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7-05-26T10:53:18.7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 作者: 彭勇
[导读] 本文结合软土地基的性质,分析软土地基造成事故的原因,探讨了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深圳南海岸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18034
摘要:在湖沼、滨海、谷地等地区沉积下来的饱和黏土我们称之为软土。随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建筑行业的反发展,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多的被规划利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工程的强度以及沉降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本文结合软土地基的性质,分析软土地基造成事故的原因,探讨了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地基是房屋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土地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致使人们不得不在某些不良地基上进行施工和建筑,软土地基就是不良地基中的一种,要想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施工活动就必须采取某些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改善,使其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满足于建筑物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一、软土地基的性质
软土主要指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和泥炭质土,是一种从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黏性土系,多数是由于水流的冲击沉淀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软土地基指的就是由这种特征的粘土和粉质粘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等构成的。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在地基上的填方的不稳定或构造的原因造成的地基发生沉降的情况也属于软土地基,在确定地基是否属于软土地基时应充分研究地基层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从而确定是否属于软土地基的情况。软土地基聚源如下性质:
1.1触变性。在软土没有被破坏之前,其形态呈固态状态,一旦遭到破坏,就转换为流动状态的触变性。 1.2低透水性。软土的透水性较差,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排水固结,所以在建筑物的沉降持续时间较长。 1.3高压缩性。由于高压影响,压缩系数越大,建筑物沉降,量就越大。
1.4沉降速度快。在建筑物中,软土地基随着荷载的增加其沉降速度也加快,所以在地基相同的条件下,楼层越高,沉降速度就越快。 1.5不均匀性。由于微细颗粒是软土的组成部分,土质密度不一样,建筑荷载受力不均匀,建筑物在沉降时产生较大的差异,常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
1.6流变性。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剪应力影响下,由于软土的瞬时强度高于长期强度,随着时间增长逐渐变形。 二、软土地基造成事故的原因分析
软土地基造成的事故由多方面原因,比如地质勘查质量不够、设计与施工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建筑物结构损坏或者坍塌等原因主要分析如下:
2.1地质检测精度不够,对于软土的整体分布、土层结构、软土厚度等参数没有做到准确的检测,以致对地质的实际条件判断失误,将软土地基安装非软土地基的工艺进行设计,最终造成建筑物的地基下沉,建筑物的受力发生不均衡,在局部的重大载荷作用下导致结构裂纹,甚至局部或者整体的坍塌。
2.2由于软土的承载能力不足,使得地基无法承受更高的楼层,在过载条件下,地基产生了剪切式的损坏,使得建筑物的基础稳定性大大降低。当对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方式不合理时,建筑物将产生强烈的不均匀沉降,使得建筑物结构开裂,需要进行再次整修与加固,增加了经济损失。
对于软土地基的沉淀,其作用时间较长,并非几年就能表现出的,而是需要数十年以上,尤其临海区域的软土地基,由于软土层厚度非常大,其发生固结的速率较低,其质地结构的不均衡性主要为载荷差别造成的;软土地基的强度低,特别是抗剪能力,因此容易产生一些软土滑动和地质的不平整性,极大的威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较小的地质灾害下,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软土地基所存在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对地质勘察进行严格的要求,施工工艺严格执行。 三、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3.1挤密碎石桩施工
3.1.1振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首先进行桩位布置,然后桩就位,取土成孔,填料,夯实造桩,成桩、铺设垫层,挤密碎石桩移到下一桩位。为了保证成桩参数的准确, 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做成桩试验,桩机就位的垂直度要满足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为了防止出现断桩,碎石量应满足要求,不得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冲填;在沉桩过程中,遇到体积大的单独块石,可做移位处理。
3.1.2碎石挤密桩加固软土地基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为原天然土的 3. 5 倍, 且能大大缩短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碎石挤密桩受场地影响小,施工成本低、工期短, 能显著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强夯施工
强夯法就是用重物对地面猛力拍打,保证地面的牢固与平整,利用强夯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还能避免地基在重物的压力下发生坍塌。利用这种软基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对地面产生良好的效果,是软土地基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沉降要求,并且施工迅速,为后续施工提供有力条件。这种方法由于实施方式关系,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以及噪声,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所以在居民聚集区不易使用。如果采用这种处理方式,需要逐层夯实,并且在最后的一层夯实完成后,将夯实机压实的坑填平。 3.3堆载预压工
具体来讲,就是在开展建设活动以前,使用很多的填土来增加地基自身的强度。当软基本身的强度增加到规定好的数字的时候,就可以把填土的荷载力均摊,进而借助于堆压措施处理,这时候就不会发生比较明显的下沉现象了。但是这时候要认真的注意一个事项,就是要正确的控制加荷材料,避免地基受损,保证工程开展顺利。该措施的优点非常多,比如它能够降低花费,而且因为它的建设思想非常综合,程序不繁琐,也不用使用很大型的机械装置。因此该措施在当前的建设工作中使用几率非常大。但是在具体的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该方法的软土固结系数较低,所以项目的持续时间非常久,如果时间非常合理的话我们可以将其单独运用,否则的话就要和别的方法搭配使用 3.4换土施工
当地基的上表层部分为承载能力低的软弱土(如淤泥、杂土)时,可将软弱土层全部挖走,换成坚土。砂料宜选用中粗砂,要求级配良好、含泥量不超过3%~5% 颗粒的不匀系数不大于5。符合标准的砂方可使用。施工时首先清除换填范围内地面上垃圾等杂物,并在换填范围内(填方路基坡脚外1m)两侧按1:0.5 的坡度开挖边坡。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填筑压实。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这种方法处理的路基强度高,见效快。适合工期紧,任务重的工程。 四、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一定要认真做好各方面准备,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仔细的勘探,以相关的参数指标为依据,不同条件的软土地基采用不同的加固技术,并且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控制,运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和平. 探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 11)
[2]高文泉,罗福贵.建筑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01. [3]徐文良,杨帆.强化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