出答案。
18. 并不是多吃蔬菜就能保证身体营养均衡;并不是体重降下来了身体就健康了 【解析】【分析】本段中表达不合理的还有两处:“只要多吃蔬菜,就能保证身体营养的均衡,”“体重降下来 了,身体也就健康了。”说得过于片面绝对,然后仿照第一处“并不是……就……”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
故答案为:并不是多吃蔬菜就能保证身体营养均衡;并不是体重降下来了身体就健康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逻辑推断和仿写的能力。注意文段中表达推断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推断过于绝对之处。找出来后,按照例句的方式和表达习惯,说明问题即可。本题中需要仿照的句式是“并不是……就……”。
19. ①夏莲淡雅,它不惧沾染铅华,亭立出绝代的风姿;②秋枫凄艳,它不惧粉身碎骨,舞动出生命的赞歌;③冬梅清傲,它不惧雪花欺凌,坚守出灵魂的倔强。 【解析】【分析】此题注意归给材料,意象、特征、品质要相符,注意用“物象+特征+它不惧+最后一组词语+动词+第一组词语“。
故答案为:①夏莲淡雅,它不惧沾染铅华,亭立出绝代的风姿;②秋枫凄艳,它不惧粉身碎骨,舞动出生命的赞歌;③冬梅清傲,它不惧雪花欺凌,坚守出灵魂的倔强。 【点评】仿写题要关注给出的例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去思考如何仿写。内容上要相关,保证语段内容的一致性;结构上与例句保持一致,选择同样的修辞或者保留相同的词语。基本的句子组成是“物象(第二组词语)+特征+它不惧+第三组词语+动词+第一组词语”。注意写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得体,没有语病。
20. ①努力学习了不一定就能考上好大学。②上个好的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③
挣到很多钱,生活不一定就过得幸福快乐。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具体考查的是逻辑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然后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文段,细心找出处存在逻辑推断有误的地方。
本题的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说明其问题”,文段中“只要努力学习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你的生活就会过得幸福快乐”的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能够得到推断的结果,然后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第一句“只要努力学习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可以理解为努力学习才有希望考个好大学,但努力学习不一定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第二句“上个好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这个可以理解为上个好大学,毕业后可能找到好工作,但找到好工作,并不由上个好的大学决定,找到好工作要看各个方面的能力,更有可能没有上好大学也能找到好工作;第三句“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你的生活就会过得幸福快乐”可以理解为幸福快乐并不是由金钱决定的,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但是家庭、身体状况等不如意,生活也不会过得幸福快乐. 故答案为:①努力学习了不一定就能考上好大学。②上个好的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③挣到很多钱,生活不一定就过得幸福快乐。 【点评】推断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①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段的内容和句内逻辑关系,对文段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通过通读文段,由语感初步感知出有逻辑推断错误的地方,这是做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再读语段,对由语感找到的有推断错误的地方运用语法逻辑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在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那些特别绝对,武断的推断。看其用词是否程度太深,看其推断条件是否充足,看其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等。一般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现推断错误的地方。分析过后进行确认。
③仿照给出的例子,拟写答案,分析推断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拟写句子时一定要模仿所给的例句形式,不要想当然。拟写后要注意所写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是否有逻辑错误,是否简明连贯得体。最后写到答题纸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