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思政背景下药学服务课程改革探析

课程思政背景下药学服务课程改革探析

2020-06-1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课程思政背景下药学服务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课程思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课程思政旨在通过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综合人才。在这一背景下,药学服务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探讨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中,如何通过重新设定课程目标、创新教材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等方法,推动药学服务课程的改革,以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药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药学服务;课程改革

引言:药学服务课程不仅仅是传授药学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更是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重要平台。药学服务领域的专业人士需要具备丰富的医药知识,以及在伦理、法律、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具备高度敏感性和综合素质。因此,课程思政在药学服务课程中的应用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改革不仅能够提高药学服务课程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还有助于满足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需求,为社会和国家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药学服务课程改革方向 (一)强调价值观教育

药学服务课程的改革必须强调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高度道德素养的药学专业人才。强调价值观教育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药学服务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临床实践、患者关怀以及团队协作中。例如,强调“人民至上”帮助学生更关注患者的需求,强调“全面发展”激发他们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强调“责任担当”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守道义的勇气。改革还需要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反思和伦理决策能力,药学服务课程可以引入伦理病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让学生面对

伦理困境时能够理性思考、明智决策,并坚守医疗伦理的原则。此外,强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成为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榜样和引导者,教师应具备高度的道德操守,注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以锤炼他们的价值观。

(二)融入国家政策和发展需求

药学服务课程应当紧密关联国家的卫生政策和医疗改革方向,学生应该了解国家医疗体制的演变和政策的重要性,以便为将来的药学实践提前做好准备。这可以通过增加课程中的卫生政策分析、医疗改革研究等内容来实现,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对药学服务的影响。其次,药学服务课程应当强调药品监管和安全,满足国家对药物安全的严格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国家对药品质量、生产和销售的法规和监管政策,确保他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课程还应关注国家卫生服务的重点领域,如老龄化社会、慢性病防控等,培养学生对国家卫生问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帮助他们为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做出积极贡献。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药学服务课程的改革应将国家政策和发展需求纳入核心内容,以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他们将能够积极参与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这有助于药学服务课程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目标。

(三)提高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性

跨学科整合能够丰富药学服务课程的内容,药学服务不仅仅涉及药物知识,还需要了解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课程应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患者的需求和社会背景,为患者提供更综合的服务。实践性的改革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药学服务课程中,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的临床实践、社区服务项目等,从而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此外,通过与医生、护士、社工等其他专业人士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跨学科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患者沟通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交流,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和沟通技巧。强调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性的改革有助于培养更全面的药

学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和社会的需求,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使药学服务课程更具实际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二、药学服务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

重新设定药学服务课程的课程目标需要综合考虑思政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设定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区药物咨询活动来实现。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学生被要求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用药需求,并提供相关咨询,通过这种实际参与,学生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还培养了对社区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也应强调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患者关怀能力为例,可以设定目标是使学生更加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药师与患者进行沟,教师可以在模拟中引导学生理解患者需求,尊重患者的选择,并坚守医疗伦理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深刻体验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将其内化为职业操守。

(二)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包括引入多媒体教材和在线学习资源,如在药学服务课程中,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在线模拟患者病例分析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模拟实际临床场景,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患者沟通。这不仅提供了更生动、互动性强的教育体验,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借助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伦理、社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以医疗伦理决策为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的伦理困境案例,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将深入思考伦理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药学服务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材和在线学习资源,以及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实现,这种方法不仅使教育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政效果,有助于培养更全面的药学专业人才。

(三)实践教育的加强

强化实践教育是药学服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应用能力,高校可以引入社区服务项目,将之纳入药学服务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来强化实践教育。以“社区药物管理与健康促进”为例,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参与药物管理和健康咨询活动。每名学生需要与居民亲自沟通,了解他们的用药情况,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开展药物健康教育,这将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药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锻炼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了更好地强化实践教育,学校还可以与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实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医疗和健康管理环境中积累经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育也可以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如开展健康义诊、药物回收与处置、公共健康宣传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需求,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药学服务课程的实践性和思政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的实施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综合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持,药学服务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注重价值观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重新设定课程目标、创新教材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等措施,可以使药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宁辉,杨瑞芳,睢超霞等.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4(04):501-503.

[2]佘雪花.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07):2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