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作文哲理思辨素材多料合用

高中作文哲理思辨素材多料合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高中作文哲理思辨素材多料合用

哲理思辨素材多料合用 运用公式1共性与个性

个性包含了共性,共性也包含了部分个性:个性与共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生要能够从素材中找出共性的道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列举现象”的浅层次上。在分析问题时,考生要将素材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加以辩证分析,这样就能够做到“由现象到本质”。

运用展示

“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它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以现实的形式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的形式呈现的。这“心灵之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产生了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墨子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拥有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他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使我们有时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中,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中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在大声呐喊: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于人们的内心。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佳作《善读心灵之书》 运用心得

上面文段将素材“古希腊哲学三子”和“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组合排列起来进行合用,共同证明一个论点。将同类素材进行精要的加工,共同证明同一个论点,这样运用素材的好处是既使

得材料充实,又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运用公式2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切矛盾的对立面部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二是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三是矛盾的对立面始终处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过程中。矛盾的对立面的斗争、冲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要经历一个由隐蔽到鲜明的过程。四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五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或是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或是矛盾双方,为新的矛盾替代;或是矛盾双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运用对矛盾双方对举的方法来组合素材,可有力地凸显论点。

运用展示

古有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之耿介清高,亦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寰宇。还看今朝,汪涵出资四百万进行方言保护工作,李连杰建立“壹基金”扶贫济弱。从刀耕火种到机械轰鸣,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传统文化对每个个体的浸润便越重要,其对整个社会流弊的破除功用亦不容轻视!

目于当下,多可喜,亦多可悲。河北徕源羊倌卢伟冒死拦火车,排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广东东莞车主程善道大雨中扶老人,并言“顶多讹钱,不会讹命”:侠女护士抓医托,正义感爆棚,引无数网友点赞。与此同时,大凉山假行善被直播,冲破道德底线:企业造假、买假为博出位,无所不用其极,令人愤慨……

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民众道德的提高,有待众人一起努力。我们不期盼每个人都能做坦坦荡荡的君子,但理应不做扭曲如蛆虫的小人。只要众人心念君子,心向君子,现代

社会便能趋于尽善尽美。

青草年年枯榮,哪一棵是我?我们可以谦卑但不会倒下,个体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

——2017年全国卷Ⅱ高考佳作《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运用心得

这段文字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素材,考生通过对比列举的方式来进行组合。在运用相关素材时,考生对君子和小人的矛盾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错误的一方面予以否定,对正确的一方面进行肯定。

运用公式3内因与外因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所以,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考生可以对一种现象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组合素材,实现“多料合用”。

运用展示

如果一切都和你预测的一模一样,你会不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呢?一些意料之外的变化与脱轨,或许能增添生活的乐趣呢!正如我们看电视总是喜欢看难以预料的桥段一样,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动画片《百变马丁》中的马丁,他每一天醒来都会有不同的身份,但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欣然接受自己的新身份,在充满变数的人生中体味意料之外的快乐,他很勇敢,他不害怕未知的一切,他甚至期待自己不一样的明天,无论是高贵的爵士,还是跳梁的小丑。就像我进入我就读的这个学校,在我的意料之外,但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快乐。我接受这样的结果,并且坚信我将从这里起飞!所以我们要学会去接受意料之外的一切,把它当作人生旅途中的拦路石,去体味把它变成垫脚石的快乐!

《阿甘正传》中有一句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喜欢巧克力的人必然会接受巧克力的各种滋味,人生亦是如此,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无论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还是意料之外的逆境,我们都能从中汲取营养,更加自信地面对下一个意料之外。

——2017年上海卷高考佳作《接受意料之外》

运用心得

文段中对“一些意料之外的变化与脱轨,或许能增添生活的乐趣”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百变马丁》中马丁每天欣然接受自己不同身份的素材,然后运用自己的生活素材,分析了我们应当接受生活中的意外的内因和外因。运用素材论证论点,绝不是简单地一分为二,内外兼颐,而要注意主次兼顾,以一方原因为主,另一方原因为辅,如此方不会造成分析时的隔靴搔痒。

运用公式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力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一定条件下,次要矛盾会转化为主要矛盾。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在分析了主要矛盾后,也要对次要矛盾进行分析。

运用展示

当冉·阿让把珂赛特从破旧的小旅馆中救出,把她抱上那辆颠簸的马车上时,小珂赛特决定毫无保留地信任这位素未谋面的绅士。而冉,阿让也在车里决定收养这个孤儿,履行自己对她母亲的承诺。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这辆车里流露的真情像是永不熄灭的烛火,一直闪烁到了今天。

而现在,这烛火却被炫耀和攀比蒙蔽了。我们只看见了有价的虚荣,比车之风刮不停,谁的马达更响,谁的牌子更名贵!物质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人都飙车,我们真的幸福吗?君不见,高速路上,多少轻狂少年成冤魂。车本为人服务,现有,万千“车奴”伺候车子,这是异化,还是荒诞?我们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却忘记了不变的真情,而真情才是最珍贵的。

史铁生有许多轮椅车,其中有的早已破旧不堪,斑斑驳驳,而他却视若珍宝。他在《我与地坛》中说第一辆车,是母亲东奔西走找人订制的……还有一辆是他第一次当上编剧,电影厂的朋友们凑钱卖给他的……可见,史铁生留下的并不是车,而是母亲对他的爱,是朋友对他的支持。他不能扔的不是车本身,而是这车背后那无法割舍的深切真

情。车是活动着的家,这“家”里有多少家庭的温馨,多少情侣的甜蜜,多少孩子的淘气。它为你遮风挡雨,为你留住深情。

车,见证着时光的流逝。时间之河滚滚,将一辆又一辆、一代又一代的车淘汰。它们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而永不消散的,却是一代代传递下来的真情。车不是虚荣的代名词,而是真情的载体。

车会老旧,但真情永远不会消失,、

——2017年江苏卷高考佳作《车如流水情如月》 运用心得

文段对“车不是虚荣的代名词,而是真情的载体”进行论证时,突出了主要矛盾——真情,选用了冉·阿让和史铁生的素材作为主要方面进行论证,同时也对次要方面——虚荣,选用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些负面的新闻素材进行论证。

【崔翔/供稿】 素材呈现 “君子”人格

下面是《论语》中提到“君子”品性的部分语录及其大意: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态度要庄重不轻浮。做事要尽力,要讲究诚信。不要和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结交。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一切行事以“义”为准则。)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意思同“君子坦荡荡”。)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强调言行一致。)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一切行事以“义”为准则,具体做的时候要符合“礼”,言词要谦逊,要讲信用。)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稱焉。”(《卫灵公》)(积极修身求学,虽不求名而定能有美名:修身求学功夫没有下到,应该以之为耻。)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态度庄重,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并不争什么:和大家相处得很好,但不会结党。)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以求学问道为上,学有所成,自然能衣食无忧。学习过程中应安贫乐道。)素材解读

《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指道德修养达到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事须勤勉:“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强调要帮助人成就好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适用话题

人生境界、修养心性、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义与利、自我反省……

诫子蔑

孔子曾专程到邹县察看子蔑的政绩。子蔑急忙将他接入衙中款待,诚挚地告诉叔父,为官之后“没有得着什么,而失去了三样:一是王事未闻,不能够专心学习,这是学问的缺失:二是俸禄少,不能分恤亲戚,这是骨肉的缺失:三是公事繁多,无暇吊死问疾,这是友道的缺失”,孔子闻言纳闷:“这三失很容易求得。第一失,只要研究关于王事的书籍,专心有恒,获益必多:第二失,只要力行节俭,戒绝

奢华,节省不正当开支,俸禄自有盈余:第三失,只要办理公事谨慎、迅速,就会有空闲完成礼节上的交际。”

孔子进而指出:“知道了不去奉行,还不如不知道:亲近了不信任,还不如不亲近:遇到快乐,不可以因乐而骄:碰到祸患,不可以因思而忧。”结合子蔑施政措施,孔子又说道:“知治标不知治本,徒劳无功。为政不在多言,只须谨记我言,一切作为,能够认清标本,事事从治本上去做,将来定会有大的作为。”

素材解读

每个人都必须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生活真正的感觉。“诫子蔑”不仅是讲为官之道,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为人之道以及“仁”的思想。在命运的门前,我们如果多拿出一点耐心、爱心、真心,那么取得成功将是自然而然的事。

适用话题

得与失、借口、知与行、标本兼治、做人的准则…… 凡外重者内拙

庄子对于博弈者的心态有着极精辟、极得当的见地:“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庄子·外篇·达生》)译成白话,大意是说:拿瓦器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去赌时,可以从容应对,得心应手:而用铁钩之类价值较大的东西下注时,就显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了:当赌注一旦换成贵重的黄金,更是意乱神迷,难以控制、把握好自己……其实博弈所要求的技巧都是一样的,之所以越来越谨慎乃至失去水准,是因为随着砝码分量的增加,精神的弦绷得太紧,将本来可以应付的事也搞砸了。故此,凡外界的压力太大,心态就容易失衡而患得患失。庄子将之称作“凡外重者内拙”。与此类似的一个故事是:

后羿是古代的一位神箭手,百发百中,声名远播。夏王让后羿对着一块大小一平方尺、红心直径只有一寸的靶子射箭,并对他说:“你来射这个靶心,射中了,就赏给你万金:射不中,就剥夺你的千里之邑。”后羿的面色红一阵白一阵,变化不定,呼吸十分急促,就这样开弓射箭。第一箭,没中:再射第二箭,又没中。夏王问保傅弥

仁:“后羿这个人,平常射箭,百發百中:可是给他约定了一个赏罚条件,就射不中了,这是为什么呢?”保傅弥仁回答:“像后羿这种情况,是因为患得患失情绪成了他的要害,万金厚赏成了他的祸患。如果人们能够无所畏惧,把厚赏重罚完全置之度外,那么普天下的人,个个都能成为善射的能手而无愧于后羿了。”

素材解读

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代医学

称之为“目的颤抖”。竞技场上类似之事多矣。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重要时刻,如果一味地加重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反而会影响其水平发挥。所以,有经验的教练员、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多善于减轻自身压力,关键时刻不去想什么金牌,倒很可能育平稳乃至超常的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适用话题

适得其反、压力、甩掉多余的顾虑、心态、自我调节…… 孟子梦与中国梦

“孟子是一个最有精神追求的人,也是一个最有梦想的人。”作为一个山东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研究院教授、孟子研究院院长王志民对挖掘“孟子思想当代价值”这一话题有着独特的感受。在他看来,“孟子梦”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谓的“仁政”“王道”,这实际上是孟子治国的一个理想。第二个层次是孟子的社会梦,即老百姓怎么过日子——孟子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依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就是小康社会。第三个层次是孟子的个人梦,孟子个人的梦想是做一个对社会、对统一天下、对治国有作为的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在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这样一个进程中,我觉得从孟子的思想和孟子的言行中,我们能够汲取到很丰富的文化资源。”王志民说。

素材解读

我们今天提出的“中国梦”,实际上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我们国家怎么发展,社会怎么发展,个人怎么发展,怎么过好自己的这一

生。孟子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把国家梦、社会梦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也就是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社会梦,老百姓实现小康、实现繁荣富足的梦,和我们个人价值实现的梦结合在一起。

适用话题

中国梦、传统、文化资源、大家与小家、人生价值…… 素材运用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

“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心灵。我猜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梦见的是我。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我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扇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这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么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肉,又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之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呀……

庄子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遥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

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不正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的每一角,

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江苏一考生《庄子的智慧》 ●点评

这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想象作文的选段。考生以叙为主,辅以议论,让三个独特的小生命——鱼、蝶、龟渐次登场。它们皆与庄子休戚相关、灵犀相通,而且主体部分三个层次视点有异,富于变化,真正将哲理说活了。

【唐惠忠/供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