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闻专业“校媒(体)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 CAREER柑HORI 职业时空 高职新闻专业“校媒(体)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官卫星 江海瑶 万 亮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鹰潭 335000) 摘要:“校媒(体)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 闻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了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 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新闻专业实施“校媒(体) 合作”的具体措施及其意义。 关键词:高职新闻专业;校媒(体)合作;人才 培养模式 一 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严重脱节 媒体中的不断运用,学校有责任让学生在校接受正 规的新闻实践训练。但由于目前实践设备的短缺滞 后和实践教学的欠缺,导致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 时不能适应新闻媒体工作,签约后无法立即投入新 闻工作。如许多高职院校缺乏新闻采编网络及广播 电视采编设施,新闻业务教学就无法与现代新闻传 媒的实践接轨。硬件的缺陷严重制约了高职新闻专 业的发展,难以完成培养掌握现代理论与技术的应 用型新闻人才的目标。 长期以来,高职新闻专业没有突出职业技能导 向。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过于重视知识的传输,过 于重视课堂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新闻实践环节,其 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以至于 学生上岗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设备,茫然不知 所措,无法满足新闻传播界提出的“上手快、后劲 足”的要求。 2.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二,高职新闻专业“校媒(体)合作”实 施的具体措施 对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 认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在高职新闻专业中实施“校 媒(体)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校媒(体)合 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职院校与新闻媒体机构 (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紧密合作,以培养学 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 学校和新闻媒体机构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 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新闻实践有机结合,把 理论学习与新闻实践的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培养新闻媒体机构需要的“上手快、后劲足”的具有 较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新闻人才。 高职新闻专业“校媒(体)合作”实施的具体措施,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是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其具体表现是实践 课程比重偏低,课时分配不科学等。二是实践课程内 容不合理。实践课程内容普遍缺乏层次性,实践模块 设置重单项、少融通、少综合,虽能在校内完成单项 职业技能培训,但缺乏对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进行系统融合的机会,学生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综 合性较强的新闻实际问题。 高职新闻教育“双师型”师资严重匮乏 j.与媒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新闻专业,由于实践性、综合性都比较强, 高职院校在实施“校媒(体)合作”人才培养模 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是理论水平高又有丰富新闻实践经 验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由于高职新闻教育发展 式时,均与新闻媒体机构(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 的历史不长,许多高职新闻专业的教师多为理论型的 台)磋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教学 教师,缺乏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其次,由于近年来 计划先由学校根据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 高职大规模扩招,新闻专业师资紧张;第三,高职新 案,制定公共基础课程及行业基础课程,然后和新闻 闻专业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一般都有相对优越的 媒体机构(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协调制定专 工作环境和工薪报酬,当一名教师的愿望一般较小, 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实行从实践到理论、再 这也限制了高职新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 从理论到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与媒体共同优化课程设置 4.高职新闻教育硬件不足 新闻教育是一个高投入的教育,随着新技术在 高职新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合理的 .收稿日期:201O-06—22 作者简介:官卫星(1970一),男,窿潭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 ●_…-___-●_…●●…-●…●l…____-●_…___-_-_…●●…__…-_一 场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与高端物业服务企业合作 科研、合作培训等。聘请物业行业的职业经理、物业 方面法律专家、物业方面维权志士、服务礼仪专家、优 秀毕业生等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座谈,增强学 生的职业认同感,让学生切身了解高端物业的需求。 4.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努力调动校外实训 基地的积极性。首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对物 业管理专业来说,学校的后勤集团、基建工地、水电 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 然而,很多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忽视了这些校内现有 参考文献: 的资源。物业管理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这些现有资 [1]谢家谨.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自觉承钽行业发 源,开展实践教学。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管 展历史使命[J].中国物业管理,2007,(12). 理公司,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并参与 [2] 郑良宇,刘德明.物管行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及培养措 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其次,努力调动校外 施[J].现代物业,2008,(8). ・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学校要培养合格的技术类人才, 必须多方努力,充分调动校外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切 实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需要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 物业管理教育的专业建设是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 要求。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 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并重 的教学,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物业管理人 才的需求,从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88・ 第6卷・第8期 职业时空 CAREE R HO RIZON e 课程设置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职新闻专业在设置 三、高职新闻专业推行“校媒(体)合作 课程时,必须与媒体通力合作,从媒体发展的最前沿 的意义 不断采集、加工信息,依托新闻媒体岗位需求、技术 1.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发展需求以及市场需求来设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 推行“校媒(体)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 保证专业教学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而 能学习新闻理论,又能在学校和合作媒体组织的新 高职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优 闻实践活动中,通过真实的新闻采访等实际工作,容 化:一是压缩新闻理论课程。l:lzAn,可以把新闻学概 易娴熟地学会技术,形成技能,大大弥补校内教学的 论、传播学概论等课程合并成一门“新闻传播基本原 不足,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新闻岗位,做到毕 理”课程。二是增加专业实践课比重。高职新闻专业 业与上岗的零过渡。同时,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新闻工 课程,应突出学生的新闻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新闻 作环境中,有利于深刻认识社会,了解新闻行业,学 实践能力。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新闻专业 会做人,学会团队合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培养良好 实践课比重。三是增设新兴专业课程。以数字技术、 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不 断地给高职新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为了充分满足 市场需要,高职新闻专业应该尽快设立与媒体最新 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比如网络传播采访学、网络广告 学、视频编辑等课程。 5.与媒体共同构建全新教学模式 高职新闻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积极利用 媒体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共同构建全新的教学 模式。一是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首先是课堂时间 上的开放。即除了课堂教学外,专业课程可以使用 网上课堂教学平台,增强在课后与学生的实时答疑 交流。其次是课堂空问上的开放。即利用课外时间,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媒体的新闻实践活动,或与合作 的媒体合办新栏目,让学生参与策划、编辑、组稿、 写稿等活动。此外,在教学环节中还可以积极开展 与合作媒体的多种形式交流活动。二是构建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技能 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在高职新闻专 业课程教学时,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 教学,其关键的是案例。而“校媒(体)合作”时聘 请的一些有实践经验的记者、编辑从事教学工作,就 能让媒体的操作手段变成课堂上鲜活的教学案例, 学生就能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增强新闻实际操作能 力。同时,体验式教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如教师可以结合正在发生的新闻,把讲课地点调整 在新闻现场,教师在现场讲解采访要点以及获取素 材的要求,并解决学生在现场提出的问题,然后让 学生通过自己的采访、写作来感悟和提高对新闻的 认识以及采写能力。 4.与媒体共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的着力点和方向,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高职新闻专业应与媒体合作,共同加强“双 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 专业教师到媒体进行新闻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能, 积累实践经验,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二 是引进具有丰富媒体实践经验的人士充实教师队伍, 或者聘请合作媒体的资深记者、编辑等担任兼职教 师。三是根据新闻专业实际需要,制定“双师”师 资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合作媒体资源,定期聘请具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记者、编辑等,来校举办专 题讲座、学术交流或对教师进行新闻专业技能培训, 以提高教师的新闻专业技能。四是鼓励教师对外开 展各种类型的新闻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如可以在 媒体担任策划工作、优稿评选工作等等,以促进教 师的专业发展和技能提高。五是学校要制定一定的 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新闻专业资格考试,获取 “双师”资格。 的新闻职业意识和新闻职业道德。总之,这种培养模 式有利于学生更快地从学校人向“新闻人”的角色转 换,从而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2.有利于促进高职新闻专业课程改革 推行“校媒(体)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 能及时了解新闻行业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真 正把握媒体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有利于高职新闻专 业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使新闻专业人才的培 养更能贴近媒体、贴近社会,使学生的技能更能贴近 新闻职业岗位的实际。通过“校媒(体)合作”,促 使高职新闻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做到整体优化;改革 教学环节,突出实践性、先进性;改革教学方法,凸 显以学生为中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 创新。总之,推行“校媒(体)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让媒体参与其中,高职院校才能真正了解媒体的岗位 需求和能力需求,从而有利于促进高职新闻专业的课 程改革,达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新闻人才的目的。 3.有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新闻专业推行“校媒(体)合作”,有利 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从媒体聘请具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记者、编辑等担任兼职教师, 能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二是选派专业教师到 合作媒体进行新闻实践锻炼,能使教师及时了解新 闻行业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并在新闻实践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实践技能。三是学校教师和媒 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 型”素质的形成。 4.有利于提高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效益 推行“校媒(体)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 提高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效益。一是降低了人才 培养成本。推行“校媒(体)合作”,高职院校就可 以充分利用媒体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开展新闻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新闻实 践技能,从而有助于解决高职新闻教育实践设备和 资源的不足,降低人才培养成本。二是推行“校媒 (体)合作”,能够使学校更加清楚地知道媒体对新闻 人才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目标 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培 养出受媒体欢迎的学生。三是推行“校媒(体)合作”, 学校可以与媒体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计划和 教学模式改革等问题建立定期协商机制,提高人才 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缩短新闻专业学生成才期 限,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由学 校人向“新闻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 [2]林伦伦,郑国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