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梅
来源:《学周刊·B》2010年第01期
阅读理解的核心是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弄懂短文中说明的事实、作者写作的目的、观点及意见。所以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首先要在“理解”二字上下功夫,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计划地阅读各种体裁和对各种能力有一定要求的短文
学生应从初一年级开始学会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首先应选择与教材同步的阅读文章,不要太难。特别要注意所选文章的生词不要太多,语法、句子结构不要太难,通过一个阶段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后,学生自身的阅读速度、理解自然会加强,兴趣也会大增。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一些新的词汇和新的语言现象,还能不断地巩固、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到了初三阶段,学生应选一些文章长的、难度略高于教材的文章来阅读,不要简单地局限于叙述性故事,应多阅读一些科普文章、议论文和一些日常交际对话的文章。
二、在阅读过程中,要针对问题,采取回读、重点读的方式,领会其意
对难度大的文章,学生要学会读过一遍之后,紧接着细读短文后的问题;同时要学会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对概念模糊而在意义上差别甚微的选项,要依据全文的中心思想及段落大意,参照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及作者的意图来确定。
三、阅读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
一篇文章拿到手,应从宏观入手,审清文章的中心意思和段落大意,如果遇到生词应先跳过去,切忌长时间停留在一处或逐词、逐句翻译,对生词应通过上下文推测其含义。在阅读时最好记下所用的时间,这样做可以使自己在阅读时专心致志,努力提高阅读速度。
四、阅读时应学会抓住全文的中心思想
抓住全文的中心思想,学会分析每个选项,对与选项有关的句子要细读,可在词或句子上作标记,以便对照,作出正确判断。对一些关键词或词组,如做状语的词组,动词、副词、名词的单复数,代词、形容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数词等语法现象,应适当标上记号,以便解题时减少答题失误。
五、学会用比较分析法、意群阅读法、猜测词义、评读法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要作出正确判断,一定要在文章中找到依据。比较分析法就是将题目与原文中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分析,要善于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而往往不同点正是答题的关键。
意群阅读法就是把有关的重要的词组联成一个具体且有一定意思的较大单位,一组一组地读,一边读一边理解。这种方法能纠正学生逐词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意群跳入另一个意群。
猜测词义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应根据上下文,通过分析词的构成来猜测词义,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提高判断的准确率。 评读法就是凭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论据作出判断,以得出正确的推断。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与实践,可知有的题目答案在文章的句子中能直接找到,而有的题目则需仔细推理,通过理解、推理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六、要学会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
学生学会依靠上下文,通过分析词的构成猜测词义,要学会有目的地快速浏览全文,以获取和查找主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先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则需认真阅读和推理,这样能科学掌握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七、要学会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积累知识和经验
如:对自己平日易错的知识点及容易混淆或产生误解、易发生争论的知识点,按语法、词汇、阅读、句子等类别分类记下其错误的原因,把所涉及的知识弄清楚。总之,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