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
1.1实习目的 .............................................................................................................................. 1.2实习要求 .............................................................................................................................. 第二章 实习过程概述 .....................................................................................................................
3.1地理位置及交通 .................................................................................................................. 3.2自然概况 .............................................................................................................................. 3.3企业现状 .............................................................................................................................. 3.4管理体制 .............................................................................................................................. 第四章 矿山地质概况 ............................................................................................................. 4.1、区域地质 ........................................................................................................................... 4.2矿区地质 ..............................................................................................................................
4.2.1矿区地层 .................................................................................................................. 3.2.2构造 .......................................................................................................................... 4.3矿床地质特征 ......................................................................................................................
4.3.1含矿系特征 ..............................................................................................................
第五章 矿床开拓 ...............................................................................................................................
5.1开拓系统简介 ...................................................................................................................... 5.2提升运输系统 ......................................................................................................................
5.2.1坑内运输系统 .......................................................................................................... 5.2.2提升系统 .................................................................................................................. 5.3通风系统 .............................................................................................................................. 5.4排水系统 .............................................................................................................................. 5.5动力(风水电)供应系统 ..................................................................................................
5.5.1坑内用气设备 .......................................................................................................... 5.2.2 供水系统 ................................................................................................................. 5.2.3供电系统 ..................................................................................................................
第六章 各矿区采矿方法 .................................................................................................................
6.1无底柱中深孔分段崩落法采矿方法概述 ..........................................................................
6.1.1概述 .......................................................................................................................... 6.1.2采场布置及结构参数 .............................................................................................. 6.1.3采准、切割工作 ...................................................................................................... 6.1.4、回采工艺 ...............................................................................................................
6.21.5评价: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 6.2无底柱中深孔分段崩落法采矿方法概述 ..........................................................................
6.2.1概述 .......................................................................................................................... 6.2.2采场布置及结构参数 .............................................................................................. 6.2.3采准、切割工作 ...................................................................................................... 6.2.4、回采工艺 ............................................................................................................... 6.2.5评价: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
第九章 问题及建议 ......................................................................................................................... 第十章 实习总结 .............................................................................................................................
毕业实习报告
第一章 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1实习目的
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加深对整个矿山各生产工艺的感性认识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实习基地(厂、矿、建筑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学习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和经验,扩展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实习要求 在实习期间通过听报告、实习、调查了解过程,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写出有分析、有总结的实习报告。为毕业设计收集地质、采矿、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对毕业设计的专题部分要求在实习中就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初步方案。
第二章 实习过程概述
2.1地理位置及交通
新平县自走铁矿位于新平县城120°方向,直线距离29Km,属新平县杨武镇管辖。登记采矿范围中心点地理座标:东经102°12′23″,北纬23°57′00″,划定矿区面积0.6298Km2。
矿区距昆(明、打)洛高等级公路28Km,杨武镇通往鲁奎山麻腊依主矿山的永久性矿山公路经过矿区附近,公路里程12Km。矿区内有多条林区简易公路互通,矿区经玉溪往北80Km到昆明,交通方便。
2.2自然概况 新平县位于玉溪市西部,面积4223Km2,县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西北部哀牢山的大雪锅山,海拔3137.6m,最低处为漠沙坝,海拔450m。地形以红河为界,红河的西南为哀牢山区,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红河沿断裂发育,切割较深;红河的东北为云南高原的南部边缘,因红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地表显得崎岖。全县1km2以上的坝子有9个,总面积83.4Km2,其中以漠沙、新平、戛洒、勐炳等坝子较大。
鲁奎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最高峰海拔2403m。河底江于大开门处以东西向横切鲁奎山后折转为南东向于普漂注入红河。鲁奎山之西为扬武山间凹谷,由于三面低凹,致使鲁奎山成一雄峰耸立、巍峨壮观的高中山地。
区内挽近构造运动强烈,由于岩石类型的差异,地壳升降幅度不一,外应力作用各异,因而造成侵蚀构造和溶蚀构造两种不同的主要地貌类型。
河底江为区内主要河流,此外,还发育纵横交错的沟谷和水系雏形,同时沿河谷形成阶地和堆积,大开门为化念河、洒树依河、铁树河等河流的交汇处,形成较为宽扩的冲积扇和河蚀台地。
县区域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差异,各地气候不尽相同,低海拔的河谷地带为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地区为北亚热带、暖湿带、温带气候。矿区内呈现云南亚热带高中山峡谷“立体气候”特征,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干燥,坝区年降雨量619.9mm-837.7mm,年蒸发量2059.6mm-2264.0mm,年平均气温20.2℃-20.9℃;年平均最高气温26.8℃-27.9℃,年平均最低气温13.6℃-13.9℃;山区气温温和潮湿,年降雨量870.9mm-1135.6mm,年蒸发量1552.8mm-1837.4mm,年平均气温15.2℃-15.7℃,年平均最高气温20.8℃-21.3℃,年平均最低气温10.8℃-12.2℃,年极端最高气温30.4℃,年极端最低气温-4℃。每年5月-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主要风向南东风向,3月-4月风力最大,最大风速17m/s,平
均5m/s。矿区微降小雪,有轻微霜冻,终年气候温和。
土壤有红壤、赤红壤、燥红土、棕壤及水稻土等。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云南松林。
2.3企业现状 2.3.1 公司介绍
云南省玉溪滇中矿冶原料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5月成立,注册资金为5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矿山开发及矿产品经营。
新平鲁电矿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由云南澜沧江实业有限公司、云南鲁布革顾问有限公司、昆明瑞思迈矿业有限公司、云南玉溪开元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注册地为新平县,公司主要从事自走铁矿的开发建设工作。
2005年10月,经协商云南省玉溪滇中矿冶原料有限责任公司将新平扬武自走铁矿探矿证及其该探矿证下所有权利有偿转让给新平鲁电矿业有限公司,随后新平鲁电矿业有限公司收购了云南省玉溪滇中矿冶原料有限责任公司自走铁矿,成为新平自走铁矿的实际开发者。
公司对自走铁矿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程工作并核实储量,请专业机构对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办理矿山开采的各种合法手续,经努力于2006年3月依法取得自走铁矿的采矿许可证。
云南省采矿权证转让过户需矿山开工后一年才能办理矿权人变更手续,2007年7月,云南省矿业权交易鉴证书云矿交采转鉴证[2007]17号已确认自走铁矿采矿证已转入新平鲁电矿业有限公司。
2.3.2 冶炼部现状
云南新平仙福矿冶有限公司现有职工7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公司设有三个职能部门,下设一个年产50万t铁矿的采矿部,一个年产35万t生铁的冶炼部,是一个集采矿、冶炼为一体的联合公司,是玉溪市和新平县发展矿冶的骨干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它正以自身的优势向着规模效益型、资源效益型、管理效益型和科技效益型的方向发展。
云南新平仙福矿冶有限公司下属冶炼部经多次技术改造,现有高炉总容量1076m3、一座年发电量3000万kwh的剩余煤气发电站、90m2、110m2二条烧结生产线、目前具有生铁年生产能力40万t以上,年需要矿石约80万t。
云南新平仙福矿冶有限公司下属鲁奎山铁矿于1989年建成投产,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露天矿山设计能力50万t/a,2004年露天采场全部开采完毕。坑内开采系统于2002年开始建设,2004年建成投产,矿山设计生产规模35万t/a,目前生产能力达到50万t/a。其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冶炼部需求,自走铁矿采出矿石直接销售给云南新平仙福矿冶有限公司冶炼部。
2.3.3 矿山现状
矿山将主要开采菱铁矿和部分混合矿,由于菱铁矿及混合矿属于难利用、低品位矿石,必须通过烧结后才能提高品位加以利用,成本较高,矿山将采出矿石直接销售给相邻云南新平仙福矿冶有限公司冶炼部。
矿山公路运输、供水、供电、机修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已形成。其中,公路、供水、供电、机修设施、爆破器材库等均已相邻云南新平仙福矿冶有限公司所属鲁奎山铁矿共用,基本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自走铁矿坑内开采一期工程控制标高1480m,开采1480m以上的矿体。开拓系统为平硐开拓,共设1580m、1530m和1480m三个中段,主矿体产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倾斜厚矿体,另一类为急倾斜厚矿体,根据矿体产状的不同,对倾斜厚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急倾斜厚矿体采用有底柱阶段崩落法开采。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用YGZ-90凿岩机
凿岩,装药器装药,电动铲运机和柴油铲运机出矿。有底柱阶段崩落法采用YGZ-90凿岩机凿岩,装药器装药,振动放矿机出矿,中段运输采用7t电机车牵引1.2m3矿车运输矿石和废石。
目前,矿山主要施工有1630m回风平巷及1580m中段运输平巷。其中,1630m回风平巷已掘长度978m,断面规格为:2.5×2.7m2,设计布置在1626.00m标高上,坑口坐标为X2648890.00 Y34521180.00,方位角30°,地形坡度29°;1580m回风平巷已掘长度1383m,断面规格为:2.5×2.7m2,设计布置在1572.00m标高上,1580坑口坐标为X2648752.00 Y34521040.00,方位角60°9’37’’,地形坡度31°,对该巷道主要进行采准切割工程施工。
第三章 矿山地质概况
3.1、区域地质
矿区距扬武镇17km,距昆洛高等级公路17km,扬武至新平公路里程约40km,至玉溪
公路里程约67km,至昆明公路里程约157km,矿区内有多条林区简易公路互通,矿区交通较为方便。矿区交通位置如图2-1所示,矿区情况如图2-2至图2-5所示。
3.2矿区地质 3.2.1矿区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有下昆阳群大龙口组和黑山头组组成。黑山头组以碎屑岩、泥质岩为主,大龙口组为一套薄至中厚层状的石灰岩,两着者呈渐变过度关系,其次还出露有三迭系干海子组砂页岩。
3.2.2构造
(一) 褶皱
矿区位于鲁奎山复式向斜的西翼,地层总体走向近于南北,以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为主,次级小褶皱亦较发育,形成次级南北向背斜及向斜。这些次级褶皱主要发育于F10断层以东,轴向南北,向西倾斜,与南北向断裂产状基本一致。局部地层有倒转现象,并形成反S形扭曲。
(二) 断裂
矿区内主要断层有东西向的F7,南北向的F10、F11,北东向的F2,北北东向的F4。其次,紧邻F11西侧还有四条近东西向的小横
断层(走向长40—200m不等)及一条北北西向的次一级的正断层(走向长约230m,被两条横断层所切割)。
3.3矿床地质特征
下昆阳群大龙口组下部之条带状灰岩(Pt1da1)为矿床内之唯一含矿层位,各矿体无一例外都赋存于该地层中。含矿层由一套薄至中层石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条带构成,下部含泥质较重,条带状构造明显,以薄层状为主,向上泥质渐减灰质渐增,单层厚度逐渐增大,上部递变为较纯净的中厚层状石灰岩,铁矿体即赋存于该层之中上部或下部。矿体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围岩一致或基本一致,并与围岩成同步褶曲和错断。在空间上,相邻两条南北向断裂间夹着一个矿体,即F10与F11之间分布着3号矿体(群)。矿体厚度以中部最大,向两端逐渐变薄,接近断层时矿体即尖灭。3号矿体与麻腊衣矿段的1号矿体之关系,在平面上呈平行排列,剖面上形如尖灭再现。
3.3.1含矿系特征
下昆阳群大龙口组下部之条带状灰岩(Pt1da1)为矿床内之唯一含矿层位,各矿体无一例外都赋存于该地层中。含矿层由一套薄至中层石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条带构成,下部含泥质较重,条带状构造明显,以薄层状为主,向上泥质渐减灰质渐增,单层厚度逐渐增大,上部递变为较纯净的中厚层状石灰岩,铁矿体即赋存于该层之中上部或下部。矿体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围岩一致或基本一致,并与围岩成同步褶曲和错断。在空间上,相邻两条南北向断裂间夹着
一个矿体,即F10与F11之间分布着3号矿体(群)。矿体厚度以中部最大,向两端逐渐变薄,接近断层时矿体即尖灭。3号矿体与麻腊衣矿段的1号矿体之关系,在平面上呈平行排列,剖面上形如尖灭再现。
第四章 矿床开拓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开拓巷道最低标高为1430m,开拓系统为平硐开拓,共设1630m、1580m、1530m、1480m和1430m五个中段,中段高度50m。
4.1开拓系统简介
设计的开采标高范围为1630m-1480m,垂高150m,划分为三个中段,中段标高分别为1580m、1530m和1480m,中段高度50m。矿区地形南低北高,1580m、1530m和1480m中段南部均具有平硐开坑条件,平硐距矿体距离不远,故设计推荐采用平硐开拓方案。 矿区地形南低北高,1580m、1530m和1480m中段南部均具有平硐开坑条件,且南部地形比较平缓,有利于设置矿石堆场进行人工手选;同时南部现有废石堆场(与仙福公司共用,在废石场下方已设置拦碴坝)可以堆存深部开拓和采切工程中掘出的废石,因此各中段平硐口均设置在南边。由于矿区北部地势高,且矿体距地表远,因此各中段平巷均不掘通北部地表,只开拓到矿体北翼端部位置,形成运输通风系统即可。
4.2提升运输系统
1、运输巷道
矿山现有巷道大部分较为稳定,均进行了喷射混凝土支护。矿山目前形成了五个中段,其中,1630m中段为回风中段,1580m、1530
中段已开采完毕, 1430中段正在掘进当中。1480m中段已掘进2200余米,现已掘至V3号矿体(群)位置;1430m中段已掘进1300余米,尚未到达V3号矿体(群)位置。
1)1630m中段:坑口标高为1630m,长度为1858m,掘进断面3.0m×3.0m,净断面为2.5m×2.7m,未支护段有920m,混凝土支护938m,巷道内大部分岩层较为稳定,为矿山回风中段,巷道内共安设有一台风机,安设于距坑口约200m处, 1630m中段巷道情况如图2-7所示。
图2-7 1630中段巷道图
2)1580m中段:坑口标高为1576m,长度为2230m,掘进断面3.0m×3.0m,净断面为2.5m×2.7m,未支护段有1610m,混凝土支护620m,巷道内大部分岩层较为稳定,目前主要进行北部V3矿体(群)的残矿回收,为矿山人行及材料运输巷道。
图2-8 1580中段巷道图
3)1530m中段:坑口标高为1527m,长度为3180.9m,其中下盘巷道长2434.6m,掘进断面3.0m×3.0m,净断面为2.5m×2.7m,未支护段1230m,混凝土支护277m(含注浆、管棚支护),U型钢支护19m,其他支护(湿喷钢钎、挂网、锚护等)908.6m;上盘运输巷道长746.3m,未支护,掘进断面3.0m×3.0m,净断面为2.5m×2.7m。1
图2-9 1530中段巷道图
4)1480m中段:坑口标高为1475m,目前掘进长度为2244.6m,其中下盘运输巷道长2004.1m,掘进断面3.0m×3.0m,净断面为2.5m×2.7m,未支护段156m,混凝土支护325.4m,U型钢支护200m,其他支护(湿喷钢钎、挂网、锚护等)1322.7m;上盘运输巷道长240.5m,未支护,掘进断面3.0m×3.0m,净断面为2.5m×2.7m。目前坑道正在掘进中,巷道内顶板岩层大部分较为稳定。1480m中段巷道情况如图2-10所示。
图2-10 1480中段巷道图
5)1430m中段:坑口标高为1427m,目前掘进长度为1387m,掘进断面3.0m×3.0m,净断面为2.5m×2.7m,混凝土支护755.8m,
U型钢支护92m,其他支护(湿喷钢钎、挂网、锚护等)539.2m;目前坑道正在掘进中,巷道内顶板岩层大部分较为稳定。1430m中段巷道情况如图2-11所示。
图2-11 1430中段巷道图
4.2.1坑内运输系统
目前,矿山1480 m生产中段,布置了上下盘中段运输巷道,电机车牵引矿车在穿脉装矿巷道内装矿后,采用环形运输方式将矿石运出地表。废石运输方式与矿石一致。
4.2.2提升系统
目前全矿采用平硐开采,出矿井后人工捡掉废石用货车运达冶炼厂,不涉及提升系统。
4.2.3坑外运输
矿区至扬武镇有专用公路相通,公路里程为13.46km;矿区至新
平鲁电矿业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公路里程17km;矿区经扬武镇与玉元高速公路相连,沿玉元高速公路和昆玉高速公路至昆明的公路里程为157km。矿区目前内部公路系统已接至1430m坑口,全长16.5km,已形成完整内部运输网络。
4.3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新鲜风流从各生产中段进入,清洗工作面之后,污风进入1630m回风中段经通风机抽出。
4.4排水系统
580m中段、1530m中段、1480m、1430m中段均与地表相通,所以各中段的涌水均由各中段的排水沟将涌水排出地表,终端排水沟保持3‰的坡度。
4.5动力(风水电)供应系统
4.5.1坑内用气设备
4.5.2 供水系统
坑内生产供水由供水主管从地表高位水池(标高为1660m)接管经地表铺设至1580m中段、1530m中段及1480m中段的坑口。供水主管从1580m中段坑口进入,经1580m中段的人行斜坡道将供水支管接至各采场。供水主管径选用Ф108×4mm的无缝钢管, 供水主管长度(包括地表)为5800m。
4.5.3供电系统
鲁奎山矿区已建有35/6kV-2x1600kVA变电站一座,距1630m坑口约2km,已用负荷约2500kVA,矿山由该变电站进行供电。
电压等级:供电电压:6kV;配电电压:6kV,380V。 6kV配电所采用单母线系统,1回进线,7回出线,分别向6kV
空压机、坑口综合变电所、坑内风机变电所及坑内采掘变电所供电。
1580m中段坑口空压机直接由配电所6kV母线供电。 生活区附近设有一台250kVA/6/O.4/O.23kV变压器对生活区、抽水房和机修房工段供电。
空压机房附近设有两台500kVA/6/0.4/0.23kV变压器向空压机房及坑口机修设施供电;电源引自6kV配电所,电缆输电。
坑内1630m回风中段设有主扇风机变电所1座,容量160kVA/6/0.4/0.23kV,电源引自坑口6kV配电所,电缆输电,长约3km,沿坑道壁吊挂。
在1580m中段坑道内设有 315kVA/6/0.4/0.23kV采掘变电所1座,对坑内采矿的动力及照明负荷配电,电源引自坑口6kV配电所,1回电缆输电,长约3km,沿坑道壁吊挂。
第五章 各矿区采矿方法
5.1无底柱中深孔分段崩落法采矿方法概述
5.1.1概述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基本特征是,分段下部未设由专用出矿巷道所构成的底部结构;分段的凿岩、崩矿和出矿等工作均在回采巷道中进行。因此,可大大简化采矿方法结构,给使用无轨自行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可保证工人在安全条件下进行工作。 自走铁矿主要采矿方法具体为:(1)针对矿体倾角小于50°的主矿体V3a、V3b,设计考虑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铲运机出矿。(2)针对矿体倾角大于50°及厚度大于5m的主矿体V3a、V3b,设计考虑采用有底柱阶段崩落法进行开采,振动放矿机出矿。①当矿体厚度为5-15m时,采用沿走向布置矿块;②当矿体厚度大于或等于15m时,采用垂直走向布置矿块。(3)由于V3+1、V3-1 、V3+2、V3-2四小矿体围绕V3a、V3b主矿体上、下盘零星分布,规模小、矿体薄,加之V3a、V3b主矿体厚度小于5m的矿段,均宜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进行回采。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基本特征是,分段下部未设由专用出矿巷道所构成的底部结构;分段的凿岩、崩矿和出矿等工作均在回采巷道中进行。
5.1.2采场布置及结构参数 自走铁矿坑内开采一期工程控制标高1480m,开采1480m以上的矿体。开拓系统为平硐开拓,共设1580m、1530m和1480m三个中段,主矿体产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倾斜厚矿体,另一类为急倾斜厚矿体,根据矿体产状的不同,对倾斜厚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急倾斜厚矿体采用有底柱阶段崩落法开采。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用YGZ-90凿岩机
凿岩,装药器装药,电动铲运机和柴油铲运机出矿。有底柱阶段崩落法采用YGZ-90凿岩机凿岩,装药器装药,振动放矿机出矿,中段运输采用7t电机车牵引1.2m3矿车运输矿石和废石。
目前,矿山主要施工有1630m回风平巷及1580m中段运输平巷。其中,1630m回风平巷已掘长度978m,断面规格为:2.5×2.7m2,设计布置在1626.00m标高上,坑口坐标为X2648890.00 Y34521180.00,方位角30°,地形坡度29°;1580m回风平巷已掘长度1383m,断面规格为:2.5×2.7m2,设计布置在1572.00m标高上,1580坑口坐标为X2648752.00 Y34521040.00,方位角60°9’37’’,地形坡度31°,对该巷道主要进行采准切割工程施工。 根据企业组成的内容,遵循总体布置原则,具体平面布置图布置如下:
1、1580坑口工业场地:设计布置在1572.00m标高上,1580坑口坐标为X2648752.00 Y34521040.00,方位角60°9’37’’,地形坡度31°。废石出坑口经电机车运至坑口西侧现已有的废石场进行排放。坑口工业场地布置有空压机房、坑口值班室、坑口材料发放室及运输废石的600mm窄轨铁路一条,总占地面积约为1446㎡左右。
2、1530m坑口工业场地:设计布置在1522.00m标高上,1530坑口坐标为X2648689.00 Y34520885.00,方位角X64°56’16’’,地形坡度 31°。废石出坑口经电机车运至坑口西侧现已有的废石场进行排放。坑口工业场地布置有运输废石的600mm窄轨铁路一条,总占地面积约为1578㎡左右。
3、1480坑口工业场地:设计布置在1472.00m标高上,1480坑口坐标为X2648728.00 Y34520788.00,方位角X90°0’0’’,地形坡度31°。废石出坑口经电机车运至坑口西侧现已有的废石场进行排放。矿石出坑口经电机车运至坑口东侧新设计的矿石堆场进行卸矿。坑口工业场地布置有运输废石及矿石的600mm窄轨铁路各一条,矿石堆场及电机车修理间,总占地面积约为1312㎡左右。
4、矿区供水设施利用矿山目前已建成的1000m3高位水池供水,不再增加建筑面积。 5、矿区供电在1480m中段坑口附近新增综合变电所。
5.1.3采准、切割工作 开采标高范围为1630m-1480m,垂高150m,划分为三个中段,中段标高分别为1580m、1530m和1480m,中段高度50m。矿区地形南低北高,1580m、1530m和1480m中段南部均具有平硐开坑条件,平硐距矿体距离不远,故采用平硐开拓方案。
5.1.4、回采工艺
5.1.5评价: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
第六章 问题及建议 ................................................................................................................. 第七章 实习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