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头驱饼艽。 谈碧翠(广东威恒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00)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配电网的容量日益增大,广大用户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 有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本文主要针对1O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lOkV ̄5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1前言 值R≤1500Q,基本上可以消除系统内的各种谐振过电压。③在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确定是一个涉及供电安全可靠性和连续 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健全相的过电压水 性、配电网和线路结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继电保护方 平可超过3倍相电压,对设备的的绝缘水平造成一定的危害。在 式、设备安全和人身保安、通信干扰、系统稳定等多方面因素的 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当接地电弧第~次自动熄灭后,系统的对 个系统工程。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配电网,在不同的发展阶 地电容的残余电荷将通过小电阻及时泄放,因此过电压幅值不 一段,这些因素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考虑采用不同的中性点接地 方式。因此必须要事先全面分析,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分 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确定具体适合系统的中性点接地 方式。 2中性点接地方式 lOkV配电系统中,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有三种:中性 点绝缘接地方式、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 圈接地方式。这三种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特别对于小电阻接 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孰优孰劣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 2.1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是IOKV配电网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 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一般认为其接地 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熄弧,非故障相电压升 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故可带故障继续供电2h,从而 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但是在发生 弧光接地时,电弧的反复熄灭与重燃,由于对地电容中的能量 不能释放,造成电压升高,从而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或谐振过 电压,其值可达很高的倍数,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特别是新 建llOkV变电站一般采用lOkV电缆出线,至变电站外再登杆的形 式,出线数较多、线路较长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已比较大,若 仍采用本期中性点不接地,对安全运行存在一定隐患。 2.2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_ 定阻值的电阻,该方式可认为是介于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直 接接地之间的一种接地方式,世界上以美国为主的部分国家采 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采用此种方式,用以泄放线路上 的过剩电荷,来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 式中,一般选择电阻的值较小(工程上一般选取10 ̄20Q)。在 系统单相接地时,控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在10A ̄500A之间, 通过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来启动零序保护动作,因此可快速切除 线路单相故障。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特点有:①中性点经小 电阻接地系统可以配置零序过流或限流速断保护。当系统发生 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的零序保护可在(0.5~2.0)sec切 除故障。根据电网的运行经验,零序保护动作准确率在95%以 上,可及时切除故障线路。②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同时也是阻 尼元件,相当于在谐振回路中串接一个阻尼电阻,由于电阻的 阻尼作用,可以限制谐振过电压的形成。试验表明,当接地电阻 高,不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健全相的过电压低于3倍相电压, 因此一般不会危及设备的绝缘。④有利于降低操作过电压,中 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配电网发生单相故障时,零序保护动作, 可准确并迅速地切除线路的故障。如果发生接地故障的线路 是电缆线路,由于电缆线路故障一般是永久性故障,可对电缆 线路不投线路重合闸,不会引起操作过电压;如果发生单相接 地故障的线路是架空线路,由于架空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较 多,在故障跳闸后,线路还将重合一次,根据运行经验和实测表 明,无论重合闸是否成功,线路重合过程中不会引起明显的操 作过电压。⑤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当系统发生单相故障 时,无论故障是永久性还是非永久l生的,故障线路均跳闸,因此 线路跳闸次数较多;当架空绝缘导线断线,裸导线断线接触的 是沙砾、沥青、混凝土等干燥地面时,由于接地电流小,零序保 护由于灵敏度原因可能不动作,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安全事故。 2.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消弧线圈是一个装设于配电网中性点的可调电感线圈,当 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作用是提供一个感性电流,用来 补偿单相接地的容性电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利用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对接地电容 电流进行补偿,使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减小(IOA以下)到能自行 熄弧范围,因接地电流电容电流得到补偿,单相接地故障并不 发展为相间故障,按规程规定系统可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2h。 因此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供电可靠性,高于中性点经 小电阻接地方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特点有:①故障点 接地电弧可白行熄灭,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由于消弧线圈的感 性电流对故障容性电流的补偿,使单相故障接地容性电流在 IOA以下,因此接地电弧可以自行熄灭并避免重燃。②可降低了 接地工频电流(即残流)和地电位升高,减少了跨步电压和接地 电位差,减少了对低压设备的反击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干扰。③ 传统的消弧线圈需要人工进行调谐,不仅会使电网短时失去补 偿,而且不能有效地控制单相接地的故障电流。自动跟踪补偿 消弧线圈装置则能够随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及时、快速地调 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的电 感电流能有效地补偿接地点的电容电流,避免了间歇性弧光接 地过电压的产生。 3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具有供电可靠性高,对人身及设备有较 好的安全性,通讯干扰小,投资少等优点。比较适合用于系统不 不管哪种接地方式,目的就是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保 大,网络结构比较简单,运行方式变化不大的系统。中性点经小 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电能的优越性,最大限度的创造经济 电阻接地,主要优点是过电压小,系统电缆可以选择较低的绝 价值。 缘水平,以节省投资。对于架空线路为主的系统,由于单相接地 大多数为瞬时故障,而这种接地方式不分单相多相故障的性质 一[参考文献] 律跳闸;对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由于电缆很少发生单相接 [1]殷建刚,彭丰,王维俭.合理配置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J].电力设 地瞬时故障,比较适宜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从限制单相接 备,2001(O4). 地故障电流的危害性角度出发,则中性点经消弧线圈(自动跟 [2]赵洪健,吴文勇.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J].机电信息,2010 踪补偿)接地方式较其他两种接地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由于 (18). 消弧线圈能够根据系统的电容电流实时进行补偿,避免发生间 技,2007(11). 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供电可靠性相对提高。但是自动跟踪消 [4]高立平.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研究与应用[J].电气应用,2011 [3]曾悦明,陈志诚,刘汶兴.浅谈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_I].广东科 弧线圈的选线准确率还不高,在运行实践中,很多安装自动跟 要采用试拉馈线的办法寻找故障点。 (1】). 5]要焕年,曹梅月.电缆网络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问题[J].电网技术,2003 踪补偿消弧线圈的变电站由于装置的选线准确率不高,导致需 [(02). 4结语 (上接第144页) 具备基本的保护功能,还具有能够存储故障信息和数据的大容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实现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并融保 量的存放空间以及超强、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通信能力,并 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等功能于一体。 能够跟其他的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实现全系统数据、 信息和网络资源的共享。 3.4继电保护的智能化进展 科技的进步使更多的技术可以应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中,如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神经 3.2继电保护网络化发展 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中,除差动保护装置和纵联保护装置 网络不是一种线性映射的方法,对于那些不能够以方程式求解 外,都仅仅只能反映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功能也 的较为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采取神经网络方法非常有效。 只是将故障元件切除,尽可能减小事故带来的影响,继电保护 智能化的继电保护,除了一般的自动化功能(如自动报警、 中的各个保护单元还不能共享整个系统中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等 小电流接地选线、生成报表、故障录波、事故判别与处理、无功 方面的数据,每个独立的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不能协调地处 电压调节等)外,还具有强大的自我诊断功能,能够实时地将相 理这些信息和数据,系统的安全持续运行也就不能很好保证。 关数据信息传送到网络控制中心,从而取代了常规变电所的被 实现系统安全持续运行的首要条件,是完成整个系统相 动模式,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会得到更为』 泛 关设备保护装置的网络连接,也就是实现微机继电保护的网络 深入的应用,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化,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网络连接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共 3.5环保和高效的发展需求 享系统中的故障信息,准确地判断系统的故障性质、位置并检 智能电网强调“绿色、环保、高效”,所以,电力系统继电 测故障距离。所以,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以及微机继 保护同样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协调好电力系统发展与环境保护 电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能够极大地提高保护的可靠性,网络化 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将是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长久趋势。 电力系统是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会有一部分能源在转化、传输及变电的过程中被损耗掉。我 3.3继电保护一体化推进 继电保护一体化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等各个 们应该认识到电力系统中存在能源损耗这个现实问题,继电保 功能的一体化。实现了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后,继电 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应当以保护环境、避免浪费为前提,将继 保护装置就可以看成是性能先进、功能多的整个电力系统保护 电保护的环保型研究作为保护发展永匾的主题。 网络上的智能终端,能够从保护网络中共享到整个电力系统运 4结语 行以及故障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还能够采集和传送它取得的被 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风潮,同时也给继电保 保护元件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上送给整个网络的控制中心。 护装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经过不断的技术探索和努 这样,各个单独的微机保护装置实现了继电保护功能,能 力,我国继电保护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