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②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③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④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
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⑤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①,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有改动)
(注):①中正无疵:正直无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矜不伐 矜:怜悯,同情 B.子兴执孙德崖 执:捉拿、逮捕 C.达薄其人 薄:看不起 D.明年二月,病笃 笃:(病)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达为右丞相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帝与达之邸 固时俗之工巧兮 C.强饮之醉,而蒙之被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太祖乃得归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设法对付,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B.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亲自前去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他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C.徐达年轻时,投奔当时还是郭子兴部下的太祖,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D.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2)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 【答案】 1. A 2. D 3. B
4. (1)徐达特别擅长谋略。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它(晋国)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项,
“不矜不伐”意思是“不自我夸耀、吹嘘”,所以“矜”:炫耀,夸耀。故选A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注意在平时对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积累,在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意思准确理解虚词的用法。A项“以”,介词,把/连词,表原因;B项“之”,动词,到/主谓之间;C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乃”,前后两个都是副词,才。故选D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皇帝亲自前去慰问”错,是“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故选B项。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1)句中关键词:“尤”,特别;“长”,擅长;“即”,如果;“结以恩义”,状语后置句。第(2)句中关键词:“厌”,通“餍”,满足;“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张;“阙”,侵损、使……土地减少;“焉”,哪里。 【点睛】
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①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太祖为郭子兴的部帅的时候,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靠太祖,一见面感觉谈话很投机。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要率领二十四人过去,第一个被选上的就是徐达。不久,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接着又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孙德崖的军队也捉住了太祖,徐达挺身而出,前往孙德崖的军队请求替代太祖,太祖才得以回归,徐达也获免逃脱。跟从太祖渡过长江,攻下采石,夺取太平,和常遇春都是军中先锋。接着又随朱元璋(太祖)攻破擒住元将陈登先。另外带兵夺取了溧阳、溧水,随太祖直下集庆。太祖亲自驻守集庆,任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占领了镇江。徐达的军队号令严明整肃,城中太平安定,秩序井然。徐迭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②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徐达特别擅长谋略。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至此,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
③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④徐达每年春季出征,冬末召还,形成规律。徐达回来就上交将印,被
赐予假期,皇帝设宴接见痛饮,有布衣兄弟之称,而徐达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经很平和自然地说:“徐兄的功劳很大,没有安定的居所,可以把旧邸赏赐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一天,皇帝和徐达到了旧邸,强行将他灌醉,又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的床上。徐达醒来后,惊慌地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皇帝看着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有司在旧邸前建造府第,在府第牌坊上写上“大功”两字。胡惟庸做丞相,想结交徐达,徐达看不起他的为人,没有答应,胡惟庸就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对付徐达。福寿揭发了胡惟庸的计划,徐达也不追究,只是时常对皇帝说胡惟庸不适合做宰相,胡惟庸果然倒台,皇帝为此更加重视徐达。十七年,太阴侵犯上将,皇帝心中憎恶。徐达在北平患上背疽,好一点时,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皇帝的诏书前往慰问,不久被召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接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皇帝因此停止上朝,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⑤徐达言语简短思考缜密。在军中,号令一出决不更改。诸将在他面前保持畏惧的样子,而他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得像不会说话一样。善于抚慰人,与部下同甘共苦,兵士们没有不感谢他的恩德,愿意以死报效的。因此所到之处都能取胜。约束部队十分严格,他平定大都两个,省会三个,郡邑上百个,街巷市井和平安定,百姓不因战事受苦。回到朝廷的日子,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皇帝曾经称赞他说:“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自夸,不为自己吹嘘,不爱女色,不取财宝,正直无暇,如同日月一样皎洁明亮,只有大将军一个人而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