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能力素质的秘书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能力素质的秘书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3卷第5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V01.33 No.5 2013年10月 Joum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0ct.2013 基于能力素质的秘书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郑美平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2011年秘书学专业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各大院校开始积极筹办秘书学本 科专业,而目前的秘书学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具体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等诸多问题。文章从 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训练、“三证”考核等四个方面,按政务秘书和商务秘书两个培养方 向对秘书学本科专业学科进行能力分析,尝试构建适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较科学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秘书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3)05-0145-03 收稿日期:2013-06-28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3.05.45 作者简介:郑美平(1981一),女,福建宁德人,福建江夏学院人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201 1年,秘书学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院校没有注意 业目录,成为与汉语言文学并列的二级学科,这是 区分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与高职文秘的培养目标 秘书学界划时代的大事,各大院校开始积极筹办 的不同,培养方向也比较单一,没有进行细分。我 秘书学本科专业。近期笔者对苏州大学、盐城工 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 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行知学院、集美大学等全国 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 三十余所高校的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 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 行研究后发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针对 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 高职高专的文秘专业设计,课程设置则大部分照 才。 J(n 也就是说高职文秘培养的是初级秘书, 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容,这些都无法适应秘书 而本科秘书学专业应该是培养中高级秘书人才, 学本科专业教育的需求。秘书学本科专业应具有 培养目标存在层次上的区别。另外高校可以根据 一套适应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与课程体系。 自己院校的特色与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来定位秘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应注意与汉语言文学、高 书学的专业培养方向,如:政务秘书方向、涉外秘 职高专文秘、文秘教育本科、秘书学自考本科专业 书方向、司法秘书方向、商务秘书方向等等,再依 相区别,确立具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要求 据培养的方向来设置课程。 的新兴体系,所以合理构建秘书学本科课程体系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在 迫在眉睫。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上,出现了两极分化 的现象,有的高校是从高职升为本科,沿用了高职 一、高校秘书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重实践的设置,而有些高校的秘书学本科专 (一)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太多 我国高等院 业又纯粹是理论学习。秘书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校四年制本科一般要求修满160学分。除去公共 应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运用秘书学基 课(政治思想、电脑、外语、体育等课程)约4O学 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秘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 分,余下的约120学分包含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种问题,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管理协调能 和选修课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中,秘书学专业的 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 课程应占70%一80%,这才是正常的秘书学本科 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应变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 专业。…而目前很多院校的本科秘书学专业依然 办公技术。l2 J(P13)所以秘书学本科教育应有别于 附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类课程占了80%左 高职教育,侧重史、论方面的学习,但它同时是一 右,秘书专业课只占了20%左右,本末倒置。 门应用文科,所以也应该设计实务部分,在课程设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第33卷 置上史、论、应用三方面应互相结合,不可偏废。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学习。 二、构建课程体系的新模式 秘书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文秘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背景的基础 上,以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作为 学科基础,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参谋助手能 力、管理协调能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语言文字 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应变能力,并熟 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我们将这些能力归纳为 业务基础能力、业务核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三 大类型,同时,对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归类 为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在 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基础上, 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课程组成原理和现有国 家课程规范,设计对应的课程名称。_3 在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教学可采用“2+2” 和“16周理论教学+2周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 的模式。“2+2”即第一、二学年按照专业培养, 开设业务素质的基础性课程,第三、四学年分专业 方向培养,开设专业不同领域及环节方向课程。 为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涵盖理 论教学,可安排课堂实验训练、每学期两周的集中 实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创新环节等。 (一)专业课程根据本科秘书学专业的培 养目标及能力要求,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 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程、素 质拓展课程等五大模块,从能力角度归纳为业务 基础能力、业务核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三大类 型。由于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对于秘书的专业 能力要求存在具体的差异,可以将其细分为政务 秘书和商务秘书两个方向,体现不同单位秘书工 作类型与工作任务的要求,强化秘书岗位职业能 力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1.政务秘书方向。 业务基础能力由教育部要求设置的公共基 础课与汉语言文学的学科基础课构成,设置计算 机应用、人文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 育、中国文化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美学概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 学英语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计算机应用与文字处 理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掌握基本的英 语读写能力。 业务核心能力由秘书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 技能课构成,设置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概论、秘书 实务、管理学概论、行政管理、领导科学概论、行政 法、秘书写作、秘书职业形象设计、文书档案管理、 新闻采访与报道、现代办公技能训练、速记与速录 等课程,使学生熟悉秘书学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基 本的行政管理知识和行政法规,培养学生行政办 公室业务处理能力、行政公文写作能力、办公自动 化能力、辅助领导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业务拓展能力由素质拓展课(即选修课)构 成。设置文学概论、书法艺术、人际沟通、逻辑学、 申论、公务员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社会学等课 程。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和沟通能力,进 一步增强学生的管理才能,鼓励学生参加公务员 考试,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务秘书做好准备。 2.商务秘书方向。 业务基础能力与政务秘书方向一致; 业务核心能力由秘书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 技能课构成,设置管理学概论、企业管理、领导科 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经济 法、公共关系学、公关策划、商务礼仪、商务英语、 外贸函电、英语口语交际、项目管理、速记与速录、 现代办公技能训练等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熟悉 秘书学相关理论知识,了解现行的企业经济法律 法规,具备企业管理及公司事务组织处理能力;辅 助企业领导参谋决策,协调沟通上下级关系,协助 领导开展公关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具备 文字速记及计算机快速录人的能力,能够进行无 障碍的外贸外语方面的交流。 业务拓展能力由素质拓展课(即选修课)构 成。设置营销策划学、国际贸易实务、会计学、商 务谈判、速记与速录、电子商务、摄影与摄像、影像 非线性编辑等课程。使学生能够进行企业活动影 像编辑,掌握营销策划能力,熟悉谈判技巧。 (二)实践教学环节 从秘书学的学科体系 看,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秘书学 本科专业在抓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实 训教学。 首先,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 学体系。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的专业 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教学中,开展同步式的实训 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开展 相关的训练;第七学期开展专项实验室或实训基 地实训的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毕业实习 第5期 郑美平:基于能力素质的秘书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47・ 集中实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实训教学体系, 体现“基础扎实,创新能力、注重实务,强化技能” 的实训教学理念。 其次,建设文书档案实训室、会议模拟实训 室、礼仪实训室、速记与速录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 验室,作为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为学 生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性实训积 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另外,建立多个校外实践 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再次,在专业实践方面,利用第一学年、第二 学年、第三学年暑假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自行联系或教师协助联系实习单位见习,要求学 生撰写见习日记和见习总结,增强对秘书工作的 感性认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第八学期安排毕 业实习,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践,到政府、企 业等单位见习,以获得一定的实际经历,巩固理论 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三)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训练 1.举办秘书学前沿学术讲座,介绍秘书学科 发展与改革的最新情况; 2.介绍科研的基本方法,组织、指导学生参加 课余学术研究活动; 3.成立学生科研小组,每10人配备一位具有 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进行专业辅导,开展大学生 创新、创业计划活动。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学年论 文或专题调查报告等学术活动,训练学生的科研 能力; 4.带领高年级学生参加校内外相关科研课题 研究,完成部分或阶段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安排学 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 用; 5.学生毕业论文应体现秘书学专业研究方 向。 (四)“三证”考核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必须 取得“三证”(即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中级证书、全 国计算机考试二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四级 证书),从而确保秘书学专业学生具备专业技能、 操作计算机技能与英语技能等。另外,鼓励学生 在校期间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如会计 证、教师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公 关执业资格证等。 发展秘书学专业本科教育,是由秘书职业自 身发展规律决定的。秘书学进入本科目录,对于 秘书学学科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 有准确定位秘书学学科建设体系,合理构建秘书 学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秘书学专业在专业 方面广度与深度的理论体系研究,才能培养适应 社会发展的,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科学创新 与技术能力的实用型秘书人才,秘书学专业才能 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剑宇.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J].秘书,2012.8:14. [2]杨树森.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蓝文永,夏娟.基于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 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7. 责任编辑张吉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