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第2课时)优质课课堂实录

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第2课时)优质课课堂实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第2课时)优质课课堂实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2.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上日出》这一课的生字词。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些字词。我们来听写课后生词。

生听写字词。

师展示学生书写情况,相机评价。学生齐读生词。

师播放课文朗读。

师:同学们请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看看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把海上日出的过程写出来的。

二、随文入境,品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师:这是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在途中写下的这篇杂记。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景物的特点勾画出了一幅朝阳初升、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生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出示图片。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思考: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横线划出颜色变

化的词。

生欣赏,思考问题。

生:浅蓝——红色、越来越亮。

(师板书: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师: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师:“不转眼”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眼睛不动,始终盯着某一事物。

师: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非常渴望看到海上日出的心情。

师:我们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

生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生读第三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师:“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生:“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我当时想:怎么没有亮光呢?

师: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生: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师小结:大家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吗?

生小组内交流。

师: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师出示一组句子:

太阳努力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师: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生:第四句写得好。因为作者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师:我们再来看日出动态变化的情景。

师出示: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师:上面的片段中“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加点的部分都是动词,把太阳升起来的过程,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来了。

(师板书: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师:请大家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好这一段。试一试!

生朗读。

师小结:这段话按( )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 )变化,还抓住太阳( )和( )的变化来写。

生:这段话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动态)变化,还抓住太阳(颜色)和(光线)的变化来写。

师:请大家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思。

生画,互相评画,修改,推出代表作贴到黑板。

3.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采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阅读。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生阅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师出示句子: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师板书:薄云:直射水面)

师: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生:水天一色。

师出示图片,生欣赏。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句吧!

生朗读。

师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

师:请把以下句子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①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②太阳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红色。

生小组内交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生汇报:第一段话的描写更好。因为描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师板书:日出后 厚云:镶上金边)

师: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

生:很为太阳担心,怕太阳不能冲出黑云的包围。

师:太阳冲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生: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非常高兴。

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感情。

师:让我们看着图片,朗读这一部分。

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

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生1: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生2:用词准确,抓住特点。

生3:作者发挥想象……

师:回答得非常好。今后我们也要向巴金学习他的写作方法。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